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宗旨 明确任务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9
牢记人民军队宗旨奋勇参加抢险救灾建国60年来,我军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指示,奋勇参加抢险救灾,充分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建立了卓越功勋。
为了使大家对我军参加抢险救灾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今天,我将以《牢记人民军队宗旨,奋勇参加险救灾》为题,从基本概况、重要意义及实践启示三个方面给大家作以汇报。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问题:人民军队参加抢险救灾的基本概况。
主要从基本概念、主要任务和建国以来我军抢险救灾所取得的丰功伟绩三个方面给大家作以简要介绍。
(一)基本概念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抢救各种险情和抵御各种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帮助人民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活动,是党和国家赋予我军的一项神圣使命,是和平建设时期我军必须履行的一项重要职能。
它是部队在和平建设时期情况最紧急、组织最困难、实施最复杂、任务最繁重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之一,是人民军队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也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二)主要任务在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抢险救灾中,我军积极解救、转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员;保护重要目标安全;抢救、运送重要物资;参加道路(桥梁、隧道)抢修、海上搜救、核生化救援、疫情控制、医疗救护等专业抢险;排除或者控制其他危重险情、灾情,协助地方政府开展灾后重建等。
(三)丰功伟绩这里有三组不完全的数字统计:第一组,1949-1985年,全军参加各种抢险救灾共34.88万次,出动兵力1300余万人次,救出遇险群众400余万人,其中出动万人以上的大规模抗洪救灾、抗震救灾、抗风救灾就达百余次。
《当代中国军队群众工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第二组,1980-2007年,全军参加各种抢险救灾共41万余次,出动兵力2300余万人次,救出遇险群众1000余万人次,出动车辆100多万台次,出动飞机舰船10万余架艘,转移物资2亿余吨。
在学习了党的性质、指导思想、最终奋斗目标和基本路线之后,我们必须对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优良作风方面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这一讲,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一、牢记党的根本宗旨1、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为什么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1)这是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我们已经学习了党的性质,党章规定我党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就体现了党的这一性质.。
这也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正因为如此,《党章》在讲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时,特别指出:“. 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
”(2)这是党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所要求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党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现阶段,我们党担负着领导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同样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3)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
增强服务,牢记宗旨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整改措施
增强服务、牢记宗旨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是组织发展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整改措施,可以帮助组织实现这些目标:
1. 深入了解客户需求:通过市场调查、客户反馈和沟通等方式深入了解客户需求,确保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客户的期望和需求。
2. 培训服务人员:提供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服务态度、沟通技巧、产品知识等方面,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3. 优化服务流程:通过简化流程、标准化操作和加强协作等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缩短客户等待时间。
4. 建立客户服务标准:制定明确的客户服务标准和规范,确保服务人员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提供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5. 定期评估和改进:定期评估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6.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7. 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手段,例如线上客服、智能机器人等,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8. 建立客户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客户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客户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优化服务。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组织可以增强服务、牢记宗旨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实现持续发展。
初心使命,是每个人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都应该牢记的重要原则。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任务,如何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努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一、明确任务目标,坚定初心使命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明确任务目标并坚定初心使命非常关键。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追求目标,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并牢记初心使命。
只有坚定初心使命,才能够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不被外界所干扰,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始终朝着既定目标前行,不断努力、不懈怠。
二、主动承担责任,努力践行初心使命完成各项任务过程中,主动承担责任和努力践行初心使命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面临工作、学习或生活中的各种任务时,我们要敢于担当,勇于承担责任,在实际行动中充分体现出初心使命。
只有将责任牢记于心,努力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才能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不断提升自我,以优秀成绩彰显初心使命除了明确任务目标和努力承担责任外,不断提升自我,以优秀的成绩彰显初心使命也是完成各项任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无论是学习中的课业,工作中的职责还是生活中的各种事务,我们都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做到最好,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自己和他人树立榜样。
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初心使命增光添彩。
四、坚持正义、诚信,践行初心使命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坚持正义、靠诚信,践行初心使命更是至关重要的。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诱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坚守初心使命,不忘初心,始终保持正义、诚信的品质,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无论是遇到困难还是遭遇挑战,只有坚持正义、靠诚信,才能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努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是至关重要的。
牢记党的宗旨践行党的宗旨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牢记党的宗旨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根本宗旨。
这是党章规定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也是共产党人的方法论,是党的生命线。
作为世界观是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的主人,共产党员是人民群众的公仆,要诚信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作为方法论是指共产党人要把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全部工作,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共产党员的首要职责,也是判断一个党员是否合格的标志。
作为共产党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要求我们永远牢记党的宗旨,时刻践行党的宗旨。
牢记党的宗旨、践行党的宗旨是党执政兴国、永远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保证。
党成立之初只有50名党员。
党正是从这50几名党员开始,不断发展壮大,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信仰,把实现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持之以恒的奋斗实现了现在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大好局面。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
只有始终牢记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才能永远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牢记党的宗旨、践行党的宗旨需要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做好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和人民血肉联系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做好群众工作本质上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为人民服务。
做好群众工作是手段,为人民服务是目的。
我们要通过做好群众工作来到大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把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解决好,要把不同人群、不同阶层间的矛盾调解好、处理好。
我们群众工作做好,把人民利益维护好,也就是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牢记党的宗旨、践行党的宗旨需要走共同富裕的路子。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老百姓共同愿景。
党员创优争先计划阿恩贤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牢记党的宗旨,党员义务和权利,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意识,永远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在工作中争创“三个一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特制定计划如下: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关心国家大事,留心身边的小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能注意听取同志们的意见,在同事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互助与反思、完善自我中共同提高。
3.一事当前,从大局出发,一切以集体利益为,个人利益为次。
4.在同事中能树立优秀党员的良好形象,并做到:“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有困难找我”。
5.主动积极开展工作,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尽力完成任务。
6.注意总结经验、摸索出更好的工作方法,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7.虚心学习别人的先进工作经验,把自己的经验慷慨的传授给别人。
8.注意调动同事的工作积极性,共同努力,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创优争先个人心得阿恩贤创优争先活动是发扬敢创一流的勇气和永不懈怠的精神,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
作为党员我思考如何以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教育、创出新的成绩。
一、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感坚决遵守学校各项安全制度,提前到岗,严格按照学校的安全巡查制度和执勤制度履行每天的值班职责,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行动,保证学生的在校安全。
二、做好本职,勤奋工作首先我会将自己分管的各项工作及时到位,做细、做优。
要求自己,各项工作不能在自己手中耽搁。
其次师德修养方面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做得让家长、学生满意!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不断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参与教学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处理。
带领教导处强化常规管理,确保教学流程严格规范。
总之,作为一名党员,我要紧紧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以身作则,带头强化争先创优意识,带头创造一流业绩,跟随党组织,带领全体教职工为加快我校全面建设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党员创优争先心得近期,中央要求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创建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以争做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的“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达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五个好”和“五带头”,是对全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普遍要求。
党的性质、宗旨、任务、指导思想和最高纲领一、政党是一个高级的政治组织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最高纲领是一个政党的生命,它规定了一个政党生存意义和发展的方向。
因此,任何人要加入一个政党上,自然首先要弄清楚该组织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任务和最高纲领。
否则其加入政党的行为是盲目的,是非理性的。
政党是代表一定的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参与国家管理,为实现被代表者的根本利益,以取得政权、巩固政权为主要目的,而建立的政治组织。
所以,政党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特别是执政党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建党几十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振兴和富强作出的巨大贡献,没有共产党就现在强大的中国。
作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分子,必须掌握关于党组织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做一个理性的合格的党员。
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党的十六大通过修改后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党章的这一表述,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先进性、群众性,指明了党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地位和作用。
1、党的阶级性,是指中国共产党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我国发展到现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和被剥削阶级两大利益集团已不存在,工人阶级作为资产阶级对立面的意义也已经不复存在,如何理解党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的阶级性是我们认识党的性质的一个重点。
①工人阶级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历史使命由革命阶段进入到了建设阶段。
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的中国工人阶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会自觉适应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保持其最先进、最革命、最具远大前途的优点。
不断加强学习、牢记根本宗旨切实增强自己防腐拒变的能力一、牢记根本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握好前进的方向问题1、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员的性质所决定的。
《党章》第2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就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
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努力增强自己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要把党的理想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要把中国梦作为自己的梦,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不能放弃、信念不能动摇,思想不能麻痹、认识不能模糊,方向不能偏离、路线不能错误。
近年来,我们党内的一些干部贪污腐败问题比较严重,事发后,在总结教训时,都说是自己放松了政治学习,放弃了思想改造,纪律观念松弛,党性原则不强。
这实际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个人权欲、私欲膨胀,封建特权思想和资产阶级自由化以及享乐主义思想泛滥的必然结果。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世界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借主人公保尔之口说道:“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献身革命的豪迈气概,是为了实现解放人类的崇高理想而奋斗终身的内心真实表白,也是无数的革命先烈面对各种困难考验和牺牲危险,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前赴后继而义无反顾、无怨无悔的力量源泉。
2、坚持宗旨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⑴切实打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是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
我们反复强调时刻牢记宗旨,就是为了要让每个同志都能够坚定为党、为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不动摇,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不偏离,在思想深处解决好“权力谁给”、“为谁用权”的问题。
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得摆正自己的位置。
自觉同一切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和自由主义、享乐主义作斗争。
要明确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从思想上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作用。
⑵坚持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就是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我们每干一件事、每做一项工作,都要注意听取群众的意见,反映群众的心声,满足群众的要求。
只有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想为群众所想,急为群众所急,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赢”字本身说明: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上、在平凡的工作中,能经得住金钱、美色等利益的腐蚀和诱惑,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愿为群众付出、肯为群众牺牲,努力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就会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和赞扬,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取得群众的支持,最终将会赢得一切。
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处理好公与私、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党员干部要放眼世界、放眼未来,要胸怀大局、服从全局,要立场坚定、公私分明,要克己奉公、秉公执法,在原则立场上、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绝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和含糊。
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局外人”;不能明知不对,放弃原则,当“和是佬”;不能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当国家的“蛀虫”。
做“人”,就要做一个胸襟坦荡、虚怀若谷的人,做一个光明磊落、纯粹的人。
不能被虚名所诱、不能被酒色所惑、不能被物欲所困、不能被私利所扰。
只有心中时刻装着党的伟大事业的人、装着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人,才会义无反顾地积极投身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工作中,在会在无私奉献中、在不断进取中迸发出火热地工作激情,才不会对待工作捻轻怕重、挑三拣四,才不会对待名利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⑶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各项职责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挂在嘴上的空洞口号,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饰品。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习总书记说得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只有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才能兑现承诺、实现理想。
对我们每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只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完成学院交给我们的各项教学任务,才能谈得上为人民服务的问题。
⑷切实提高服务质量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总结新形势下做好教育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这不仅是我们服务学生的精髓,也是我们的基本工作方式。
以此为中心,我们可以探索更好、更有效的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
⑸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受追究,是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的必然要求。
权力一但失去监督,必然产生腐败。
所以,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养成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良好习惯。
要不断增大工作的透明度,尽量公开办事的条件、程序、时限和办理结果,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无论干什么样的工作、做什么样的事情,只要事关群众利益,都要主动、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批评,善于从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化解矛盾、促进沟通。
要始终把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平求公信,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腐败无藏身之处。
二、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切实解决好“怎么干”的方法问题1、要充分认识反腐倡廉的重要意义大家知道,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富兮祸所伏。
虽然,权力越大,带给的利益越大,但是责任也大、风险也更大。
如果光看到权力的诱人光环和利益,看不到权力本身的责任和风险,权欲膨胀、利欲熏心,必然要出问题。
因此,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在取得一点成就后,千万不能沾沾自喜、得意忘形。
一定要有风险意识、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要勤政廉洁、克己奉公。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反腐倡廉工作都不能有一丝的放松。
防腐的玄要绷住、要绷紧,防腐的警钟要常敲、要敲响,反腐的斗争要常抓、要抓实。
如果对腐败的危害性、危险性认识不清,不把权力放进制度的牢笼加以约束,为所欲为,必然后患无穷。
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秦、汉两朝灭亡教训时写道:“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呼!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使后人哀之,后人哀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这段话告诫我们对前车不鉴之,必将重蹈覆辙,陷入“后人复哀后人”永无止境的悲哀中。
3、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们提倡学习、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不断提高每个人的政治思想觉悟,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努力提高工作水平,清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有关纪律要求,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谈到学习,就不能不提到学习的态度、方法问题。
态度是否端正、方法是否恰当,效果截然不同。
积极主动学与消极被动学,效果大不一样;认真深入学与泛泛肤浅学,效果大不一样;结合工作学和脱离实际学,效果大不一样。
前者定会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后者必将因自欺欺人、固步自封,不求上进而一事无成。
在学习的问题上,任何人都不能夜郎自大、骄傲自满。
当然,学习不可能一躇而就,必须常抓不懈、循序渐进。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
每个人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理想追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要真学(要有强烈的求知欲)、要好学(具有主动学习的热情)、要勤学(能够长期不断坚持学习)、要乐学(能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要善思(要结合具体情况、不断思考问题)、要善研(要研究总结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善行(要学用结合、指导实践、勇于实践)。
3、要清楚学习的内容⑴要学习《党章》、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党章》就是要明确党的路线、纲领、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党内的各项制度、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等,把思想统一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上来,统一到求真务实上来,统一到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纪律上来,统一到廉洁自律上来。
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经典著作,就是要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切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防止右倾、尤其是左倾错误。
⑵要学习《宪法》和基本法律、法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得学好《宪法》,学好法律、法规,要有较强的法制意识,要学会用于法律手段管理社会、处理事务。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要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宪法的精神实质,全面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彻底转变与宪法精神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扎扎实实地做好宪法的各项贯彻工作,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4、要不断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己防腐拒变的能力⑴要有良好的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间的道德,就是人们为了维护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
社会公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如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救死扶伤、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法纪等。
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