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一个业余棋手的奋斗历程
- 格式:pdf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2
吾家有儿初长成——记儿子的围棋冲段之路吾家有儿初长成——记儿子的围棋冲段之路蝴蝶谷飞刀于2009年9月18日围棋,被人们形象地喻为黑白世界,自古以来就是国人喜爱的娱乐活动,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黑、白两色的棋子分别代表着阴、阳,围棋的圆形棋子代表天,而方形的棋盘代表地。
但若是你向一个小孩说这些,他肯定不感兴趣,而一个小孩喜欢围棋,也许只是从他喜欢黑白两色的棋子开始,又或者是从他喜欢摸着棋子的温润感觉开始的。
一个喜欢围棋的小孩是幸福的,因为黑白世界有无穷的乐趣让他享受;而一个喜欢围棋的小孩也是痛苦的,因为黑白世界的无穷变化,是一个小孩的智力所难以承受的。
儿子的围棋冲段之路,或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吧。
(一)启蒙阶段记得在儿子5岁时,也就是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幼儿园开设了围棋、国际象棋等兴趣班。
问他喜欢哪种棋,他说两种我都喜欢,但是考虑到两种棋都是很花时间的运动,要想下好太不容易了,于是权衡之后只让他选择一种,想了半天后儿子回答说我还是选围棋吧,从此儿子就跟围棋结下了不解之缘。
幼儿园的围棋兴趣班每周只有一次课,每次课只有45分钟。
儿子报的围棋启蒙班上只有10位小朋友,老师是一位姓曾的和蔼女教师,于是一切就从11路小棋盘和“切西瓜”、“扭羊头”开始了。
其实“切西瓜”就是分断,“扭羊头”就是征子,这些通俗易懂的语言,能让小孩一下子就喜欢上围棋,真的很佩服这些从事围棋启蒙教育的老师,正是有了他(她)们的存在,才能诞生一个个的古力、常昊。
一年的围棋启蒙班很快就结束了,我也没太在意儿子的成绩,觉得只要他对围棋有兴趣就行;倒是儿子经常上完围棋课后,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他又赢了哪个比他大的小朋友,渐渐地他在启蒙班的10个小朋友中拔尖了。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的时候,儿子接着报了围棋提高班,老师也换成了男性的高老师,是个业余三段,后来又换了个白老师,是个业余六段;课程还是每周一次课,每次45分钟,班上还是只有10多位学棋的小朋友。
永远攀登—— 记农工党党员、职业棋手刘沛刘乃刚刘沛,29岁,上海棋院职业棋手。
自我国2009年举办第一届全国国际跳棋大赛,至2017年,她囊括了大赛的全部13个冠军并连续三届获亚洲冠军,登上了亚洲一姐的宝座,创造了中国棋手在国际跳坛的最佳战绩。
刘沛是中国国际跳棋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
年轻的国际象棋国际大师1994年,5岁的刘沛在“北京经院附小”上学前班,棋课深深地吸引着这个女孩,这个有着一定下棋天赋,朴实而执着的孩子。
根据北京市划片入学的规定,刘沛原本无法在这所重点小学就读,校长破例把她招入。
令家长没想到的是:这个学前班,竟决定了女儿一生要走的路。
1999年,小学五年级的刘沛,下国际象棋已成为国内同龄棋手中的佼佼者。
为了培养她的职业棋手素质,她被送到河北队进行专业训练。
11岁的孩子离开父母,只身一人去石家庄学棋。
没有同龄伙伴在一起时的欢乐,没有父母在身边照顾。
棋队女生宿舍条件很差,她经常是孤零零一人,伴随她的是几张空荡荡的上下铺,她害怕、想家。
夏天宿舍没有空调,只有嗡嗡的蚊子陪同;冬日暖气不暖,只好钻进被窝看棋书……但艰苦的环境,丝毫没有动摇她学棋的欲望,反而磨炼了她的意志:因为,这是她自己的选择。
坚毅的性格源于她当过兵的父亲。
小小的年龄,她只有一个信念:好好学棋,长大当世界冠军。
一年半的休学训练,河北队洪克敏教练给她打下了坚实的国际象棋理论基础。
2001年,刘沛回到北京,进了人大附中读书。
她只有四年半的小学基础,入学时学习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但是,初二时她就跻身班里的前几名。
人大附中是全国名校,要想进入班级前几名很难很难,况且刘沛基础还很差,其间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由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助人为乐的精神,加上小冠军的光环,她被选为班长。
作为人大附中学霸,以特长生身份进入北大、清华毫无问题,刘沛面前一片坦途。
2002年,人大附中与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合作,共建国家少年队,刘沛进行了她人生的第二次选择:进入国际象棋国家少年队继续训练。
24经典阅读2010.05一副普通的扑克,几颗随意的骰子,在他的弹指之间,成为掌控赌局一切输赢的工具,他曾被公认为牌技超群的少年“千王”。
纯熟的手法,惊人的“千招”——就在采访现场,小强当众展示了牌桌上眼花缭乱的“出千”伎俩。
首先,他展示了玩“扎金花”时的发牌赌技,普通的一副扑克,无论是同花,还是三张A,他都可以把牌发到指定的那一个人手中。
同样,普通的骰子,在小强的手中也是想要几点就能摇出几点,并可以将5颗骰子竖立成一条直线,这不禁让大家想起电影《赌神》中的情节。
小强说,赌桌之上的输赢完全由他来掌控,普通的赌徒只要上了赌桌,其实已经输了。
对“赌神”感兴趣的顽皮少年1990年,小强出生在湖北省老河口市的一个村庄。
二年级时他开始打架、逃学,没过多久便辍学了,在家照顾弟弟,守着电视打发日子。
2000年,周润发主演的电影《赌神》让他入了迷。
特别是周润发飞牌、拉牌的潇洒动作在小强脑海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小强开始练习发牌、拉牌和飞牌。
白天,他趁着爸妈去地里干活时练,晚上则躲在被窝里练。
经过三个月的练习,小强可以表演电影中的玩牌动作了。
一次,小强向小伙伴炫耀他的牌技时,赢得阵阵喝彩。
但人群中一个三十出头的青年却一言不发,等喝彩完毕,这人拿起小强手里的扑克玩起来。
飞牌、拉牌出神入化,小强知道这个人才是真正的“高手”。
此人姓陈,和他是一个村的。
小强找到陈家,希望拜他为师,被一口回绝。
于是小强每天走五六里山路去陈家做家务,跟“陈叔叔”套近乎……师父双腿被打断“陈叔叔”终于被他的执着打动。
他说:“你是个玩牌的好材料。
不过,这条路也不好走,你自己要往上撞,以后不能怨我。
”小强瞒着父母,一边帮师父料理家务,一边学习牌术。
因为成天不着家,父母常常打骂他。
而“陈叔叔”也因为“不学好”,亲朋都与他断绝往来。
一个雨天的下午,师父带着小强坐上了开往湖北十堰的班车。
小强自此从父母的眼前消失了。
那年他13岁。
到了十堰,师父开始带着小强出入赌场。
刘殿中—风尘足迹:8.强将手下无弱兵刘殿中——风尘足迹作者:殷波原载于《棋艺》2005年 05~08期8.强将手下无弱兵刘殿中不仅是位卓越的将才,而且还是位出色的帅才。
单从比赛成绩来看,刘殿中与胡荣华、吕钦,甚至是自己的高徒李来群等人相比,似乎没有更多值得可吹可擂的,但从他对中国象棋的贡献,特别是在教学训练等方面,却值得大书特书一笔。
既当教练,又当队员的刘殿中,不但为河北队在全国团体赛中屡屡取得好成绩立下赫赫战功,而且在一些重大的个人比赛中同样捷报频传。
在全国象棋个人赛中,他曾6次进人前六名,在亚洲城市名手赛中一次亚军,一次第三名,并在“长安杯”、“天龙杯”、“精英杯”等象棋大师邀请赛中捧杯。
长期以来刘殿中在我国当今棋手排名榜上,一直保持在前六名,1999年他的棋手等级分高居第四位,八大棋王被他管住五个。
他具备了夺取全国个人赛冠军的实力,也有几次这样的机会,但可惜都与桂冠失之交臂。
1982年在成都举行的全国个人赛上李来群初尝冠军甜果,其实那次比赛刘殿中也发挥极佳,但到后来他把精力放到了李来群身上。
战前帮他制订作战计划,分析对手,赛后帮他拆棋,分析研究棋是怎么赢的,或怎么输的,以便让来群随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事后他说:“队员得冠军,总比教练得冠军要强。
”1984年在广州举行的全国个人赛上,刘殿中曾经领先八轮,本来很有希望夺冠,但最后丢掉了。
1992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个人赛上,刘殿中一路冲杀,形势很好,眼看桂冠就要到手,最后却因输给傅光明而与冠军无缘。
1994年在湖南郴州举行的全国个人赛上,刘殿中也是领先了七八轮,可惜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没有冲上去,又一次与冠军“再见”。
“我下棋讲究布局,善于创造形势,对棋的敏感性好,抓对方的毛病比较准,该从何处着手,一刀子下去就解决问题。
但保持优势的能力差一点,有时形势好了想更好,常常操之过急,求胜心切,致使丢掉大好河山,其实说来说去还是心理素质的问题。
”刘殿中的这番话只说了一个他没有夺取冠军的原因,而一个重要原因是,比赛中,越到后面他越成了大忙人,白天在赛场上和弟子们一起冲锋陷阵,到了晚上,这个队员找他讨策略,那个队员找他准备棋。
超一流棋手系列之——民族英雄聂卫平围棋实际上是中国人首先发明的,后来由遣唐使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在古代的中国围棋只是官宦子弟们休闲娱乐的小把戏,全然没有把它当个产业去开发,而日本人却把围棋当作职业甚至是毕生的追求。
在日本历史上为了争夺棋坛霸主而舍命相争甚至丢了性命的比比皆是,让中国人纳闷。
但也正是如此日本的围棋水平才远远超过中国,在很长时间内中国根本不是日本的对手,就连日本的业余棋手到中国来也照样把我们杀得一败涂地。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围棋也是收益项目,而对于围棋来说当时的口号就是“赶超日本”。
在中国围棋向日本发起冲击的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风云人物,而他们其中最出色的也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聂卫平。
聂卫平1952年8月17日出生,8岁开始接触围棋,1975年的时候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人,聂卫平第一次震动日本棋坛是在1976年,当时文革刚刚结束。
恢复新生的中国围棋第一次组织代表团访问日本本土,在当地引起轰动。
既然是访问那么对抗赛是少不了的,聂卫平第一场比赛的对手是著名的藤泽秀行,当时藤泽刚刚夺得第一期天元战冠军,状态正佳。
赛前大竹英雄名人说:“如果说秀行先生是横纲的话,那么聂选手顶多只能算是大关,不在一个级别。
”(横纲、大关都是日本相扑的术语)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聂卫平中盘胜。
输了棋的藤泽非常大度地称赞道:“三耳先生的棋很见功夫,下得好极了!”随后聂卫平连战连捷,日本媒体惊呼:“中国刮来了聂旋风!”最后一场比赛日本方面把本因坊石田芳夫请了出来,当时石田尽管只有28岁,却已经连续5年蝉联本因坊宝座,正是巅峰时期。
但聂卫平的神勇让身经百战的石田也不免紧张起来,担负着捍卫日本围棋荣誉的重任使得石田压力很大,结果在比赛中有些放不开,而聂卫平却越战越勇,结果尽管几经波折,但最终聂还是以7目半获胜。
从此“中国出了个超一流高手”的说法传遍全日本。
可是随后日本的围棋厚度让聂卫平领教到了厉害,直到1984年为止,聂卫平一直无法突破日本超一流棋手的防线。
棋馆琐碎的回忆古棋传人现在的棋馆里几乎看不到几盘围棋,大都在打扑克,搓麻将。
一旦有陌生人进去了,这些打扑克搓麻将的会稍作停顿,用眼睛的余光上下扫视。
我有三五年没到棋馆去混了,偶尔去玩一趟,一进门就感觉到十面埋伏的杀气。
几个人围着我转了两圈,正在决定怎么对这只肥羊下嘴。
这时候,一个高瘦的棋客走过来和我握手打招呼,狼群马上散开了。
隐约的听到句,东升的朋友,没啥味道。
我和张东升很早就认得,交朋友是99年的事。
他现在一外企任职,业余生活还是主要在棋馆打牌喝酒。
东升的棋力和小戴,老秦,王狼相仿,业余强五段,都是棋馆里让人闻风丧胆的杀手。
99年我们都混在河南路的一家棋馆。
记得印象比较深的有两件事:中国天元网有个网友叫李俊,有次到河南路找我喝酒,酒足饭饱当然要找人挂点彩,杀一盘。
当时我先叫刚刚在上海市锦标赛获得季军的徐晓和他下授两子的棋。
徐晓打量了李俊半天,觉得面生,找了借口推托了。
搞得我这个介绍人很尴尬。
正巧东升走进来,那个时候我和他还不是很熟,但一看是我介绍的,二话没说,就坐了下来,连杀李俊两刀。
作为一个杀手必需的血性和胆识,东升的确有过人之处。
河南路常来一个有轻度精神病的棋客,棋力很差,我都要让四个,还不打彩,所以没人陪他玩。
但张东升只要有空就义务指导他下一局。
那人很感动,说要买条烟来谢谢张老师。
东升知道对方经济条件差,说,你只要发一根烟给我抽,我就很开心了。
张在80年代就读大学时候考上了业余四段,90年代初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他的棋主要靠自修,打的都是古谱,当湖十局反反复复拆了很多遍,在他的棋里充斥着张扬和刚烈。
曾经在李家庆鼎盛时期下过让两子的十番棋,结果张以9比1的压倒优势战而胜之。
棋馆杀手很少参加正式比赛,一旦名声在外,棋馆里就没什么生意了。
这些年来记忆中他只出现在2000年罗汉杯四段组的比赛中。
那一年南京的姚建科也赶来上海参加同一组别的比赛。
姚建科自称姚九,业余九段,多次在全国业余大赛中进入前十名。
龙门这边(104)作者:缪莹康胜昔来源:《棋艺》2019年第03期罗鼎:醉里挑灯看剑刚刚过去的2018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无论对于参赛棋手,还是旁观棋迷来说,都是一场难以忘怀的盛宴。
它首次采用单败淘汰制,让比赛成了一个一次性过独木桥式的残酷竞争。
残酷的赛制也催生出不少“黑马”,最大的黑马非淘汰四大全国冠军的陈泓盛莫属。
其实除了陈泓盛大师,还有一个人,他在乙组两胜两和一负提前两轮冲入甲组,在甲组的淘汰赛,他第一轮以漂亮的三连和淘汰全国冠军谢靖,第二轮,他与等级分排名第二的特级大师郑惟桐苦战272手,无车残棋中惜败于郑,止步16强。
他,就是湖南邵阳籍棋手罗鼎。
如果不是这次个人赛一战成名,我相信鲜有棋迷知道这个人。
也是,中国象棋深入基层、深入民心,佼佼者甚众,高手前赴后继、铺天盖地,不知道他也正常。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虽然罗鼎并不能算得上最出色最顶尖的业余棋手,但他的世界(外在、内心)过于丰富,为人处世太有特点,这么一个人,如果让他的故事归于尘埃、淹于岁月,实在可惜,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
一、成长罗鼎是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人,1983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
他接触象棋的起因没有什么特别的,家里有个棋迷爷爷,天天教他下棋、打谱,耳濡目染,让年少的罗鼎对32枚棋子充满了好奇,“为什么炮再往前移一步就比原来的位置好些?为什么车要先将一军再吃子才能赢?这个局面下为什么马的摆放位置稍有不同便能决定生死?”几处觅不得,有时还自来,这些恼人的问题像摆脱不掉的影子整天缠绕在罗鼎的脑海中。
当然他也不想摆脱,他凭着直觉与悟性去极力探寻问题的答案。
一个棋盘就是一个宇宙,他想在自己创造出来的宇宙中自由行走、翱翔。
外因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内因呢?罗鼎从小性格稳重内向,用湖南方言来说就是“坐得住”,坐得住的孩子,最适合下棋。
因为下棋最需要耐性、毅力,几个小时高强度的脑力运转,难免“中心摇摇”,却还需要外在配合以“岿然不动”,着实考验人。
为业余棋手诊脉(48):业余棋手二流棋手(先负)草子(2007年12月20日弈于弈天大宇宙) 13.炮二平一………… 如图1形势,红方平炮缓手,推迟了进攻的脚步,应改走兵五进一,黑方如炮8进1,兵五平四,车2进4,炮二平四,炮3进2,马二进三,炮3平6,车一平二,红方各子全部出动,局面舒展好走。
13.…………炮8进614.兵五进一……红方应改走车一进一捉炮,车9平8,兵五进一,炮8退5,兵五平四,以后双车左右互助进攻,红势不差。
14.…………车2进615.相七进九…………红方飞相迟缓,应改走兵五进一,象3进5,车刘进一!黑方非常难办。
15.…………车9平816.炮一平四…………平炮茫然无目的,此时仍应改走兵五进一,象3进5,车六进一,炮3进6,炮一平七,车2平5,车六平九,红方形势不错。
16.…………炮3进617.炮四平七炮8平118.马二进三…………红方应该发现己方在中路有很强攻势,七路炮亦有较大的空间。
应改走车六进二!炮1进1,相九退七,马1进3,兵五进一,将5平6,车六退二,车2平6,马二进三,象3进5,炮七进四,车8进8,炮七平三,车8平3,炮三平九,红方化解了黑方攻势后,多子胜势。
18.…………炮1进119.炮七退二车2平720.车一进二车8进421.兵五进一象3进522.车六平三马7退623.车三平九车8平424.仕四进五马1退325.车九平七马3进126.兵七进一…………劣手!导致全局被动。
应改走车七平九,再车一平二,红方可战。
26.…………马1进327.兵七平六马3进228.相九进七马2进3黑方应车7平3,可立显优势。
29.炮五进三车7退130.相三进五车7进131.兵九进一马3退432.马三退四马4进633.车一平四后马进734.马四进二车7平835.炮五退二…………败着,应改走车四平三,然后再马二进四,红仍可战。
35.…………马6退736.炮五平三后马进8红方必丢一子,且子力涣散,故爽快认负。
zhigong falütiandi人在旅途最近,快手上有一个美食博主,因还原《红楼梦》中的经典菜肴,并按现代人的口味烹饪出来,而走红网络。
这位博主是山东青岛的一位85后厨师,名叫刘强。
他的视频中,以介绍美食烹饪为主,我们在欣赏美食之余,还能了解关于美食的典故传说。
他说做厨师21年,创新不守旧,传承不忘本,想让更多人了解美食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打工遇到贵人对职业有了敬畏之心刘强,1985年出生在东北小镇向阳镇。
父亲是一名乡村厨师,哪家有喜事,就会被请到街坊那里去做菜,每回父亲去帮厨了都会记得带些好吃的回来,没想到这些小小的幸福,让小家伙在心里埋下了当一名受人尊敬的厨师的种子。
从小家里并不富裕,15岁那年他和许多同村的叛逆小伙伴一样,放弃学业来到了县城里,他想到亲戚家的酒店里打工。
他并不是不想读书,只是感觉自己继续读下去没啥出息。
父亲深知厨师行业是个勤活、苦活,担心儿子坚持不了,便一口拒绝刘强的请求。
但小伙子执意要走,一分钱不带就要出门,姥姥悄悄塞给他20块钱,刘强就这么离了乡。
当学徒的时候每天扫地、洗碗、端盘子,没钱租房子,就直接睡在打烊后的店里,两条板凳当床,盖一条又薄又旧的被子,一住就是大半年。
经常要到凌晨一点才能躺下,5点多就起床,把第二天的熟食做出来,厨房里的师父们看这小伙子能吃苦,便愿意多教他一些。
后来,他抓住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去市政府的接待部门工作,后来升任厨师长。
在这里,他参与接待了很多重要的国家领导人,由于表现出色,他很快破格获得正式编制。
然而此时,他听说广州某酒楼正缺厨师,老板是东北人,做的是他擅长的东北菜。
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学到热门的粤菜。
要知道,那时候,粤菜简直像是处于厨艺神坛之上。
“我不顾单位领导的挽留,只身南下广州。
”不到一年的功夫,他就凭着机灵劲儿学会了做粤菜,但是在异乡没有什么归属感,他带着学到的手艺回到东北,自己开了家小饭馆。
因为他做的菜好吃,生意不错,一天有时能炒300多道菜,价格从3元到14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