腾讯诉360不正当竞争案法律分析——记首次开庭
- 格式:pdf
- 大小:234.97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垄断行为对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破坏日益凸显。
为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我国于2008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
本文将以2010年发生的腾讯与360的“3Q大战”为例,分析我国反垄断法律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件背景1. 腾讯公司简介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以即时通讯为核心,集社交、游戏、媒体、广告等多元化业务于一体的互联网企业。
旗下产品包括QQ、微信、腾讯游戏等。
2. 360公司简介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以网络安全为特色的互联网公司。
旗下产品包括360安全卫士、360杀毒等。
3. “3Q大战”起因2010年9月27日,腾讯公司在其QQ客户端中擅自将360安全卫士列为恶意软件,导致大量用户无法正常使用QQ。
随后,360公司宣布推出“360隐私保护器”,监测并曝光腾讯QQ的隐私问题。
双方在网络安全、用户隐私、市场垄断等方面展开激烈争论,引发“3Q大战”。
三、案件分析1. 腾讯涉嫌垄断的行为(1)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腾讯在即时通讯领域占据市场支配地位,其通过擅自将360安全卫士列为恶意软件,限制用户选择其他安全软件,损害了市场竞争。
(2)不正当竞争腾讯在“3Q大战”中,利用其市场影响力,恶意攻击360公司,损害了360公司的商誉。
2. 360公司涉嫌垄断的行为(1)不正当竞争360公司在“3Q大战”中,利用其安全卫士产品,强制推广自身产品,损害了用户权益。
(2)滥用用户数据360公司未经用户同意,收集用户隐私数据,涉嫌侵犯用户隐私。
3. 反垄断法律制度在案件中的应用(1)反垄断调查在“3Q大战”中,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腾讯公司涉嫌垄断的行为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进行了处罚。
(2)反不正当竞争调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360公司涉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进行了处罚。
(3)用户权益保护《反垄断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市场支配地位损害消费者权益。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作者:丛立先来源:《中国知识产权》2014年第04期在互联网时代,“顾客是上帝”这句话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被演绎到如此极致。
用户为王,既成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标尺,也成为行业内少数不正当竞争者为其行为寻找正当性的理由。
互联网时代的免费网络用户是否属于消费者,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未给出明确答案。
但经过长期讨论,在学界已经达成一致,享受免费服务和产品的网络用户应被归属至消费者范畴。
在腾讯诉奇虎360“扣扣保镖”案中,360两次借用“消费者”的名义为其行为做正当性辩护:其一,360认为腾讯QQ掠夺式的商业模式,侵害了用户利益,360开发“扣扣保镖”实际上是将消费者的权利还给消费者,为用户带来了福利,而非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二,360认为其开发“扣扣保镖”,完全秉承技术中立原则,赋予了用户完全的选择权,是否屏蔽相应的模块,完全是由用户进行选择,“扣扣保镖”系在协助用户实现其本来的权利,无意破坏腾讯QQ 的商业模式,不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
笔者认为,对于360及其“扣扣保镖”的抗辩事由,我们还需要从正当商业模式的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技术中立原则的角度来论证其是否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
一、法院判决的逻辑梳理——正当商业模式应得到保护对于奇虎360以维护用户利益为名的抗辩理由,一审法院认为,腾讯QQ通过免费即时通讯服务平台开展营利业务属于通信行业惯例。
用户享受免费即时通讯服务,同时也必须付出时间成本来浏览广告和其他推销增值服务的插件和弹窗。
这种商业模式具有正当性,没有侵害用户利益。
为了实现不浏览广告和相关插件,又可以免费享受即使通讯服务的目的,开发破坏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合法商业模式,损害其合法利益的软件,已经超出了合法用户利益的范畴。
最高院在终审判决中指出,腾讯QQ免费平台加广告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具有正当性,他人不得以不正当手段进行干涉。
经营者采取何种商业模式,取决于市场竞争状况和消费者的选择,而非以竞争者的角度去做出评判,更不能通过不正当竞争的方式加以破坏。
奇虎360与腾讯QQ争斗事件是指2010年中国两间大型软件公司奇虎公司和腾讯公司之间互相指责对方不正当竞争的事件。
2010年9月,奇虎针对腾讯QQ先后发布了360隐私保护器和360扣扣保镖,并称其可以保护QQ用户的隐私和网络安全。
11月3日,腾讯宣布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将不能运行QQ软件。
《反垄断法》出台6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首例互联网反垄断案11月26日开庭。
诉讼双方为国内互联网行业举足轻重的两位大佬,腾讯和奇虎360。
事件同时牵涉到其他奇虎软件与同类软件的纷争,如360安全浏览器与傲游浏览器和搜狗浏览器之间、360安全卫士和360杀毒与多家杀毒软件之间的纷争。
为此,金山、傲游、可牛、百度等软件公司11月5日联合召开发布会,抵制奇虎360并宣布将不兼容360系列软件。
之后政府介入此次争斗事件,责令腾讯停止不兼容行为、奇虎召回360扣扣保镖。
11月21日腾讯与奇虎两家公司分别在各自官方网站上发表了对网民的致歉信,也正式结束了此次纠纷事件。
2011年4月26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就腾讯起诉奇虎360不正当竞争案作出一审判决,奇虎等三家公司赔偿腾讯公司人民币40万元。
2013年12月4日,腾讯和奇虎360再次在最高人民法院相见,这次不再是互联网反垄断案,而是扣扣保镖不正当竞争,这也是3Q大战系列诉讼的最后一场。
据了解,此案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担任审判长;知识产权庭庭长孔祥俊、副厅长王闯、资深法官王艳芳、朱理担任审判员等4位法官参与审理。
据了解,上一次最高人民法院5位法官出庭,还要追溯到2008年,由此细节也可以看出这一案件的分量。
(一)执法机构应当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在这个双方斗争过程中,几乎没有相关执法部门介入调查,至少是没有有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以至于纷争愈演愈烈,网民也从最初的“隔岸观火”走到“深受其害”,甚至于可能威胁网络公共安全。
然而,无论是《反垄断法》第三十八条: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法对涉嫌垄断行为进行调查;还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六条:县级以上监督检查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可以进行监督检查等法律法规都对执法部门的职责作了规定。
第1篇一、背景2010年,我国互联网行业爆发了一场名为“3Q大战”的激烈竞争。
这场战争的主角是腾讯和奇虎360,而这场战争的导火索则是360推出的一款名为“360安全卫士”的免费安全软件。
在“3Q大战”中,阿里巴巴集团作为我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企业,也卷入了这场纷争,成为了法律意识案例的经典代表。
二、案情简介1. 腾讯与奇虎360之争2010年9月,腾讯发布了一款名为“QQ医生”的安全软件,并宣布对奇虎360安全卫士进行全盘查杀。
奇虎360随即反击,发布了一款名为“360隐私保护器”的软件,指控腾讯QQ软件存在偷窥用户隐私的行为。
随后,两家公司纷纷指责对方侵犯用户权益,引发了一场口水战。
2. 阿里巴巴集团卷入“3Q大战”在“3Q大战”中,阿里巴巴集团作为腾讯和奇虎360的竞争对手,也受到了牵连。
一方面,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被指责在“3Q大战”期间恶意炒作,损害用户利益;另一方面,阿里巴巴集团也被指控在“3Q大战”期间涉嫌垄断,违反反垄断法。
三、法律意识体现1. 阿里巴巴集团积极应对法律风险面对“3Q大战”中的法律风险,阿里巴巴集团积极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阿里巴巴集团与腾讯、奇虎360进行了多轮谈判,寻求和平解决纠纷。
其次,阿里巴巴集团聘请了专业律师团队,对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在法律框架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 阿里巴巴集团加强内部法律培训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法治意识,阿里巴巴集团在“3Q大战”后,加大了内部法律培训力度。
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案例研讨等活动,提高员工的法律素养,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降低法律风险。
3. 阿里巴巴集团积极参与行业自律在“3Q大战”中,阿里巴巴集团认识到互联网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法律风险的存在。
为了维护行业健康发展,阿里巴巴集团积极参与行业自律,推动制定行业规范,规范企业行为。
四、案例分析1. 阿里巴巴集团的法律意识值得称赞在“3Q大战”中,阿里巴巴集团表现出了强烈的企业法律意识。
QQ与360的法律之争(二)
无
【期刊名称】《软件和信息服务》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QQ诉360有关隐私保护器的反不正当竞争案QQ赢了,但双方的法律之争许未就此结束。
2012年4月18日,360诉QQ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反垄断侵权纠纷案件在广东省高院一审公开审理。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09
【相关文献】
1.解读网络环境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以360与QQ之争为例 [J], 王姣;刘文斐
2.360与QQ之争的法律解读——以消费者权益和企业社会责任为视角 [J], 江德平;廖旺荣
3.互联网视角下的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奇虎360和腾讯QQ之争为视角[J], 何雅洁;翁建山
4.QQ与360的法律之争(一) [J], 无
5.腾讯QQ与360之争的反垄断分析 [J], 秦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不正当竞争视角分析腾讯公司与奇虎360公司网络纷争[摘要]以在我国互联网界引起广泛关注并由政府出面调停的腾讯与360公司纠纷为切入点,分析两家企业竞争行为的违法性:360公司不正当攻击其他经营者产品,淡化腾讯QQ商标、限制竞争对手正常经营,损害腾讯公司的商誉;腾讯公司损害竞争对手的商誉,利用优势地位打击竞争对手等行为均构成不正当竞争。
[关键词]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淡化商标;损害商誉引言2010年在互联网企业界最为焦点的新闻之一莫过于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讯)与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360)两个月之久的网络争斗。
在硝烟弥漫的网络大战中,广大网民深刻的感受到原来觉得遥不可及的网络信息产业与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息息相关,近六亿用户在两周的时间里无法同时登陆腾讯QQ和360浏览器,引起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直接干预。
两家公司的纠纷过程是:在9月27日,360安全卫士推出隐私保护器,目标直接瞄准腾讯QQ软件,腾讯撰文《360浏览器涉嫌借色情网站推广遭公安机关立案调查》一文予以反击;11月3日,矛盾达到白热化,腾讯发表声明,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同时还给出了卸载360软件的工具和指示办法,360则呼吁用户停止使用QQ三天以示抗议;1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出面调停,并作出处理。
2011年4月26日,“腾讯起诉奇虎360隐私保护器不正当竞争案”做出判决,奇虎360公司被判停止发行360隐私保护器,赔偿腾讯40万。
本文分析两家公司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一、奇虎360公司之不正当竞争行为评析(一)360公司行为之一:不正当攻击其他经营者产品360公司开发并上市“360隐私保护器”,检测对象直接针对腾讯QQ软件。
360隐私保护器从性质上讲是一个网络安全检测保护软件,360公司作为一个安全软件商开发运行这种软件属于本职工作,不无不当之处,但当运行此隐私保护器时,即弹出“建议打开QQ,五分钟内将会看到监测结果”[1]的提示语。
从北京首例垄断案评腾讯与360的诉讼纠纷2011年4月26日,腾讯公司诉360隐私保护器侵权案在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宣判。
法院判决,北京奇虎、奇智软件以及三际无限三被告停止发行使用涉案360隐私保护器,删除相关网站涉案侵权内容,在360网站首页及法制日报公开致歉30日,并赔偿原告损失40万元。
很多人认为这个案件的公开宣判标志着令人瞩目的“3Q”大战的结束。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经广东省高级法院披露,奇虎360近日以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为由将其告上法庭,索赔金额超过1.5亿元。
腾讯方面表示,去年曾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360,索赔金额为1.25亿元,广东省高院也已正式受理。
“3Q大战”并没有结束,反而愈演愈烈了!与“3Q大战”第一季中不同,360此次大打“垄断牌”。
那么,目前法律上是如何界定垄断的?如何判断一家互联网企业是否有垄断行为呢?一、北京首例垄断案始末2009年12月18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宣判了原告唐山市人人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唐山人人公司)诉被告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百度公司)垄断纠纷案,判决驳回原告唐山市人人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诉讼请求。
本案是《反垄断法》正式实施后北京法院作出判决的第一起案件。
本案的裁判不仅给出了“相关市场”和“市场支配地位”的界定方法,而且对如何认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进行了有益探索,因而有着深远的意义。
原告唐山人人公司诉称,由于其降低了对百度搜索竞价排名的投入,被告即对全民医药网()在自然排名结果中进行了全面屏蔽,从而导致了全民医药网访问量的大幅度降低。
而被告这种利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支配地位对原告的网站进行屏蔽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强迫原告进行竞价排名交易的行为。
故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106000元,解除对全民医药网的屏蔽并恢复全面收录。
被告百度公司辩称,被告确实对原告所拥有的全民医药网采取了减少收录的措施,实施该措施的原因是原告的网站设置了大量垃圾外链、搜索引擎自动对其进行了作弊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