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作文序列化提升 专题五 会写规范的议论文 今古河山有定据
- 格式:doc
- 大小:79.01 KB
- 文档页数:7
[训练微语]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谈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
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
而低分作文则是堆砌例子,不会说理,或者说理不深化,缘由在于未把握分析说理的方法。
本训练就试图为你供应一些分析方法。
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真题回放(2021·四川)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狡猾和聪慧”开放了争辩。
甲:狡猾是实诚、忠厚,聪慧是机灵、敏锐。
乙:狡猾和聪慧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狡猾是另一种聪慧,聪慧未必是真聪慧。
…………请依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满分佳作狡猾是德,聪慧是才生而为人,最难的是什么?最难的就是,为人而生,我们为了做人而生,为了做好人而生,为了对得起人这个称谓而生。
一旦如此,你会发觉自己又掉进无穷选择的怪圈,你要选择是与非,黑与白,对与错,还有秀丽与丑陋,和善与邪恶,甚至还有狡猾与聪慧。
生而为人,对于这些对立的冲突,你总要选边站队,或者兼而有之,不过是此消彼长的原因罢了。
狡猾,无疑是个优点,聪慧,无疑也是个优点,为什么我们把它们对立起来呢?由于,此时我们眼中的狡猾,已经不是狡猾,而是不聪慧的意思,而此时的聪慧,又不仅仅只是聪慧而已,彼消而此长,差距愈加明显,则对立更加突出。
做人,应当老狡猾实,但这不是无条件的,做人不能对什么人都狡猾,对不应当狡猾的人狡猾了,就是对自己的不狡猾,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做人,也应当有些灵气儿,不能太笨,但聪慧也不是随处都用的,该聪慧的时候聪慧,不该聪慧的时候聪慧,那就是耍小聪慧。
假如..一个人该狡猾的时候狡猾,该聪慧的时候聪慧,那么..两者是确定可以让一个人兼而有之的,但现实往往更骨感。
这是因果分析。
在分析中又含着比较。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4部分专题18 第1讲议论文的高分架构讲义不分版本议论文的高分架构高中考场作文在谋篇布局方面已形成了一些“经典套路〞,即结构模板,它是多年来大量高考佳作行文思路的提炼和浓缩,也是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揭示,能有效地解决高考作文的结构问题。
如果我们平时对这些结构模板认真揣摩、熟练掌握,那么,就可以在高考作文中做到行文有章法、驱遣任我意,同时也能节约时间,快速成文,取得高分。
在考场作文中,议论文的“总分总〞式结构、“起承转合〞式结构、“引议联结〞式结构,记叙文的“一线串珠〞式结构、“联想发散〞式结构、“蒙太奇〞式结构,都是比拟常用的结构模板。
这些结构模板都比拟标准、经典,可操作性强,只要我们用心积累,并熟练掌握其中两三种,就定会对高考作文有帮助。
第1讲议论文的高分架构标杆范文我们,与新时代同行(XXXX全国卷Ⅰ优秀作文·湖南考生)我是千禧年后成长起来的青年,我所处的时代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2035年的青年们,我有一段话,说与你们听。
①我感谢,我成长在新世纪的中国。
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一步一个脚印坚决地走在复兴之路上。
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参加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贸易与全球互联互通;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中国向世界展现了大国的风采和魅力。
“一带一路〞引领共同繁荣,京津冀一体化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粤港澳大湾区画出大圆……更不用说超级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轨道交通……每一项都在改变着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时代正以更大的惊喜给予我们更多的获得感。
我愿意,我甘愿担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与挑战,抓住新时代的机遇,为新时代的繁荣尽绵薄之力。
习总书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的话语回荡在耳边,鼓励着我,鼓励着千千万万青年去为时代奋斗,为国家奉献,为民族勇敢前行。
前辈的使命感和奋斗精神已为我们垂范:南仁东,历经二十余载,将青丝熬成白发,终换来“中国天眼〞的诞生;孙家栋,少年勤学,青年担纲,让“嫦娥〞“北斗〞为天空增加了一丝璀璨;李万君,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用自己的汗水和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填补中国高铁焊接技术的空白。
跟《人民日报》学写议论文标准议论段一、标准议论段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议论段常用结构模式: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1.第一步,写观点句:段的首句设置本段的分论点。
开门见山,使阅卷老师明白你本段要论证什么问题。
2.第二步,写阐释句:从理论上对分论点进行论证解说(理论论证)。
可用名人名言(与分论点有关系的)或联想类比。
3.第三步,写材料句:列举典型事例,古今中外,正反事例均可。
所举事例要紧扣分论点。
写法上简要叙述即可,不要细节描写,不要与观点无关的情节。
4.第四步,写分析句:分析说理。
这是本段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光列举一个两个事例,不进行分析说理,那举出的事例就不能成为分论点的论据,也就没有说服力了。
那么怎么进行分析呢?常用的方法:因果法和假设法。
5.第五步,写结论句:本段小结,照应本段开头,对分论点延伸、升华。
可加上“因此”或“所以我认为”等字样。
这样本段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说理板块。
在实际运用中,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可以齐全,也可灵活地只写观点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或者观点句、材料句、分析句。
二、赏析《人民日报》标准议论段的写作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气神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
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
(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在磨砺中不断强心志、壮筋骨、长才干,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分论点1:论证为什么要立志)(观点句)“那个6岁时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36岁时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材料句)今年夏天,85后航天员桂海潮的故事感动和鼓舞了许多人。
年少时的航天梦,激励着桂海潮越飞越高。
从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到成为宇航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再到成为我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首个载荷专家,桂海潮追梦圆梦的人生经历,生动印证着“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的道理。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5讲断须定一字,字字当传神——语言传神佳酿总是经过长久的酿造才有它独特的芳醇,文章也是一样,经过锤炼的语言才是有生命力的语言。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古人在写文章时非常讲究锤炼语言,方有佳句千古流传。
“春风又绿江南岸”,用一“绿”字,化静为动,使春风拂绿江南之景境界全出;“僧敲月下门”的“推敲”故事至今传为美谈;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更见创作之严谨。
只有用心去锤炼语言,才能够让你的作品字字珠玑,充满文采。
高考作文对语言的要求分两个等级: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基础等级的要求是“语言流畅”“语言通顺”;发展等级的要求是“有文采”。
一般而言,做到“语言流畅”“语言通顺”问题不大,但要达到“有文采”,却不容易。
要想做到语言新鲜、生动、活泼,充满灵气与文采,锤炼的功夫必不可少。
一、议论文的语言出彩技巧议论文的语言要求严谨、准确,如何在此基础上让作文有文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表意有势,感情充沛1.巧用排比排比句有增强语势的作用,根据需要,适时巧妙地使用,往往能收到与众不同的效果。
如:你是否沉浸在从电视、网络上获取全球天气信息的便利中,却早已遗忘庭前静观云展云舒的坦然乐趣?你是否醉心于轻点鼠标即知千万生物的进化历程、纲目属种,却不曾细嗅蔷薇的暗香浮动?你是否偏安于水泥森林的一隅,满足于隔着厚厚的玻璃远远地观望着自然,却未曾想过挣脱这高科技的牢笼,与天地同呼吸、同起舞?我的心啊,不知不觉中已经远离了自然。
这是文章的开头,作者选取了一组句式“你是否……,却……?”,用排比的方式引人思考,情感上起到了拷问的作用,表达上别具气势,引起读者“看下去”的欲望。
2.连续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连续使用,有增强语势的作用。
如:不掀起事物所蒙盖的面纱,认识其内在因果,又怎能规划人生、成就一番事业呢?假如莫言没有透过表象看到人的内心世界,又怎会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呢?假如斯诺登没有在工作时抹去表象,又怎会发现那惊天的阴谋呢?拨开云雾缭绕的表象,方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分析其中的种种因果。
专题六内容充实——水月山风入眼来1.评分标准作文中心要通过内容来表达。
关于“内容”方面的四个等级标准要求,具体表现如下:(1)一等要求:内容充实。
作文引述材料充分,详略搭配得当,全部内容都能从不同角度层次表达中心。
(2)二等要求:内容较充实。
作文引述材料较充分,注意详略区别,能从多个侧面举事例表现中心。
(3)三等要求:内容单薄。
作文引用了材料,但材料数量少,角度单一,表达方式简单。
(4)四等要求:没有什么内容。
作文内容空洞,引述材料不具体,残缺不全,甚至明显虚假,内容没有可信度。
2.评分具体方法根据这四类标准,阅卷老师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判定等级:(1)中心对照法文章内容是否充实,在于有多少内容表达了中心。
阅卷老师对照中心,看文章使用了多少材料,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有多少,是否有详略。
(2)材料运用法看表现中心的材料是否从不同角度选用添加材料,材料运用的详略主次是否搭配。
看是否能对文中材料作合理地分类。
与“内容充实”相对的就是“内容欠充实”。
阅卷老师判定“内容欠充实”的具体标准是:(1)记叙文:没有明确的人物事件,或者记叙的人物事件不够详细、具体、生动、实在。
在一些抒情性散文中,情景渲染不到位,没有较为典型的镜头、场面、片段。
(2)议论文:①堆砌一些无效材料,即搬用了大量的材料,却不能论证文章的观点;②大多用抒情或议论的语言表达材料,没有运用充足的事实材料或理论材料论证观点;③引入的事实论据少,而且只会分析原话题材料,缺乏论证过程。
现场佳作因为诚信2011年河北高考优秀作文诚信,是不取他人院外之梨的“我心有主”。
诚信,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君子胸怀。
诚信,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坦荡风度。
诚信似山,沉稳肃寂;诚信似河,执著向前;诚信似光,照亮人心。
因为诚信,时间创造了太多太多的美;因为诚信,一个个英雄展露风采;因为诚信,生命之舟得以远航,尽显风采。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数千年的传承后仍然光彩依旧。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一个个英雄的骊歌在此吹响。
第04讲材料作文结构与思路目录高考作文一直是语文试卷的重头戏,在“得语文者得天下”得形式下,作文更是重中之重。
考查写作能力,除了考查立意,也就是作文的主旨(议论文是指论点或者论题)的准确鲜明,那就当属行文结构和构思的思路了因此,得分的高低还真取决于结构的安排,和行文思路的写作。
《考试说明》中的作文部分对结构的两个基本要求是“结构完整”与“层次分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开头与结尾的构思;(2)段落与层次的安排;(3)过渡与照应的设置。
新高考语文最后一道大题写作,考查的是考生写作能力,其中包括审题立意、选取素材、写作技巧等,在教材中是有其依托的。
针对高考这道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对教材中出现的文本进行归纳总结。
《劝学》《劝学》结构上是总—分关系。
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从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四个方面阐述了学习不可以停止的原因。
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取譬设喻,生动而深刻地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和对学习应持有的态度,说明学习可以增长才干、培养品德,以及学习必须勤于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道理。
《师说》《师说》本文论述了从师之道。
第二段论述四层意思: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授业、解惑。
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第二段批驳三种人:第一种是“今之众人”;第二种是“家长”;第三种是“士大夫之族”。
文章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求学的原因,说明了古之学者必有师的道理,通过古今师风、学风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也赞扬了乐于从师的风尚。
考点一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和结构写好一篇议论文,除了要有正确、鲜明的论点,有典型的论据和恰当的论证方法以外,还必须合理安排它的论证结构。
合理安排论证结果,也就是要对议论文的全文进行总体设计。
这个总体设计的前提,是认真分析和研究文章中所要阐述的观点和材料,弄清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这个材料与那个材料之间的联系,然后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思路,进而合理安排文章的论证结构。
1 专题五 会写规范的议论文——今古河山有定据 议论文文体是考场上大多数考生的首选。因此,写作时更要有清晰的文体感和鲜明的规范意识。那么,考场上阅卷老师如何判评议论文文体是否规范呢? 我们在判断议论文的标准时,要求:议论文围绕某一观点展开,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论点、论据、论证方法都有。(江西卷高考作文阅卷老师手记) 在阅卷过程中,议论文文体特征这一要点是从两个方面来考查和衡量的:其一,着眼于文章语言整体上采用的表达方式,看是否突出了议论的特性,还会参照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看是否符合论证的思维和逻辑;其二,着眼于具体论述的段落的语言运用。(福建卷高考作文阅卷老师手记) 看来,阅卷老师在评判议论文文体特征时最主要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议论特征是否充足、突出,二是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议论性语言这些文体要素是否齐备。 然而,考生在议论文文体上出现的问题也恰恰是议论特性不足,记叙特性有余。这一点从“系列四”关于记叙文的论述中完全可以得到印证。因此,这里面有一个如何处理议论文中的议论和记叙关系的问题。 议论文必须以议论为主。议论,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既然要“摆事实”,肯定要叙述。那么,如何叙述呢?这一点,它完全不同于记叙文的记叙。记叙文的记叙是主要的,有概叙和详叙两种,以详叙为主。它讲究记叙六要素的清晰性、叙事的完整性,是中心思想的主要载体。而议论文中的记叙则是次要的,是概括式的,不求把事物交代得那么清晰、完整,只要能交代、突出有利于论证的那部分事实材料,能够为议论提供事实依据即可。如果详细叙述,连篇累牍,就会喧宾夺主,削弱或扭曲了议论文的文体特性,就会有“文体不明”之嫌了。 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需要考生特别注意,就是论据的使用。 很多作文仅仅停留在材料的简单罗列和叙述上,缺乏起码的分析,更缺乏理性的思考。因此,作文阅卷中,如果发现能够对现象事例进行思考、反思和分析,哪怕简单,只要言之成理,往往能够获得高分。(2011年河南卷高考作文阅卷老师手记) 因此,写规范的议论文,或者使议论文文体特征鲜明,就必须强化议论。要在议论上下功夫,做足文章。议,要议得实在,不能光说空话、套话;议,要议得合理,这就要讲究方法,或举例,或对比,或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议,还要议得辩证,切忌简单化、绝对化,在论述某一事物时,不要忘记事物的另一面及其发展变化。 阅卷老师对考场议论文打分的切分层级(以满分70分为例): (1)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凡说理表达基本过关、观点基本突出、材料基本充实的议论类文章,可以按48~52分档次赋分。 (2)凡在“三基本”的某一方面达到较好级别的,赋分可以提高一个档次,依次类推。 2
(3)对于借助随笔、杂感甚至杂文样式表达思想、阐发主张的议论类文章,要反复审读,谨慎赋分。凡那些能够做到思想深刻、议论风生、纵横捭阖的特别优秀的文章,要敢于打高分,直至满分;凡那些只会借助随笔或杂文写作形式,而思想苍白、议论平淡、缺乏层次的文章,不能误判高分,而只能按一般议论类的文章标准去如实赋分。 (4)考虑到议论类文章的立意,多为解释“提示语”(材料)的文章,因此,凡能采取比较新颖的角度切入“材料”,解说“提示语”的内涵与精神,便可视为有亮点,提高两个档次向上给分。 (5)由于多数议论类文章偏于简单举例且用例较多,因此,凡有如下情形即可视为有亮点,可以在62分向上判:选取比较新颖、生动、有个性的材料作论据,而不是尽人皆知的“通常事例”;所用事例材料能够有论证层次,并不平面展开,不机械重复,每一例都能显示一个小论点或层层递进的。
现场佳作 蓦然回首,莫要放手 3
2012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治学的最高境界比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爱因斯坦也说过:“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东西方学者的共识告诉我们,灵感这一人们心灵中闪过的微光是多么珍贵和重要。 然而,当今社会,人们总是在抱怨灵感的缺失,尤其是所谓“搞文艺”的,精品着实不多。真是这样吗?灵感这一微光,真的只在天才心中闪过吗?我以为不然。谁没有悲苦孤独地走在寂寂的荷塘,看那出水很高的荷叶下奶白色的水?谁没有在英雄的事迹中沉浸陶醉,大张双臂感受伟大的“停顿”?谁没有见过向日葵那金黄的色调?凡此种种一闪即逝的共鸣,休说专业者,我辈凡人皆有。可为何只有天才的大家才为我们留下了一篇《荷塘月色》、一首《英雄》、一幅《向日葵》? 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人们往往会将它轻易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又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如今这种情况更多见,究其根本,原因有三:一是“标准化”时代里,不允许有“异端”,“权威”、“专家”、“大师”层出不穷,他们把持了话语权,制订出条条框框的“标准”压抑了灵感,阻断了普通人成才的途径;二是“全球化”时代里人们的从众心理被无限放大,当个人被置于全球这一更大的“集合”下,汹涌澎湃的“群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将灵感扑灭,将平庸之作炒作成“精品”;三是商业化大潮将一切文化产品搞得像批量生产的肉、鸡、奶粉一样。 不错,标准的普及有助于界定,但真正的灵感、天才决不限于标准。卢梭的观点不为当时主流社会所接受,他在痛苦徘徊后醒悟:“我凭什么怀疑自己全部由思考与理智得出的结论呢?”百年后他的灵柩进入先贤祠,棺木上写“此处安息着自然和真理之人”。全球化的大潮确实有助于文化普及、大众进步,但真正的灵感却绝不是能由浑浑噩噩的大众所能发扬的,须有雄心有坚持。 卡梅隆在成为导演之前只是个卡车司机,他说:“当看完《星球大战》后,我出了一身汗,我意识到再不动手拍一部电影,好电影就要被拍完了。”当《泰坦尼克号》在奥斯卡封王的那一刻,他喊出了“我是世界之王”。 我们勿需羡慕卢梭、卡梅隆,事实上,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会带来心中悸动的光芒,抓住它、呵护它,无论它多么渺小,最终都能结出甘美的果实,也许这果实是微小的,但它带来的满足远胜于你从天才的大树上摘来同样味道的那一枚。 当然,灵感也诚然来自积累和努力的铺垫,“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是人生之河航行中那“蓦然回首”见到的一尾鱼儿,莫要放手,使它溜入别人的渔网。如此方能使行程更加美妙而鲜活。 [得分点评] 作者开篇引用中西方学者的名言,将微光界定为灵感,明确并限定了写作对象。随后以反问形式提出灵感并非只在天才心中闪过的看法,并列举文学、音乐、绘画等领域天才的创作引出下文对其中原因的思索。接着作者从“标准化”、“全球化”、“商业化”三 4
个方面分析舍弃的原因,照应上文;更为可贵的是,文章没有停留在对现象的列举上,而能进一步深入分析,举例卢梭、卡梅隆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并以贴切的比喻引申主题,使论述再起波澜;最后强调并不是有了灵感、有了微光就能成功,还需要积累和努力,自然解决问题。 见解认识深刻,思想内容丰富,持论中肯平正,说理辩证亲切,语言老练生动,论证思路清晰有致,如行云流水。分析问题深入浅出,举例论证头头是道,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考场议论文,不可多得!
如何写才符合议论文文体要求 一、议论文文体特征 议论文是一种议论、说理的文章。它以抽象的思维形式,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来论证和阐明客观事物的道理,它从大量的具体材料中引出普遍的结论,使人懂得、领悟某个道理。因此,其基本特点是:议论的主要性、材料的论证性、结构的逻辑性、语言的概括性和观点的鲜明性。 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以理服人,使人信服。完整的议论文总是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 二、怎样写好议论文 1.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应当尽快地、旗帜鲜明地、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要形成一个表意确切的判断句。比如“谈团结”,这个题目仅仅是一个论题,作为标题是可以的,但在写作时必须选择一个角度,表达一个清晰的观点,如“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要讲原则,不能一团和气”等等。 2.要会展开议论 所谓展开议论,就是要在提炼出一个中心论点之后,从关键处入手,将中心论点分解为 5
两三个分论点。一般用以下三种分解方法。 一是并列法。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分解成:苦可以激发进取心,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 二是递进法。如“面对困难”可以分解成: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 三是对照法。如“学贵多问”可以分解成:多问可以相互参照,便于释疑;孤陋寡闻导致学业荒废。 3.要会分析材料 一个事实论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往往可以证明不同的论点。因此,对事实论据必须进行分析,揭示事实论据的实质、特征、意义,存在的条件、原因等多方面内容,对论据进行说明或限制,使论据的含义与论点的含义一致,这样才能使论据更好地为作者所持的观点服务。 4.掌握议论文的结构方式,做到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其中启感式是考场作文的常用结构方式。“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其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感想类可以先叙材料后发感想,也可以边读边感,如文学评论。这种写法一般由“引”、“议”、“联”、“结”四步构成。当然也可以采取“联”、“引”、“议”、“结”或“引”、“联”、“议”、“结”的步骤。其实,只要严格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思路去写,就可以做到符合议论文的文体要求。 5.学会运用论证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①例证法,②引证法,③因果法,④对比法,⑤类比法,⑥喻证法。
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