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讲课稿:桂枝汤
- 格式:docx
- 大小:18.32 KB
- 文档页数:15
涂华新先生讲桂枝汤系列方剂日期:2015-06-13 13:56 信息来源:中华仲景非常感各位朋友,我们继续我们的话题。
昨天我们首先从中医辩证的基础,也就是我们中医临证的基础,临证的时候如果基础这一块出了问题,后面的疗效一切都是无本之木。
进入《伤寒论》这一块,桂枝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证系列,它在《伤寒论》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这一系列的方子在临床应用的时候,它的安全度是相当高的。
所以,我们一般从“桂枝汤”切入《伤寒论》,就是这方面的意义。
昨天,我们已经谈了桂枝汤一些相关的临床意义。
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同一个方子在不同人身上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就像一辆汽车把别的汽车撞了,如果撞的是悍马,可能我们的车很结实,也要出问题;如果撞的是一个日本车,日本车铁皮薄直接就报废了,就这么简单。
所以,同一个因不一定是同样的果,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同一个因不一定是同一个果,为什么?这个病在不同的人身上。
方剂最终要通过人来起作用。
医是一个道,治病救人也是一个道,术以载道。
我们有把病人治好的愿望,那我们得通过一个具体的技术方式,通过“术”把我们的“道” 贯彻下去。
回到我们原来的话题:同一个方子同一种治疗,在不同的人身上它的结果不一定是相同的。
我们所预计的结果这叫“常”,但是不同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叫“变”,面对“常” 的时候我们心理一定要有个“变”的概念,要不然面对出乎意料的结果是我们怎么解决?我经常说:会开车真的是本事,但是会踩刹车更是本事。
昨天我们讲到桂枝汤应用之后,可能会出现比如说发汗过多,或者这个人本身他的体质偏虚,然后造成了过汗之后大汗汪洋,阳不敛阴,出现了桂枝加附子汤症;我们可以不用去考察致病原因,可能是我们给感冒的小孩吃阿司匹林,用的太多发汗太多;或者患者大热天在太阳下劳作,出汗过多;也或者患者房事过频,房劳过度。
病因不同造成的却是同样的果。
桂枝汤系列的证眼所以说,医圣的经方针对的是方证不是病。
方证,我们说是一个症候群,我们可以不用探讨它的病因,不用探讨脏腑,只要出现这样一个症候群,我们把握住这个机变就行了。
古方新用——桂枝汤标签:桂枝汤桂枝汤又名阳旦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
由桂枝9 g、芍药9 g、炙甘草6 g、生姜9 g、大枣12枚组成。
其功能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寒,发热,头项强痛,汗出,鼻塞,干呕。
舌苔薄白,脉浮缓。
传统方义:桂枝辛温,发汗解肌祛风;芍药苦酸微寒,敛阴和营止痛。
二药调和营卫为方中主药。
生姜辛温,助桂枝解表,并和胃降逆止呕;大枣味甘,助白芍和营,并补脾胃,养气津;炙甘草调和诸药,伍桂枝、生姜则辛甘化阳,伍芍药、大枣则酸甘化阴。
现代研究认为:桂枝汤被誉为“群方之冠”,除治表虚证外,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
从传统观点概括为:有表证则解肌调营卫,无表证则补虚调阴阳,既治表又治里,既祛邪又扶正。
从现代观点概括为:对机体体温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使体温降低,又可使体温增高。
对汗腺分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使汗腺分泌亢进,又可使汗腺分泌减退。
对肠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抑制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肠蠕动亢进,又能恢复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肠蠕动抑制。
对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使感受流感病毒的小鼠被抑制的免疫功能恢复,又能使服左旋咪唑的小鼠增强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具有良好的清热、抗感染、镇静、镇痛作用,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血液循环,抗过敏,可改善消化系统,增强机体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抑制流感病毒。
桂枝汤广泛应用于内科病。
呼吸系统常见病如感冒,特别是年老体弱感冒;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动过缓;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泌尿系统疾病如慢性肾炎;神经系统疾病如顽固性发热、汗出、半身凉、半身热、半身汗;骨、关节系统疾病如风湿、骨折、肩周炎;妇科病如妊娠恶阻、产后微寒汗出;儿科病如病毒性肺炎、小儿消化不良;五官科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听力下降;皮肤病如荨麻疹、皮肤瘙痒、冻疮、湿疹。
现将新用案例报道如下:1 冠心病患者李某,女,57岁,患高血压病10年,心肌梗死、心房纤颤2年。
桂枝汤|桂枝汤方_桂枝汤功效和作用桂枝汤,中医方剂名。
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
主治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组成】桂枝(去皮)(9克) 芍药(9克) 生姜(9克) 大枣(切)(3枚) 甘草(6克)【方诀】药枝枣姜甘(方剂速记法)【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
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用法】水煎服。
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
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
待其遍身zhe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
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
【方解】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今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之故,所以是表虚证。
究其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即《伤寒论》第五十三条所说: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
风寒在表,当用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
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
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
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
桂枝汤,桂枝加桂与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中医方剂名。
出自《伤寒论》,具有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之功效。
主治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
功用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歌诀桂枝倍芍转输脾,泄满升邪止痛宜。
大实痛因反下误,黄加二两下无疑。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六两(18g),甘草(炙)二两(6g),大枣(擘)十二枚,生姜(切)三两(9g)。
用法以水七升(1400ml),煮取三升(600ml),去滓,分三次温服。
功用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
主治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
方义本方即桂枝汤倍芍药药量而成,方用桂枝辛温通阳,炙甘草和姜枣,益气补脾和胃;芍药敛阴和营,缓急止痛,故本方具有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之功。
运用本方以发热汗出恶风、腹满时痛、喜按为辨证要点,无表证者亦可使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便秘、胃痛、胃肠痉挛、慢性痢疾、慢性胰腺炎、肠梗阻术后肠狭窄、肢体震颤等。
加减化裁如腹满甚者,加厚朴、枳壳;腹痛甚者,加大芍药用量;阴伤便秘,加当归、肉苁蓉、杏仁。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不宜使用本方。
《方机》:烦,脉浮数,无硬满状者;腹满寒下,脉浮,或恶寒,或腹时痛者。
附注附方1 桂枝汤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三两(9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二两(6g)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出处:《伤寒论》附方2 桂枝加桂汤组成:桂枝(去皮)五两(15g),芍药三两(9g),生姜(切)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大枣(擘)十二枚功用: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主治:心阳不足,寒水凌心之奔豚。
太阳病误用温针或发汗太过而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起卧不安,有发作性。
出处:《伤寒论》化裁方之间的鉴别桂枝汤、桂枝加桂汤与桂枝加芍药汤三方,药物组成完全相同,可主治病症则不同,桂枝汤主治太阳中风证,方中桂芍姜相等的用量,功在调和营卫,解肌散邪;桂枝加桂汤,主治肾寒气逆证,病以气上冲喉咽为特点,方中药用剂量与桂枝汤比较,桂枝用量由三两增为五两,功用由解肌散邪变为平冲降逆,正如仲景言“所以加桂者,以泄奔豚也。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辛温解表之桂枝汤桂枝汤:(仲景)桂枝汤治太阳(中)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桂麻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
源于《伤寒论》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各三钱,炙草三两,大枣干二枚。
治太阳中风有汗,用此解肌,以和营卫,中犹伤也。
仲景《伤寒论》通用。
热多寒少,如疟状者,宜之。
学习桂枝汤,有哪些典型性的意义?为什么把桂枝汤叫仲景群方之冠?《伤寒论》排第一个就是桂枝汤。
那从典型性意义上来看,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个,在外感风寒证当中,桂枝汤证和桂枝汤体现的治法又是一个类型,它是一种祛邪调正相结合治法的典型代表。
前面麻黄汤是祛邪为主的;这(桂枝汤)是祛邪调正相结合的,治疗外感风寒证的一个代表。
当然从这病机来看,也是针对外感风寒表虚这类病机的一种治法。
另一个典型性意义,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的基础方,这是一种。
通过桂枝汤的学习,可以体会调和阴阳、调和营卫的一些治法,和配伍的一些基本结构,所以除了学这个方本身以外,它还有这两种典型性意义。
所以它既是一种基础方,也是一种代表方。
麻黄汤是一种治疗风寒表实证,是一种基础方;桂枝汤是治疗风寒表虚证的一种基础方,同时它的结构又反映出调和营卫、调和阴阳的一种代表,代表方。
首先分析它的主治证候。
主治证候的病机分析,历来把外感风寒表虚证,也叫太阳中风;桂枝汤证,叫做卫强营弱证。
这个营卫不和,卫强营弱,实际上这个话,仍然是外来风寒伤及人体体表营卫以后产生的系列表现。
那外来风寒在这里叫太阳中风,从六经辨证太阳中风啊。
它这个风寒相对于麻黄汤证的太阳伤寒,它这风寒里侧重于风,侧重于以风邪为主,寒邪较轻,这种风寒结合了;麻黄汤证是风寒里,寒邪较重。
那作为风邪较重的话,它就风性疏泄。
《中医基础理论》里面,寒性是一种伤阳气,寒性是收引凝滞特点了;风邪,风性疏泄,那风邪作用于体表的卫阳之气,会产生什么结果?由于它的疏泄,能使汗孔打开,能使他汗出。
所以这里所指汗出有两个含义了:一个含义,本身风性疏泄,能够出汗;当然第二个含义,它是由于你疏泄,体表卫阳之气可以有一定的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