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图1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7.21 MB
- 文档页数:79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必背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这一形状可以通过多种现象和观察结果来证明,如海边看帆船、月食现象、站得高看得远、夜晚看北极星的位置变化,以及地球的卫星照片和航天飞船上的观察。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二、纬线和纬度1. 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 纬线的特点: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的划分:赤道 (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 “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 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三、经线和经度1. 经线的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2. 经线的特点:形状:半圆状长度:相等方向:指示南北方向3. 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 (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 “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 “W”为代号。
4. 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一条为东经,另一条为西经。
5. 几条特殊经线:180°、0°的经线圈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20°W、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四、地球的运动1. 自转: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约24小时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2. 公转: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五、地图的基本要素1.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一、地球和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咱地球啊,它可不是方的,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就像个有点被压扁的球儿。
地球可大了,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你要是想绕地球赤道走一圈,那可得走上老长时间了。
表面积呢,大概是5.1亿平方千米。
2. 纬线和纬度。
纬线就像地球身上的腰带一样,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越来越短,到了两极就缩成点了。
纬度是用来表示纬线位置的,赤道的纬度是0°,向北向南各分90°,北极是90°N,南极是90°S。
北纬的度数越大就越靠北,南纬的度数越大就越靠南。
比如说,北京大概在北纬40°左右,这个度数就能确定它在地球上大概的南北位置啦。
3. 经线和经度。
经线呢,就像是从地球的头顶到脚底竖着画的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0°,向东向西各分180°。
东经和西经180°是重合的哦。
经度可以确定一个地方在东西方向上的位置。
要是两个地方经度差比较大,那它们东西方向上的距离就远啦。
4. 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两种很重要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就像个陀螺一样,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转一圈大概24小时,也就是一天。
这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你想啊,地球转的时候,朝着太阳的那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一面就是黑夜。
而且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所以东边的地方总是比西边的地方先看到日出。
地球公转呢,是地球绕着太阳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圈是一年。
地球公转的时候,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这就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太阳直射赤道的时候,就是春分或者秋分啦,这时候全球昼夜平分呢。
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考点1. 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仪的点和线:地轴:地球自转轴;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地球上的最南点赤道: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经线(子午线):连接南北两极垂直于纬线的线4、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形状特征纬线是一个闭合圆圈经线是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指示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数量关系无数条;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无数条;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长度分布赤道向两极缩为一点、每一条纬线长度不相等(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经纬度数划分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各增大到90°北纬N:北半球0°---90°N南纬S:南半球0°---90°S经度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增到180°东经E:东半球20°W—0°--160°E西经W:西半球20°W—180°--160°E经纬度变化规律纬度数向北逐渐增大的为北纬纬度数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纬经度数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数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分界线确定南北纬分界线:赤道(0°纬线)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东西经分界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半球划分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经线圈20°W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纬度划分低纬度(南北纬0°-30°)、中纬度(南北纬30°-60°)、高纬度(南北纬60°-90°)考点2.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类自转: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公转: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周期1天1年旋转中心地轴太阳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季节变化,形成五带昼夜长短变化2、地球公转示意(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时间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昼夜平分(等长)昼长夜短昼夜平分(等长)昼短夜长南半球昼夜昼夜平分(等长)昼短夜长昼夜平分(等长)昼长夜短天文学现象北极圈以北极昼,南极圈以南极夜南极圈以南极昼,北极圈以北极夜半球热量相等北半球多,南半球少相等南半球多,北半球少南北半球季节状况3、4、5月份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的秋季6、7、8月份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9、10、11月份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的春季12、1、2月份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3、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分界线纬度范围特点A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 —23.5°S 有阳光直射现象,获得阳光热量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约24小时/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总结1. 地球的概况地球是太阳系中位于第三位的行星,其直径约为12756.32公里,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固体行星。
地球是由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组成的。
地球的自转轴倾斜23.5度,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地球的自转一周为24小时,公转一周为365.25天。
地球的卫星是月球,月球是地球的唯一自然卫星,其直径为3474.8公里。
2. 地球的构造地球的结构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层,主要由岩石和熔岩组成。
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是地球的最内层,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3. 地球的活动地球的活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和地球内部热力活动。
地壳运动表现为地震、火山喷发和地质构造的变化。
地球内部热力活动主要表现为地热、地磁和地球引力等现象。
4. 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是地球的缩影,是一种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特征的平面图。
地图可以根据比例尺、方位角、投影方式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
根据比例尺的不同,地图可以分为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
5. 地图的投影地球是一个球体,而地图是一个平面图,因此需要通过投影技术将地球表面的三维空间转换为二维平面。
目前常用的地图投影方式包括等角投影、等距投影和等面积投影等。
不同的投影方式会导致地图上的形状、面积、方位等信息有所变化。
6. 地图的制作地图的制作包括测绘、编辑、制版等多个环节。
测绘是指对地球表面进行测量和记录,编辑是指将测绘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设计,制版是指将编辑好的地图图稿制成印刷版。
地图的制作需要依靠现代测绘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
7. 地图的使用地图是一种重要的地理工具,可以用于指导军事行动、辅助航海航空、指导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
地图也是地理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重要工具,可以用于进行地理分析、地质研究和环境评估等工作。
8. 地图的类别根据地图内容的不同,地图可以分为地形图、气象图、交通图、经济地图等多个类别。
七年级地理上册一次月考知识点汇总,记得收藏背诵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地球仪和经纬网(1)地球仪(注意:地球仪是正球体)①地球仪: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②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
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
③赤道: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赤道。
(2)经线和经度①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指示南北方向。
经线也称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
0度经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②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③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④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3)纬线和纬度①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③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0°。
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S”表示。
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④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总结
地球:
位置与特性:地球是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也是人类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
其表面大约29.2%是由大陆和岛屿组成的陆地,剩余的70.8%被海洋、海湾和其他咸水体覆盖。
结构:地球的外层分为几个刚性构造板块,这些板块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在地表迁移,而其内部仍然保持活跃。
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和氧组成。
气候与天气:地球的气候由多种因素决定,包括纬度、海拔和地区与海洋的接近程度等。
热带气旋、雷暴、热浪等恶劣天气多发于广大地区,对生活影响较大。
公转与自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需要365.25天,同时也以一定的速度自转。
公转使得太阳相对于恒星每日向东有约1°的视运动,这也影响了地球的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地图:
定义: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
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种类与形式:古代地图一般画在羊皮纸或石板上,传统地图的载体多为纸张,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电子地图等多种载体。
作用:地图是国家版图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反映国家的主权范围,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和严格的法定性。
同时,地图也是人们了解地理环境、规划行程、研究地理现象的重要工具。
以上是对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它们的基本特性、结构、功能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地球和地图知识点总结地球和地图是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地球和地图的概念、结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对于理解地理环境、进行空间定位和导航非常重要。
本文将总结地球和地图的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加深对地球和地图的了解。
地球的结构和特征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具有以下结构和特征: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层,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地壳的厚度约为0-60公里。
•地幔: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位于地壳之下,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由熔岩和固态岩石组成。
•地核:地核是地球的内核部分,位于地幔之下,直径约为3480公里。
地核由熔岩和固态岩石组成,温度非常高。
地球的特征地球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球形: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天体,由于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在赤道处稍微扁平。
•地理环境多样性:地球上存在着多样的地理环境,包括陆地、海洋、高山、平原、河流等不同类型的地理景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完成一天的时间。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完成一年的时间。
•大气层:地球有一层薄薄的大气层,包括臭氧层、平流层、对流层等不同部分。
地图的定义和分类地图是地球的缩影,是将地球表面或地球上某个区域绘制到平面上的一种平面投影。
地图有不同的分类方式: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一种用于表达地球表面或地球上某个区域信息的平面图,通过使用符号、图例和比例尺等要素来传达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信息。
地图的分类地图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照功能:地图可以分为物质地图、政治地图、统计地图、气候地图等不同功能的地图。
•按照比例尺:地图可以分为大比例尺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
大比例尺地图适用于表示较小区域,绘制的细节更加精确;小比例尺地图适用于表示较大区域,绘制的细节相对简化。
•按照内容:地图可以分为地形图、政治地图、天气地图等不同内容的地图。
•按照形式:地图可以分为平面地图、球面地图和立体地图等不同形式的地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
(3)站得高看得远
(4)夜晚看北极星,越往北,北极星在天空的位置越高,越往南则越低;(5)地球的卫星照片以及在航天飞船上观察地球。
考点2地球仪
1.定义:为了便于看到地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 经纬线特点
4. 经纬度特点
考点3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自转
2.地球的公转
地球五带划分图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4.方向的判断:
(1)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
考点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考点6选择适用的地图
1.根据使用目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
去某个景点旅游,需要导游图;想外出旅行确定行程,需要交通图;想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需要世界政区图;想去山区旅游,需要地形图。
2.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要想了解一个区域的详细情况,应该选择比例尺大的地图;要想了解一个区域在世界中的位置,或者它与周围区域的关系概况,应该选择比例尺小的地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 ▲2、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纬线和纬度1. 纬线概念: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2. 特点:都是圆形、长度不等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都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赤道(赤道为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4. 特殊纬度:▲(1)0度(赤道):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90度:南北极点,最大的纬度;(3)23.5度:回归线,热带、温带的分界线,有无阳光直射的分界线;(4)66.5度:极圈,寒带、温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四、经线和经度1. 概念: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 特点:都是半圆、长度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3. 经度:▲本初子午线为0度经线,向西为西经(W),向东为东经(E);4. 特殊的经线: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划分东西经度的界线;180经线,也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和日界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大大西,小小东)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总结为“小小东)20°W以西到160°E°E,总结为“大大西”)一、地球的自转1. 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2.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向下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向下俯视为顺时针。
3. 周期:1天或24小时。
4. ▲产生的现象(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二、地球的公转1. 含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运动)2.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现象(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