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色谱法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16
水溶性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技术制药工程专业王俊20085257指导教师赵莉摘要:水溶性天然产物是药物研发中极具潜力的原料资源,分离纯化水溶性天然产物中具有独特生物活性的物质是中药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
水溶性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复杂,含量低,难于富集用传统的分离方法不仅步骤繁琐,能源及材料消耗大,而且产率及纯度不高,尤其难以分离结构和性质相似的组分。
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高新技术不断在水溶性天然药物中推广应用。
现将近年水溶性天然产物提取分离纯化新技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水溶性提取技术天然产物1、传统的提取分离方法1.1 热水浸提法热水浸提法即是煎煮法,是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最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和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1~9 册,共收载中成药1945种,其中采用热水浸提工艺的多达826 种。
但是热水浸提法基本上仍停留在经验水平上,热水浸提法的工艺参数,如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出量(药液得量) 等均无最佳量控标准,往往导致产品质量和疗效的显著性差异。
一定程度上,应当组织力量从多层次、全方位进行系统研究,选择出适合于各种成药品种的热水浸提工艺的最佳条件和质量控制标准。
1.2 乙醇提取法乙醇浸提法原理与热水浸提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用乙醇作溶剂浸出中药有效成分,该法可以有效减少药材中水溶性杂质的浸出,对于这类杂质较多的药材尤为适宜。
乙醇浸提法分为冷浸法(渗漏法) 和热提法(回流法) 两种。
由于采用乙醇作为溶剂进行提取,某些溶解于乙醇的杂质(如树脂、油脂、色素等) 也会被提取出来。
对于这些杂质,可从醇提取液中回收乙醇,加水搅拌,冷藏一段时间,待完全沉淀后过滤除去。
冷浸法一般用于提取热敏性成分,但乙醇用量多,回收溶剂量大,生产周期长。
热提生产周期短,但杂质含量相对较高,给后继的分离工序增加了成本2综合提取分离技术。
2.1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递质,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时,原料侧组分选择性的透过膜,以达到分离,提纯目的。
麦角硫因的提取及纯化方法麦角硫因,又称麦角胺,是一种乙醇胺类化合物。
由于其具有很强的致幻作用和毒性,被禁止用于医学和化妆品领域。
但是,麦角硫因也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药用价值,因此其提取和纯化方法十分重要。
一、麦角硫因的提取方法1.传统方法传统的麦角硫因提取方法主要是采用麦角提取物作为原料,经过浸提、提纯和过滤等步骤,得到麦角硫因。
麦角提取物通常以苯为溶剂,将其与麦角粉末进行浸泡,然后进行过滤、还原、提纯等步骤,得到纯净的麦角硫因。
2.微生物发酵法近年来,微生物发酵法备受关注。
这种方法是采用麦角提取物为原料进行发酵,先采用放线菌和拟青霉菌等微生物进行转化,酵母菌和嗜热菌等微生物再将其转化为麦角硫因。
这种方法效率高,可同时得到多种相关产物。
二、麦角硫因的纯化方法1.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将提取出的物质在固定的柱子内进行波动,去除次要成分,留下纯净的麦角硫因。
常用的固定相包括硅胶、脱硅的硅胶、聚酰胺胶、氧化铝,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固定相。
2.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是将提取出的物质点滴在含有固定相的光滑玻片上,然后在温和的温度下进行传递,去除其他化合物,留下纯净的麦角硫因。
常用的固定相包括硅胶、脱硅硅胶和铝箔等。
3.逆流色谱法逆流色谱法是提取物在悬浮液的基础上进行,可以在室温下进行操作。
提取物在悬浮液中传递并在固定相上沉淀,去除其他杂质,留下纯净的麦角硫因。
常用的固定相包括活性炭、硅胶、脱硅硅胶或海藻糖。
4.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法是将提取物置于凝胶层中,随着发生的扩散,染料将在凝胶层中根据其分子量的不同而发生分化。
可以针对形态或生化制品进行高分辨率分析。
常用的固定相包括葡聚糖真菌和DEAE纤维素膜。
结论:总之,麦角硫因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在实际研究和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根据其实际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提取和分离纯化方法来得到纯净的麦角硫因。
·药品检验·2012年9月第9卷第26期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丁公藤,是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enth.)或光叶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 )的干燥藤茎,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晒干[1],制成中药饮片,具有解表发汗、抗炎、疏风祛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等功效。
丁公藤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东莨菪内酯、东莨菪苷、咖啡酸和氯原酸等[2-3],其中东茛菪内酯具有祛风、抗炎、止痛、抗真菌和抗肿瘤作用[4],因此建立东莨菪内酯的分离提纯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 -phy ,HSCCC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不使用固态支撑体或载体的连续液-液分配色谱技术,具有分离速度快、样品吸附低、分离重现性好等优点[5-6],已被广泛应用于天然药物成分的分析鉴定及分离制备。
东莨菪内酯为香豆素类化合物,目前香豆素的传统分离多采用柱色谱和薄层色谱法,操作繁琐,本实验采用半制备型高速逆流色谱仪从丁公藤粗提物中成功分离纯化出东莨菪内酯,经高效液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纯度达到98.04%,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高效、方便和快速分离提供了有效借鉴。
1仪器与试剂1.1仪器TBE 300B 高速逆流色谱仪(上海同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AKTA prime 泵及检测系统(美国通用电器医疗集团),LC-20AT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HH-1型数显恒温水浴锅(江苏省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9312A 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DFT-100J 型手提式高速中药粉碎机(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C3860型超声波清洗器(河南省巩义市英峪予华公司),Milli-Q Academic 超纯水器(法国密理博有限公司)。
1.2试剂东莨菪内酯标准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68-200504),粗提物的制备及高速逆流所用的有机溶剂正己烷、乙酸乙酯和甲醇均为分析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HPLC 分析用甲醇为色谱纯(美国Fisher 公司),实验室用水是自制的超纯水。
虾青素的提取一、引言虾青素是一种天然的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海洋生物中,如蝦、蟹、龙虾、鳕鱼等。
虾青素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保健作用,例如抗氧化、降血脂、抗炎等。
因此,虾青素的提取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虾青素的提取方法1.传统方法传统的虾青素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有机溶剂提取法和超临界萃取法。
其中,有机溶剂提取法是将虾壳粉末与有机溶剂混合后进行浸提,然后使用旋转蒸发仪或氮气吹干浸出液得到纯化后的虾青素。
超临界萃取法则是利用超临界CO2作为萃取剂,在高温高压下将虾壳中的虾青素萃出。
2.新型方法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新型的虾青素提取方法逐渐兴起。
目前较为常见的新型方法包括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离子液体萃取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环保等优点。
三、虾青素的纯化方法1.硅胶柱层析法硅胶柱层析法是目前常用的虾青素纯化方法之一。
该方法将虾青素溶液通过硅胶柱,利用虾青素与硅胶之间的亲和性差异进行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的虾青素。
2.逆流色谱法逆流色谱法是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可用于虾青素的分离和纯化。
该方法通过改变溶剂组成和流速等条件来实现对虾青素的选择性吸附和分离。
四、虾青素提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原料质量虾壳作为提取原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提取效果。
因此,在选择原料时应注意其来源和处理方式,尽可能选用新鲜无损伤的虾壳,并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消毒处理。
2.萃取条件不同的萃取条件会影响到虾青素的提取率和品质。
因此,在进行虾青素提取时,应根据不同的提取方法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萃取条件,如溶剂种类、浸提时间、温度等。
3.纯化方法虾青素的纯化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操作环境的洁净和卫生,并严格控制各项操作参数,以保证纯化效果。
五、结论虾青素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天然保健成分。
虾青素的提取方法和纯化方法多种多样,选择适宜的方法能够提高虾青素的产量和品质。
在进行虾青素提取时,应注意原料质量、萃取条件和纯化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以确保最终产品达到预期效果。
植物中皂甙类物质的提取与分离皂甙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炎、降低血脂等。
因此,皂甙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保健品及化妆品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植物中皂甙类物质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一、提取方法1. 水提法水提法是常用的皂甙提取方法。
将干燥或鲜植物材料粉碎后,用水提取,然后通过浓缩、沉淀等工艺步骤得到皂甙物质。
水提法易操作、成本较低,但提取效率低,皂甙的纯度较低。
2. 有机溶剂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是利用有机溶剂如醇、乙酸乙酯等接触植物材料,利用溶剂将皂甙分离出来。
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效率高,皂甙的纯度较高,但操作比较繁琐,使用有机溶剂也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3. 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的振动作用,使有机溶剂和植物材料充分接触,从而提高皂甙提取效率。
超声波提取法操作简便快速,提取效率高,但设备价格较昂贵。
二、分离方法1. 离子交换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目标物质分离出来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选性好、分离效果稳定等特点,但设备价格昂贵,操作比较复杂。
2. 逆流色谱法逆流色谱法是利用色谱柱的分离作用,将不同性质的物质分离出来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分离效果稳定、重复性好等特点,但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
3. 薄层层析法薄层层析法是利用吸附剂吸附目标物质并在一层薄层上逐渐被分离的方法。
该方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但分离效果较差。
三、总结植物中皂甙类物质的提取和分离是一个复杂且多样化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目前,水提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是两种常用的方法,逆流色谱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是高端的方法选择。
最终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确保提取得到的皂甙物质的纯度和品质。
色谱衍生常用方法
色谱衍生是将待定物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易于检测的衍生物,以提高其检测灵敏度、选择性和分辨度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衍生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气相色谱衍生:在气相色谱中,常用的衍生方法包括氧化衍生、酯化衍生、酰化衍生、甲基化衍生等。
例如,通过与衍生剂如TMS(三甲基硅基)或TFAA(三氟乙酸酐)反应,将
有机物转化为易于气相色谱检测的衍生物。
2. 液相色谱衍生:在液相色谱中,常用的衍生方法包括荧光衍生、紫外吸收衍生、电化学衍生等。
例如,通过与荧光试剂如OBITC(定量的分析和快速识别)、DANS(硝基酸衍生试剂)等反应,将待测物转化为有荧光标记的衍生物,提高荧光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3. 离子色谱衍生:在离子色谱中,常用的衍生方法包括离子交换反应、络合反应等。
例如,通过与离子交换试剂如EDTA (乙二胺四乙酸)或DTPA(二(对氨基苯甲酸二)对氨基甲酸三)等反应,将金属离子转化为络合物,并通过离子色谱对络合物进行分离和检测。
4. 逆流色谱衍生:逆流色谱是一种基于反应转化的分析方法。
通过将待测物与适当的试剂反应形成稳定的衍生物,然后将衍生物与试剂反应后的产物分离并定量测定。
逆流色谱衍生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待测物的特性和所需分析结果的灵敏度。
除了上述常用的色谱衍生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衍生方法,如微波辅助衍生、固相萃取衍生、生物传感器衍生等,这些方法因其特殊的应用场景和优势在某些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高速逆流色谱法一次性分离制备藏药蓝玉簪龙胆中的三个化合物李姗;赵野;刘圆;张志锋【摘要】目的:通过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从藏药材蓝玉簪龙胆中分离制备得到三个高纯度化合物.方法:选择乙酸乙酯-正丁醇-水(4∶0.5∶5,v/v/v)为二相溶剂系统,上下两相分别作为固定相、流动相,主机转速设置为900 r/min,流动相溶剂流速为2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20℃.所采集的组分减压浓缩后烘干得到龙胆苦苷、异荭草素、异牡荆苷,应用ESI-MS/MS分析鉴定,并用HPLC测定其质量分数.结果:在260 min内可一步纯化150 mg藏药材蓝玉簪龙胆水粗提物中的龙胆苦苷、异荭草素、异牡荆苷,三者完全分离,纯度分别达到98.2%、94.5%、96.0%.结论: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可快速、简单、高效地富集蓝玉簪龙胆中龙胆苦苷、异荭草素、异牡荆苷三种化合物.【期刊名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42)006【总页数】5页(P660-664)【关键词】高速逆流色谱;蓝玉簪龙胆;龙胆苦苷;异荭草素;异牡荆苷【作者】李姗;赵野;刘圆;张志锋【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藏药蓝玉簪龙胆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蓝玉簪龙胆(Gentianaveitchiorum Hemsl.)的干燥地上部分,藏语学名为“邦见温保”[1-2].性寒、味苦;归肝、胆经;具清热解毒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蓝玉簪龙胆可减轻肝肺部的炎症,保护肝肺功能,抑制肝肺纤维化的形成[3-4].龙胆中主要化学成分是裂环烯醚萜苷及黄酮类化合物,杨红澎等使用传统分离方法从蓝玉簪龙胆花中分离鉴定了2α-羟基熊果酸、落干酸、远志脑苷(polygalacerebroside)、熊果酸、龙胆苦苷、异荭草素-3′-甲醚、异牡荆苷和异荭草素等化合物[5-6].高速逆流色谱(HSCCC)[7]是一种连续高效的快速液-液分配色谱分离技术,具有回收率高,连续高效,制备量大等特点,可直接用于分离制备粗提物[8-9].该法中化合物的分离只依赖于溶解性的不同,由此避免了因不可逆性吸附造成的样品损失及由于表面化学等诸因素引起的化学分析物变性,因而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中活性物质的分离制备[10-11].本实验采用高效逆流色谱建立分离制备蓝玉簪龙胆中的三种化合物的方法,该操作简单,分离时间短,产物纯度高,对蓝玉簪龙胆化合物的分离及其药理药效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1 仪器与试剂高速逆流色谱仪(TBE-300B,TBE-20A,上海同田生化技术有限公司);Waterse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含Waters 2489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检测器,Empower色谱工作站、自动进样器、四元梯度泵、柱温箱. UHPLC–PDA–QTOF–MS为Waters Acquity UHPLC I-Class系统(Waters,USA).质谱为双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和电喷雾电离质谱(ESI)(Waters MS Technologies,UK).藏药蓝玉簪龙胆采于四川省红原县,由四川大学张浩教授鉴定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蓝玉簪龙胆(Gentianaveitchiorum Hemsl.)全草;HSCCC分离所用的乙酸乙酯、正丁醇均为分析醇;HPLC分析中所用甲醇为色谱醇,水为超纯水;D101大孔树脂(西安蓝晓科技有限公司).1.2 方法1.2.1 蓝玉簪龙胆粗提物的制备将干燥的蓝玉簪龙胆2 kg粉碎,用75%乙醇浸泡3次,每次3 d,料液比为1∶20;过滤,滤渣纯水回流提取两次;滤液过D101大孔树脂,依次用水,10%,30%,50%,70%,100%六个梯度乙醇-水洗脱,分段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将浓缩得到的浸膏冷冻干燥至粉末,得到乙醇粗提浸膏及水粗提浸膏,干燥器中保存备用.准确称取150 mg水粗提物溶解于10 mL下相,4℃下保存备用.1.2.2 HPLC及UHPLC-PDA-QTOF-MS色谱分析条件采用HPLC法对HSCCC分离的各组分进行检测,并按照面积归一化法判断各组分的纯度.色谱柱: YMC-Triart C18柱(250 mm×4.6 mm,5 μm),甲醇(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0 min,20%~50%A);进样量为10 μL;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5℃.采用UHPLC–PDA–QTOF–MS为结构鉴定,根据二级质谱碎片推测化合物结构.色谱柱:Acquity HSS C18柱(100 mm×2.1 mm,1.8 μm),0.1%乙酸水(A)和甲醇(B)为流动相,0~15 min,20~50%B梯度洗脱;进样量为1 μL;流速:0.2 mL· 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5℃.质谱量子范围,m/z100~1 500;干燥气体的流量(N2)、800 L/h;干燥气体温度450℃;氮气,30 L/h;离子源温度100℃;毛细管电压2 500 V和筒内压力40 V.1.2.3 溶剂体系选择根据待分离物质的物理性质及溶剂极性,确定选用乙酸乙酯-正丁醇-水为两相溶剂体系,配置两相溶剂不同体积比(7∶0∶5,4∶0.5∶5,4∶1∶5,7∶1∶5)的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充分混匀后平衡6-10h,超声脱气20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根据文献[12]计算分配系数K=Aupper/Alower,K值结果见表1.1.2.4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经过优化筛选出乙酸乙酯-正丁醇-水溶剂体系,将其充分混匀后再静置分层,上下两层分别为固定相、流动相.固定相溶剂以20 mL/min的流速泵入HSCCC螺旋管柱中,等到固定相溶剂流出约20 mL后停泵.主机设置为正转,转速调至900r/min,再以2 mL/min的流速泵入流动相溶剂,待流动相溶剂流出且达到两相动态平衡时,将100 mL水粗提物样品注入HSCCC仪中,打开色谱工作站采集数据: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0℃.监测色谱图并收集各组分,浓缩后烘干.2.1 蓝玉簪龙胆水相粗提物的HPLC分析由图1可知,HPLC外标法分析蓝玉簪龙胆水相粗提物,测得提取物中三个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33.2%,36.5%,24.0%.2.2 HSCCC分离制备结果由表1可知乙酸乙酯-正丁醇-水(4∶0.5∶1)为最优溶剂体系,经微调后直接进行制备,分离谱图见图1,在该条件下,可分离出三个化合物,且重现性良好.2.2 纯度分析及结构鉴定组分I,II,III,IV减压浓缩后烘干分别得到23.2 mg,11.6 mg,5.1 mg,6.8 mg粉末,精确称取各组分3 mg,甲醇溶解后制成1 mg/mL样品,以1.2.2节中的色谱条件对收集的各组分进行检测,采用HPLC外标法测定,得到组分I为杂质,组分II纯度98.2%,组分III纯度94.5%,组分IV纯度96.0%.对三个组分采用ESI-MS/MS分析鉴定化合物(见图3-II),组分II分子离子峰为[M-H+COOH]-m/z 401.1084,分子式鉴定为C16H20O9,基于CID-MS2显示碎片峰为m/z 391.0801,376.0054,225.0128,179.0558,149.0548,112.9838质谱图数据与文献(13)中报道的龙胆苦苷质谱数据一致,分析鉴定结构为龙胆苦苷(如图3-II).组分III分子离子峰为[M-H]+m/z 447.0925,分子式为C21H20O11,基于CID-MS2显示碎片峰为m/ z285.0393,可能为[M-H-162]-,即脱去一个糖;碎片峰m/z 429.0815可能为苯环上两个羟基的缩合;碎片峰m/z 327.0503是失去一分子水和一分子P-hydroxyPhenyl-prop-enyl后得到,质谱图数据与文献(14-15)中报道的异荭草素质谱数据一致,即鉴定结构为异荭草素(如图3-III).组分IV分子离子峰为[M-H]-m/z 431.0976基于CID-MS2显示碎片峰为m/z 311.0548,295.0601,283.0601,269.0441,161.0244,117.0335,与文献(16)中报道的异牡荆苷质谱数据一致,即鉴定结构为异牡荆苷(如图3-IV).本实验采用高效逆流色谱实现了蓝玉簪龙胆中三种主要成分龙胆苦苷,异荭草素,异牡荆苷三种不同化合物的完全分离.通过多次验证获得最佳HSCCC分离体系为乙酸乙酯-正丁醇-水(4:0.5:5,v/v/ v),并成功通过一步纯化从150 mg蓝玉簪龙胆水相粗提物中获得龙胆苦苷,异荭草素,异牡荆苷三种不同化合物,纯度分别达到98.2%,94.5%,96.0%,分离时间260 min.龙胆苦苷是中国药典规定的龙胆类植物中的标志性成分,具有广谱的药理活性,黄酮类化合物也以成为国内外天然产物研究热点,本文中分离得到的两个黄酮类化合物在蓝玉簪龙胆水提物中含量很高,因此对蓝玉簪龙胆中的黄酮类物质研究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本文方法可以一步纯化得到高纯度的龙胆苦苷和黄酮类化合物,更省时、简便,可为蓝玉簪龙胆的化合物纯化分离及其药理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物质基础.【相关文献】[1]杨永昌.藏药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2]帝玛尔·丹增彭措.晶珠本草[M].毛继祖,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侯颖,曹蔚,李涛,等.蓝玉簪颗粒治疗小鼠慢性支气管炎作用机理的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14:1331-1333.[4]ZHANG ZF,LIU Y,LU LY,et al.Hepatoprotective activity of Gentiana veitchiorum Hemsl.against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mice[J].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2014,12(7):0488-0494.[5]杨红澎,确生,吴锡冬,等.蓝玉簪龙胆中苷类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1):2505-2507.[6]邹琼宇,梁健,廖循,等.蓝玉簪龙胆的化学成分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10,5:512-514.[7]ITO Y,BOWMAN R L.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Liquid-liquid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without solid support[J].Science,1970,167 (3916):281-283.[8]邸多隆,郑媛媛,陈小芬,等.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天然产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1,39(02):269–275.[9]成超,尹鹭,曹学丽,等.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异构体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J].食品化学,2012,33(15):140–143.[10]ITOY,CONWAY W D.High 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M].New York:John Wiley,1996.[11]曹学丽.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MAN DAVA N B,ITOY.Counter current chromato graphy,theory andpractice[M].New york:Marcel Dekker,1998:443.[13]DANIIL N,OLENNIKOV,NINA I,et al.Iridoids and Flavonoids of Four Siberian Gentians:ChemicalProfile and Gastric Stimulatory Effect [J].Molecules,2015,20:19172-19188.[14]WANG EJ,MA YB,ZHANG XM,et al.Five alkaloids from vine stems of Diploclisia affinis[J].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2008,33:2505-2507.[15]N SASAKI,Y NISHIZAKI,E YAMADA,et al.Identification of the glucosyltransferase that mediates direct flavone C-glucosylation in Gentiana triflora[J].FEBS Letters,2015,589:182-187.[16]HUANG MQ,ZHANG YP,XU SY,et al.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Vitexnegundo L.var.cannabifolia(Siebold et Zucc)ingliquid chromatography combin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and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ers[J].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2015,10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