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月考试卷讲评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月考试卷讲评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月考试卷讲评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月考试卷讲评课教案

福建省大田县梅山中学九年级化学月考试卷讲评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系统回顾学过的知识,强化知识的薄弱环节;明确试卷存在的错误及原因、解题的方法及拓展。

2、课前学生独立订正——课上教师总体分析——师生互动,重点讲评、拓展。

3、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

教学重点:

1、教师根据学生试卷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归纳、整理学生知识上的不足和答题方法、答题思路上的欠缺,使试卷分析更有针对性。

2、要求学生课前独立订正试卷,自己查漏补缺,最后确定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与考人数 78 人,及格人数76 人,优秀人数 51 人。其中成绩较好的有:91吴昌(99分),92吴程民(98分)吴太钱(98分)

成绩不理想的有: 92吴以炬(52分)、叶久顺(57分)

(一)试卷整体分析

分析试卷:

1、此次月考试卷与去年的月考试卷相比较,只有3道选择题有变化外,其余的一个样(甚至于试卷上存在错误地方:错字、漏字也不例外)。

2、试卷较易,侧重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实验基本操作和化学概念: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纯净物、混合物、催化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

3、重点内容重点考、年年考。

分析学生:

1、化学科目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学生刚刚接触,新鲜、好奇。起点都一样,不存在基础差异大的问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浓厚。

2、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较足: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并肯花点时间复习,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重点题目分析及知识拓展

第7题,

考察知识点为:氧气的化学性质。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学生不清楚除去杂质氧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气体;另对几种物质反应的生成物状态不清。此题失分严重,共有44位同学失误。

第17题,(1)小题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审题不认真细致,粗枝大叶。将仪器e名称看成仪器c。个别学生失分。

第18题,

考察知识点为:实验技能和实验现象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现象描述不清,语义混淆。

第20题,

考察知识点为:实验探究能力和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实验设计能力弱,文字表达不准确,对催化剂概念理解不透。得分率较低。

(三)其余题目,可由学生讲评,教师适当补充。

小结:

希望同学们认真订正,从中汲取经验,使知识和能力再上一个台阶。戒骄戒躁,争取更大的进步。

(四)跟踪练习

将做错的题目重新做一次于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

试卷讲评是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然而常常为我所忽视,讲评时常简单对答案,对知识延伸拓展不足。通过试卷讲评于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能及时补缺补漏。于老师而言能够发现自己的教学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自己有的教学策略,使师生教、学共进。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初三化学考试反思

初三化学考试反思 反思一 一、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理解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等等。 2.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 3.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其实是没有万全之策的。调整到一个好的做题状态,或是本着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可能只是空话;也许,在做题中不断探索,才是硬道理吧。 4.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

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5.计算能力薄弱。表现在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元素的质量比,以及化学反应中有关量的计算。 二、对策与办法 1.增强质量意识 试题在难、易度的设计上更加合理,各种题型的梯度明显,有利于不同层次的考生的水平得到合理评价,利于选拔。 要抓住期中调研测试这一契机,认真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全面、客观地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尤其要找出自身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对策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抓措施的落实,跟踪督促,直至问题真正解决。要针对答卷中的典型问题,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在做好补救工作的同时加强学法指导。要根据学情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理清工作思路,很抓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2.抓基础、重应用 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化学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化学用语(如:化合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和基本的化学思想方法(如: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要加强理解,对记忆性的概念和原理等要在理解和实际运用的基础

(word完整版)五年级英语试卷讲评教案

英语月考试卷讲评 教学目标: 1.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错题,寻找错误的原因。 2.针对错题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查找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自身错误的原因和不 足。 2.分析学生错误原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介绍本次整体情况. 我们进行了期中测试,整体情况是这样的:最高分96分,不及格人,优秀人,及格人,测试完了我们就要分析一下,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是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重视的,以便于我们今后更好的学习后面的内容。二、自我分析试卷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张试卷,想一想我们这张试卷可以分为几部分?学生交流反馈:二个:听力部分、笔试部分 1、下面,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自己把笔试知识部分,能自己改正的先改正过来,不会改正的先放一放。 2、小组合作讨论你还没解决的题 3、再听一遍听力部分,大家请仔细听。师:刚才我们在小组内已经把能改正的改正好了,那还有哪些地方是你不会改正的呢?

三、典型错题讲评 1.让学生找出哪道题最容易出错。自己改正三大题(1、认读单词或词组。2、填写单词所缺字母) 2.请做全对的同学说说当时做这道题是你是怎么想的?(让对的学生说说做的好方法) 3.、举一反三,讲解相应的习题. 4、讲评单选题: (1)阅读短文完成判断,重讲答题技巧:短文中找关键单词短语和句子,从是否相同初步判断,注意:尽量联系上下文意思再判断。(2)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主要是做题不认真) (3)在试卷上自行订正这道题,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4)举一反三,相关部分类型题巩固训练。 1 would like it you What to ? 2 food your is What favourite ? 3 do you can any kung fu ? 4 speak she English can t ? 5. sing mother can my song a .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讲评,你有哪些收获?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九年级化学月考试卷

九年级化学试卷 说明:本卷共有五个大题,24个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 分 命题人:林芳 审题人:化学备课组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能供给呼吸的气体的 ( ) A .氧气 B . 氮气 C .氢气 D .氦气 2、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性质 A 可将氧气加压贮存到蓝色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 B 向地面洒水,可增加空气的湿度 分子是运动的 C 水银温度计可指示温度高低 分子体积发生变化 D 固态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3、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下列各项与形成雾霾无关的是( ) A .工业粉尘 B . 汽车尾气 C .煤炭燃烧 D .风力发电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对其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 .红磷:产生大量白雾 B .硫: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镁条:发出耀眼白光 D .细铁丝: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5、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 .原子 B 。 元素 C .分子 D .物质 6、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7 、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 氢原子 B 、 氧原子 C 、水原子 D 、水分子 8.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 ○ ”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 A B C D 9、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10、某同学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与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下列有关制得氧气的体积(v),二氧化锰质量(M)与时间(t )的关系图示中正确的是( ) B A B C D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 、B 、C 中选择一个正 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 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食物腐败 B .大米酿酒 C .蜡烛熔化 D . 12、飞机外壳的主要材料是铝锂合金。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见右图),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锂属于金属元素 B .锂原子的质子数为1 C .锂原子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 .一个锂离子带 个单位正电荷 13、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B. 碳酸 二氧化碳+水 C.镁+氧气 氧化镁 D. 14、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 的数值可能是( ) A. 9 B. 10 C. 12 D. 15、下列符号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 H B. He C. N D.______________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16、(8分)(1)用化学用语.... 填空: ①硫元素 ;②氖元素 ; ③铁丝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 (O 2) (O 2) (MnO 2) (MnO 2) 点燃 点燃 学校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 A B C +3 2 1 D

2019-2020学年河北石家庄九年级上化学月考试卷

2019-2020学年河北石家庄九年级上化学月考试卷一、选择题 1. 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B.铜生锈产生铜绿 C.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D.氯酸钾制取氧气 2. 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强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镁条减少 D.有白色固体生成 3. 盛放浓硫酸的包装箱外应该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4. 201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聚焦空气污染防治,口号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大气环境的是() A.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 B.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C.焚烧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连接仪器 B.塞紧橡胶塞 C.倾倒液体 D.滴加液体 6. 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硫黄--黄色火焰--化合反应 B.铁丝--火星四射--化合反应 C.红磷--蓝色火焰--分解反应 D.蜡烛--黄色火焰--分解反应 7. 下列关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 B.一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用集气瓶收集 C.排水法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中取出后倒放在桌上 D.制取完氧气后,先从水中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8. 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注射器活塞向右拉动时,如果气密性良好,则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A.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 B.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C.液体流入注射器内 D.锥形瓶内液面上升 9. 鉴别下列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 ______ _______ _试场号___ _______ ____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线 ◆ ◆ ◆◆◆◆◆ ◆◆◆ ◆ ◆◆◆ ◆◆◆ 第一学期九年级月考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三大题,总分60分, 一、单项选择(20分,每题2分,请将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答案栏相应题号的下方) 1.下列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洞庭湖赠张丞相》) D.忽如一夜春风采,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在庆典活动中,人们常用氦气充灌气球,利用了氦气的哪些性质 ①密度比空气小;②在空气中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③是一种无色气体;④不能供给呼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3.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世界由物质组成,物质由粒子构成 B .物质的性质取决于其自身的结构 C .从宏观看,物质有时处在相对静止状态,但从微观看,则是永恒运动的 D .在固体物质中,粒子处于静止状态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取5mL 左右,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B .用托盘天平称量15.5g NaCl 固体时,左盘放15g 砝码,游码调至0.5g 处 C .酒精灯用完后,可用嘴吹灭 D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来,表示仪器洗涤干净 5.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闭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难以启开的是 A.木炭 B.红磷 C.蜡烛 D.硫 6.下列各组变化,前者一定包含后者的是 A.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B.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C.化学反应,化合反应 D.氧化反应,化学反应 7.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的比较正确的是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 ②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 ③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8.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主要原因不合理的是( ) A .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 B .生活、生产中燃烧煤碳 C .工业生产排放废水 D .机动车排放尾气

九年级上册化学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泽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A.用氮气作食品防腐剂B.用氢气填充气球 C.氧气供给呼吸D.葡萄酿酒 2.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 A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隙 B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 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一起,体积小于200mL分子是有质量的 D加热*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3.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或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B.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D.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试液污染4.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刀切西瓜的过程中,个别原子被分成了更小的微粒 B.当个人实验结果与多数人不同时,应查找原因,重复实验 C.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D.化学不仅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还研究变化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

5.如图所示是一把铁制剪刀。它的下列自述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我的造型既特殊又美观B.我惧怕潮湿的空气,在那里我会生锈变得十分难看 C.我经过磨砺会更加锋利 D.我能剪出各式各样的服饰 6.下列关于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A.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B.食物*不需要氧气 C.大多数物质能与氧气反应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 7.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冰川消融,一个热点话题”。在中国,高原冰川以每年减少相当于整条黄河水的速度在递减,后果堪忧。已知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可造成气温升高。下列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兴建水力、风力发电站取代燃煤火电站B.大量植树造林,绿化家园 C.用太阳能热水器取代天燃气热水器D.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8.某粒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下列对该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是阳离子 B.一定是阴离子 C.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D.无法确定

化学考试分析成绩反思

化学考试分析成绩反思 化学考试分析成绩反思怎么写?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化学考试分析成绩反思 一、试题评价: 试题紧扣教材、课标、;知识点全、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取舍合理;试题的设计数量合理,阅读量适中,呈现形式新,具有开放性,联系实际、日常生活、技术与社会,注重原题变式和改变;注重对“双基”和实验教学的考查,注重综合能力考查,注重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化学的学科素养的考查;但这份题过于注重基础,试题的区分度不大。 二、试题主要特点: (1)面向全体,注重能力考查 此次测试,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获得较理想的成绩。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广覆盖的命题原则,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当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概念的考察),突出其水平测试功能,采用活用教材、注重探究、关注过程、开放创新的方式创设新题(如4、7、15、16题),以此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体现其选拔功能。

(2)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考试的改革促进教学的改革,考试的改革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此次测试,做到“扣紧范围、活用教材、体现课改,联系实际、开放有度、着眼基础、注意能力、指导教学、有利创新”。对我们后期教学具有很好的向导作用。 (3)体现新课改精神 此次测试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难度相对稳定。考查内容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今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卷中第2、8、10题;试题的素材、内容方面体现考查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第7、9题等;加强对实验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第15、18、19、22、23题等。 (4)探究创新,突出学科特色 遵循课标要求,开放适度。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的启蒙学科,此次试题在严格遵循课标的前提下,以教材、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为基本材料命制试题,源于教材,活而不难,避免死记硬背和教材、资料上的原题,注意试题的变式,适度开放,如:第13、16、20题。广覆盖,突出学科特点。覆盖教材各单元的重点内容基础上,突出了化学实验、微观知 识、化学用语以及元素化合物性质考查,如:1、3、8题。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此次试题中,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的有第1题、2题、5题、19题、11题,体现了化学的价

数学月考试卷讲评课教案

月考试卷评析 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四边形的知识,并能熟练运用。 2、经历测试及反思,学会分析各试题的考点,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解决。 3、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试题的考点,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对复杂图形的分析 2、对题目中信息的帅选及把握 教学方法:自主探讨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统计分析 1、本次考试的成绩不错,绝大数同学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希望下次继续努力。 2、通过同学们对试卷的分析以及反馈的信息,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操作问 题、最值问题、四边形综合性问题、实际问题解决等方面需要解决。 3、根据同学们课下的讨论与自行解决的情况,本节课我们将集中解决8、10、19、26 题。 二、解决问题 1、问题:(8)如图所示,有一张一个角为60 一条中位线剪开后,不能拼成的四边形是 ( D ) A.邻边不等的矩形B.等腰梯形 C.有一个角是锐角的菱形 D.正方形 请问:你当时的答案是C,现在呢? 你怎么理解这道题?用什么方法? (固定四边形BCED,把△ADE绕点D旋转使AD与DB重合,绕点E旋转使AE与CE重合,翻折△ADE后AE与EC重合) 变式练习:<1>、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下列图形:①平行四边形②矩形③菱形④正方形⑤等腰三角形⑥等边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的是( C )(A)①④⑤(B)②⑤⑥(C)①②③(D)①②⑤ <2.>、将两块能完全重合的两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下列图形:①平行 四边形(不包括菱形、矩形、正方形)②矩形③正方形④等边三角形⑤等腰直角三角形( A )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③④⑤ 反思:如何解决这类操作性试题呢,哪位同学愿意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在拼接的时候注意相等的边重合在一起 2、注意考虑题目中一些特殊的条件 2、问题:(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4,点P在AD上, PE⊥AC于E,PF⊥BD于F,则PE+PF等于( B ) A.7 5 B. 12 5 C. 13 5 D. 14 5 请问:<1>、这道题的考点是什么呢,该如何解决? 第10题 A D B C E F P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word

2019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 案) 九年级化学 (完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N-1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湿衣晾干 B、菜刀生锈 C、铁丝弯曲 D、冰雪融化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蒸馏水 C、牛奶 D、食醋 3、有人通过闻茶的方法就能判断出茶的产地,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青藏高原的空气被称之为没有污染的空气,对这种空气正确的说法是( ) A、空气中只有单质 B、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5、下列物质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 A、O2 B、Na C、Ne D、H2O 6、表示2个氢原子的化学符号是( ) A、2H B、2H2 C、2He D、H2 7、常见物质中含有游离态的氢元素的是( ) A、液态氢气 B、蒸馏水 C、汞 D、氢氧化钙 8、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下物质中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 C、可吸入颗粒物 D、氮气 9、判断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出明亮的光 B、熔化产生蜡烛油 C、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放出大量热 1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原子的种类在化学变化的前后保持不变 11、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品尝药品的味道 B、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 C、用盛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D、给试管里液体加热,管

嘉兴市南湖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嘉兴市南湖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 (2016九上·泗县期中) 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 . 刻舟求剑 B . 凿壁偷光 C . 火烧赤壁 D . 铁杵磨成针 2. (2分) (2019九上·洛南期末) 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 钻木取火 B . 水力发电 C . 冶炼金属 D . 死灰复燃 3. (2分)(2016·黄石)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碘升华 B . 铝放置于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 C . 风能发电 D . 蒸发蔗糖水溶液得到蔗糖晶体 4. (2分)下列实验中,仪器之间一般不允许接触的是() A . 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药品倒入试管 B .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药品 C . 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药品倒入量筒中 D . 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放入试管中时 5. (2分)(2017·河池)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小木棍碰到浓硫酸后﹣变黑 B . 硫在氧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大量白雾 D . 向石蕊试液通入SO2﹣试液变蓝 6. (2分) (2019九上·永年期中) 2019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 加快煤电产业升级 B . 冬季使用煤炉取暖

C . 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D . 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7. (2分) (2019九上·横山月考) 在“人体吸人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8. (2分)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A . 地球 B . 太阳 C . 雨 D . 海洋 9.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石蜡燃烧的过程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B . 催化剂增大了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C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用来检验氧气是否收满 D . 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可选用硫粉 10. (2分) (2016九上·赵县期中)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 . 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 .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 D . 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二、填空题 (共5题;共23分) 11. (5分) (2019九上·皇姑月考) 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_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两个氢原子________;钠离子________;氧化钠 ________。 12. (4分) (2019九下·邵东期中) 选择符合题意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

最新四年级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_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讲评课教案 教学内容:试卷中的典型错题以及针对性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1、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错题,寻找错误的原因. 2、针对错题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查找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自身错误的原因和不足.分析学生错误原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介绍本次练习的整体情况 上周五,我们进行了期中测试,我们班的整体情况是这样的:良好的有17人,其中很不理想的有10位同学.自己在心里估算一下,我大概在班里的什么位置.好的同学还需精益求精,课后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没考好的也别灰心,想想自己错的原因在哪儿,查漏补缺,下次注意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了. 二、自我分析试卷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张试卷. 1、首先自己先看一下试卷,看看哪几题是自己能做却失分的?自己先订正一下试卷上会订正的的错题,不会订正的放着,一会我们一起来帮助你,老师给你们3分钟时间.想一想我们这张试卷可以分为几个板块? 2、学生交流反馈:三个:识字写字部分、阅读部分和写作部分. 3、小组合作讨论你还没解决的题 师:刚才我们已经把会订正的订正好了,那还有哪些地方是你不会订正的呢?(指名回答)我们一一来解决. 三、典型错题讲评 (一)、让学生找出哪道题最容易出错. (二)、请做全对的同学说说当时做这道题是你是怎么想的?(让对的学生说说做的好方法) (三)、举一反三,讲解相应的习题 (四)、基础部分典型错题 四、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填在括号中.

五、选词填空. 持续继续连续陆续 1、这场比赛相当激烈, ()进行了三个小时才决出胜负. 2、放学了,同学们()走出校园回家去. 3、晚饭后,我()认认真真地完成回家作业. (1)让学生说说是这四个词语的区别在哪里. 1、“继续”有承接的意思,即后(下)一个行为或活动是前(上)一个的承接延续,主要用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态”. 2、连续更侧重于表示“重复”的特征,即前后的动态或静态均无变化,只是重复而已.如说某人连续出错,意思就是说某人一个接一个重复出现错误,尽管出错的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但“出错”这个行为本身却是重复性的. 3、持续所要表示的是一种状态的保持,更强调它的“静态”特征.比如气候方面的高温、低温或干旱等 4、.陆续有两个意思,一个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一个表示先后相续不断. (2)在试卷上自行订正这道题,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补充课外练习: 我今天得(继续)做昨天没有完成的工作. 这道题目我在单元测试和期中测试中(连续)出错. 这几天的天气(持续)着高温. 临近上班时间,偶的同事(陆续)出现了. 五、按要求写句子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体会划线部分的写法,仿写句子) 燕子看见啄木鸟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本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拟人)从哪里看出来的?(从弹琴可以看出,这句是拟人句.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2)说几句拟人句.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0题每题1分,11-15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诗词句或典故描述的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过氧化氢溶液B.食醋C.空气D.铜导线内芯 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相同 4.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部分内容,①~⑤所列情况中,不会 ..对表中的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产生影响的是()。 项目 空气污染指 标空气质量级 别 空气质量描 述 总悬浮颗粒 物52 良 二氧化硫7

①生活垃圾的焚烧;②使用含磷洗衣粉;③机动车尾气的排放;④火力发电厂和居民生活用的燃料;⑤长江三峡的水力发电。 A.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5.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B.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气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黄光,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7、、春暖花开季节,人们站在紫丁香树旁,常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分子之间有间隔 8、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需要的主要仪器是()。 A.大试管、带铁夹的铁架台、导管、烧杯、酒精灯 B.水槽、集气瓶、导管、大试管、带铁夹的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塞C.带铁夹的铁架台、带试管塞的导管、集气瓶、水槽、大试管D.大试管、带铁夹的铁架台、水槽、带试管塞的导管

2019-2020学年安徽安庆九年级上化学月考试卷

2019-2020学年安徽安庆九年级上化学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瓷碗破碎 C.食物腐烂 D.剪纸成花 2. 2019年6月5日是第48个世界环境日,其宣传主题是空气污染。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空气的是() A.鼓励焚烧秸秆节约能源 B.工厂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C.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D.城市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3. 甲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作农药、消毒剂和染料等的原料,人体接触过多的甲醛易致癌。下列属于甲醛的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气体 B.有刺激性气味 C.具有毒性和还原性 D.易溶于水和乙醇 4. 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极易溶于水 5.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人身安全和实验结果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气体验满 C.取固体药品 D.闻气体气味 6. 将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表面有很多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小明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交流评价 D.得出结论 7. 据探测卫星发回的数据分析,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下列关于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火星大气是纯净物 B.火星大气成分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 C.红磷在火星上不能燃烧 D.火星环境适宜人类生存 8. 如图是硫燃烧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燃烧属于缓慢氧化 B.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 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试管、烧瓶、集气瓶都可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B.用100mL的量筒量取9.5mL液体 C.加热液体时,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2/3

初三化学考试反思3篇

初三化学考试反思3篇 反思一:初三化学考试反思 期中考试后,通过对所教班级成绩的分析及对试卷的分析,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一、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得不到位 1班和2班相比,1班的尖子生比较多,每次考试高分几乎都出现在1班,但是,这次最高分得主竟是2班的吴栋锋同学,考取了49分,漏填一个空,失去一分。该同学学习非常认真,态度端正,学习过程中从不放过任何可疑之点,总爱问个明白。而1班的同学却非这样,自以为学得不错了,上课时听课不够认真,教学中我也读这样优秀的学生过高估计,对其烦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对于一些态度比较浮躁的同学也没有及时了解情况,并做好思想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多深入学生中了解思想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强调态度决定一切。 二、进一步强调认真审题,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 试题15题的第2问,让写出能与LiOH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式,有一部分学生因写了LiOH与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而失分;19题的1问,向盛有少量CaCI2溶液的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无明显变化,结论“CaCI2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这样说不错,但在这一题中是不恰当的,因为此题是探究石灰水中的Ca2+、OH-、H2O;是哪种微粒使酚酞试液变红。回答不符合题意而失分。其实,平常的考试中这样的情况也时而出现,关键是学生定势思维,总想按以前做类似题的思路去解题,而不是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方法等,按照出题人的要求,出题人的意思去做题,当下发试卷时,看到错了,或根据老师的提示才恍然大悟,为之失分而叹息,而后悔。现在试题好多考查到了学生的细心程度、灵活程度。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加强认证身体,灵活思维训练,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努力保证学生不会因此而失冤枉分。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抓得不到位 化学方程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学用语,根据一个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好多信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是中招考试经常考查的内容。上一学期每节课的前几分钟,我都要提问学生一些概念或板演一些化学方程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学期对学生也是这样要求的,但是,因为急着复习赶课,没有坚持,只是学生对20小题失分较高。当然,此题也考查到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答案不唯一,这也是中招试题考查的一个趋向,这也是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重中之重。我们常说,坚持就是胜利,亡羊补牢犹未晚,在后半学期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坚持抓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工作。 四、有一定难度的经典性的题仍是失分的重点

第一次月考试卷讲评课教案

第一次月考试卷讲评课教案 曾淼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纠错,找出导致做错的原因; 2、针对解决不了的典型题进行讨论,巩固相应的知识点; 3、总结经验,掌握考试方法。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Step 1、(一)、成绩分析 (二)、试题分析 本次月考出题范围是Unit1的知识,其中包括30分的初一知识,以基础题为主,难题所占比例接近百分之十,没有听力。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对知识点掌握不牢,做题不够细心,做题不会思考。 (四)、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记忆性错误 2.知识性错误 3.粗心大意 4.理解性错误

Step2、学生自查与自主纠错: 自己能处理的问题在试卷上改正,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试卷上做好标记。 Step3、互动与交流: 针对试卷上的错题,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找出致错原因。并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中在反馈纸上,写清 题号。(不认识的单词查字典) Step4、做题技巧指引 (一)1.直接理解性题目: (1)、通读全文所叙述的重要事实答出; (2)、从文章的原句中直接找到答案。 2.语义理解性题目:要对有关的上下文,甚至整篇文章 进行准确、立体的理解。 3. 细节和事实的考查:抓住事件发生的(When)时间 (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件(How) 经过(Why)原因(Conclusion)结局通过这些环节, 去分析,理解或计算得出结论。 4.归纳概括性题目:要在细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所学 语言知识、背景知识、生活常识、科学专业知识进行 逻辑思维、推理、判断,从而理解、获取文章中内隐 的信息。此类题目涉及文章的标题(title)、主题(main idea)、结论(conclusion)、结局(end)等。

九年级化学第第二次月考试卷(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Zn-65 一. 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共18小题,每题2分,共36) 1. 果汁的成分有蔗糖、柠檬酸、苯甲酸钠、橙汁等物质,则果汁属于() A. 化合物 B. 单质 C. 混合物 D. 纯净物 2. 氧元素与硫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电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3. 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 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B. 剩饭变馊、铁锅生锈 C. 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 D. 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铜丝可用作导线D.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5.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B.倾倒液体C.检查气密性D.加热液体 6.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7. 当你走进鲜花盛开的花园时,常能闻到怡人的花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A. 分子很大 B. 分子分裂成原子 C.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分子之间有间隔 8.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9.氢气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镧(音:lán)和镍(音:niè)的一种合金可用作储氢材料。镧(La)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57,下列有关镧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57 B.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7 10. 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A. 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 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C. 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 化学反应的快慢 11. 苯甲酸(化学式为C6H5COOH)可用作食品防腐剂,能抑制食物中细菌的生长,延长食品的保存期。下列有关苯甲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苯甲酸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B.苯甲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苯甲酸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7:6:2 D.苯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 12.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 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 A.单质B.原子C.离子D.元素 13.化学变化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①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的个数④原子的质量 A.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 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5.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表明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进入世界领先水平。在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常装有液态肼(用X表示)和过氧化氢(H2O2),它们混合时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X=N2↑+4H2O,则肼(X)的化学式为() A. N2H6 B. N2H4 C. NH2 D. N2H4O2 16. 美国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5月13日宣布,首次从辐照后低浓铀溶液中生产出钼-99.其中Na2MoO4是Mo元素的重要化合物,那Mo元素的化合价是() A.+4价B.+6价C.+5价D.+7价 17、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 6 111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15 0 84 A.该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分解反应 B.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A、B、C、D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26∶15∶111∶80 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待测A的质量为22 g 18、下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和“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能表示纯净物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九年级上册化学试卷(月考)

R 气体 九年级化学(上)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Mg:24 Na:23 S:32 O:16 Cl:35.5 N:1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5分) 1、下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对玻片呼气B.蜡烛燃烧C.湿衣晾干D.灯泡通电发光 2、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3、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A.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硫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4、国家饮用水标准规定,饮用水的硬度是:含钙镁化合物的量低于450mg/L。我市饮用水的硬度经测定为270 mg/L。你认为下列说法没有道理的是() A.我市的饮用水的硬度没有超过国家的规定,是达标的 B、含有一定硬度的水可以补充钙元素,对人体是有益的 C.水的硬度太大,口感不好,容易使煮水的器具产生水垢 D.纯净水中没有钙镁化合物,所以用它洗衣服最合适 5、碳在氧气中燃烧,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3gC和8gO2生成11 gCO2B.2gC和4gO2生成6gCO2 C.4gC和5 gO2生成9gCO2D.5gC和9gO2生成14gCO2 6、下图是收集干燥R气体并对它进行吸收处理的正确装置。由图中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正确的一组是( ) 7、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 A.16:9 B.23:9 C.32:9 D.46:9 8、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甲和乙,甲的化学式为XY2,其中Y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乙中Y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乙的化学式为() A、XY B、XY3 C、X2Y3 D、X3Y 9、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右下图的实验进行探究,以 下关于此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有气泡产生B.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 C.贝壳逐渐溶解D.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 10、铝碳酸镁是一种天然矿物,它的用途是作为新型抗酸药,用于治疗胃 A B C D 密度(与空气比较)大于大于小于小于 在水中的溶解性难溶极易溶极易溶难溶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反思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反思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反思一: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一、试题评价: 试题紧扣教材、课标、考试说明;知识点全、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取舍合理;试题的设计数量合理,阅读量适中,呈现形式新,具有开放性,联系实际、日常生活、技术与社会,注重原题变式和改变;注重对“双基”和实验教学的考查,注重综合能力考查,注重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化学的学科素养的考查;但这份题过于注重基础,试题的区分度不大。 二、试题主要特点: (1)面向全体,注重能力考查 此次测试,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我市的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获得较理想的成绩。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广覆盖的命题原则,(如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当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基本概念的考察)突出其水平测试功能,采用活用教材、注重探究、关注过程、开放创新的方式创设新题,(如14题)以此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体现其选拔功能。 (2)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考试的改革促进教学的改革,考试的改革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此次测试,做到“扣紧范围、活用教材、体现课改,联系实际、开放有度、着眼基础、注意能力、指导教学、有利创新”。对我校后期教学具有很好的向导作用。

(3)体现新课改精神 此次测试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难度相对稳定。考查内容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今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卷中第12、13,填空题第20题;试题的素材、内容方面体现考查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第13题(3)小题等;加强对实验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第14、15、题等。(4)探究创新,突出学科特色 遵循课标要求,开放适度。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的启蒙学科,此次试题在严格遵循课标的前提下,以教材、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为基本材料命制试题,源于教材,活而不难,避免死记硬背和教材、资料上的原题,注意试题的变式,适度开放,如:第4、5题。 广覆盖,突出学科特点。覆盖教材各单元的重点内容基础上,突出了化学实验、微观知识、化学用语以及元素化合物性质考查,如:11、12、15题。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此次试题中,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的有第1题、3题、4题、5题、13题、16题,体现了化学的价值在于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真谛。这些紧密联系社会、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的化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注重学习过程,引导学法。注重学习过程,寻求学习规律,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不只是停留于单纯的知识的记忆,而是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并通过不断反思学习过程,悟出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如第13(3)题通过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归纳,引导学生回味化学学习过程,悟法开窍。再如第14、15题,考察了学生归纳、迁移、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做到学中思变、变中得法是有所启迪的。 三、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