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课《鱼我所欲也》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还要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我。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篇1《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1)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2)鱼,我所欲也:鱼是我喜欢的东西。
欲,想要,喜欢。
(3)熊掌:熊的脚掌,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食品。
(4)二者不可得兼: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
可得,同义词复用,能。
兼,同时得到。
(5)者也:语气词复用,与“也”相同。
(6)生,亦我所欲也:生命是我需要的。
亦,这里同“固”,本来。
(7)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8)舍生而取义者也:(我宁愿)舍弃生命而去求得义。
而,连词,并列关系。
(9)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者,“所欲”是主语,“有”是谓语,“甚于生者”是宾语。
于,介词,比。
(10)故不为苟得也:所以我不干苟且偷生(的事)。
苟得,苟且偷生的意思。
(11)死亦我所恶:死本来是我厌恶的。
恶,讨厌,不喜欢。
(12)故患有所不避也:所以,祸害中有我不该躲避的。
鱼我所欲也课本原文鱼我所欲也课本原文从《鱼我所欲也》中我读到了常知足;莫逃避,勇面对;无邪念,正心态;去激动,多理智;顾大局,不片面。
才能有所作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鱼我所欲也》原文,供大家学习。
鱼我所欲也课本原文篇1《鱼我所欲也》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
鱼我所欲也逐句翻译鱼我所欲也逐句翻译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他的《鱼我所欲也》是如何写的?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也)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比)生者,故不为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也; 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同“避”,躲避)也。
译文: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5、如使..(假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办法),何不用也?译文: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6、使.(如果,假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译文: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7、由是..(通过某种办法,是:代词,指某种办法)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译文: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是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
8、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9、非独..(不仅)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丧失)耳。
先秦-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鱼我所欲也先秦-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翻译:鱼,我所欲也;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亦我所欲也。
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放弃鱼,选择熊掌。
生,亦我所欲也;生命是我想要的;义,亦我所欲也。
正义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选择正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我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会苟且偷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是我讨厌的,但我讨厌比死亡更多的东西,所以我不能避免一些灾难。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不比生命更重要,那么什么方法不能用来拯救生命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如果人们讨厌的事情不超过死亡,那么哪一件坏事可以用来逃避灾难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使用某种方法可以生存,但有些人拒绝使用,使用某种方法可以避免灾难,但有些人拒绝使用。
部编版九下语文全部古诗文原文翻译注释整理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⑵,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⑶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⑷有所不辟⑸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⑹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⑺?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⑻耳。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箪⑼食,一豆⑽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⑾,行道之人弗受;蹴⑿尔而与之,乞人不屑⒀也。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万钟⒁则不辩⒂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⒃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⒄,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⒅?乡为身死而不受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⒇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1)。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原文、译文及课文分析
《鱼我所欲也》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绝,描述了作者在夏日炎炎的天气下无聊的情绪和向往自然的心境。
该诗在表面上描绘了作者与鱼儿的互动,实则隐喻着人们对自由、宁静和幸福的追求。
原文:
池鱼不宁复惊起,水波微茫稍敛姿。
世事一场大梦后,人生几度秋凉意?
译文:
池中鱼儿相互惊扰,水波微静,稍稍收敛姿态。
人生经历尽大大小小的变幻,如同短暂的梦境,几度秋风凉意?
注释:
1. “池鱼不宁复惊起”:指池塘中的鱼儿翻滚着游动,不安定和安宁。
2. “水波微茫稍敛姿”:指水面微微波动,形态稍稍平静。
3. “世事一场大梦后,人生几度秋凉意?”:作者寓哀思于此。
生命短暂,世事变幻无常,如同梦境一般,几经秋风凉意,人生转瞬间就逝去了。
课文分析: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人生的感慨。
在炎热的夏季,他无聊地站在池边看着悠然自得的鱼儿在水中穿梭,表面上看似平淡,实则蕴涵着深刻的内涵。
“池鱼不宁复惊起”,这句诗触及了人的心灵,鱼儿的自由自在和游动的轻盈,引起了作者的共鸣,他想要和鱼儿一样,畅游于美好的自然世界之中,追求自由和幸福。
然而,生命如同梦境,转瞬即逝,使得人们的追求和向往有时显得如此微小和渺茫,而“人生几度秋凉意”,则是诗人对人生感慨的写照。
这篇诗歌充满哲理性,表现了经验的积累和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它也让人们清楚认识到,生命短促,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抓住每一刻的美好,追求自由和幸福,不要把一生的时间浪费在繁琐的事情上。
《鱼我所欲也》原文以及翻译《鱼我所欲也》原文以及翻译理解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先从这篇文章的翻译开始学起,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鱼我所欲也》原文以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翻译: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我所追求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为什么不采用呢?采用这种方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那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是圣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圣人没有失去罢了。
《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孟子主张“性善论”,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
《》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二、内容概括。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课文第一段,用类比手法引出中心论点,并对论点进行论证。
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以“一箪食,一豆羹”和“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的例子,进一步证明“义”重于生命,并得出中心论点,指出不应该为物欲所惑。
三、朗读节奏。
鱼/,我/所欲/也;熊掌/,以/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以/我/所欲/也,义/,以/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以/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得/也。
死/以/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1、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1【主题思想】文章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心”,即羞恶之心2【文章结构】提出论点-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舍生而取义道理论证-甚于生者,不为苟得-甚于死者,患不辟也莫甚于生,何不用也-莫甚于死,何不为也举例论证-嗟来之食(正面论证)-万钟俸禄(反面论证)-正反对比3【文学常识】文题“鱼我所欲也”通俗易懂,意思是“鱼是我所喜爱的”。
这个题目间接交代了的观点。
文题中的“鱼”具有比喻义。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战国时期,他非常看重“义”,主张为了“义”而舍弃“生”。
什么是“义”呢?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
”孟子认为,对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对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
他还说:“夫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
”就是说,“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在崇尚武力、混战激烈的战国时代,孟子高举“仁义”大旗,反对“霸道”,反对对外发动不正义战争、对内实施剥削。
课文(鱼我所欲也》正是这一思想的重要阐述。
4【词汇-5个】词汇拼音造句或解释苟得gǒu dé不当得而得。
所恶suǒ è所讨厌的。
簞食dān shí指装在箪笥里的饭食。
豆羹dòu gēng豆器中的羹。
喻微小、细微。
蹴尔cù污辱性的施舍。
五【一词多意-3组】词汇拼音词汇释义得dé故不为苟得也取得。
得dé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与yǔ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
与yǔ呼尔而与之给,给予。
是shì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指某种办法。
是shì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shì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六【古今异义-6个】词汇拼音释义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kě yǐ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shì古义:指示代词,这种;今义:对,正确一豆羹dòu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zhōng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万钟于我何加焉jiā古义:指益处,好处;今义:增加)是亦不可以已乎yǐ古义:停止;今义:已经7【成语-8个】词汇拼音造句或解释不屑一顾bù __è yī gù形容极端轻视。
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为宫室之美B.故不为苟得也C.非独贤者有是心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呼尔而与之二、填空题2.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所恶()一箪()食一豆羹()蹴()苟()得不屑()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1)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通_______词义:__________(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通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 词义:__________(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通______词义:________(4)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通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1)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_______(3)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_____________(4)贤者能勿丧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6)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用“/”为下列各句做适当的朗读停顿。
(1)所欲有甚于生者。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5)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问答题6.翻译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理解与欣赏7.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2)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人皆有之/属予作文以记之B.舍身而取义者也/环而攻之而不胜C.故不为苟得也/既克,公问其故D.贤者能勿丧耳/陈胜者,阳城人也4.简答。
(1)孟子在文中阐明了怎样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请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燕昭王招贤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
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
”郭隗曰:“王必欲致②士,先从隗始。
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
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燕。
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
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
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
②致:招致,引来。
③趋:奔赴。
④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1.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粗的词语。
(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________________(2)孤之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燕国殷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燕王吊死问孤: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郭隗日:“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
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节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_______________(3)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山河破碎风飘絮4.请摘录原文中的语句,填写下表。
篇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过零丁洋》参考答案1、C2、wù;dān;gēng;cù;gǒu;xiè3、(1)“乡”通“向”从前。
(2)“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助词。
(3)“辩”通“辨”辨别。
(4)“辟”通“避”躲避。
4、(1)同时占有(2)假如,假使(3)天性,天良(4)遗失,丢掉(5)祸患,灾难(6)助词5、(1)所欲/有甚于生者。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5)是/亦不可以已乎。
6、(1)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这样的丰厚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意对即可)7、1.(1)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2)停止,放弃2.(1)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2)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3)(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意对即可)3.A4.(1)舍生取义。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1.(1)降低身份,指谦卑(2)愿望(3)殷实富足(4)慰问2.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意对即可)3.①招纳贤士。
②与百姓同甘共苦。
4.示例: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
(言之有理即可)9、1.(1)苟且(2)厌恶(3)史册2.(1)(如果)二者不可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取得熊掌。
(2)不仅仅是贤人有这样的心。
(意对即可)3.(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4.篇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