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南开大学附中2020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天津南开大学附中2020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天津南开大学附中2020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天津南开大学附中2020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南大附中2020届高三第六次月考

语文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停留于观念,其价值的实现就无从谈起。因此,理念创新必须进入实践领域,将观念形态为实物形态和服务形态,才能实现其价值意义,而文化消费则是实践层面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当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特别是在逐步进入全面小康之后,精神文化消费必然成为人们普遍的需求。文化消费表面上看来只是一种市场行为,受到商业规律的,但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其特殊性是的:文化产品所传递的审美趣味、价值理念,无时无刻不都在地影响着消费者,塑造着人们的精神乃至灵魂。在这个意义上,对文化消费的考察,就远不能仅仅局限于从一般商品消费行为去着眼。事实上,()。精神文化消费的高品位,显示的既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更是一个民族审美品味、精神风貌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这种力量甚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转化制约显而易见潜移默化

B.转变制约显而易见耳濡目染

C.转变限制不言而喻耳濡目染

D.转化限制不言而喻潜移默化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物质富足之后需要进行精神文化消费,这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

B.精神文化消费是物质富足之后的需要,不仅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而且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

C.精神文化消费不仅是物质富足之后的需要,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关

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

D.物质富足是前提,之后还要着眼精神文化消费,这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精神文化消费的品位,既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显示,更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B.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消费,既是一个国家强大经济实力的显现,更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C.精神文化消费的高品位,显示的既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更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D.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消费,既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显示,更是一个国家强大经济实力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4.下列相关文学常识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材料一:

流经中国九省区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滋养的土地创造出了璀璨的黄河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黄河文化作为一种大河文化,是一种具有黄河地理特点的旱地农耕文化,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它起源早,成熟快。黄河流域拥有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先民们很早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农业文化。在距今7500年左右的河北磁山和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大

量炭化的粟类,家畜、家禽的化石以及石斧等生产工具。殷商时中国的蚕丝纺织已达到较高水平,卜辞中屡次出现桑、丝、帛等字。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单字数量和笔画工整程度都表明其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系统,因此汉字的起源应该很早。文字的产生使黄河文化迅速成熟。现在,有些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遗址、文献遭到了破坏损毁,黄河文化中的优秀内核也遭到破坏和侵蚀,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刻不容缓。

黄河文化的另一特征是政治色彩鲜明,这与黄河流域旱地农业的特点有关。旱地农业必须以水利设施为基础。人们共同关心、治理与他们的生存休戚相关的水利问题,从而养成了关心社会问题的文化心理。另外,治水斗争和水利灌溉事业也需要形成集中的社会权力,从而促成了国家的产生。儒家学说就是在这种关心政治的文化心理下逐渐形成的。孔子几乎把一切问题都看作是政治问题。在他看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即是一个政治问题,读书学习也是为了参与政治。政治问题在人们的一切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中占有最重要、最突出的位置。这就是黄河文化、儒家精神最重要的特色,其中熔铸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范、价值理念和民族心理。

黄河文化绵延发展数千年,虽不断遭受外部文化的入侵,但始终保持其道统,显示出强大的同化能力。黄河文化以它博大的胸怀,吸纳周边多种原始文化,形成了文明国家。中国对外的经济联系、文化交流、政治外交也主要兴起和发展于黄河流域。早在汉朝,中央政权就曾派遣张骞等人出使西域,开辟从长安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建立起中原王朝与西亚和欧洲的政治、贸易等联系。这条通道也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主要通道,即丝绸之路。千年来,丝绸之路上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对外文化交往极为活跃。在交流过程中,黄河文化不仅扩大了自身影响力,也不断从其他地域和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展示了多元一体、兼容并包的特点,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历久弥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创新动能和发展活力。(取材于牛建强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

黄河在造就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灿烂文化的同时,也曾因频繁改道、泛滥,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治理黄河一直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

黄土高原地区总土地面积64.06万km2,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决口

改道频繁,“黄泛区”良田沙化,风沙弥漫,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黄土高原坚持不懈地开展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使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面积、强度减小,沙尘暴次数减少,自然生态得到有效修复,构建了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扭转了黄河下游决口改道的历史。70年来,黄河岁岁安澜。

黄河治理面临的另一大难题是断流。黄河断流导致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河口湿地萎缩和生物多样性衰减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自1999年我国实施黄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等政策以来,黄河下游再没有发生过断流,沿黄湿地补水需求得以满足,河流湿地面积增加,河道基本生态功能恢复,黄河生命健康得以维护。

此外,通过强化流域内节能减排、工业污染治理等措施,黄河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黄河干流兰州、包头、潼关等重要河段水体水质明显好转,水体功能恢复,为水生生物的繁殖、栖息提供了支撑,为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了保障。

黄河治理还有巨大的社会效益。黄河决口历史的扭转,避免了大量的人民群众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避免了道路、生产生活设施以及引黄灌溉系统等遭受破坏,为黄河流域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保障。黄河作为我国重要的供水水源,为山西、鄂尔多斯等国家重点能源基地提供水源保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减少了入黄泥沙,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增加了区域内耕地面积,促进了当地脱贫致富。引黄灌溉、引洪放淤等措施还有效利用了黄河水含沙量大的特点,放淤改土数十万公顷,形成了良田,为粮食连年增产提供了重要保障,不仅满足了流域内的需求,还供给流域外其他省区,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治理黄河70年取得了巨大而辉煌的成就。为谋求黄河长治久安,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支撑流域及相关地区可持续发展,今后还需要继续加大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力度,让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取材于李文学的文章)

5.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殷商时期纺织业高度发达,促进了甲骨文的成熟。

B.水利问题与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

C.我国的对外经济、文化、政治交流都发源于黄河流域。

D.丝绸之路的开通使汉朝成为黄河文化最鼎盛的时期。

6.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新中国治理黄河的成效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阻止了黄河决口改道,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B.流域内大量水土流失和沙尘暴,都得到有效治理。

C.解决了黄河下游断流问题,增加了沿黄湿地面积。

D.杜绝了泥沙入黄的现象,维护了黄河的健康生命。

7.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治理黄河水患、开发黄河水利促进了黄河文化形成。

B.材料二认为要改善黄河的水体水质,必须抑制流域内工业发展。

C.两则材料关于农业生产对黄河文化发展的作用,看法是相反的。

D.两则材料都列举了黄河流域的考古发现和客观数据,令人信服。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苏氏文集》①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

....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②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又百余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

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

..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

..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

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注:①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②韩、李:指韩愈,李翱。③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④以言语声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擿裂,剔取割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遂以其集归.之归:属于

B.公其可无恨.恨:遗憾

C.致治几.乎三王之盛几:接近

D.子美之齿.少于予齿:年龄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忽近而.贵远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予举进士于.有司不拘于.时

C.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何以汝为.见

D.而即之.温温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太子太傅,官名。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明史官职志》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

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唐代科目中以进士最重要,参加礼部考试之人都可称进士。考试合格者,赐进士及第,其后又有“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的名义。

C.大理,即大理寺,官署名,是中央审判机关。初设于北齐,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督察院合称为“三法司”。大理评事为大理寺最高长官。

D.长吏,职官名,其掌管事物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长吏最早设于秦代,当时丞相和将军幕府皆设有长吏官,相当于秘书长或幕僚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B.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C.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D.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正当他遭受排挤挫折、流离困窘时,文章就已流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的光芒。

B.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

C.苏子美为文有个性思想,见解独特,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他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

D.苏子美因“酒食之过”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死去;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

被保全,得到荣耀恩宠,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3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2)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才者惜也!

1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和陈述古拒霜花①

[北宋]苏轼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木芙蓉

[南宋]吕本中②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注:①拒霜花:又名木芙蓉,在深秋开放。

②吕本中:南宋人,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后因忤秦桧罢官。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苏诗“细思却是最宜霜”中的“细思”“最宜”,抒发了他对拒霜花深深的赞颂之情。B.吕诗“雨后霜前着意红”用夸张手法写木芙蓉遇雨霜时,仍积极地将鲜红的色泽呈现。C.吕诗用“一生开落任东风”,写出了桃李随春风的来去而开落、听任摆布的软弱特点。D.两诗都围绕木芙蓉的特点来写,都从不同角度写了它不畏秋霜、凌寒而开的精神气质。(2)“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3)两首诗都运用了衬托手法,任选一处加以赏析。(3分)

15.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秦统治者对珍宝搜刮净尽却糟蹋浪费的行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进行了质问。

(6)苏轼《赤壁赋》中的诗句“,”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人生的短暂与个人的渺小。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父亲的东篱

李汉荣

(1)说起来,我也算是个诗人,性情质朴、诚恳、淡远。古国诗史三千年,我最喜欢陶渊明。南山啊,东篱啊,菊花啊,田园啊,归去来啊,桑树颠啊,这些滴着露水粘着云絮的词儿,在我心里和笔下,都是关键词和常用意象。

(2)可是,翻检我自己,自从离开老家,进了城,几十年来,我没有种过一苗菜,没有抚摸过一窝庄稼,没有刨过一颗土豆,连一根葱都没有亲手养过。几十年了,没有一只鸟认识我,没有一片白云与我交换过名片,没有一只青蛙与我交流过对水田和稻花香的感受,没有一只蝈蝈向我传授民谣的唱法。那些民谣都失传了,只在更深的深山里,有几只蛐蛐,丢三落四哼着残剩的几首小调。

(3)共实,不说别的,就说我的鞋子吧,我的鞋子,它见过什么呢?见过水泥、轮胎、塑料、污水、玻璃、铁钉、痰迹、垃圾,见过无数的、大同小异的鞋子吧。

(4)从这阅历贫乏的鞋子,就可以看出我们是多么贫乏,就可以看出我们离土地、离故乡、离田园,离得有多么远,我们离得太远太远了。

(5)我一次次钻进《诗经》里,寻找公元前的露水和青草,绿化、净化和湿化一下我龟裂的心魂;有时就一头扎进唐朝的山水里,吸氧,顺便闻闻纯正的酒香,在李白们的月夜走上几个通宵,揣上满袖子清凉月光,从唐朝带回家里,在沉闷办公室里,也放上一点清凉

和皎洁,用以清火消毒,解闷提神,修身养性。

(6)这些年,也许年龄渐长的原因,“拜访”陶渊明就成了我经常要做的事,动不动就转身出走,去渊明兄那儿,在东篱下,深巷里,阡陌上,桑树颠,有时就在他的南山,靠着一块石头坐下,久久坐着,一直到白云漫过来漫过来,把我很深地藏起来,藏在时光之外。

(7)我以为这就不错了,觉得也在以自己的微薄心智和诚恳情思,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乡愁。

(8)直到2001年初夏的一天,我才突然明白:我的这些孤芳自赏、不无优越感的做法和想法,只是我的自恋,带着几分小资情调和审美移情的自恋,这自恋被一厢情愿地放大了,放大成了关乎诗史、文脉、乡愁的延续了。

(9)为什么是在那天,我才突然明白这些呢?

(10)那天下午,我回到老家李家营,立夏刚过,天朗气清,小风拂衣,温润暖和,我沿麦田里的阡陌,横横竖竖走了一阵,其实,若是直走,一会儿就到家,我想多走一会儿田埂,所以,横的、竖的阡陌我都走了个遍,横一下,竖一下,就在田野里写了好几个“正”字。因为我的父亲名叫正德。然后,我就到了家。

(11)走进老屋院子,看见父亲正在维修菜园篱笆。他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对往年的篱笆进行仔细修补。菜园里种着莴笋、白菜、茄子、包包菜、芹菜,一行行的葱和蒜苗,荠荠菜算是乡土野菜,零星地长在路坎地角,像是在正经话题里,顺便引用几句有情趣有哲理的民间谚语。指甲花、车前草、薄荷、麦冬、菊、扫帚秧等花草,也都笑盈盈站在或坐在篱笆附近,逗着一些蛾子、虫子、蝴蝶玩耍。喇叭花藤儿已经开始在篱笆上比画着选择合适位置,把自己的家当小心放稳,揣在怀里的乐器还没有亮出来,就等一场雨后,天一放晴,它们就开始吹奏。

(1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忽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但是,此刻,在这里,在人境,结庐的,不是别的哪位诗人,是我父亲,是我种庄稼的父亲,是我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但是,实实在在,我的不读诗的父亲,在这人境里,在菜园里,仔细编织着篱笆,编织着他的内心,编织着一个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感情。我的不读诗的父亲,他安静地在人境里,培植着他能感念也能让他感到心里安稳的朴素意境。

(1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然,此时正值初夏,还不是采菊的时候,菊,连同别的花草和庄稼,都刚刚从春困中醒来不久,都刚刚被我父亲粗糙而温和的手,抚摸过和问候过,父亲还在它们的脚下轻轻松了土,培了土,以便它们随时踮起脚,在农历的雨水里呼喊和奔跑。而当到了删繁就简的秋天,夏季闷热的雾散去,头顶的大雁捎来凉意,我的父亲也会在篱笆边,坐在他自己亲手做的竹凳上,面对村子边漾河岸上的柳林,向南望去,他会看见一列列穿戴整齐的青山,正朝他走来,那是巴山,我们世世代代隔河而望的南山。

(14)我突然明白了:我的不识字的父亲,正是他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

(15)而我呢?我读着山水之诗,其实是在缓解远离山水的郁闷,同时用山水之诗掩护我越来越远地远离山水。我写着故园之词,其实是在填补失去故园的空虛,同时让故园之词陪着我越来越远地告别故园。我吟着东篱之句,其实是在装饰没有东篱的残缺,同时让东篱之思伴着我越来越远地永失东篱。

(16)于是,在那天下午,我无比真诚地感激和赞美了我的父亲。是的,是的,我那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他不知道诗为何物,他不知道陶渊明是谁,但是,正是我的父亲,和像我的父亲一样的无数种庄稼的父亲们,正是他们,一代代的父亲们,延续和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延续着古国的乡愁和诗史……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第(2)段中说“只在更深的深山里,有几只蛐蛐,丢三落四哼着残剩的几首小调”,意在强调人们与土地渐行渐远的现状。

B.文章第(10)段写我“在田野里写了好几个‘正’字”,是因为我的父亲具有正直质朴的品德。

C.文章第(11)段使用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菜园植物种类丰富,生机勃勃,富有乡野情趣。

D.文章对父亲劳作与休憩景象的描绘,为后文写“父亲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作了铺垫。

E.作者的寻找、领悟、反思与感激,是对“东篱”意蕴不断发现的过程,启人思考。17.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我的鞋子,它见过什么呢?见过水泥、轮胎、塑料、污水、玻璃、铁钉、痰迹、垃圾。(2)我一次次钻进《诗经》里,寻找公元前的露水和青草,绿化、净化和湿化一下我龟裂的心魂。

18.赏析第(2)段划线句子。(4分)

19.作者经常“拜访”陶渊明,但文章第(14)段却说“我的不识字的父亲,正是他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为什么?(6分)

六、(13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抑郁症并非伤春悲秋者的专利,它是①,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目前,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的成因并无定论,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哈佛医学专家则认为,②,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抑郁症不单纯是③,还和某些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关。

21. 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作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1)将改为;(2)将改为;

(3)将改为;(4)将改为。

22.某校高二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计划开展中国女性文学人物的形象研究,依据一定的标准,已经初定了两组候选人物。

A组:祥林嫂(《祝福》)琵琶女(《琵琶行》)鲁侍萍(《雷雨》)

B组:“氓”的妻子(《氓》)刘和珍(《纪念刘和珍君》)窦娥(《窦娥冤》)

如果将贾元春(《红楼梦》)也定为候选人物,你将把贾元春归入哪一组?并说明理由。(答

案不超过50个字)(3分)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米兰?昆德拉认为,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而最不能承受的恰恰是轻松。最沉重的负担把我们压得越贴进大地,我们就越能真实地感受生活。

读了米兰·昆德拉的这段话,联系今天的时代发展和自己将来的人生选择,你有何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年北京市清华附中高考数学一模试卷(文科)(有答案解析)

2019年北京市清华附中高考数学一模试卷(文科)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0分) 1.若集合M={-1,0,1,2},N={y|y=2x+1,x∈M},则集合M∩N等于() A. {-1,1} B. {1,2} C. {-1,1,3,5} D. {-1,0,1,2} 2.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某校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到古都西安游学.在某景区,由于时间关系,每 个班只能在甲、乙、丙三个景点中选择一个游览.高一(1)班的27名同学决定投票来选定游览的景点,约定每人只能选择一个景点,得票数高于其它景点的入选.据了解,在甲、乙两个景点中有18人会选择甲,在乙、丙两个景点中有18人会选择乙.那么关于这轮投票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班选择去甲景点游览; ②乙景点的得票数可能会超过9; ③丙景点的得票数不会比甲景点高; ④三个景点的得票数可能会相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已知平面向量,,均为非零向量,则“(?)=()”是“向量,同向”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若x,y满足,则y-x的最大值为() A. -2 B. -1 C. 2 D. 4 5.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 为() A. 8 B. 2 C. 2 D. 2 6.已知F为抛物线C:y2=4x的焦点,过点F的直线l交抛物线C于A,B两点,若|AB|=8,则线 段AB的中点M到直线x+1=0的距离为() A. 2 B. 4 C. 8 D. 16

清华附中小升初语文考试卷【最新】

清华附中小升初语文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雷霆(tíng) 陨石(yǔn) 浏览(liú) 窥探(kuī) B. 歼灭(jiān)誊写(téng)吊唁(yan)凛冽(lǐn) C. 璀璨(cuǐ) 窈窕(tiǎo) 崛起(jué) 岂止(qǐ) D. 矗立(chù) 揪着(jiū)惩罚(chéng) 歧途(q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______ A. 冷笑为难招待安居乐业 B. 出息取笑笑嘻嘻鸟如指掌 C. 囚犯解释实话实说面不改色

D. 负责大臣完好无损不惜代价 3.查字典完成填空。 (1)“摇摇欲坠”中的“坠”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坠”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落,掉下;②往下沉;③系在器物上垂着的东西,在本词语中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 (2)“半明半昧”中的“昧”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昧”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糊涂;不明白;②隐藏;③昏暗; ④冒犯;冒昧,在本词语中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 4.下列互为反义词的是() A. 周围---四周 B. 嚣张---狂妄 C. 同意---反对

5.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道难题,我绞尽脑汁地想啊想,终于有了眉目。 B. 在老师面前,他总是一本正经,可在同学面前调皮得很啊! C. 这盘菜苦中带辣,含辛茹苦,实在吃不下去。 D. 对灾区人们来说,这几十块钱可能是杯水车薪,但它却是我的心意。 6.选词填空。 深情盛情热情 (1)蒙古族人民骑马几十公里,________远迎客人。 (2)进了蒙古包,他们________款待来客。夕阳西下,他们和汉族客人依依不舍,________话别。 7.下面四句话中,哪句话与其它句子意思不一样()。

交大附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3分) 萧萧落叶红 ①再读《小城三月》,我所居住的小城正是三月春光。书中的小城在北国,但春天到来的气息是一样的,如同三月里微曛的柳风,有着淡淡的喜悦与忧伤,夹杂着主人公若有若无的叹息。 ②60年前的阳光还照在这卷书上,那是女作家萧红的最后时光。萧红写这篇小说时正在香港,她所写的小城唤作呼兰城,离她已有千里之遥。事实上,她再也不曾回去,十年漂泊,小城是她的起点,而香港是她的终点。她在南方城市里,回想童年的哀乐往事,一切已yǎo()不可及。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城三月》是她的绝笔,她抱病写完这篇小说,之后便卧床不起,数月之后与世长辞。 ③呼兰城在东北松花江畔。我在地图中特意寻找过这个小城,因为萧红的缘故。印象中的小城并不大,长满了高大的树木,总有马车从街面急驰而过。大户人家的院落长满蒿草,有蝴蝶、蜻蜓飞过梢头,有荒凉的烟雨声。这是萧红的呼兰城,是她童年的梦影。她的经典作品《呼兰河传》写尽了这种况味。《小城三月》、《后花园》是短篇杰作,在某种程度上,是《呼兰河传》的缩写,或是侧影,一样让人掩面叹息。 ④多少年来,我一直在猜想萧红当年的心情,经历了人生颠沛流离,萧红似乎预见了自己的将来,正如《小城三月》里翠姨的哭泣:“我的命,不会好的。”她的悲哀藏在文字中。读有关萧红的传记,我一直不敢细细阅读她最后的时光,尽管我所欣赏的文章都是那时写成的。那是一种美的消逝,让人不忍卒读。她在小说中流露出故园之恋,熟知萧红的人都知道她童年的不幸及苍凉,故园并没有给她美好的过去,她只是在虚拟一个梦境,想在梦中重返童年,再度过一回真实的人生。 ⑤萧红悲剧性的命运注定她与众不同。民国时期的才女中,冰心有着学者的沉静与母性的温柔,张爱玲是没落贵族的高傲与冷漠,苏雪林才气横溢,有时咄咄逼人。她们都有着高雅的生活,有丰富的内涵与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冰心与苏雪林都享高寿,成为海峡两岸文坛祖母。而萧红,永远是31岁,她的人生定格在那一刻,她悲剧性的命运,她沉郁的悲哀铸成了她作品的丰碑,却也如同一片秋后的枫叶,萧萧而下,在雨中零落成泥。 ⑥萧红墓在香港浅水湾,濒临大海。大海是宽容的,能够带走所有哀愁,就像带走每条河流。浅水湾一带种满了红影树,蔚蓝而沉静的海滨,花红似火,但萧红依旧是寂寞的,她的文字和她本人一样,在三月的雨后,寂寞的清愁漫天飞舞。 1、根据拼音写汉字:yǎo()不可及(1分) 2、“60年前的阳光还照在这卷书上”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分) 3、以下分析中正确的两项是:()()(4分)

推荐-清华附中2018-2018高三下数学(理)统练2答案 精品

清华附中2018-2018高三下数学(理)统练2答案 1-5 C D D D A 6-8 A D D 9、四 10、-2 11、 2 12 、 4 3 13、3 1 4 833 15、解:(1) 令???-==???=-=??? ? ??-=+?-=+=1001143cos 21 ),(2 2y x y x y x y x y x 或则π, )1,0()0,1(-=-=∴或 2分 (2) )1,0(0),0,1(-=∴=?= 3分 ))3 2cos(,(cos )1)23( cos 2,(cos 2x x x x -=--=+π π 4分 2 ) 234cos(122cos 1)32(cos cos ||222x x x x -+++=-+=+π π 6分 )]23cos(2[cos 211)]234cos( 2[cos 211x x x x --+=-++=π π )32cos(211]2sin 232cos 212[cos 211π++=--+=x x x x 8分 35323320ππππ<+

天津南开中学2019高考英语二轮专项练习:语法单项选择系列(1)(20200519174658)

南开中学2019高考英语二轮专项练习及解析:语法单项选择系列(1)1.Itsreportedthatover1billionpeoplewatchedtheliveopeningceremonyof______2017SouthAfric aWorldCuponTV. -----Yes,newscameas______shocktome. A.the;the B./;a C.the;a D.a;the 【答案】C 【解析】考查冠词。第一空特指2017年南非世界杯。第二空后的shock具体指指一件让人震惊的事情。句意:—据报道超过10亿人观看了2017年南非世界杯的开幕式。—是的。这个消息对我们是 一件让人震惊的事情。故C正确。 2、---Aren’tyougoingtobuythathouse?It’smodern. ---Yes,itis.ButI’mafraidIcan’t____suchanexpensivehouse A.spare B.share C.spend D.afford 【答案】D 【解析】动词辨析。A抽出,匀出;B分享;C花费;D承担得起…〔常常和can’t连用〕;句意:恐怕我买不起这样贵的房子。根据句意说明D正确。 考点:动词辨析。 点评:动词的用法在平时要注意比较,把一些形状类似的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区别。 3、Ithoughthimniceandhonest______Imether A.firsttime B.forthefirsttime C.thefirsttime D.bythefirsttime 【答案】C 【解析】考查名词短语转换成连词,连接时间状语从句。Thefirsttime…第一次…的时候。BD两项都是介词短语,单独做时间状语,不能连接从句的。句意:第一次我遇见她的时候,我认为他很诚 实且漂亮。巩固C正确。 考点:考查名词短语转换成连词。 点评:对于这个用法平时一定要积累:thefirsttime,everytime等。 4、Heisusedtosleepingwiththewindow______ A.close B.closing C.toclose D.closed 【答案】D

北京市清华附中2020届高三4月统练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清华附中2020届高三4月统练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 6 题,共 19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6 题。 材料一 今天,对中国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中国有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与写字有关,但不等于说,将字写得好看一些,就是书法艺术了。 汉字书写的形式有很多种,早期刻在龟甲等上的叫甲骨文,后来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叫金文,又叫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也随之统一,那叫小篆。汉代 以后又有隶书,后来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了楷书、行书、草书。行书和草书是书 写的(甲),(乙)强,又有流畅的节奏,是人们平时很喜欢的书法形式。 中国有书法艺术,得力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汉字,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方块文字,它具有独特的优美形式,为书法艺术的(丙)提供了条件。一是毛笔。毛 笔的发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是书法艺术产生的基础,中国绘画的独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来自于毛笔。由兔毫、羊毫、狼毫等做成的毛笔, 柔软而富有弹性,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为书法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当代中国台湾舞蹈家林怀民领衔的“云门舞集”舞蹈团,曾创作《行草》组舞,享誉世界。他的灵感来自中国书法。它活化了中国书法的精神,其中《行草贰》最为典型。在舞蹈过程中,舞者如同一个即兴创作的书法家,挥毫泼墨,时而停顿,时而激越,时而流动婉转,时而迟缓柔媚。虽然布景上没 有书法,舞台上没有字迹,但使人感受到书法的气脉在流动。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整天沉浸在他的行草世界中,他日日临摹前代大师的书迹,但进步不大。一日,他到长安街头,看到人头攒动,凑前一看,见 一位女舞蹈家,姿容曼妙,身材纤秀,挥舞着长剑,凌空飞舞,柔美的身躯,飘 拂的衣带,随着剑起伏。舞蹈家的身体、长剑和外在的世界几乎合为一体。她就 是京城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张旭看得如醉如痴,从中悟出了书法妙道,从此书艺大进。 一个是当代舞蹈家从书法中得到舞蹈的灵感,一个是古代书法家从舞蹈中得到书法的启发,它说明书法和舞蹈有共通的因素。这共通的因素,就是无影无形又无处不在的内在气脉。书法以流动的气脉为灵魂。有的人说,看中国书法,就像看 太极拳,拳手以优游回环的节奏,在茫茫虚空之中,舞出一条流动的线。中国书 法所说的“一笔书”,就是就这一内在线条而言的。一笔书,不是说一笔写成, 笔与笔不间断地连在一起,而是一气相连。外在的笔迹可以是缺断的,但内在的气脉不能断,内在气脉断了,就没有了生机。“一笔书”的提倡者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他的存世名作《鸭头丸帖》,就是气脉不断之作,一气呵成,气韵流荡,线条之间时断时连。我们读这样的作品,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它内在的线条所抓住。 (选自《中国文化读本》) 1.填写在材料一中甲、乙、丙三处最合适的一项应是( 3 分) A.实用性快捷化形式感 B.形式感实用性快捷化

上海名校语文试卷--上海交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补考卷 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语文期末补考试卷 (满分150分,15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10分) 一、填空题(10分) (1)关山梦断何处,(陆游《诉衷情》) (2)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素月分辉,银河共影,。(张孝祥《念奴娇》) (4)熊咆龙吟殷岩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6),西山寇盗莫相侵。(杜甫《》) (7),燕尾绣蝥弧(王昌龄《塞下曲》) (8),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9)王维在《终南山》用了互文手法一联的是,。【考点】再现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解析】论语识记理解。 【答案】 (1)尘暗旧貂裘。 (2)望中犹记 (3)表里俱澄澈 (4)栗深林兮惊层巅 (5)红酥手,黄滕酒 (6)北极朝廷终不改 (7)鹫翎金仆姑 (8)楼船夜雪瓜洲渡 (9)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2—7题。(16分) 我们为什么需要经典? ①近几年,全国文学界两场较大的学术对话之一就是关于文学经典问题的讨论,全国的各种刊物发表了70余篇参与者的文章,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最热闹的一场学术争鸣,的作品才算经典?人们各执一词,难辨是非。 ②只有回到“人类为什么需要经典”这样一个问题的原点上,才能洞察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可以肯定,文学史家和批评家有谁不渴望了解更多的甚至全部文学现象呢?可这并不现实,不是他们不想了解更多,而是做不到,是不可能。于是文学史家在他们所写的文学史中,只选择他们已知的文学现象中极少一部分加以阐释,譬如,据说中国唐代创作的诗歌大概有10万首之多,各种版本的文学史在唐代文学的章节中大体上只会涉及几十位名人,不同程度地讨论几百首诗歌;中国人编写的外国文学史,所展开讨论的作家一般也都 把提到的作品算在内一般也就在六七百部上下。在这些中外文学史中集中阐释的作家,我们在一般情况下就会称为经典

2020届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一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

清华附中高三2019年12月月考试卷数学 一、选择题(共8小题;共40分) 1.已知集合{}1,0,1A =-,2 {1}B x x =< ,则A B =U ( ) A. {}1,1- B. {}1,0,1- C. {} 11x x -≤≤ D. {} 1x x ≤ 2.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n S ,且1352S =,则489a a a ++=( ) A. 8 B. 12 C. 16 D. 20 3.若12 2log log 2a b +=,则有( ) A. 2a b = B. 2b a = C. 4a b = D. 4b a = 4.一个棱长为2的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截去的几何体是( ) A. 三棱锥 B. 三棱柱 C. 四棱锥 D. 四棱柱 5.已知直线0x y m -+=与圆O :2 2 1x y +=相交于A ,B 两点,若OAB ?为正三角形,则实数m 的值为( ) A. 2 B. 2 - 6.“1a =-”是“函数()2ln 1x f x a x ?? =+ ?+?? 为奇函数”(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函数()log a x x f x x = (01a <<)的图象大致形状是( ) A. B. C. D. 8.某学校运动会的立定跳远和30秒跳绳两个单项比赛分成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如表下为10名学生的预赛成绩,其中有三个数据模糊. 在这10名学生中,进入立定跳远决赛的有8人,同时进入立定跳远决赛和30秒跳绳决赛的有6人,则( ) A. 2号学生进入30秒跳绳决赛 B. 5号学生进入30秒跳绳决赛 C. 8号学生进入30秒跳绳决赛 D. 9号学生进入30秒跳绳决赛 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30分) 9.直线y x = 被圆22 (2)4x y -+=截得的弦长为________. 10.函数f (x )=sin 22x 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__. 11.在△ABC 中,23A π∠= ,,则b c =_________. 12.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M 是棱BC 的中点,点P 在底面ABCD 内,点Q 在线段11A C 上,若1PM =,则PQ 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 13.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2AB =,点N 为AC 的中点,点M 是边CB (包括端点)上的一个动

天津南开中学小卷

一、听力(计25 分) A)听对话,选择正确的答语(听两遍)(共10小题;每题1分,计10分)听第 1 段对话,回答第1-2 小题。 ()1. What does the boy want to borrow from Ann at first? A. A red pen. B. A red pencil. C. An eraser. ()2. What day is today? A. Saturday. B. Monday. C. Friday. 听 第 2 段对话,回答第3-4 小题。 ()3. Who has a new watch? A. Only Jack has. B. Only Lucy has. C. Both Lucy and Jack. ()4. Where is Jack 's watch made? A. In Shenzhen. B. In Shanghai. C. In Hong Kong. 听 第 3 段对话,回答第5-7 小题。 ()5. Has Han Mei seen Li Lei ' s book? A. Yes, she has. B. No, she hasn ' t. C. Yes, she did. ()6. What book did Li Lei lose? A. An English book. B. A Japanese book. C. A Chinese book. ()7. Who found Li Lei 's book? A. Miss Gao. B. Han Mei. C. A student of Class Three. 听第4 段对话,回答第8-10 小题。 ()8. How can the man get to the park? A.Turn right at the third turning, go to the end of the street. B.Turn left at the third turning, walk on until the end of the street. C.Walk along the street, go to the third crossing. ( )9. How far is the park away? A.Half an hour ' s walk. B. About two kilometers away. C. An hour by bus. ( )10. Which bus can the man take to the park? A.No.15 bus. B. No.50 bus. C. No.7 bus. B)听句子,从A B C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与你所听到的句子意思最接近的选项,每个句子听两遍。(共5小题;每小题 1 分,计 5 分) ( )11. A. It ' s two fifteen. B.It 's a quarter past one. C.It ' s one f-ofirvtye. ( )12. A. All the books are interesting. B.Some of the books aren 't interesting. C.None of the books is interesting. ( )13. A. The Greens have been to Paris. B.The Greens have gone to Paris. C.The Greens have left Paris. ( )14. A. You must clean your room every week.

清华附中2020届初三第二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三第二学期线上学习自我检测试卷 语文 (清华附中初17级) 2020.04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中国人民在抗疫中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请阅读下面与抗疫有关的资料,完成1-8题。 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 )。为抗击疫情,中国人民表现出了伟大的奉献精神,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各方力量,也都各尽所能。政府也不断加强管理力度,调配资源,组织人力,宣传教育,1.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笔顺,以及括号里应该填入的汉字,均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冠[guān] “世”的第四画是“横” 括号内应填入“株” B .冠[guàn] “世”的第四画是“竖折” 括号内应填入“茱” C .冠[guān] “世”的第四画是“横” 括号内应填入“茱” D .冠[guàn] “世”的第四画是“竖折” 括号内应填入“株” 2.下面成语与“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精神无关的一项是(1分) A .蹈死不顾 B .悬梁刺股 C .精忠报国 D .中流砥柱 3.语段中加下划线的句子是本段的总结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加以修改,把修改后的语句抄写在答题纸上。(2分) 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各地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陆续收队离鄂。 “道声珍重,期盼凯旋,待到春暖花

。铺着红毯的客梯车缓缓靠近舱门,乘务员为每一位医疗队员献上鲜花。 4.上面语段的第一段方框内所填的内容,从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的角度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春天的约定 B.”。“春天的约定” C.。” “春天的约定” D.”。春天的约定 5.上面语段第二段的横线处,填入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为归来的将士接风洗尘,飞机徐徐穿过三道水门,这是航空界最高的礼仪。 B.飞机徐徐穿过三道水门,这是航空界最高的礼仪,为归来的将士接风洗尘。 C.这是航空界最高的礼仪,飞机徐徐穿过三道水门,为归来的将士接风洗尘。 6.各地医护人员凯旋而归,受到了热烈欢迎,很多标语温暖人心。下面对标语中修辞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标语:身着白衣,心有锦缎。 分析:使用了对比的修辞,点出医护人员着白衣工作的特点,赞美医护人员有着美丽善良的心灵。 B.标语: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 分析:直接引用流行歌曲的歌词,借助比喻生动地刻画了医护人员笑起来明媚美丽的样子。 C.标语:热干面稳了,银丝面回了。 分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热干面”代指武汉,“银丝面”代指常州,家乡美食元素体现了常州人民祝福武汉人民和欢迎白衣战士的热忱。 D.标语:幸得有你,山河无恙。 分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体现了医护人员在抗疫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关系到了祖国的安危。 7.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离不开奋战在一线的人。他们不计人安危,心系天下苍生。我们选择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向他们致敬。请说出书法内容的作者和出处,并结合书法内容和书体特点分析为什么这幅作品适合向一线人员表达敬意。(3分) 作者是(),出自《》。 分析:

2019届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复习练习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交大附中语文练习卷三 一、基础知识 1.阅读语段,完成题目要求: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青黄,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xǐ lín,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 (1)请给加点的字词注音:花苞.() (2)请根据拼音写出词语:xǐ lín() 【答案】(1). bāo (2). 洗淋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考生要依据语境、词义来分析读音和字形。第一小题,“花苞”的“苞”应读bāo,是对植物花朵的蓓蕾期的称呼;第二小题,“xǐ lín”,结合“春雨”可知,这里是说春雨对花苞的冲洗,应为“洗淋”。 2.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个战场,没有硝烟;这场战争,尚未停歇。早在一百多年前,林则徐就以虎门销烟的壮举,发出了中国人禁烟护国的强音;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禁毒工作仍然。面对毒品的危险,谁都不能袖手旁观。为了自己,为了民族,为了整个人类,我们必须对罪孽深重的毒品大声说“不”!这声音,气贯长虹;这决心,! A. 由于所以绵绵不绝众口一词 B. 尽管但是任重道远众志成城 C. 既然那么纷至沓来众望所归 D. 尚且何况数不胜数众所周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词语的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结合上下文可知第二三句为转折关系,因为前面说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展禁烟活动,后面说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这个工作依然存在,应选择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即“尽管……但是”; 第三处,“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奋斗;“绵绵不绝”,绵绵不绝指连续不断的样子;“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语境是表示 100 多年之后的今天仍然有毒品现象的存在,强调打击毒品工作的难度,所以选“任重道远”;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期末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甲用于新闻报道: ①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 子贡献给解放战争,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考验的一位中国人民伟大的母亲。 ②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一位母亲,她坚持了十三年斗争, 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争,她自己也为革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的考验。 乙、用于小学语文课本 ③有时太阳走入云里,它的光线却仍从云里透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 人们要分辨出何处是水,何处是天,很不容易,因为只能够看见光亮的一片。 ④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 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丙、用于会议讲话 ⑤我们党的幼年时期,也就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一再犯把马克思主义教 条化和把外国经验神圣化的幼稚病。患着这种病,只能使中国革命在黑暗中摸索,甚至陷于绝境 ⑥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我们党内盛行 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读到屈原《国殇》中“______ ,______ ”我们仿佛看到了楚国将土披坚执锐的雄姿和战车交错、短兵相接的激战情景。 屈原《国殇》中的“______ ”一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场上敌军之众多,来势之凶猛。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______ “展现了楚军将士争先恐后,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出师表》中诸葛亮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 ,______ 。” 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治国的贤能,也规劝刘禅应该自行谋划,“______ ,______ ,深追先帝遗诏。” 三、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红楼梦》第三回中有《西江月》词二首如下: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①.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②,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下列选项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相关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好皮囊”说的是贾宝玉相貌好,小说中描写他第一次出场时“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

交大附中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雷网空间教案课件试题下载 交大附中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说明: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否则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问难/难兄难弟倒水/排山倒海应届/应接不暇 B.辟邪/开天辟地数落/数见不鲜着急/不着边际 C.裨益/稗官野史缜密/瞋目而视心扉/蜚短流长 D.迥别/炯炯有神挈带/风驰电掣缘分/不容置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B.5月16日中国男子羽毛球队经过奋力拼搏,不孚众望,终于夺回了阔别12年的汤姆斯杯。 C.到肯德基呢?一个食量正常的人,少则七八元,多则二十元足矣。门外还挂着三块价格表,有意问津者看上几眼便可一目了然,决无阮囊羞涩之虞。 D.9月11日,作客河畔球场的不可一世的切尔西队兵不血刃,竟然以0:3 大比分栽倒在米德尔斯堡队手上,如此不堪一击,的确尴尬。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他如果天天都熬夜看奥运会,精力不济,影响工作,那么我们就应该及时向他提出意见甚至警告。 B.9月21日12时35分,执行“神七”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他们将这里进行适应性训练和心理调整,为太空飞行做好最后的准备。 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D.根据中方要求,世卫组织总部正在开展三聚氰胺的毒性研究,目前已进入动物测试,但在最终研究报告出炉之前尚无法对三聚氰胺的毒性进行明确定义。

2019届清华附中高三语文9月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届清华附中高三语文9月检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是一个开放的、公众的空间。现代公共空间包括物理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如公园等,也包括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的公共论坛,如网络等。我国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或者较少存在公共空间,以家为本位的传统道德伦理也没有凸显出公共空间意识及公共空间伦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引入了现代性制度及伦理要求,例如公共空间需要排队等,但我国民众对于公共空间的认知依然不足,通常将公共空间视为“私人空间”的外化,没有意识到公共空间与所有人相关,每个人都是公共空间的主人,应当遵守公共空间的伦理规范。 社会公共空间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的养成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整体推进,并非政府、学校或企业一方可以完成。在现代社会治理的视野中,不同主体应该是平等合作、共同促进的关系,需要政府机构、企业法人、社会组织、学校、公民个人共同参与,构建与公共空间发展相适应的伦理道德。 建立覆盖社会公共领域的制度体系,规范各交往领域的制度,引导公共交往和谐、有序发展。同时,提供完善的、有效的制度调节,管理、引导人们遵守现代公共交往原则规范,处理公共领域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公共领域的关系。还应对已经出台的制度进行进一步细化与拓展,更新人们熟知的道德规范的内容。例如“爱护公物”是宣传几十年的美德,今天看来依然是合理的,但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更新“公物”的概念,不只是国家所有的物品,非国家所有却是公共空间的事物(例如共享单车)也应涵盖在内。另外,规范公共领域交往的制度,应当符合制度伦理,即具有道德合理性,让制度彰显人性,保障、尊重人权,最大限度地尊重大多数人。这就要求从制度设计到运行、监督,乃至惩罚环节,都需要体现对人的关怀和尊重。 教育、树立社会平等和公民的权利意识,教育、引导民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个体权利,尊重社会生活的基本道德。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与公德行为息息相关。只有让社会个体能够有效维护自己的权利与尊严,并认识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维护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不可分割,对公共利益、公德的侵害就是对包括个体利益在内的社会利益的侵害,对他人的不尊重也就是不尊重自身。通过倡导、教育,来树立、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应在道德教育中加强公共礼仪、公共规则等内容,在考试中增加社会公德表现的权重。此外,在道德教育中,还应注意引导公德与私德的联系与区分,改变处理公共领域交往时习惯于私德外推的思维方式,兼顾个体与公共利益,既反对只关注个体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也要反对公共利益至上而牺牲个体利益,不可偏废一方。 (摘编自赵鑫洋《共享时代的公共空间伦理问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道德伦理的存在,导致我国传统社会中公共空间和公共伦理意识很淡薄。 B.共享单车作为公共空间的事物,应该受到社会公共领域制度体系的保护。

2019年最新高三题库 上海交大附中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学期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满分100分,12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11分)。 ①谎言都是虚构的,但虚构的未必就是谎言,就如这世界的艺术舞台上最伟大的悲剧、喜剧大多是虚构的,但它们恰恰因为“虚构”才更有震撼人们灵魂、启迪人们心智的伟大力量。因为这样的虚构是概括了千头万绪的社会表象之后而从中结晶出来的本质。 ②几日前,央视的科学教育频道报道,史学界有专家对秦王朝的阿房宫真实性提出了有根有据的否定。基本上已认定,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到的“阿房宫”为子虚乌有,即便往大了说,也仅仅认为那是个没有完工的“烂尾工程”。 ③听到这个消息真让我好伤心,我伤心的倒不是司马迁的“造假”,而是我们当今的史学专家们,千嘛非要戳穿这个比真实都更真实的谎言呢。阿房宫在中国朝野的所有人心中就是秦王朝暴敛民脂民膏的见证,阿房宫就是秦始皇行淫寻乐的天堂,阿房宫就是秦王朝走向灭亡的墓穴。 ④因为有了司马迁笔下的阿房宫,才让历代的王朝在夺得江山后大兴土木、兴建宫殿的狂欲有所收敛。司马迁告诫历代王朝,强大的秦王朝覆灭,虽然不全是阿房宫惹的祸,但在这祸水之中,绝对有阿房宫的一瓢水,这己让历代帝王和谏官们都深信不疑,并成了一个王朝在巩固自己的地位、教导徒孙们的一面镜子了。 ⑤到了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这篇文学作品使司马迁那寥寥的笔墨一下了就丰润饱满了,这篇作品的史学警诫价值远远大于它的文学审美意义。 ⑥杜牧凭着他的文学天赋,极力铺叙阿房官建造的豪华,“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能有这么密的建筑吗?)“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太夸张了),从骊山一直建到咸阳,遮蔽了天空和太阳。一天之内,一座宫殿里,竟有不同的气候。杜牧这样竭尽笔力渲染阿房宫的奢华,其目的就是要告诫后人,这样穷凶极恶地暴殄天物,就是为自己掘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这才是杜牧写《阿房宫赋》的目的。 ⑦别小看了这两篇虚构的文字,它们在某些时候真能起整个封建王朝想大兴土木时的一个“诽谤木”作用了。这可不仅仅是几句简单的告诫,因为那伟大的文字后边,还有个强大王朝的覆灭作了注脚。哪个皇帝都不怕诅咒和谩骂,但哪个皇帝不怕自己的江山动摇呢?所以中国的历代封建皇帝在建造宫殿时,没人再敢超过那个虚构的阿房宫了。这不仅是皇帝宝座的万幸,也是老百姓的万幸,伟大的虚构如此看来也是有力量的。因为虚构的是细节,真实的却是事物内在的本质,否则谎言怎么会有力量呢。

天津南开中学高一英语语法专向练习及答案

南开中学高一英语语法专向练习------动词时态和语态及答案 1、The new suspension bridge ________ by the end of last month. A. has been designed B. had been designed C. was designed D. would be designed 2、---I’ve heard Bob________ from his journey to Africa. ---What about visiting him tonight? A. had come back B. coming back C. come back D. is back 3、---Hello, Jim. I ______ to see you today. Sonia said you _______ ill. ---Oh, I’m OK. A. don’t expect; were B. haven’t expected; are C. am not expecting; are D. didn’t expect; were 4、--_______ David and Vicky ________ married? --For about three years. A. How long were; being B. How long have; got C. How long have; been D. How long did; get 5、Rainforests _______ and burned at such a speed that they will disappear from the earth in the near future. A. cut B. are cut C. are being cut D. had been cut 6、My uncle ______ until he was forty-five. A. married B. didn’t marry C. was not marrying D. would marry 7、---Alice, Why didn’t you come yesterday? ---I _______ , but I had an unexpected visitor. A. had B. would C. was going to D. did 8、The two boys argued and then hit each other, all the four parents ______ at one another. A. had arrived and shouted B. arriving and shouting C. arrived and shouted D. arrived and shouting 9、---_______ my dictionary? ---Yes. I put it in your desk just now. A. Do you see B. Have you seen C. Did you see D. Had you seen 10、---Have you heard from Janet recently? ---No, but I ______ her over Christmas. A. saw B. will be seeing C. have seen D. have been seeing 11、When and where to go for the on-salary holiday ______ yet?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语基题补充练习

2014年高三语文高考复习题(语基部分) 感谢民大附中、交大附中、中关村中学,请老师们再次研磨使用。交大附中语基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甲】我在游览赵长城时,作了一首诗,(称颂/称诵)赵武灵王,并且送了他一个英雄的称号。【乙】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丙】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①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丁】而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不能不令人惊叹。 当然,我说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②是因为他筑了一条长城,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 只要读一读《战国策》就知道当赵武灵王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以后,他立即遭遇到来自赵国贵族官僚方面的普遍反抗。赵武灵王击败了那些顽固分子的反抗,终于使他们脱下了那套用以标志他们身份的祖传的宽大的衣服,并且把过了时的③的战车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称颂挨骂(āi) B.称颂挨骂(ái) C. 称诵挨骂(āi) D.称诵挨骂(ái) 2.“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这句话,是从第①段中抽出来的,它最恰当的位置 应是以下四处中的哪一处?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各句加点的“在”和“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的“在”用法不相同 ...的一项是A.秦始皇在.北边的国境线上修筑起了一条长城。 B.我们应客观评价国民党在.抗战中所起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