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1.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5
- 格式:pdf
- 大小:167.08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基础)巩固练习新人教版选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基础)巩固练习新人教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基础)巩固练习新人教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常用实验仪器中,不能直接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的是( )。
A .分液漏斗B .普通漏斗C .蒸馏烧瓶D .容量瓶2.为了提纯下表所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有关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的选择均正确的是( )3.欲从苯酚的乙醇溶液中回收苯酚,有下列操作:①蒸馏 ②过滤 ③静置分液 ④加入足量金属钠 ⑤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⑥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 ⑦加入足量的FeCl 3溶液 ⑧加入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并加热,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
A .④⑤③B .⑥①⑤③C .⑧①D .⑧②⑤③4.下列化合物分子,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三种信号峰的是( )。
A .CH 3CH 2CH 3B .C .CH 3—O —CH 3D .5.研究有机物一般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以下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方法错误的是( )。
CH 3—C —CH 2CH 3 OCH 3—C —O —CH 3 OA.蒸馏常用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混合物B.燃烧法是研究确定有机物成分的有效方法C.核磁共振氢谱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D.对有机物分子红外光谱图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6.某有机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1.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案4 新人教版选修5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怎样研究有机化合物,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的一般方法,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录象方式,参观了解质普、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普仪等仪器核实验操作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练习,从中体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过程和科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
1、蒸馏、重结晶等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实验操作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某些物理方法如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3、确定有机化合物实验式、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的有关计算三、教学难点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
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结构。
确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和鉴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物理方法的介绍四、课时安排 2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从天然资源中提取有机物成分或者是工业生产、实验室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不可能直接得到纯净物,因此,必须对所得到的产品进行分离提纯,如果要鉴定和研究未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必须得到更纯净的有机物。
我们已经知道,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
那么,该怎样对有机物进行研究呢?一般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从天然资源中提取有机物成分,首先得到的是含有有机物的粗品。
在工厂生产、实验室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也不可能直接得到纯净物,得到的往往是混有未参加反应的原料,或反应副产物等的粗品。
因此,必须经过分离、提纯才能得到纯品。
如果要鉴定和研究未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必须得到更纯净的有机物。
下面是研究有机化合物一般要经过的几个基本步骤:【板书】首先我们结合高一所学的知识了学习第一步――分离和提纯。
【板书】一、分离、提纯 1!师:提纯混有杂质的有机物的方法很多,基本方法是利用有机物与杂质物理性质的差异而将它们分离。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课标要求]1.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初步学会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常规方法。
3.初步了解测定元素种类、含量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4.了解确定分子式的一般方法与过程以及根据特征结构和现代物理技术确定物质结构的方法。
1.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基本步骤:分离、提纯→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2.采用蒸馏法可将沸点差大于30 ℃热稳定性强的有机混合物提纯。
3.利用萃取剂将有机物从另一种溶剂中提取出来的过程叫萃取。
4.质谱图中最大质荷比即为相对分子质量。
5.红外光谱测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化学键或官能团。
6.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峰数即氢原子种类数,面积之比为各类氢原子个数之比。
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1.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2.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1)蒸馏①用途: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
③装置和主要仪器:(2)重结晶①用途:分离提纯固态有机物。
②原理:利用两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相差较大,采用冷却或蒸发将物质分离提纯。
③适用条件a.杂质在所选溶剂中溶解度很小或很大,易于除去。
b.被提纯的有机化合物在所选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该有机化合物在热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冷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冷却后易于结晶析出。
④实验仪器与操作步骤:(3)萃取①原理:液-液萃取是利用有机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将有机化合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过程。
固-液萃取是用有机溶剂从固体物质中溶解出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②适用条件:有机化合物与杂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有较大差异。
③实验装置:④实验操作:加萃取剂后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从下口将下层液体放出,并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特别提醒] 选用萃取剂的三原则(1)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高中人教版选修51.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班级:姓名:学号:一、两查,一背(一)检查复习1.蒸馏是利用液体的不同,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常用的玻璃仪器有、、、、、等。
2.过滤是分离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
常用玻璃仪器有: 、、。
3.萃取是利用物质在的溶剂里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方法;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
常用的玻璃仪器是。
(二)检查预习纯净物→元素定量分析→测定相对分子质量→波谱分析↑↓↓↓分离、提纯确定确定确定(三)抽背梳理好的知识点1、蒸馏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而使其分离的方法。
常用于分离提纯液态互溶的有机物,如石油的分馏。
2、蒸馏注意事项:(1)温度计水银球的部位(蒸馏烧瓶支管口处)(2)烧瓶中放少量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3)进出水方向(下进上出)(4)使用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重结晶原理: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将析出的晶体用蒸馏水溶解,经过滤、蒸发、冷却等步骤,再次析出晶体,得到更纯净的晶体,从而将其杂质除去的方法。
4、重结晶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溶剂选择溶剂需考虑的条件:①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或很大;易除去。
②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在热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冷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冷却时易于结晶析出。
5、萃取和分液①分液漏斗使用前一定要检验是否漏水。
②萃取剂的条件: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与原溶剂的密度不相等且互相不反应。
③分液的操作要点:下层溶液从下口放出并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
④常见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苯、CCl4、己烷、乙醚、石油醚、二氯甲烷、氯仿等。
6、谱图中的质荷比最大的值就是未知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7、红外光谱图用来推知有机物含有哪些化学键、官能团。
8、核磁共振氢谱用来测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类型和数目。
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知识重点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有什么区别?分别有哪些方法?1.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的各种物质分开的过程,分开以后的各物质应该尽量减少损失,而且是比较纯净的。
(1)物理方法有:过滤、重结晶、升华、蒸发、蒸馏、分馏、液化、分液、萃取、渗析、溶解、盐析、汽化、洗气等。
(2)化学方法有:加热分解、氧化还原转化、生成沉淀、酸碱溶解或中和、络合、水解、化学方法洗气等。
2.物质的提纯将某物质中的杂质,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掉的过程。
它和分离的主要区别在于除掉后的杂质可以不进行恢复。
(1)物质提纯的原则①不增:是指在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物质②不减:指在提纯过程中不减少被提纯物③易分离:指被提纯物与杂质易分离④易复原:是指在提纯过程中被提纯物转变成了其他物质时,应容易将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提纯的方法①杂转纯:将要除去的杂质变为被提纯物,这是提纯物质的最佳方案。
如除去Na2CO3中混有的NaHCO3,可将混合物加热使NaHCO3全部转化为Na2CO3。
②杂变沉:加入一种试剂将要除去的杂质变成沉淀,最后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沉淀。
③化为气: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使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如食盐水中混有Na2CO3,可加盐酸使CO2-3变为CO2逸出。
④溶剂分:加入一种溶剂将杂质或被提纯物质萃取出来。
如用CCl4可将碘从水中萃取出来。
特别提醒依据被提纯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可以解决有机物的分离提纯问题。
在分离和提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除杂试剂需过量;②过量试剂需除尽;③除去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
二、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1.有机物组成元素的推断一般来说,有机物完全燃烧后,各元素的对应产物为:C―→CO2,H―→H2O,Cl―→HCl。
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若产物只有CO2和H2O,其有机物组成元素可能为C、H或C、H、O。
2.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1)燃烧通式法根据有机物完全燃烧反应的通式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物质的量或体积关系,利用原子个数守恒来求出1 mol有机物所含C、H、O原子的物质的量,从而求出分子式。
高二化学导学案:编号:使用时间: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第一章第4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第3课时)自主学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阅读教材P20)练习:(1).阿司匹林是一种药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经元素分析发现,分子中含碳60%,含氢4.4%,其余为氧。
试求阿司匹林的分子式。
(C9H8O4)(2).某烃中含C和H的质量比为24:5。
在标况下的密度2.59 g/L,试求其分子式。
(C4H10)合作探究1.讨论下列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的一般步骤练习(3):吗啡和海洛因都是严格查禁的毒品。
吗啡分子含C 71.58%、H 6.67%、N 4.91%、其余为O。
已知其分子量不超过300。
试求吗啡的分子式。
(C17H19O3N)巩固提高1.红外光谱2.对于CH3CH2OH、CH3—O—CH3这两种物质来说,除了氧原子的位置、连接方式不同外,碳原子、氢原子的连接方式也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即等效碳、等效氢的种数不同。
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等效氢原子)因产生共振时吸收的频率不同,被核磁共振仪记录下来的吸收峰的面积不同。
所以,可以从核磁共振谱图上推知氢原子的类型及数目。
练习(5):下列有机物分子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只给出一种信号的是A HCHOB CH3OHC HCOOHD CH3COOCH3(C4H6O、CH3COCH=CH2 )练习(6):分子式为C3H6O2的二元混合物,如果在核磁共振氢谱上观察到氢原子给出的峰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峰给出的强度为1︰1;第二种情况峰给出的强度为3︰2︰1。
由此推断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写结构简式)CH3COOCH3CH3CH2COOH HCOOCH2CH3CH3COCH2OH练习(7)某同学为测定维生素C(可能含C、H或C、H、O)中碳、氢的质量分数,取维生素C样品研碎,称取该样品0.352 g,置于铂舟并放入燃烧管中,不断通入氧气流。
用酒精喷灯持续加热样品,将生成物先后通过无水硫酸铜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0.144g和0.528g,生成物完全被吸收。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从天然资源中提取有机物成分,首先得到的是含有机物的粗品。
在工业生产、实验室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也不可能直接得到纯净物,得到的往往是混有未参加的原料,或反应副产物等的粗品。
因此,必须经过分离、提纯才能得到纯品,分离提纯的方法通常有:蒸馏、重结晶和萃取。
如果要鉴定和研究未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必须得到更纯净的有机物,然后进行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
①研习教材重难点研习点1:分离、提纯物质分离的物理方法:过滤、结晶、重结晶、升华、蒸发、蒸馏、分馏、液化、分液、萃取、渗析、溶解、盐析、汽化、洗气等。
物质分离的化学方法:加热分解、氧化还原转化、生成沉淀、转化汽化、酸碱溶解或中和、络合、水解、化学方法洗气等。
1.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分开的过程,分开以后的各物质应该尽量减少损失,而且是比较纯净的。
经常采用的分离方法有:过滤、蒸发、结晶、分馏、萃取、分液、渗析、洗气等。
2.物质的提纯:将某物质中的杂质,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掉的过程。
它和分离的主要区别在于除掉后的杂质可以不进行恢复。
(1)物质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变、易分。
所谓不增,是指在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物质,不变指被提纯的物质性质不能改变,易分指使杂质与被提纯物质容易分开。
(2)提纯的方法可归纳为:“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
”杂转纯:将要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物,这是提纯物质的最佳方案。
如除去Na2CO3中混有的NaHCO3即可将混合物加热使NaHCO3全部转化为Na2CO3。
杂变沉:加入一种试剂将要除去的杂质变成沉淀,最后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沉淀。
化为气: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使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如食盐水中混有Na2CO3,则可加盐酸使CO32-变CO2逸出。
溶剂分: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或被提纯物质萃取出来。
如用CCl4可将碘从水中萃取出来。
【辨析·比较】溶的液体的分离形、圆球形、圆锥形)洗),水、苯的分离,除乙酸乙酯中乙酸(加饱和Na2CO3洗)从下口放出萃取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可在烧杯、试管等中进行,一般在分液漏斗中(为便于萃取后分液)CCl4把溶于水里的Br2萃取出来①萃取后要再进行分液②对萃取剂的要求:与原溶剂互不混溶、不反应;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大;溶质不与萃取剂反应;两溶剂密度差别大③萃取后得到的仍是溶液,一般再通过分馏等方法进一步分离【迁移·体验】典例1:实验室用溴和苯反应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④10%NaOH溶液洗;⑤水洗。
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能描述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㊂2.能应用分离㊁提纯有机物的常规操作㊂3.能列举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㊁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的现代物理方法㊂开心自主预习,轻松搞定基础㊂1.有机物的分离㊁提纯方法蒸馏法适用于杂质与有机物沸点相差的分离方法;重结晶要求被提纯的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 ,而杂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 的一种分离方法;萃取是根据有机物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 不同,将有机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过程㊂2.元素分析(1)定性分析:用化学方法鉴定有机物分子的元素组成,如燃烧后,C 生成 ,H 生成 ,C l 生成 ㊂(2)定量分析:将一定量的有机物燃烧并,从而推算出各组成元素的 ,然后计算有机物分子中所含元素原子最简单的整数比,确定 ㊂3.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质荷比:指分子离子或碎片离子的 与其 的比值㊂4有机物分子结构的鉴定(1)红外光谱法①作用:初步判断某有机物中含有何种化学键或官能团㊂②原理:不同的官能团或化学键 不同,在红外光谱图中处于不同的位置㊂(2)核磁共振氢谱①作用:测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㊂②原理:处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氢原子在谱图上出现的位置不同,而且吸收峰的面积与 成正比㊂③分析:吸收峰数目= ,吸收峰面积比= ㊂重难疑点,一网打尽㊂5.除去下列物质内所含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㊂A.乙酸(苯甲酸):N a O H 溶液B .甲烷(乙烯):溴水C .苯(苯甲酸):N a O H 溶液D.乙炔(硫化氢):亚硫酸钠酸性溶液6.有机物A 完全燃烧只生成C O 2和H 2O ,将12g 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的产物通过足量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4.4g,再通过足量碱石灰,碱石灰增重26.4g ,该有机物的分子式是( )㊂A.C 4H 10B .C 2H 6OC .C 3H 8O D.C 2H 4O 27.某气态化合物X 含C ㊁H ㊁O 三种元素,现已知下列条件:①X 中C 的质量分数;②X 中H 的质量分数;③X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④X 对H 2的相对密度;⑤X 的质量㊂欲确定化合物X 的分子式,所需的最少条件是( )㊂A.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⑤ D.①②8.根据以下有关信息确定某有机物的组成:(1)测定实验式:某含C ㊁H ㊁O 三种元素的有机物,经燃烧实验测得其碳的质量分数为64.86%,氢的质量分数为13.51%,则其实验式是 ㊂(2)确定分子式:如图是该有机物的质谱图,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分子式为㊂源于教材㊁宽于教材,举一反三显身手㊂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㊂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C .可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或烧杯中,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10.某烃中碳和氢的质量比是24ʒ5,该烃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2.59g /L ,其分子式为( )㊂A.C 2H 6 B .C 4H 10 C .C 5H 18 D.C 7H 811.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水和二氧化碳,则该有机物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㊂A.分子中的C ㊁H ㊁O 的个数比为1ʒ2ʒ3B .分子中C ㊁H 的个数比为1ʒ2C .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D.该分子中肯定不含氧原子12.某化合物6.4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8g C O 2和7.2g H 2O 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㊂①该化合物仅含碳㊁氢两种元素②该化合物中碳㊁氢原子个数比为1ʒ4③无法确定该化合物是否含有氧元素④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A.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②③13.下列实验式中,没有相对分子质量就可以确定分子式的是( )㊂①C H 3 ②C H ③C H 2 ④C 2H 5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①④14.科学家最近在-100ħ的低温下合成了一种烃X ,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分子中的氢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没有区别,根据分析,绘制了该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㊂A.该分子的分子式为C 5H 4B .该分子中碳原子的化学环境有2种C .1m o lX 在一定条件下可与2m o lH 2发生反应D.该分子中只有C C 键,没有C C 键15.图(1)和图(2)是A ㊁B 两种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㊂已知A ㊁B 两种物质都是烃类,都含有6个氢原子㊂请根据图(1)和图(2)两种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图选择出可能属于图(1)和图(2)的两种物质( )㊂(1)A 的核磁共振氢谱(2)B 的核磁共振氢谱A.A 是C 3H 6;B 是C 6H 6B .A 是C 2H 6;B 是C 3H 6C .A 是C 2H 6;B 是C 6H 6D.A 是C 3H 6;B 是C 2H 616.分子式为C 2H 4O 2的结构简式可能有C H 3C OO H 和H C OO C H 3两种,为对其结构进行物理方法鉴定,可用 或 ㊂(1)若为C H 3C OO H ,则红外光谱中应该有 个振动吸收;核磁共振氢谱中应有 个峰㊂(2)若为H C OO C H 3,则红外光谱中应该有 个振动吸收;核磁共振氢谱中应有 个峰㊂17.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下列装置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常用的装置㊂(1)产生的氧气按从左到右流向,所选装置各导管的连接顺序是 ㊂(2)C 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㊂(3)D 装置中M n O 2的作用是㊂(4)燃烧管中C u O 的作用是㊂(5)若准确称取0.90g 样品(只含C ㊁H ㊁O 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后,A 管质量增加1.32g ,B 管质量增加0.54g,则该有机物的实验式为 ㊂(6)要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还要知道㊂第四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较大 较大 较小 溶解性2.(1)C O 2 H 2O HC l (2)测定各产物的质量 质量分数实验式3.相对质量 电荷4.(1)②吸收频率 (2)①种类和数目 ②氢原子数 ③氢原子种类 氢原子数目比5.A 提示:A 项,乙酸和苯甲酸都能与N a O H 反应而溶于该溶液,因此A 错误;B 项,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从而除去了乙烯;C 项,苯甲酸溶于N a O H 溶液而除去;D 项,通过亚硫酸钠酸性溶液,硫化氢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了硫,从而除去㊂6.C 提示:浓H 2S O 4增重为H 2O 的质量,碱石灰增重为C O 2的质量,即m (H 2O )=14.4g ,m (C O 2)=26.4g ,易求出m (C )=7.2g ,m (H )=1.6g ,则m (O )=3.2g ,据此易求出有机物中C ㊁H ㊁O 的原子个数比为3ʒ8ʒ1,即有机物A 的实验式为C 3H 8O ,因氢原子数已达饱和,此实验式也就是有机物A 的分子式㊂7.A 提示:C ㊁H 质量分数已知,则O 质量分数可求,从而推出实验式,结合相对分子质量即可求出分子式㊂8.(1)C 4H 10O (2)74 C 4H 10O提示:本题结合元素分析和质谱分析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㊂(1)该有机物的分子中C ㊁H ㊁O 的原子个数比为:N (C )ʒN (H )ʒN (O )=64.86%12ʒ13.51%1ʒ1-64.86%-13.51%16=4ʒ10ʒ1,因此该有机物的实验式为C 4H 10O ㊂(2)根据质谱图中质荷比最大的就是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则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 4H 10O ㊂9.C 提示:酒精与水互溶,无法萃取碘水中的碘㊂10.B 提示:先求最简式N (C )ʒN (H )=2412ʒ51=2ʒ5,故该烃的最简式为C 2H 5,再求相对分子质量:22.4ˑ2.59=58,故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 4H 10㊂11.B 提示:根据生成等物质的量的H 2O 和C O 2,只能推断出分子中C ㊁H 个数比为1ʒ2,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原子,也不能推断其相对分子质量㊂12.B 提示:n (C )=8.8g 44g ㊃m o l-1=0.2m o l ,n (H 2O )=7.2g 18g ㊃m o l-1=0.4m o l ;则n (C )ʒn (H )=0.2ʒ(0.4ˑ2)=1ʒ4,所以②正确;m (C )+m (H )=0.2m o l ˑ12g ㊃m o l -1+0.8m o l ˑ1g ㊃m o l -1=3.2g ,小于6.4g ,所以该化合物中含有氧元素,④正确㊂13.D 提示:由实验式的整数倍,即可得到有机物的分子式㊂据烷烃通式,当碳原子数为n 时,则氢原子数最多为2n +2㊂符合实验式C H 3的只有C 2H 6;符合实验式C H 的有C 2H 2㊁C 6H 6等;符合实验式C H 2的有C 2H 4㊁C 3H 6等;符合实验式C 2H 5的只有C 4H 10㊂14.D 提示:由题图所示可知该烃的分子式为C 5H 4,碳原子化学环境有2种(中间和上下碳原子不同),C 原子所成化学键数目(以单键算)为4,但上下碳原子都只和3个原子相连,所以碳和碳中间应该有双键㊂15.B 提示:核磁共振氢谱是记录不同氢原子核对电磁波的吸收情况来推知氢原子种类的谱图㊂根据题目给出的谱图,图(1)表示分子中只有一种氢原子㊂图(2)表示分子中氢原子有3种,且比例为2ʒ1ʒ3,符合此情况的为B ㊂16.红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氢谱法 (1)4 2(2)3 2提示:(1)中有C H 键㊁C O 键㊁C O 键㊁O H 键四个振动吸收;有 C H 3O H 两类氢,应有两个峰;同理(2)中有C H 键㊁C O 键㊁C O 键三个振动吸收;有两个峰㊂17.(1)g f ң,e h ң,i c (或d )ң,d (或c )a (或b )ң(2)吸收水分,保证氧气干燥纯净(3)催化剂,加快O 2的生成(4)使有机物充分氧化生成C O 2和H 2O (5)C H 2O (6)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提示:本题利用H 2O 2在M n O 2催化下分解产生氧气,用浓硫酸除去其中的水蒸气后氧化有机物生成C O 2和H 2O ,利用装置B 测定H 2O 的质量,利用装置A 测定C O 2的质量,从而可求出有机物含有的各元素的质量,进而求出有机物的实验式㊂电炉中C u O 的作用是为了尽可能保证有机物全部氧化生成C O 2和H 2O ㊂(5)n (C O 2)=1.32g 44g ㊃m o l-1=0.03m o l ,n (H 2O )=0.54g 18g ㊃m o l-1=0.03m o l ,m (O )=0.90g -m (C )-m (H )=0.90g -0.03m o l ˑ12g㊃m o l -1-0.03m o l ˑ2ˑ1g ㊃m o l -1=0.48g ,n (O )=0.48g 16g ㊃m o l-1=0.03m o l ㊂因n (C )ʒn (H )ʒn (O )=0.03m o l ʒ(0.03m o l ˑ2)ʒ0.03m o l =1ʒ2ʒ1,故该有机物的实验式为C H 2O ㊂(6)要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还需测出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