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鱼我所欲也1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5
19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来选取熊掌。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超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遇到灾祸我也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坏事)哪会不采用呢(哪一桩不可以干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通“避”,躲避。
)患而有不为(wéi)也。
因此,那么有能活命的做法,但是有人不用;那么有能躲避灾祸的方法,但是有人不用。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所以有比生命更想要得到的东西,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是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了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会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ěr)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还要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我。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篇1《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1)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2)鱼,我所欲也:鱼是我喜欢的东西。
欲,想要,喜欢。
(3)熊掌:熊的脚掌,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食品。
(4)二者不可得兼: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
可得,同义词复用,能。
兼,同时得到。
(5)者也:语气词复用,与“也”相同。
(6)生,亦我所欲也:生命是我需要的。
亦,这里同“固”,本来。
(7)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8)舍生而取义者也:(我宁愿)舍弃生命而去求得义。
而,连词,并列关系。
(9)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者,“所欲”是主语,“有”是谓语,“甚于生者”是宾语。
于,介词,比。
(10)故不为苟得也:所以我不干苟且偷生(的事)。
苟得,苟且偷生的意思。
(11)死亦我所恶:死本来是我厌恶的。
恶,讨厌,不喜欢。
(12)故患有所不避也:所以,祸害中有我不该躲避的。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课文打过交道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很可能是孟子。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i),一豆羹(gēng),得之那么生,弗(fú)得那么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1.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是珍贵的食品。
2.得兼:同时获得。
得:获得。
3.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弃鱼肉而选择熊掌的人。
取:选取。
舍生而取义者也: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的人。
取:求取。
4.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更要的。
甚:超过; 于:比。
5.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或者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及译文《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鱼我所欲也》文言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鱼我所欲也○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2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3有所不辟○4也。
如使○5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6。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7耳。
注释:1选自《孟子.告子上》2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指苟且偷生的意思。
3患:祸患,灾难。
4辟通避,躲避。
5如使:假如,假使。
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7勿丧:不丢掉,不遗失。
一箪○8食,一豆○9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10,行道之人弗受;蹴○11尔而与之,乞人不屑○12也。
万钟○13则不辩○14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15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1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18,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19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0。
注释:8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筐。
9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10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
尔,助词。
11蹴:用脚践踏。
12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3万钟:形容位高禄厚。
14辩:通辨,辨别。
15何加:有什么好处。
16奉:侍奉。
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词。
18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乡:通向,从前。
19已:停止,放弃。
20本心:天性,天良。
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和翻译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和翻译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而又有发展。
他生活在诸侯互相攻伐“无义战”的时代,目睹了人民遭受涂炭的社会现实,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
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和翻译,欢迎参考阅读!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欤通与;乡通向;辟通避)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参考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参考《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参考,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出处选自《孟子·告子上》(《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及赏析《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及赏析《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鱼我所欲也》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九年级下册语文19鱼我所欲也翻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来选取熊掌。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超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遇到灾祸我也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坏事)哪会不采用呢(哪一桩不可以干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通“避”;躲避。
)患而有不为(wéi)也。
因此;那么有能活命的做法;但是有人不用;那么有能躲避灾祸的方法;但是有人不用。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所以有比生命更想要得到的东西;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是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了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会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ěr)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