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38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20世纪30年代,德日两国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由于历史和国情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德国是通过建立法西斯政党,经过宣传、竞选,在国会选举中取得胜利后建立法西斯专政的。
而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
那么,日本法西斯专政是怎样建立的?它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呢?其一,天皇专制和军国主义路线是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历史根源。
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天皇制确立,其实质是地主资产阶级专政。
由于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各方面都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政府中掌握实权的资产阶级改革派,继承封建武士道的衣钵,推行以效忠天皇为核心的军国主义教育,并制定了以中国和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大陆政策”和军国主义路线。
在对外扩张的战争中,天皇专制和军国主义不断强化。
其二,军部的形成是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政治基础。
20世纪初,日本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日俄战争后,三井、三菱、安田、住友等财阀垄断资本逐渐形成。
与此同时,军人势力煊赫,军阀获得军令制定权,成立了议会和内阁不得介入的“国中之国”——军部。
日本军部包括陆军省、海军省、陆军最高指挥部参谋本部、海军最高指挥部军令部等部门。
现代民主国家的军事部门都是在政府领导之下,可日本的军部却独立于政府、议会之外,直接听命于天皇,它就是在天皇名义下建立起法西斯独裁政权,对外侵略扩张的。
其三,《日本改造法案大纲》是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理论基础。
法西斯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专制独裁、反共、反民主、对外侵略扩张和种族主义。
日本法西斯吸收了一些欧洲法西斯思想,但主要根据则是天皇至上的皇权主义和大和民族优越论。
其理论纲领是北一辉1919年写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纲》。
该书极力主张建立天皇制专政,反对一切民主主义,包括资产阶级民主;主张颁布戒严令,停止实施宪法,解散议会;反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坚持私有财产制度;叫嚣侵略有理,认为中国、印度等均应在日本的“保护”之下。
世界史5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时间、人物、标志性事件。
引申问题:区分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先后顺序——特别指出: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之前,而德、日是在危机之后。
2、墨索里尼法西斯专政的内外政策
德国纳粹党上台
1、纳粹党上台的历史背景(政治背景和经济背景)
2、纳粹党上台的过程(希特勒建立纳粹党——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希特勒组阁)引申问题:有人说,没有希特勒,德国就不会出现法西斯专政。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3、希特勒法西斯的恐怖统治(①国会纵火案;②迫害犹太人;③实行文化专制政策;④国民经济军事化。
)
4、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对世界的影响。
引申问题: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和德国采取了不同的对策,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这是为什么?
日本法西斯化
1、日本走上法西斯专政的背景(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采取了怎样的对华政策?引申问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前进行了哪些侵略中国的活动?
2、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标志性事件及对亚太地区和平的影响。
引申问题:说一说,法西斯统治为什么应受到谴责?引申问题: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途径有什么不同?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的原因、过程、影响。
高二历史第二单元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扩张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讲义考点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美德日摆脱危机的途径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危机爆发原因:(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
(直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
(催化剂)分期付款、银行信贷刺激市场虚假繁荣;股票投机增加金融市场不稳定性。
2、开始标志(导火线):(金融危机)纽约股票暴跌,股市崩溃。
3、特点:来势猛;范围广(根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早已形成。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影响;列强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时间长;破坏性大。
4、影响:加剧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危机。
人民对现政府不满阶级矛盾尖锐;法西斯乘机兴风作浪企图夺权。
加剧世界政治局势的紧张。
列强加紧争夺世界市场,加剧列强之间、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德日法西斯乘机势力大增并上台(意大利法西斯专政早已建立,其建立与本次经济危机无关,本次危机使其法西斯专政加强),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改变帝国主义力量对比,逐渐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改变国际政治格局,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世界人民与法西斯的矛盾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二、美德日摆脱经济危机的途径(一)美国的罗斯福新政(1933年)1、背景目的: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沉重,政治危机加剧;胡佛政府无力扭转日益严重的危机;罗斯福“新政”口号获得人民支持并当选为总统;为摆脱危机复兴经济,巩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和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2、内容措施:★3、评价: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宏观调控管理),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对美国)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经济逐渐复苏;缓和了社会矛盾,恢复了人民对现政府的信任,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和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使美国工人运动长期局限于经济斗争。
(对资本主义历史进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推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最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