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德意志和日本法西斯专政
- 格式:pptx
- 大小:99.38 KB
- 文档页数:7
浅析德意⽇法西斯的异同点2019-10-01摘要:纵观发起⼆战的德意⽇法西斯,他们有着很多相同点,同样也有很多不⼀样的地⽅,研究分析德意⽇法西斯的异同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总结战争,了解战争,吸取⼆战经验,为以后的战争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以更好的防⽌法西斯以及军国主义的复辟。
同时作为⼀名军⼈,研究战争不仅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任务,可以更好预防战争,更加有效的保家卫国,保障国家经济这条⼤船平稳前进。
关键词:德意⽇;法西斯;异同;军⼈曾经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德意⽇法西斯发起世界⼤战,给全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当然也包括中国在内⼈民深受法西斯的毒害,⾄今⼈们对法西斯仍然骇⼈听闻,⽑⾻悚然。
所以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德意⽇等国家的法西斯以及军国主义。
他⼭之⽯可以攻⽟。
我们要去了解法西斯主义,要去预防法西斯主义,更重要的是要去预防法西斯主义,坚决打击法西斯主义,打击军国主义。
绝不让悲剧重演,绝不让⼈民受苦。
我们作为新⼀代⾰命军⼈,要不辜负这个时代,承担起属于我们的历史使命,实现强军梦、强国梦。
⼀、什么是法西斯主义对于法西斯的最通俗、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种疯狂地侵略其他国家,残害别族⼈的⽣命的思想。
法西斯主义可以视为是极端形式的集体主义,反对个⼈主义。
法西斯主义在20世纪⼆⼗年代⾄四⼗年代初,曾经风⾏⼀时,与美英法的民主⾃由主义。
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并⽴,形成当时世界三⼤主要思潮。
这说明法西斯主义具有很⼤的欺骗性和蛊惑性,否则不会有那么多⼈迷信它,追随它,为它牺牲性命。
⾸创法西斯主义的并不是德国的希特勒,⽽是意⼤利的墨索⾥尼。
“法西斯”⼀词来⾃拉丁⽂fasces,原指中间插着⼀把斧头的“束棒”(古罗马使⽤的权⼒标志棒),象征暴⼒和强权⾼于⼀切。
第⼀次世界⼤战结束后,墨索⾥尼在意⼤利建⽴了法西斯党,⿎吹和推⾏法西斯主义,党徒⾝穿⿊⾊制服,故⼜称“⿊衫党”。
1922年,墨索⾥尼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在意⼤利建⽴了世界上第⼀个法西斯专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处境与日本的处境有何相同之处?德国法西斯专政与日本法西斯专政有何不同之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和日本在一些方面面临了相似的处境,但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以下是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1.经济困境:德国和日本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陷入了经济危机和困境。
两国都受到了世界经济衰退和财政负担的影响,面临着高失业率、通货膨胀和经济崩溃的问题。
2.国家耻辱和不满情绪:德国和日本在战后都感受到了国家的耻辱和西方国家的不公平对待,这激起了对外国干涉的不满情绪。
3.总统制度:在战后,德国和日本都转向了总统制,政治权力集中在个别的领导人手中。
不同之处:1.地缘政治:德国和日本分处于不同的地缘政治环境中。
德国位于欧洲,与西方国家接壤,而日本则位于东亚,与亚洲邻国接壤。
这导致了它们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不同对局和互动。
2.左翼运动和共产主义:战后德国面临了左翼运动和共产主义的威胁,尤其是在战后期间的德国革命和斯巴达克洛革命活动中。
而日本则没有面临类似的共产主义运动。
3.法西斯专政的发展路径:虽然德国和日本都在战后出现了法西斯专政,但它们的发展路径和特征有所不同。
德国的法西斯专政由纳粹党领导,以希特勒为中心,而日本的法西斯专政由军部和军事领导层主导,天皇以及极右派力量的影响也很大。
此外,纳粹主义和日本的军国主义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目标。
4.战争责任:德国被普遍视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和战争责任的主要承担者,而日本作为同盟国之一在战后并未承担过多的战争责任。
尽管德国和日本在战后面临了一些相似的困境,但它们的历史、文化和地缘政治环境的差异导致了战后发展的不同轨迹和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2、影响:⑴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⑵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①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②激化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矛盾二、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⑴原因:①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B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其民族复仇情绪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③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人民、军队、资产阶级广泛的支持。
⑵建立:①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②影响: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
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⑴原因:①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建立强权政治。
B不满华盛顿体系对其的压制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沉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资源极度贫乏)阶级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
③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了侵略,制造了一连串暗杀事件、加强了左右政局的能力。
⑵建立:①时间:1936年。
②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受军部控制)③影响:推行对外扩张、对内独裁的政策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3、对比日本和德国在建立法西斯专政有何异同?⑴相同点:都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都有军事封建性的历史传统;都对内独裁对外扩张,都有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⑵不同点:德国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有一个突出的领袖——希特勒,通过国会大选的方式夺取政权。
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而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
三、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⒈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⑴原因: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1935年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埃塞俄比亚发动侵略⑵时间:1935年——1936年⑶结果: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⑷失败原因:①意强大装备先进,准备充分,训练有素,埃弱小埃塞俄比亚武器装备极其落后。
近年世界史高考选择题精选1、【2000年春季】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个学科的革命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开端的标志,这一学科是A、数学B、物理学C、医学D、天文学2、【1999年广东】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个人作用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3、【2000年全国】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上一个分水岭,主要是因为它A、改变了社会性质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C、处死了封建君主D、创立了议会民主制4、【2001年全国】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一致主张有①人权自由②实行法治③反对教权④反对专制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2000年全国】1794年初法国大革命面临的危机基本解除,这时埃贝尔派主张继续加强恐怖政策,丹东派主张实行宽容政策,罗伯斯比尔镇压了这两派。
在当时的情况下A、埃贝尔牌的主张有利于革命的深入B、丹东派的主张有利于维护革命成果C、罗伯斯比尔牌的做法有利于巩固革命政权D、三派的主张或措施都是有害的6、【2000年上海】1792年成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和1649年成立的英吉利共和国,其相似之处是①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建立②都进行过反侵略战争③都曾经被复辟王朝取代④都曾处死封建国王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④D、②④7、【2002年春季】17、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三次革命的共同之处是A、都体现了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规律B、革命武装打败了王党军队C、都处死了国王D、都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8、【2002年春季】17、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三次革命各有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B、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革命的高潮C、英法两国革命过程中都出现过旧王朝复辟D、美国独立战争得到了国际援助9、【2002年春季】17、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下列关于这三次革命成功的表述,正确的是A、英国靠战场上的胜利完成了革命B、大陆军攻克英军最后据点随即宣告美国独立C、法国大革命胜利是由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奋力抗争D、都以颁布宪法为革命成功的标志10、【2002年春季】17、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三次革命具有重大意义,它们A、共同代表了世界近代史的开端B、标志着英美法进入资本主义时代C、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D、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1、【2001年全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主要标志是A、用机器制造机器B、工业生产实现机械化C、手工工场基本消失D、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12、【2000年全国】从尼德兰革命到法国大革命历时两个多世纪,而此后仅半个世纪资本主义就初步形成了一个世界体系,这主要是因为A、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得到广泛传播B、维也纳体系激化了各国社会矛盾C、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力量迅速增强D、殖民统治遍及世界各大洲13、【2003年春季高考】从结果上看,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B、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况14、【2002年上海】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的事”。
德日法西斯比较相同点:二者都有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思想;政治经济危机都是德日法西斯专政确立的推动因素;都有垄断资本家和权势集团的支持;都是从封建主义转化来的资本主义国家。
它之所以出现了法西斯运动并且走上了执政的道路,是同封建性的遗留分不开的;反对所谓“共产主义思想”的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第一个胜利的无产阶级政权苏俄的出现,在国际资产阶级当中,掀起一片对“共产主义“革命的恐怖浪潮;都对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不满;两国法西斯势力的上台,使二者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疯狂地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
两国法西斯上台之时,二者国内的无产阶级力量都较弱小;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反对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煽动对外的侵略战争。
德日法西斯势力的发展,都经过了“自下而上”的发展道路;从法西斯政权开始建立,到法西斯独裁统治全面确立,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在日本和德国,法西斯夺取政权过程中都使用暴力恐怖手段,打击排除政治上的异己努力,加紧制订实施独裁统治的政策措施。
它们不仅镇压工人阶级政党和一切民主进步力量,还要取谛传统资产阶级政党,迫害所有不甘心驯顺听命于它的政界人物。
它们强迫制订一系列立法,从而彻底埋葬民主制,实现全面的法西斯恐怖专政。
不同点:日本方面,日本法西斯在其形成过程中,表现出“军部势力”和“民间势力”的结合。
“军部势力”是指以参谋本部为一首,包括海军军令部、陆军省、海军省、天皇侍从武官、军事参议院等一股军人政怡力量。
“民间势力”指分散在社会各个阶层的形形色色的民间法西斯政治力量。
“军部势力”和“民间势力”是日本法西斯力量中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共同推动日本法西斯运动的发展。
日本法西斯在形成过程中,也表现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
日本法西斯走的是以“自上而下”为主,“自下而上”为辅的发展道路。
在日本法西斯形成过程中,“下层”法西斯活动十分猖狂。
“下层”法西斯的猖狂活动是与“上层”法西斯的支持分不开的。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一、课标内容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二、教学目标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概括意大利法西斯建立的背景、标志,并说出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特点,侵略扩张的表现;(重点)目标3:阅读教材,知道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共同原因;说出欧洲战争策源地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标志;知道希特勒的恐怖独裁统治;简述日本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的主要表现与暴行;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重点、难点)三、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美国经济大危机有什么联系?2.讲授新课(1)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等基本史实。
师讲述:什么是法西斯?法西斯原意“束棒”,为古罗马执政官出巡时的权利标志。
象征暴力和强权高于一切。
现在法西斯成了恐怖、独裁和战争的代名词。
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概括意大利法西斯建立的背景、标志。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标志: 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
【合作探究】2.阅读教材,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特点是什么?侵略扩张的表现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总结。
特点:对内:实行独裁(恐怖)统治。
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侵略扩张)表现: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出示任务:任务三【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归纳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共同原因。
材料生: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师讲述:“纳粹党”概念是德语“民族社会主义”(Nationalsozialismus)的音译缩写。
第13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的打击;希特勒的纳粹党;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国会纵火案;德国的扩军备战;日本“二·二六”兵变;《反共产国际协定》;轴心国集团。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①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②德、意、日法西斯化的共同特征是代表垄断资本集团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竭力推行侵略扩张。
法西斯政权是最富侵略野心、最反动的独裁政权。
各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与相互勾结,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临。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①通过对“为什么说轴心国集团的形成,世界和平面临严重的威胁?”的思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②通过对日本军事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的分析,使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培养其认识问题的能力。
导入新课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引发的。
它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各种矛盾,矛盾的发展结果各不相同。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经济危机,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
其它国家情况如何?(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一、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统治1、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党的背景。
意大利在“一战”中虽挤入了战胜国的行列,但分赃最少。
大战后的意大利外债沉重,物价飞涨,工业生产下降,失业人数日增,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不少城市和乡村,工人农民起来斗争,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近于瘫痪的意大利政府面对这种局势束手无策,无力控制局面。
这样就为出现独裁统治提供了有利时机。
墨索里尼趁机组织了法西斯党。
2、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922年10月)法西斯党成立后,意大利经济衰退一天比一天严重,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软弱无能的统治阶级求助于法西斯党,法西斯党为了赢得垄断资本家的支持,疯狂使用暴力手段镇压革命运动,充当垄断资产阶级镇压工人运动的工具,因此得到他们的赏识。
德日法西斯兴起之比较二战过去六十多年了,这场人类的大灾难,带走了无数的可爱生命,无价的宝贵遗产,无尽的自然资源。
德日两个国家,法西斯的始作俑者,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纵然地理位置不同,但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他们的起源来看,共同原因:首先,历史方面,在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时,两国都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在德国保存了容克地主阶级,在日本则保留了以天皇制度为首的一系列制度。
两个国家都缺乏传承性的民主传统,封建专制的气氛和思想较浓。
其次德日都是侵略性很浓的国家,德国处于欧陆中心,一直要称霸欧洲,称霸世界,从中世纪以后就一直不断向外侵略,日本是一个闭塞的岛国,要想发展必须获得丰富的自然资源,本国不能提供,就依靠侵略来获得,历史上就有中国的倭寇犯边,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等等。
再次就是两国的民族主义深入人心,德国纳粹宣扬“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民族”的思想和日本的“大和民族精神”深受欢迎。
而两国法西斯势力则利用这一点推行法西斯主义,把法西斯主义隐藏在民族主义旗帜下。
现实因素中,两国都受到了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且找不到走出困境的出路。
日本是岛国,对海外市场和原料有极大的依赖性,危机来临,容易导致采取转嫁危机的策略,进而走上法西斯道路。
德国是战败国,沉重的赔款和殖民地的丧失,使其经济极度依赖外国资本,危机来临,德国也无力从自身找到出路,从而走上法西斯道路。
原因大的方面两国基本相同,不同点大多是细节。
德国遭受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垄断资产阶级极需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希特勒利用人民痛恨凡尔赛条约的心理进行煽动性、欺骗性宣传,骗取下层群众的支持,并讨好军队,与垄断资产阶级勾结,势力大增。
在1932年大选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在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下,1934年希特勒上台称国家元首,希特勒上台后实行一系列恐怖的统治(如制造国会纵火案、制造排犹暴行和实行文化专制),疯狂扩军备战(国民经济军事化,提高军费开支和撕毁凡尔赛条约扩充军事实力),从而形成了欧洲战争的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