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供热系统生产运行分析与优化设计的实现
- 格式:pdf
- 大小:233.30 KB
- 文档页数:3
油田热力系统优化运行与探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能源的短缺,节能降耗和系统优化已经成为各生产企业单位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油田开发、采油、原油储运、供热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针对某大型原油库热力系统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供热效率低、能源浪费大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实现安全生产,节能降耗,优化运行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热力系统节能降耗优化运行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前言目前国内大型原油库供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蒸汽管网供热,二是热媒换热供热。
蒸汽管网供热靠压力传输蒸汽,管网所带采暖负荷多数蒸汽压力损失大,末端蒸汽压力低,蒸汽管网在设计规划及运行管理等方面要求很高,既要保证管网压力又要合理分配汽量。
热媒换热主要应用方式为油和蒸汽换热,其优点是换热速度较快,热量利用率高,但凝结水回收受蒸汽压力、管网布置、疏水阀等因素制约,提高凝结水回收率是节能降耗的关键。
某大型原油库储油罐24座,总储量达230万立方米,采暧面积约30万平方米,该油库锅炉系统主要承担着管线伴热、储油罐维温和岗位采暖等任务,在每个采暖期(按7个月计算),平均运行4台锅炉,总蒸发量约140吨/小时,锅炉补水量大,凝结水回率低,能源消耗较大,供热成本较高。
二、问题分析1、油库由于逐年扩建增储,锅炉及采暖系统也在逐年扩建,扩建后虽然经多次调整改造,整个供暖系统仍不能满足生产需要,造成冷热不均;流速不畅,运行困难,管理难度大;为了保证生产需要只能增加锅炉运行台数,相应的锅炉排污量、用水量增大;相应的天然气、水、工业盐、电等能源的消耗也随之增加。
2、蒸汽换热系统中,由于疏水阀的布置和性能等原因,造成疏水不畅,凝结水中大量带汽,蒸汽在开放式回水箱处大量散入大气中。
蒸汽系统压力降低,也要通过增加锅炉运行台数来克服。
凝结水回收率低于60%,锅炉补水量和排污率增加。
3、管网腐蚀使凝结水污染,凝结水中含有大量铁离子不能直接供锅炉使用,大量外排增加了锅炉的补水量和能源浪费。
油气集输系统生产运行方案优化方法分析油气集输系统是油气田生产运行的重要部分,对于油气资源的输送和处理起着关键的作用。
为了优化油气集输系统的生产运行方案,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需要综合考虑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本文将对油气集输系统生产运行方案的优化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优化措施。
需要对油气集输系统的生产运行进行整体的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系统的管道、设备、人员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了解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需要对系统的生产目标、运行约束和技术经济指标等进行明确和分析,为系统的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
需要对油气集输系统的生产运行方案进行细致的优化设计。
要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设计合理的生产运行方案,包括生产策略、作业计划、应急预案等。
在制定生产运行方案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安全性,充分考虑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人员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系统能够高效、安全地运行。
在生产运行方案的优化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优化调度问题。
要合理安排系统的生产调度,使得系统的各个部分能够协调运行,充分利用资源,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
要考虑到系统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和故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和检验,以确保系统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应对。
还需要注重油气集输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要建立健全的运行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系统运行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系统能够按照设计进行运行,并及时发现和解决运行中的问题。
要加强对系统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油气集输系统的生产运行方案优化过程中,需要充分借鉴和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要利用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智能化设备等先进技术手段,对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控和调度,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生产能力,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油气集输系统的生产运行方案优化方法包括对系统的整体分析和评估、细致的优化设计、合理的调度安排、健全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以及充分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等。
供热系统管网“优化运行”设计与实现摘要:系统平台采用自动采集热量、环境温度、管网流量、供回温度等参数,根据不同区域的供暖面积大小、房屋保温效果以及楼层情况,科学合理的计算出各主、干线所需热量,再通过远程调控各支线管网电动调节阀来实时调控,平衡各分支区域的热量分配,实现各支线按不同的供热运行曲线调节,达到智能平衡供热的目标。
关键词:优化运行zigbee技术智能平衡一、现状:胜利油田供热系统,地跨东营、滨州两市,管理着40座锅炉房及134座换热站,担负着油田170多个小区、16.8万户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供暖任务,总供暖实际面积2073.92万平方米而管网设计标准供暖面积为1782万平方米,同时由于大多数热力管网由于建成年代较早,且后建住宅的供暖管网均采用就近接入的方式,并未通过合理的、科学规划和水力平衡测算,目前各小区内供暖管网存在水力失衡现象,近端、中端、远端的热用户室内温度差别较大,虽然锅炉队对各支线进行多次手动调节,但由于整个管网既没有流量计也没有热量表,所有人工调节均是凭经验进行,没有科学的测算依据做指导,没有精确地控制阀门合理分配区域水量,经常出现越调越乱的现象,不仅影响了供暖服务质量,用户为取热私自放水还造成了循环水量的大量流失,造成能源浪费和系统运行安全隐患,亟待进行优化调节改造。
目前大多锅炉房内部设施的运行控制系统都在近几年进行更新改造,锅炉及系统的温度、压力等运行参数实现了微机采集与控制,所有运行参数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传输到主控室内,操作人员可通过微机在主控室内实现温度、压力、鼓风和引风的精确调控,且所有运行数据已实现上传,通过局域网即可实现远程的数据监控。
新型的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数据延展性,可实现新数据的拓展。
这为对一级及二级管网根据不同区域的供暖面积大小、房屋保温效果以及楼层情况,科学合理的计算出各主、干线所需热量,再通过远程调控,实现各支线按不同的供热运行曲线调节,达到智能平衡供热的目标,提供了硬件及软件基础。
油田生产系统整体优化理论与方法油田生产系统整体优化理论与方法油田生产系统是指由油井、输油管道、油气处理设备等组成的一系列设备和工艺流程,用于从地下储层中提取和处理石油。
优化油田生产系统的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本文将探讨油田生产系统整体优化的理论与方法。
首先,油田生产系统整体优化的理论基础是能量平衡和工艺流程优化。
能量平衡是指在油田生产系统中,通过各种热交换、能耗评估等方法,合理利用能量,以提高生产效率;工艺流程优化是指根据油田物性、设备特性以及环境要求等因素,对各工艺单元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产品品质。
其次,油田生产系统整体优化的方法主要包括设备调整、工艺改进和智能控制。
设备调整是指对油田生产系统中的各类设备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改善泵效、提高换热设备传热效率等,以减少能耗。
工艺改进是指对油田生产系统中的各个工艺单元进行改进和优化,例如改进精炼工艺流程、采用新型分离装置等,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智能控制是指利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自动化技术,对油田生产系统中的各个参数进行监测、分析和调整,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另外,油田生产系统整体优化还需要考虑设备维护和修复。
设备的维护包括定期检查设备性能和状态、及时更换磨损部件等,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设备的修复是指在设备故障或损坏时,进行修复和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
总的来说,油田生产系统整体优化需要综合考虑设备、工艺、控制和维护等各个环节,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充分考虑油田地质条件、市场需求、能源供应等因素,以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
在技术层面上,油田生产系统整体优化还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方法。
例如,借鉴工业领域的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油田生产系统中各个设备和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以实现智能调控和优化。
此外,借鉴传统工程领域的优化方法和模型,可以对油田生产系统进行全面的优化分析和效果评估。
油田集输系统用热优化研究及应用
韩方勇;韩姝语
【期刊名称】《石油石化节能》
【年(卷),期】2016(006)009
【摘要】油田开发中后期,油气集输加热系统面临着用热点多、量大、负荷率及效率双低等问题.根据油田开发实际,对油气集输系统进行工艺优化调整、生产参数优化、老旧加热设备更新改造、加强运行管理等措施,减少低效加热炉数量、提高在用加热炉效率、降低系统耗热量,有效提高油田生产用热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总页数】3页(P8-10)
【作者】韩方勇;韩姝语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原油田胡庆油田集输系统优化改造设计 [J], 周妹娟;张莉萍;胡慧瑜
2.蒙古林油田集输系统简化优化技术研究及应用 [J], 孔祥林;瞿建华;唐宏;王丽珍;王京朝
3.油气集输系统能量优化软件在油田的应用 [J], 高鑫宇
4.陆上老油田集输系统整体简化优化技术应用 [J], 芦程;何晓;连参军;吴建华;凌建磊;梁昌晶
5.油田集输系统区域优化对策探讨 [J], 李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供热管网系统的协同优化设计与运行管理供热管网系统是大型居民区或工业区的热能供应的重要设施,其设计和运行管理对于确保供热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协同优化设计与运行管理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将供热管网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过程进行优化,以提高热能的传输效率和系统的运行质量。
首先,在供热管网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协同优化设计起着关键作用。
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热能的产生、传输和消耗等因素,通过合理的布置供热设备、管道和暖气设施,确保热能的高效利用。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系统仿真软件,对供热管网系统进行模拟和优化,分析不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找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同时,设计人员还应考虑到环境因素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采用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在供热管网系统的运行管理中,协同优化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运行管理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供热管网系统的效益,确保热能的稳定供应和高效利用。
在日常运行中,可以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供热设备和管道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定期进行系统的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故障率的降低。
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和预测技术,对供热需求进行预测和优化,调整供热管网系统的运行参数,使其适应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的热能需求。
协同优化设计与运行管理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术,需要设计人员、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的协同合作。
只有做好协同优化设计和运行管理,才能建立高效、可靠、清洁的供热管网系统,为居民和工业用户提供稳定的热能供应,实现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提升对供热管网系统的重视程度,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推动协同优化设计与运行管理的实施。
胜利油田电热改造工作探讨摘要本文针对胜利油田各采油厂电加热改造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电加热特点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对胜利油田电加热工作进行了有效探讨。
关键词胜利油田;电加热;改造;问题;建议全油田各采油单位电热采油状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全年改造电加热井273口,分两批实施。
其中,以双管热水密闭循环替代电加热井158口;年节电4000Kwh。
11月16日到19日,在3天的时间里对滨南、孤岛、孤东、桩西、东辛、现河等6个采油厂进行了逐井现场验收,其验收电热采油改双管热水循环工艺采油井98V1。
对其现场工作状况进行了认真检查,有96口井达到了验收标准,尚有213井正待上作业和设备,在验收合格的9671井,正常运行的9口,平均日节电57iKw.h。
到11月19号为止已累计节电5507fKw.h。
1治理措施集中,针对性强在总结前三年治理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在普及掺水,化学降粘等替代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地推广了双管密闭热水循环替代技术,该技术针对高凝油,含蜡油和3万Mpa-s稠油效果尤其明显。
目前部分配套技术已经可以替代原油生产粘度达5万Mpa.s电热杆加热采油,较好地提高了双管热采循环加热稠油采油技术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推广了该技术推广应用范围,如孤东采油厂,由于高含水乳化稠油生产粘度近10万Mpa.s,而插接杆式双管热采循环技术应用后,已经能顺利采出5万Mpa.s以上的原油,效果明显。
2治理效果明显热水循环替代电加热杆工艺采油的工作量在五月份才开始正常运行,可谓工作进度慢,工作量完成少。
但是在完成好的单位中效果十分明显。
如滨南采油厂上手早,进度快,效果好。
全年完成42口井,除4口因注汽停运外,38口井正常运行,日节电3.6万Kw.h’日增油9.15吨上半年用电量超8007YKw.h;该措施实施后,全厂实现用电量负增长,取得了明显的增油节电效果。
3餐代技术日臻完瞢。
适应性能不断增加。
配套管理水平在提高热水循环替代电加热杆采油技术是2008年开始在油田推广。
供热系统的能源效率提升与优化设计随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供热系统的能源效率提升和优化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提高供热系统能源效率的方法和优化设计的策略。
一、热源选择与热能回收供热系统的热源选择是能源效率提升的关键。
传统的供热系统多采用燃煤锅炉作为热源,但其燃烧效率低下且产生大量污染物。
相比之下,采用天然气锅炉或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作为热源,不仅能提高燃烧效率,还能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热能回收也是提高供热系统能源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烟气中安装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可以将烟气中的热能回收利用,提高热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在供热系统中设置余热回收装置,将热水和蒸汽中的余热回收利用,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二、管道绝热与输配热优化供热系统中的管道绝热是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要环节。
合理选择绝热材料和施工工艺,可以减少管道热量损失,提高输配热效率。
同时,定期检查和修复管道绝热层的损坏,保持其完好,也是维护供热系统能源效率的关键。
在输配热方面,优化设计也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合理规划供热管网的布局,减少管道长度和压力损失,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根据不同区域的供热需求进行调节,避免能源的浪费。
三、热力站的优化设计热力站作为供热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优化设计对于提高能源效率至关重要。
首先,热力站的选址要合理,尽量减少输配热的损失。
其次,合理配置热力站的设备,如泵、阀门等,以减少能源的浪费。
此外,采用高效的换热器和控制系统,能够提高热力站的运行效率。
四、能源监测与管理能源监测与管理是提高供热系统能源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安装智能计量设备和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供热系统的能耗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基于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发现能源浪费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建立能源管理制度和培训机制,提高供热系统操作人员的能源管理水平,也是提高能源效率的关键。
总之,供热系统的能源效率提升和优化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热源选择、热能回收、管道绝热、输配热优化、热力站设计以及能源监测与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