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73.56 MB
- 文档页数:55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探究【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体检的65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本组的70例患者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67例,符合率为95.71%,其中9例为双下肢静脉病变,占13.43%,15例为右下肢静脉病变,占22.39%,43例为左下肢静脉病变,占64.18%,其余3例漏诊或误诊,均为双下肢静脉病变;观察组的血管不良特征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值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准确率提高。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血管疾病,在周围血管病症患者中占有较高的比例,约为40%-45%左右,其发病机制复杂,与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以及血流滞缓等因素有关,在临床上表现为小腿肿胀、局部疼痛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容易出现肺栓塞,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当前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时,超声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因此,本文研究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再选择65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员为对照组。
对照组年龄(64.4±7.1)岁,其中30例为女性,35例为男性;观察组年龄(64.7±7.3)岁,其中31例为女性,39例为男性。
两组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无可比性(P>0.05)。
1.2方法两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即选择飞利浦S65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置探头频率,一般为1.0-5.0MHz,检查时,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使患肢充分暴露,外展双下肢,稍微弯曲膝关节,然后依次检查小隐静脉、腓肠静脉(MGV)、胫周围静脉近端(PTV)以及腘静脉(POV)等,并且再对大隐静脉、股浅静脉(SFV)、股深静脉(DFV)、双侧股总静脉(CFV)以及髂外静脉等进行检查。
下肢静脉血栓如何鉴别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有较高病发比例,是骨科围术期主要诱导死亡的因素,其与肺栓塞一起,按静脉血栓栓塞症定义,二者是同种疾病在病程所处的不同阶段的表现。
下肢静脉血栓栓子脱落,可诱导肺栓塞发生,而肺栓塞若未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可诱导患者死亡。
故如何对下肢静脉血栓进行明确诊断,是为治疗提供准确参考依据的关键。
但研究示,因在临状与体征上,下肢静脉血栓与下腔静脉综合征、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等疾病具均相似性,故需对不同疾病病因予以明确,以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使患者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是什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病理学基础展开分析,具体包括:(1)血管内皮功能发生改变:在机体发生创伤后,呈损伤状态的软组织也可诱导血管程度不等受到损害,在开展手术操作时,促使软组织小血管发生损伤,进而也可引发血管内皮受损,使内皮细胞下分布的胶原程度不等暴露,凝血因子XII和血小板被明显激活,内源性凝血过程呈被启动的情况;(2)血液高凝状态:临床发生的高能量创伤,或骨科大手术,均可诱导纤溶系统发生异常,同时,凝血因子所具有的生理状态也被程度不等改变,此外,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和疼痛,可致机体内分泌功能出现异常,进而引发血栓形成;(4)机体血流瘀滞:在发生意外创伤后,失血呈过多显示,加之术后卧床,均会造成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诱导血栓形成。
若出现血栓脱落,向肺动脉回流的情况,则易造成肺动脉栓塞事件,引发肺栓塞。
2 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方法有哪些?2.1 传统诊断方案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为多样的临床表现,患者不同,在症状和体征上也存在较大差别,以下肢肿胀、皮肤暗红、疼痛、凹陷性水肿等为主要特征。
其中在诊断时,下肢肿胀可发挥一定指导作用,多在术后或意外创伤后2周出现,若表现为过早出现的情况,通常非下肢深静脉血栓诱导所致。
但其具较低的特异性,应采用其它实验室检查手段辅助,以发挥确诊作用。
超声属一项操作方便、无创的检查方案,是现阶段首选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特异度为94%-99%,灵敏度为89%-96%。
下肢深静脉血栓 (LEDVT)诊断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静脉血栓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准确度。
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超声组与造影组,每组各50例,最终诊断结果以造影组的诊断结果为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的准确度。
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管造影比较,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准确度略低,但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度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管造影比较,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当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率下肢深静脉血栓英文简称为LEDVT,是术后以及长时间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目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受到了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LEDVT的发生与患者长时间卧床、肢体活动减少以及血液的高凝状态相关,部分学者认为,患者的血管壁损伤与LEDVT亦有联系。
LEDVT的主要表现是肢体局部疼痛,站立时尤为明显,皮炎、色素沉着以及皮温的变化也是本病的主要表现。
LEDVT在产后、手术后以及长时间卧床患者的群体当中尤为多见,容易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临床工作当中需要重点进行预防[1-2]。
静脉造影是诊断该并发症的“金标准”,但是检查当中需要使用造影剂,造影剂的使用对患者的加纳可能给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静脉造影的可操作性逐渐受到临床学者的质疑。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已经逐步成为了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检查方式,超声检查主要通过对回声特点的观察分析血管局部的病变情况。
近年来,超声检查与静脉造影对LEDVT的诊断价值成为了临床关注的焦点,为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开展了本次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分成超声组和造影组,所有患者均存在LEDVT的危险因素,患者均符合研究涉及到的检查方式的适应症。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曹立红发表时间:2018-06-14T13:59:25.73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0期作者:曹立红[导读]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曹立红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 301700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并以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标准评价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发现有50例患者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发现48例,诊断准确率为96.0%。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具有无创、高效、可反复操作且经济实惠的优势,是临床筛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在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发生率较高,其对于患肢行动能力有着较大的而影响,并且可能诱发肺栓塞等危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
目前临床主要以下肢深静脉造影作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其属于一种有创检查,无法反复操作,因此寻找高效、安全的检查方法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2]。
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创、高效、实时观察的优点,在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也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
因此,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有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为20~76岁,平均年龄为(45.6±10.6)岁;其中有外伤和手术史33例、长期卧床史56例、剖宫产史11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超声诊断与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
任蓉;赵欣;胡洋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年(卷),期】2016(1)19
【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疑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及诊断.结果 64例疑诊下肢深
静脉血栓形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均被确诊,且为单侧下肢发病,其中有19例为右
下肢,45例为左下肢.依照血管受累部分可分成三型:混合型、周围型及中央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具有图像显示直观、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患者依从性高、可重复检查及安全快捷等优势,可以同步掌握血管内血
流状态及血管周围病变等情况,有助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与治疗.
【总页数】2页(P140,143)
【作者】任蓉;赵欣;胡洋
【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贵州凯里,556000;贵州医科大学
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贵州凯里,556000;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贵州凯里,55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6
【相关文献】
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38例乳腺癌的超声声像图分析 [J], 黄齐春
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38例乳腺癌的超声声像图分析 [J], 黄齐春
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50例超声声像图分析 [J], 于言芳
4.甲状腺结节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点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分析 [J], 吴迪;管敏;张金芳
5.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瘢痕形成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 [J], 任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源期刊网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作者:牟大罡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8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症状有:大腿内侧疼痛、下肢淤血或者水肿等,由于发病原因呈现多样化,所以很难预防。
本研究通过对100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人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且对比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的结果来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人员从我院收治的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人中选取10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病患有72例,女性病患有28例;在这100位病人中,老年人较多,其年龄在25到78岁之间,病程在1到9年;在这些病人当中有70例病人出现疼痛症状,有75例病人出现浅静脉曲张症状,有64例病人出现下肢肿胀。
这些病人全部符合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的要求。
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的整体情况全部知悉,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对比、分析病人的基本情況,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首先,要求100位病人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时病人需要平躺在扫描平台上,调整双腿的姿势,尽可能的露出病人的腹股沟。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时,需要将仪器的探头频率设置为10MHz,分别对病人的以下部位进行仔细扫面,具体位置有:髂外动脉、股总动脉、股深静脉、大隐静脉、肺静脉等等,在进行以上位置扫描时需要进行双重扫描,即纵切面和横切面的扫描;另外通过仪器产生的影像来仔细观察病人的血管内膜和血管官腔以及血流的具体情况;测量血栓的范围大小和血管内径的大小;最后让病人配合做Vahavas动作,此时检查病人的经脉是否存在反流现象,如果存在反流现象,计算反流现象持续的时间和反流血液的速度。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之后,需要对这些病人进行下肢深静脉血管造影检查,然后将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作为标准依据。
1.3观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