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腹创面
- 格式:pdf
- 大小:265.37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指腹外伤性皮肤缺损
程松昌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刊》
【年(卷),期】2001(028)009
【摘要】目的:探讨拇指指腹外伤性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第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指腹缺损6例7指.结果:随访5个月至3年,所有修复拇指色质好、外形满意,有感觉.结论:第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指腹皮肤缺损,不需特殊设备,一次完成手术,省力省时经济,在基层医院有推广应用价值.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程松昌
【作者单位】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45237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接合神经的第1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J], 张杰;李津;李瑞华
2.应用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J], 郑竞舟;白辉凯;谢振军;赵国红
3.应用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J], 常利民;郑亚光;王丽群;孔斌
4.食指背侧皮瓣联合第三掌背皮瓣在拇指腹侧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J], 李大成
5.吻合第二掌背动脉的改良食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 [J], 杨中华;周必光;廖苏平;李凡;赵志刚;张建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血管壁的因素,也有血糖、血黏滞度异常,血管弹性减低的原因[4]。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股动脉I M T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增加,V d减小,R I增大,从而看出糖尿病对大血管的损害同样存在,且和对小血管的损害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1] 朴雪松,王春柳,吕 岩,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几种慢性疾患肾脏叶间动脉血流参数的研究.吉林医学,2000,21(3):1562156.[2] 何光彬,钱蕴秋,刘荣桂,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股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4):2842287.[3] Su tton2Tyr re l K,N ewm an A,Eleano r M,et a l.A or ticstiffne ss is a ss oc iated w ith viscera l adlposity in older adu lt s enrolled in the study of health,ageing,and body com po siti on.Hype r ten si on,2001,38:4292433.[4] 宋玉英,胡兵,杨 冠,等.糖尿病眼的视网膜血流超声检测.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5,13(3):1462147.(收稿:2007209208)指腹缺损5种修复方法的比较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手外科(西安710054)张红星 朱一慧 宋保平 欧学海 宋 倩 张丽君 摘 要 目的:探讨末端指腹缺损皮瓣修复的不同治疗方案及其疗效。
方法:134例病人采用不同皮瓣治疗:交臂皮瓣31例、V2Y皮瓣34例、邻指皮瓣38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23例、趾腹皮瓣8例,同时术后配合锻炼。
结果:134例病人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4例V2Y皮瓣及8例趾腹皮瓣外形、出汗、两点辨别觉及使用情况优;38例邻指皮瓣及23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外形、出汗、两点辨别觉及使用情况良;31例交臂皮瓣外形、出汗、两点辨别觉及使用情况尚差。
手指创面岛状皮瓣修复研究进展张文龙;王增涛【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030)003【总页数】4页(P337-340)【关键词】手指;岛状皮瓣;修复【作者】张文龙;王增涛【作者单位】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河北唐山 063000;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手足外科,山东济南 250000【正文语种】中文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在手外科急诊中最多见,亦可发生于肿瘤及瘢痕切除术后或细菌感染等。
如何选择一种既节约治疗费用,又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并缩短伤指、伤手的失用时间,最快恢复手功能的治疗方案成为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的目标。
2011年,顾玉东提出手部皮肤缺损的修复原则:受区外形功能恢复好,供区隐蔽损伤少。
由于手指功能解剖的特殊性,外伤后手指制动时间越短,功能恢复越快,Ⅰ期修复创面功能恢复优于需二次手术的治疗方法。
Ⅰ期修复手指创面的手术方式包括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掌背部皮瓣转移修复,以及游离皮瓣移植修复。
本文就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手指创面缺损皮瓣修复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Mc Gregor和Jackson于1972年首先报道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1973年,杨东岳等利用腹股沟游离移植取得成功。
腹部皮瓣修复手部较大创面曾被称为万能皮瓣。
由于腹部皮瓣修复手指创面存在外形臃肿、需Ⅱ期手术断蒂的弊端,近年来在修复手指创面中应用越来越少。
1955年,Littler等首先报道以指动脉为轴型血管,指总动脉为旋转蒂,转移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携带指掌侧动脉和神经[1]。
随着对手指血管解剖学研究的深入,不携带指固有动脉和神经的背侧支供血的岛状皮瓣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指背和指侧方皮瓣质地优良,且非手指主要血管,对血运影响小。
Maruyama[2],路来金等[3]先后报道了手背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掌及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术式,该术式操作简便,且不损伤手指主要固有动脉,皮瓣质地优良,颜色、弹性和手指掌侧皮肤接近,可Ⅰ期修复手部创面软组织缺损,尤其是较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reverse-flow island flap)是一种常用于临床上修复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
它是通过转移异位动脉的皮瓣来修复组织缺损,被广泛应用于皮肤、软组织和骨骼的缺损修复中。
本文将通过阐述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探讨其在各种组织缺损修复中的疗效和优势。
首先,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在皮肤缺损修复中表现出出色的效果。
它可以用来修复手指尖、手背、手掌以及手指间的皮肤缺损。
常见的临床实践是将岛状皮瓣植入到缺损区,使其与周围组织血液循环连接。
这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皮瓣移植术中需取自同侧距离远的组织,容易造成供区损伤和功能障碍的问题。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血供灵活可靠,恢复效果好,因此在手指缺损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次,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常见的实践包括面部、颈部以及四肢等软组织缺损修复。
与传统的组织移植方法相比,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供区损害小。
因为皮瓣的血供来自于指动脉的逆行血流,不需要独立的动脉供血,在供区损伤减轻的同时,也更容易保护术后的功能;二是手术操作简便,不需要移植组织的旋转和移位,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风险;三是血管吻合技术精确度要求较低,使得手术操作更容易掌握,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此外,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骨骼缺损修复中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常见的应用场景是手指骨骼缺损修复。
通过使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可以直接连接膓骨动脉与缺损部位的骨骼供血,实现了从骨骼缺损到皮肤缺损的一体化修复。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骨骼缺损修复中血管吻合困难、供区损伤较大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患者多次手术的风险。
最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还有一些限制。
首先,逆行岛状皮瓣的设计需要丰富的解剖知识和经验,手术操作难度较高。
其次,使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组织缺损面积有一定的限制,较大的缺损面积可能无法满足血供要求,不太适合使用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