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子—水芹菜—鱼(泥鳅)”模式试验示范作业计划2012年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6
南湖菱套养泥鳅种养结合模式试验及技术要点倪龙凤【摘要】比较了南湖菱套养泥鳅与单作南湖菱的产量及效益情况,并提出了科学的南湖菱套养泥鳅技术要点.结果表明,南湖菱套养泥鳅与单作南湖菱相比,菱产量降低200.25 kg/667 m2,增加泥鳅产量209.25 kg/667 m2,产值增加8 005.50元/667 m2,成本增加6 305元/667 m2,效益增加1 695.50元/667 m2,另外,套养泥鳅还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次数及使用量,因此南湖菱套养泥鳅是一种经济、高效、安全、生态的种养结合模式.【期刊名称】《长江蔬菜》【年(卷),期】2013(000)018【总页数】2页(P138-139)【关键词】南湖菱;套养;泥鳅;种养结合【作者】倪龙凤【作者单位】浙江嘉兴市秀洲区种子管理站,31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5.4;S966.4南湖菱是嘉兴市传统水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其皮色翠绿,两端圆滑,并以皮薄、肉嫩、汁多、甜脆、清香而胜于其他品种,是嘉兴的著名特产之一。
但近年来因种植效益低下,影响了南湖菱的种植面积,为此我们进行了南湖菱套养泥鳅的种养结合模式试验、示范、推广,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本试验模式于2012年进行,南湖菱于4月15日播种,菱种用量5 kg/667 m2(常规栽培菱种用量10 kg/667 m2);5月31日投放泥鳅苗,每667 m2投放127 kg,泥鳅苗大小规格为120尾/kg。
南湖菱8月28日开始采收,10月21日采收结束,泥鳅11月27日捕捉。
以南湖菱常规栽培作对照。
2.1 成本分析南湖菱套养泥鳅成本由菱种种苗、泥鳅种苗、肥料与农药、泥鳅饲料、田租、人工6部分组成,南湖菱常规栽培由菱种种苗、肥料与农药、田租、人工4部分组成。
表1结果表明,南湖菱套养泥鳅成本比单作南湖菱高出6 305元/667 m2。
从成本明细来看,南湖菱套养泥鳅相比单种南湖菱增加了泥鳅种苗成本、泥鳅饲料成本及人工成本,但菱种种苗及肥料与农药成本减少,这是因为南湖菱的播种量比常规栽培减少一半,同时泥鳅会吃掉为害南湖菱的害虫,从而减少了南湖菱的虫害,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次数及用量。
莲鱼生态种养的高效栽培模式作者:郑琳城来源:《农业与技术》2019年第18期摘要:莲田养鱼作为水田区域的一种高效生态栽培模式,有投入资金比较少、经济效益较高、优质高产、无污染等特点。
基于此,提出莲鱼生态种养的高效栽培模式的研究,包括养鱼莲田选择、试验莲田改造、苗种选择和相关设施要求以及莲田鱼种与施肥管理等。
关键词:莲鱼;生态种养;高效栽培;优质高产中图分类号:S964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190930045引言自2017年开始,中央下发的1号文件就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方面上,从转变生产方式,实现生态种养,积极地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
关于莲鱼生态种养,是实现农业种植高产、优产的有效手段。
虽然莲田中含有大量的水生生物、水生藻类、底栖动物与莲争夺光照、争夺养分,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莲的生长,可是同时它们也可以作为鱼饵[1]。
在莲田内养鱼,不仅能够达到为莲田除草,有效预防和减少莲田发生虫害,还可利用鱼在水中生活游动来降低莲田土壤重量、扩大土壤缝隙、加强土壤肥力。
所以在莲田内养鱼、泥鳅等能够有效利用水下空间,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丰富鱼类的生长环境,又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与效益,对生态休闲农业建设,进一步扩大莲田立体养鱼,促进渔业发展等方面具备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
莲鱼生态种养,主要是利用莲田养殖一些彼此之间存在生物竞争关系的草鱼、鲤鱼等,在不单独进行投喂、不增加经济成本的情况下,大大增加了莲子与鱼的产量,从而实现高产增效的生产目的。
莲田养鱼作为一种“以莲为主、莲鱼共养、互利共生”的生态种养的高效栽培模式[2],莲田内大规模生长的水藻、浮游生物、杂草、福寿螺害虫等,可以直接转变为鱼类的饲料食品,为鱼类提供丰富鱼粮;也能够利用鱼类进行松土、除草等常规农田操作,达到解放一部分人力的目的;同时还能够利用鱼类产生的粪便去沤田、肥田,从而实现莲子优质高产的经济目标,大大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有效降低了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实现莲鱼的优质高产。
农业推广实践案例的评价指标一、项目选择1.特色项目2.普通项目二、技术要点1.专业知识2.项目技术三、融资方式1.民间融资2.银行借款3.政府扶持四、成本核算1.成本最小化2.利益最大化五、营销方式1.常规产品2.特色产品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1.单位面积收入2.总收入3..致富他人4.生态环保1.莲藕-黑鱼生态种养模式效益好2012年年初,江苏张家港市现代农业园区常红社区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利用低洼地260亩连片种植莲耦并与黑鱼混养,实现了鱼、耦生态共生的良性循环利用。
该养殖模式是先在低洼地四周开挖宽3米、深1.5米的沟渠,供黑鱼和鲫鱼活动。
3月放养100克/尾左右的黑鱼种10000尾,并套养重150克/尾左右的鲫鱼每亩15公斤。
整个养殖过程中不投饵,黑鱼靠捕获鲫鱼及鲫鱼所繁殖的小鲫鱼生长,黑鱼和鲫鱼的活动可以增强莲藕底泥的透气性,促进莲藕的生长,提高莲藕的产量,而莲藕的一些烂根腐叶及昆虫又可为鱼类提供饵料。
这种生态混养模式既为市场提供了新鲜莲藕蔬菜,又为市场提供了优质水产品,是农民养殖专业户提高养殖收益,丰富市场的一种有效途径。
至年底预计黑鱼可长至每尾0.5公斤,亩产可达15公斤,亩效益可增收600元,加上每亩可收获莲耦2000公斤,莲耦效益每亩可达6000元。
这种莲藕、黑鱼混作模式全年预计可达亩均收益6600左右,这样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260亩莲藕、黑鱼混作模式预计全年可达收益170万元左右。
2.“6日科技大课堂”为农民撑起致富伞“8月份是砂糖橘放秋梢的主要时期,管理重点是促梢、壮梢、壮果;金橘主要预防溃疡病、锈壁虱等病虫害;近期要注意补充果树的中微量元素……”8月6日是广西阳朔县金宝乡圩日,该乡党委、政府邀请广西农科院专家莫志南前来讲授8月果树管理技术,近200名农民聚精会神地听课。
据金宝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廖富财介绍,2005年10月开始,每个月的6日,该乡都聘请市、县农业专家前来现场传授农业实用技术,从未间断过,因而被当地农民称为“6日科技大课堂”。
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临汾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临汾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14•【字号】临政办发[2012]6号•【施行日期】2012.02.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临汾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的通知(临政办发〔2012〕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临汾、侯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壶口风景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由市水利局拟订的《临汾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二月十四日临汾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临汾市水利局二○一二年二月)规划编制委员会名单主任委员:贾自胜副主任委员:曹明兰技术负责人:吴江平规划编写人:贾晋阳徐帅琳规划审查:马新民连晋柴炎吴江平高波俎晓东解国贤目录前言第一章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第一节地理气候与水文条件第二节渔业水域及宜渔滩涂资源第三节水生生物资源第二章渔业发展成就与存在问题第一节渔业发展成就第二节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渔业面临形势和发展潜力第一节面临形势第二节发展潜力第四章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第一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第二节区域布局第五章发展重点及主要项目第一节发展重点第二节主要项目第六章保障措施第七章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图前言临汾市地处山西南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拥有地热及冷泉水资源,发展渔业的条件较为优越,渔业养殖具有一定历史,在山西省现代渔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近年来,临汾市的渔业发展受到各级政府重视,把渔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认真落实有关渔业各项方针政策,并采取一系列扶持渔业生产的措施,促进了渔业的不断发展。
2010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4550吨,实现渔业总产值4990万元,渔业在全市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和经济地位得到不断提高。
在渔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政策、市场、资源、环境等重要因素也在不断改变。
北方高寒地区稻鳅共作试验作者:孔令杰等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6年第2期孔令杰1 邹民1 张毅1 杨秀1 李居棕2 邹立秋2(1.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黑龙江哈尔滨 150018)(2.黑龙江省富锦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黑龙江富锦 156100)2013年,我站首次承担了农业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示范稻鲤共作、稻鳅共作等两种模式,其中:“稻鳅共作”模式核心示范区位于黑龙江省富锦市长安镇巨贤村和高家村,示范区面积210亩,开展了泥鳅鳅苗培育和成鳅养殖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1.1 稻田条件试验稻田位于黑龙江省富锦市长安镇巨贤村和高家村,稻田面积210亩,其中巨贤村170亩、高家村40亩。
并选邻近田块作为对照田。
1.2 稻田改造1.2.1 田埂稻田内埂的埂高加高到40cm,顶宽加到30cm,底宽加到50cm;稻田外埂的埂高加高到50cm,顶宽加到40cm、底宽加宽到60cm。
并夯实,保证不塌不漏。
1.2.2 进排水口设施进出水管采用PVC管,并在管口固定60目筛绢,用于泥鳅防逃。
1.2.3 鱼沟挖两条相通的边沟,呈“L”形,鱼沟宽50cm、深30 cm,边沟距田埂底部0.5~1m。
1.3 水稻栽培1.3.1 水稻品种农粳31号、农粳29号。
1.3.2 插秧5月22日至23日插秧,采取手插,宽窄行(大垄双行),宽行间距40cm、窄行间距20cm。
1.4 鳅种放养泥鳅苗种来源于富锦市富锦市大勇泥鳅专业合作社。
鳅苗为人工繁殖获得的。
鳅种为三江湿地的野生鳅种。
放养情况见表1。
1.5 种养管理1.5.1 饲料投喂鳅苗培育前期不投喂饲料,主要依靠农家肥和生物渔肥肥水,后期投喂膨化浮性饲料。
成鳅整个养殖期都投喂膨化浮性饲料。
1.5.2 水位控制泥鳅苗种入田后,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先浅后深,前期浅水能促使秧苗扎根,水深保持5~8cm。
中期正值水稻孕穗期,需要大量水分,水位保持15~18cm。
莲田养鱼套种晚稻生态模式莲田养鱼套种晚稻生态模式是一种有机的、生态的、可持续的农业模式,它将养殖、种植和农副产品深度加工相结合,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农产品更加安全、健康和优质。
该模式以莲田为基础,采用鱼虾共生的方式,将鱼虾与稻田进行有机相结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 鱼虾与稻田共生。
在莲田中养殖鱼虾,鱼虾会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将肥料排泄到水中,稻田中的浮游生物和植物又能为鱼虾提供丰富的食物和住所,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2.养鱼套种晚稻。
晚稻喜欢在水中生长,可以通过浇水的方式控制水位。
在稻田中放养鱼虾,鱼虾会帮助提高稻田中水的质量,促进晚稻的生长,同时还能降低害虫的发生率,减少了使用化肥和农药的量,使稻谷更加安全、健康和优质。
3.农副产品加工。
莲田也可以产生莲藕等农副产品,这些农副产品可以进行深加工,生产出更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益。
例如,莲藕可以加工成各种熟食、罐头等;鱼虾可以加工成鱼粉、虾仁等。
1. 促进了土地的生态化。
通过鼓励农民实行莲田养鱼套种晚稻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降低了对土地的污染,从根本上改善了土壤的生态状况,保护了土壤资源。
2. 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该模式可以实现在同一块土地上进行农业多元化生产,最大化利用了土地资源,降低了耕地占用率,节省了耕地资源。
3. 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通过在同一块土地上进行鱼虾、稻草等不同的农业生产,可以减小养殖、耕作等诸多环节的成本,同时还能减少使用化肥、农药等,提高了农产品质量。
4. 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实行莲田养鱼套种晚稻生态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增加就业机会。
总之,莲田养鱼套种晚稻生态模式不仅对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健康的农业生产模式,对于提高粮食质量、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产品种类、加强农村经济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水芹菜治理水体污染的经济效益研究水芹菜(水生苋菜)是一种水生植物,广泛分布于湖泊、河流和水库等水体中生长,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净化水体中污染物的能力。
近年来,人们对于水芹菜治理水体污染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总结水芹菜治理水体污染的经济效益的研究成果。
水芹菜作为水体污染治理的一种生态修复方式,相对其他方法来说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
研究表明,水芹菜的生长需要的养分相对较少,只需较低的水质和土壤条件,且能够通过水中的营养物质进行生物有效物质的吸收与利用,使得治理成本相对较低。
与传统的物理除污、化学处理等方式相比,水芹菜的运营和维护成本更低,能够更经济地治理水体污染。
水芹菜的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和净化水体中的多种有害物质,从而改善水体的水质。
研究表明,水芹菜能够吸收和净化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污染物等有害物质,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
通过水芹菜的生长与吸收,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机物质明显减少,水体透明度增加,总磷、总氮等养分浓度显著下降。
这种净化作用对于改善水体环境质量,促进水生物生长,维持水生态平衡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水芹菜在治理水体污染过程中产生的产出物,如水芹菜本身和其种子等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水芹菜本身可作为饲料、蔬菜等农产品,可供农业和食品加工行业使用,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水芹菜的种子则可以进行提取油脂,制成植物油或生物柴油,具有一定的工业用途和经济效益。
这些产出物的利用能够为水芹菜的生长和治理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撑。
水芹菜治理水体污染具有较低的治理成本、能够改善水体水质、促进水生物生长、维持水生态平衡等经济效益。
推广和应用水芹菜治理水体污染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但同时也要注意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芹菜,避免其过度生长和扩散,对水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实现最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水芹菜治理水体污染的经济效益研究水芹菜是一种富含营养的蔬菜,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治理水体污染的功效。
近年来,随着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于利用水生植物治理水体污染的研究日益深入。
本文将探讨水芹菜治理水体污染的经济效益,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水芹菜对水体污染的治理作用水芹菜是一种水生植物,生长周期短,对水质适应性强,因而具有很好的治理水体污染的能力。
水芹菜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质,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
水芹菜可以释放氧气,促进水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从而改善水体环境。
水芹菜还具有较强的生物调节能力,可以调节水体中的pH值、溶解氧含量等,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水芹菜在治理水体污染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1. 成本低廉水芹菜的种植成本相对较低,且生长周期短,收益周期快,可以快速投入使用。
与传统的水体污染治理手段相比,如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等,水芹菜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
在治理水体污染的过程中,水芹菜不需要额外的能源支持,同时可以自主吸收污染物质,降低了治理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 增加种植收入3. 提高附加值通过种植水芹菜治理水体污染,不仅可以净化水体,还可以提高水体附加值。
由于水芹菜具有增氧、吸附等特性,治理水体污染的还可以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水域的观赏、娱乐价值,增加了水体的附加值。
4. 减少外部成本根据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水体污染会产生外部成本,而采用水芹菜治理水体污染可以减少外部成本,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水体污染会对周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通过种植水芹菜进行污染治理可以降低这些外部成本,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正外部性效益。
四、问题和展望虽然水芹菜治理水体污染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水芹菜治理水体污染的规模化种植技术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研究水芹菜的适应性、生长特性、收割处理等方面的技术。
水芹菜在不同水体环境中的治理效果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地规划和应用。
“莲子—水芹菜—鱼(泥鳅)”模式试验示范
作业计划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旨在通过延长莲田生产季节、综合利用莲田的水资源,增加一季效益较高的水生蔬菜、套养鱼或泥鳅,使莲田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莲子—水芹菜—鱼(泥鳅)”生产模式能有效地利用莲田的水资源和莲子收获后秋冬的空闲季节,较大地增加莲子田的经济效益,预计每亩可增加收益达6000元以上,从而使莲田达到万元以上的产值,如果这一模式能得到有效的推广,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巨大的。
1、实施地点:大慈岩镇陈店村、里叶村。
2、实施面积:100亩。
3、经济指标:莲子平均亩产65公斤(达到全镇平均数),产值5000元,一季水芹菜亩产3000公斤以上,批发价按每公斤2元计,则产值也达6000元。
鱼(或泥鳅)产值1000元,总亩产值12000元。
这一模式为创造万元莲田提供了新的途径。
4、技术指标:莲子移栽密度由原来的120株提高到200株,莲苗移栽前和水芹菜播种前均增施有机肥每亩1000公斤,莲田增挖一个深0.8-1米占莲田面积五分之一的鱼溜,每亩放养夏花青田鲤鱼1500尾,或15-20克规格健壮的鳅种1000
条;水芹菜播种种茎每亩300公斤。
5、参加人员及分工:
参加人员姓名职称专业分工单位
主持人邵根清高农农学项目主持建德市莲科所指导专家邵庆均教授水产技术指导浙江大学王世恒高农农学技术顾问杭州市农科院
严百元高农农学技术顾问建德市农业局参加人陈春芬副镇长项目协调大慈岩镇政府叶荣林农艺师农学技术指导大慈岩镇农技站
陈国昌社长项目实施莲子专业合作社
李赛高农技师项目实施建德市莲科所
陈茂林农技师项目实施大慈岩镇陈店村
二、实施方案
1、实施地点选择:选择灌溉方便、不易受洪灾、土壤肥沃、运输便利的莲田作为本项目的示范田。
拟选在陈店村前门畈的莲田100亩,
2、莲田整治:4月底前对莲田进行相应的整治,加固加高田埂,使田埂达到高50厘米、宽50厘米的要求,莲田增挖一个深0.8-1米占莲田面积五分之一的鱼溜。
3、“莲子—水芹菜—鱼(泥鳅)”模式栽培的主要技术要求:
(1)适当增加藕种移栽密度,每亩栽植藕种由原来的120支增加到200支,以利莲子提早采收,从而可适当缩短采收期,为下一季水芹菜留出一定的季节空间。
争取能在8月中旬莲子收获结束。
(2)、莲子生长前中期增加肥料的用量,以促使莲子早发,提早收获,增加莲子产量。
全程施肥七次,总用肥量为:商品有机肥1000公斤/亩、尿素50公斤/亩、氯化钾25公斤/亩,莲子收获结束期调整到8月25日左右。
(3)、鱼苗放养时间为5月下旬,泥鳅苗放养时间为6月下旬,每亩放养夏花青田鲤鱼1500尾,或15-20克规格健壮的鳅种1000条;
(4)、8月中旬前后莲子收获基本结束, 亩施基肥1000公斤/亩的商品有机肥,随即用旋地耕机将莲田翻耕耙平,作成畦面宽150cm左右,畦沟宽30~40cm、深20~30cm的排栽床,耙平使泥土表面高低差不超过2cm,以便畦面种茎及长出的菜苗均匀着水。
田内开好宽30~40cm、深40~50cm 的四周围沟和破胸沟,使之形成独立、稳定的灌排水系统。
(5)、9月5-25日为水芹菜种苗排种期,排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保证密度,排种的间距通常在6—8厘米;一般每亩用种量300公斤。
二是田面要平整,以利长芽生根,从而达到生长一致,待长成幼苗以后,逐步加深水层。
之后半个月追一次,共追肥三次,总追肥量为尿素30公斤/亩,
三元复合肥20公斤/亩。
(6)、匀苗、追肥、治虫,在幼苗长到2—3张叶片时进行匀苗,匀苗后再进行追肥,促进植株尽快旺长,以后每隔10天追肥一次,每次每亩用尿素10公斤加三元复合肥10公斤。
发现蚜虫,及时用蚜虱净喷雾防治或深水(4小时左右)灭蚜。
(7)、水层管理,排种后待水芹菜充分扎根生长时可以排干田水,轻搁一次,以后要逐步加深水层,初期5—10厘米。
以后水层在30厘米,保持植株露出水面15厘米左右,入冬以后,水芹菜停止生长,主要以灌水保暖,防止受冻。
(8)、适时采收,如果管理得当,一般在11月下旬植株高达30cm以上时即可采收上市了,同时可根据市场需求,价格较高时上市,尤其应在元旦、春节两大节日大量上市。
由于水芹不耐贮存,应随收、随整理、随时供应市场。
整理时除去下部黄叶和植株上牵挂的杂物,剪去茎上的须根,清洗后按大小分级扎把上市。
4、组织实施措施:
(1)建立项目实施小组,由项目主持人邵根清负责。
实施小组成员由叶荣林、陈国昌、李赛高、陈茂林等同志组成,技术依托是浙江大学、杭州市农科院、建德市农业局。
项目协调由镇村两级领导负责。
(2)进行技术培训,对示范区域内的所有农户都要进行技术培训,由项目的指导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使技术真正落到实处。
(3)由大慈岩莲子专业合作社负责该项目的产后服务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所生产的莲子、水芹菜、鱼等农产品,全部由合作社负责销售。
让项目区内的农户真正达到增产增效的双增效果。
(4)进行莲田不同施肥方法对鱼苗生长的影响的试验。
(5)进行水芹菜精品栽培试验。
四、项目经费预算:总经费:32万元
要求资助经费:15万元配套经费:17万元
经费使用预算:(按100亩试验规模计算)
1、莲田田埂加高加固工程:每亩600元,合计6万元。
2、水芹菜种茎每亩需300公斤,约900元,合计9万元。
3、商品有机肥每亩1000公斤,约650元,合计6.5万元。
4、其它化肥农药每亩150元左右,合计1.5万元。
5、试验费用及其它相关费用:2万元。
6、莲子种苗每亩400元:合计4万元
7、鱼(泥鳅)苗计划试养50亩,每亩600元:合计3万元
五、前景及预期效果:
莲子—水芹菜—鱼(泥鳅)”栽培模式是一项新的农作制度创新模式,本项目要求在第一季莲子产量确保65公斤不减的前提下增收一季3000公斤水芹菜和150公斤的商品鲤鱼或50公斤左右的商品泥鳅,一季水芹菜按平均亩产3000公斤计算,批发价按最低每公斤2元计,则可增收6000元/亩,鱼按每公斤10元,泥鳅按每公斤30元计算,可增收1500元/亩,本项目100亩规模则总产值可增75万元,同时这一模式实现了莲田创万元以上的产值。
该项目如能试验成功,不仅能为莲子产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同时完全有可能带动出水芹菜产业的发展,如果全市12000亩莲子有50%种上水芹菜,则能带来4000万元的巨大经济效益。
同时也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实现了生产与市场的共赢。
建德市莲子科学研究所
2012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