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云南旅游如何实现与当地社会事业的共同进步云南,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拥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传承。
旅游业作为云南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社会事业的进步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如何实现云南旅游与当地社会事业的共同进步,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旅游业的发展对云南的经济增长贡献显著。
大量的游客涌入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促进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
然而,仅仅关注经济层面是不够的,我们还需思考如何让旅游业的发展更好地惠及社会事业,实现全面、可持续的进步。
教育事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云南旅游业的兴旺可以为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一方面,旅游收入的增加可以投入到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更现代化的学校和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另一方面,可以设立旅游相关的奖学金和培训项目,鼓励本地学生学习旅游管理、文化传承等专业知识,培养更多适应旅游发展需求的人才。
此外,旅游业还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实习的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积累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医疗事业也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领域。
随着云南旅游的发展,游客数量的增多对当地的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为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提供了契机。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医疗设施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培养专业的医疗人才。
同时,可以加强旅游景区周边的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确保游客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医疗水平的提高不仅能服务游客,更能造福当地居民,提升整体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文化传承与保护是云南旅游的灵魂所在。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云南旅游的独特魅力,但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文化被商业化、同质化的风险。
为了实现共同进步,应当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通过建立文化保护区、开展文化传承活动、培养非遗传承人等方式,让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同时,鼓励游客参与到文化体验活动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云南旅游产业变化趋势云南作为中国的旅游热门目的地之一,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深受游客喜爱。
而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发展,云南旅游产业也面临着许多变化趋势。
本文将对云南旅游产业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从旅游市场需求、旅游模式、旅游产品创新等方面探讨云南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旅游市场需求变化趋势1. 大众旅游需求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作为休闲娱乐方式。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旅游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云南作为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地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2. 高品质旅游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对旅游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只满足于观光游览,更倾向于体验式旅游,追求独特的旅行体验。
云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机会,满足了他们对高品质旅游的需求。
3. 文化旅游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提高,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
云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成为了文化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来云南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推动了云南文化旅游的发展。
二、旅游模式变化趋势1. 自由行模式发展:随着人们对旅游自由度的追求,自由行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旅游模式。
自由行模式具有自由度高、灵活性强、个性化服务等优势,能够满足人们对独特旅行体验的需求。
云南作为一个适合自由行的旅游目的地,具备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有望吸引更多的自由行游客。
2. 定制旅游模式崛起:随着人们对旅游品质和个性化服务的追求,定制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模式。
定制旅游根据游客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专属的旅游体验和服务。
云南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具备了满足定制旅游需求的基础条件。
通过与旅行社、民宿等旅游服务提供商的合作,云南可以开展更多的定制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高品质游客。
曲靖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麒麟区越州镇潦浒陶瓷小镇为例摘要: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备受全球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已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引擎。
本文以曲靖为例,在分析其文化产业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探析作为为云南省重要工业基地的曲靖,如何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历史文化优势,打造出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从而有力推动曲靖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曲靖市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一个在全球都被受重视的“朝阳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逐渐兴起、发展和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政策大力推动下,文化产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形成从上至下的良性发展态势。
这给曲靖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曲靖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阻碍与问题,如何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从而推动全市经济的转型升级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曲靖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曲靖是云南省第二大城市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门类齐全,是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工业原料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还是全国最大的烟叶生产基地,过去总以“云南老工业重地”的城市印象示人。
如今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对曲靖城市发展提出了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
(一)曲靖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1.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完善发展体系2021年4月,省委省政府对曲靖作出了“先进制造基地、高端食品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云南副中心城市”的新定位,这片热土在逐渐清晰的目标定位下悄然蝶变,为曲靖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近年来,曲靖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优化服务效能、丰富文化旅游产品,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图书馆 11 个,文化馆 10 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38 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1679 个,设置率达 100%,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文化产业呈现繁荣发展态势。
目录第一章规划前言 (2)第二章规划总则 (2)第三章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背景梳理 (5)第四章昆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11)第五章昆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SWOT评析 (26)第六章旅游文化产业研究 (30)第七章发展战略 (32)第八章总体规划 (40)第九章规划实施建议 (111)第一章规划前言旅游产业是一个以旅游资源为核心,以旅游经济、旅游食宿和旅游交通等为外围产业而向外不断辐射的综合性产业。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由于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旅游资源带有非常鲜明而独特的文化色彩,因此,旅游业又被称之为“旅游文化业”。
文化既是旅游业的特质资源基础,又是它的精神动力和支撑。
旅游文化产业以成为以自然历史文物景点观光服务为核心,以享受人类文明成果、开发快乐精神资源和获取自然历史知识为动机,带动饮食、旅馆、交通、商业、娱乐等配套发展的大型文化产业集群。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发展。
毫无疑问旅游文化产业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力量。
第二章规划总则第一节.规划背景及目的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区域内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旅游文化资源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使得旅游与文化资源在相互融合及综合开发利用方面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各地、各部门迅速统一思想认识,制定了各层面的工作方案,由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编制的《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总体规划纲要》成为指导昆玉旅游带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并对昆明市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和任务。
本次《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昆明段)总体规划》是昆明市政府为了进一步落实和细化省政府批准的《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总体规划纲要》而开展的重要工作,该规划将进一步促进昆明旅游文化产业的合理布局与发展,为昆明市的旅游文化产业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重要的保障。
云南近几年来的发展和成就云南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近几年来在经济、旅游、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成就。
本文将从云南的经济发展、旅游业的壮大、生态环保的努力等方面进行阐述。
云南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近年来,云南坚持以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为主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云南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云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同时,云南还积极引进外资,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推动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云南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近年来,云南积极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注重打造高品质旅游产品和旅游品牌。
云南的丽江、大理、昆明等旅游景点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目的地,游客人数持续增长。
同时,云南还积极参与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云南在生态环保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云南地处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云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云南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云南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积极推进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改善效果。
同时,云南还重视生态旅游的发展,注重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努力打造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品牌。
云南近几年来在经济、旅游、生态环保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成就。
云南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生态环保取得了显著成效。
云南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云南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6.08•【字号】云政发〔2022〕35号•【施行日期】2022.06.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现将《云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云南省人民政府2022年6月8日云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32号),进一步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瞄准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方向,着力推进旅游业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旅游消费市场提质扩容,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旅游强省建设,实现旅游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努力成为引领全国旅游发展创新的一面旗帜。
(二)发展目标统筹疫情防控和旅游业发展,科学精准防控要求在旅游业得到全面落实,守住疫情防控底线;旅游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重点旅游区域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领域广泛应用,培育一批智慧旅游创新企业和重点项目;特色旅游带建设成效显著,乡村旅游有效助推乡村振兴,红色旅游发展成为新亮点;旅游产品和业态更加丰富,市场主体质量和数量明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开放合作水平达到新高度,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省际和国际旅游合作进一步深化,旅游业国内外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明显提升。
云南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云南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已成为国内外闻名遐迩的四季旅游胜地。
自上世纪80年代云南省旅游产业起步至今,云南旅游已经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
综合性旅游模式转型,旅游产业发展到了需要通过文化内涵提升产业质量的阶
段,面临产业升级和从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挑战。
1 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概述
云南旅游产业发展至今,已经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全省旅游基本单
位达2万余户,其中星级酒店、旅行社、A级景区等主要的要素企业分别居西部
地区第1、2、3位;航空、铁路、水路、公路辐射海内外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公共设施、安全保障,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也在建立中。全省旅
游业产业规模逐步壮大,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已成为云南省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正借助云南作为西南面向东南亚国家“桥头堡”契机,以优质的旅游资源为
核心,面向“四洋一片”西南区域各个国家建设全方位、立体交叉辐射,打造云南
旅游产业升级,完成旅游业“二次创业”,建设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云南文化产业发展通过规划指引、招商引资、培养市场主体、扶持
文艺创作,走出了一条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路子,文化已经逐步发展
成为全省新兴支柱产业,成为全国6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的省
份之一。并充分利用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依托云南旅游市场,面向消费者推
出了《云南印象》、《丽水金沙》、《印象丽江》、《梦幻腾冲》以及《勐巴拉娜西》、
《吉鑫宴舞》等品牌产品,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形成了较
为完整的民族演艺产业链,为宣传云南人文风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推动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
目前,云南旅游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挑战,不仅北京、上海、
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的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远远高于云南,陕西、四川、重
庆、广西等省市竞相推出的高起点的旅游发展战略,正倾力打造旅游市场新高地,
呈现出“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之势;另一方面,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
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游山玩水,更追求精神与文化上的满足感,在这样的形
势下,开发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资源,加大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是顺应
市场要求的必然之路。
2.1 政府主导驱动,积极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云南省在“十一五”期间,制定了《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
(2008-2015)》对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围绕“两强一堡”战略目标,深化认识,创新思路,科学谋
划,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2.2 开发历史人文资源,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
建立具有云南特色的标志性文化建设项目,以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为
核心,开发建设旅游线路项目,加大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康体休闲度假旅
游、村镇特色旅游、边境旅游和推动旅游企业发展。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云南十
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预计总投资近1000亿元,用地规模达4.05万亩。项目包
括:昆明古滇国文化旅游名城、广南县地母文化、西双版纳南传佛教文化、大理
古都、巍山南诏国历史文化、普洱市边三县茶祖文化、玉溪市澄江帽天山古生物
化石群、禄丰县恐龙谷、元谋县古人类及曲靖市三国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基本涵
盖了云南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景点。历史内涵深厚、民族特色鲜明的重大文化
设施建设项目,将是旅行中最富吸引力最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将吸引更多不同
层次的旅客,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
2.3 构建区域旅游文化带,实现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率先突破
构建区域旅游文化带,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壁垒,在更大范围内整合
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各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
结合。目前,通过调研,已经规划建设的“昆明——玉溪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
提出了“做大昆玉、带动全省,统筹规划、协调推进,资源共享、产业互动,功
能互补、交通畅达,实现旅游一体化、产业集群化、昆玉同城化,把昆玉旅游文
化产业经济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内陆湖滨休闲度假、养生康体、御寒避暑旅游
胜地,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都市旅游目的地,国际有影响力的商务会展旅游
目的地,国际知名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中国乃至世界最适宜人居的宜居型目
的地”的总体思路。将计划通过努力,预计到2015年,经济带区域实现接待旅游
者85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实现700亿元,占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的35%;到
2025年,接待旅游者1.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700亿元,占到全省旅游业总收
入的40%以上,旅游产业增加值占该区域GDP超过 8%的发展目标。该文化旅
游带将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和引导示范作用,促进滇中经济区率先突破,建设旅
游文化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4 兼顾基础性与公益性,实现旅游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基础设施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为确保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应
在搞好基础设施的同时兼顾好自然生态、古建筑、文化设施的保护措施和公益性
文体设施的建设。有效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
2.5 搭建旅游文化产业融资平台,打通融资通道
2.5.1 扩大银行融资,加快银行金融产品创新
常见的融资方式中,银行融资尤其是中长期信贷融资对旅游项目是适合的,
旅游产业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特点,作为稀缺资源的金融资源必须有重点地选择投
入和支持;也可通过银团贷款等方式,确保重点项目的资金供应,促进项目的建
成;同时应充分考虑旅游业的特点,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服务中小企业。
2.5.2 多渠道综合性融资
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云南省桥头堡战略的有关政策,探索通过财政投入,
面向社会公开募资等方式,扩大旅游产业发展基金规模。各级政府以及旅游、文
化企业可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信托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融资过程中,
可通过固定资产抵押、收费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模式来解决担保问题;在旅
游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鼓励战略投资者、民间资本进入旅游、文化业,扶持龙
头企业上市融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形成产业良性发展。
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工程,其根本在于树立旅游、
文化产业的全局观,打破地区、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壁垒,通过旅游传播
文化,通过文化提升旅游品质,相互推动,促进整个产业的升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