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美学导论
- 格式:ppt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17
影视美学导论第一章绪论一、影视艺术学学科产生的必然性1、电影从杂耍走向艺术,自然须呼唤艺术哲学——美学的关照,由此促进自身更具艺术的品格;影视艺术以熔接美学而提升自身的品位。
2、作为生命存在的价值思考,美学不能不正视影视艺术;因而,美学以容纳影视而扩展自身的学科疆域。
二、影视艺术运动情态的美学层级1、影视艺术美学意识的萌芽期2、影视艺术的美学意识自觉期3、影视艺术的美学心理运化期三、影视艺术美学学科生成的过程1、电影美学早期的朴素思考2、电影美学中期的理性探索3、电影美学后期的学科理论构建四、撰写本书的基本创想思路上编影视美学理论篇第二章影视美学特性第一节影视美学的研究对象一、影视美学的学科性质1、定义影视美学是一门探讨在影视艺术活动中那些能够生成特定审美价值(愉悦与惊憾)的带有根本性或关键性的影视审美现象与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交叉边缘性人文学科。
2、影视美学与美学(1)影视美学是影视艺术与美学学科有机结合的产物;(2)影视美学是由影视艺术的管道进入,厘定于影视艺术之平台,利用美学的眼光审视影视艺术的美学构成价值及其活动之本质规律,以形成自身独立的学科体系,故其应归属于美学范畴。
3、影视艺术与美学的关系影视艺术是艺术类群之一种,是审美价值的集中凝聚与体现;美学是研究审美本体本质、审美价值、审美形态、审美经验与心理等知识的哲学化之学科,其涵盖了影视艺术的存在,故其两者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
4、影视美学与影视美的关系(1)影视美学是指一门学科,而影视美是指在整个艺术群中的一个类型艺术美属性,同时也是指影视美学所研究指向的具体内容。
前者是一个学科体系,二后者一种艺术美表现。
(2)影视美属于审美范畴,其是理想美的具体表现之一,是是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构成的基础,影视美学是审视、观照、研究和引领影视美现象及其进步的概括性和指导性理论。
(3)无论是影视美学或是影视美,相比于影视艺术而言其最大特质是站在一个统领性的哲学高度来谈论影视艺术现象的。
影视美学彭吉象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一)电影心理学的出现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闵斯特堡指出:“我们的美学兴趣集中到这样一点,就是电影通过什么手段来影响观众的心灵。
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看待电影,起初就凭着这样一种纯粹心理学的兴趣,研究在我们的电影经验中,究竟是哪些本质的东西打动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现在完全把戏剧理论搁置一边,因为假如从戏剧出发,去寻找电影除了作为逼真的代用品外对戏剧有些什么补充的话,我们就会走进死胡同。
我们应当把电影艺术看'做是完全立足于它自身基础之上的,从而排除所有戏剧的干扰,来分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我们产生效力的心理进程。
”正是出于这样的理论思考,闵斯特堡着重研究了观众对电影影像感知的各个方面,包括深度感、运动感、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等等。
特别是深度感和运动感,可以说是电影影像感知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电影(包括后来的电视)所特有的一种全新的艺术知觉形式。
闵斯特堡指出,电影银幕是二维的平面,但观众却在看电影时感受到三维的空间。
"因而,如果把这种图像的平面性当作电影的基本特性,那就没有掌握住它的特性。
这种平面性确实是电影技术构成的一个客观部分,但并不是我们真正看到的电影演出的特征。
在看电影时,我们处在三维空间之中,影片上人物或动物的运动,都立即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深度感。
"闵斯特堡强调指出,观众之所以能在二维平面的电影银幕上感受到三维立体的电影空间,除了生理上、视觉上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影的运动,造成了观众一种独特内心体验,使得观众明明知道图像是平面的,但却不能排除对于深度的实际感受,就是因为电影画面上的各种运动使观众得到了银幕具有纵深感的印象。
影视美学理论知识点影视美学理论是研究影视作品艺术价值和审美特征的学科,它涉及到影视作品的构成要素、表现手法、观念内涵等方面。
在影视创作领域中,了解和运用影视美学理论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点关键的影视美学理论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影视作品。
首先,影视的镜头构图是影视美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镜头构图是指导演通过相机的镜头来构建画面结构和视角,以达到表现主题和情感的目的。
影视作品中的镜头构图要考虑到画面的整体布局、人物位置、光线调度等方面,以营造出视觉美感和表现力。
此外,镜头语言也是影视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运用特写、中镜、远景等不同镜头来突出主题和情感,增强画面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从而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
其次,影视的音乐配乐也是影视美学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
音乐在影视作品中能够起到增强情绪、烘托氛围、表达主题等作用。
正确选择和运用适合的音乐配乐,可以使影视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戏剧性,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影片的情感内涵。
因此,导演和音乐策划师在电影制作过程中需要密切合作,确保音乐与画面的整体效果相得益彰。
另外,影视的剧本创作也是影视美学理论中的重点内容。
剧本是影视作品的灵魂,承载着影片的情节、对话和主题等元素。
一个优秀的影视剧本需要具有情节曲折、角色鲜明、台词精彩等特点,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起共鸣。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编剧需要结合影视美学理论知识,把握好叙事节奏、情节高潮和人物性格等要素,确保影片故事的连贯性和观赏性。
总的来说,影视美学理论是影视创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指导着影视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价值和观赏效果。
了解和掌握影视美学理论知识点,有助于提升影视创作者对作品的把握能力和创作水平,使作品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点影视美学理论知识点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的魅力。
《电影美学导论》第一章电影美学的基本内涵第一节电影美学的性质(P4)对于电影美学认识上的误区,自一开始就存在着。
不少人从一开始就混淆了“美”、“审美”、“美学”这三个完全不同含义的概念。
“美”大概可作三个方面的理解。
一是从“美”的本体上去探讨,即“美”不等于“美的”,而是要找出美的普遍性和规律性,也就是要说出“美”的本质。
二是许多人往往将“美”作形容词用,这样,美即美的,大凡好看的、漂亮的、奇观的都可用上“美”这个字眼。
三是相对于“丑”而言,是“丑”的对立面。
而在西方美学史上,西方美学家往往将美与崇高分别视作两个不同的审美范畴,这样,“美”就相当于中国人所言之“优美”,它与崇高相并列,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审美范畴。
审美则是主体(人)带有主观色彩的对对象是否美、如何美的一种认识判断,亦可说是一种情感态度。
而美学则是一门学问,作为一门学问,它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话语体系、研究范畴、方法、原理,等等。
第二节电影美学的属性、归类及研究范畴(P10-12)今天的电影美学要得以继续发展,一是不能脱离电影的基本内容,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它给人的启示及其对于世界、社会和人的认识。
二是今天的电影美学研究必须要同文化流变,特别是必须从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的流变中去作出美学的回应。
三是要讨论工业化后电影美学自身的改革与创新。
电影美学的研究范畴至少可归纳为如下向个方面:1、电影美学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电影的审美特性、电影艺术的审美规律,尤其是电影语言、电影思维、电影艺术中超越时空的假定性和电影的审美形态。
(但它更应注重的是电影艺术所内含的思想,电影艺术与现实、与社会、与世界和人的关系。
特别是审美意识形态中的各种复杂的相互纠缠的因素,电影中所显示出来的各种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人文思考及其思想挑战的美学意义。
)2、电影美学还应重点研究电影作品背后的文化哲学思维和文艺思潮,观众与电影艺术间的审美关系。
3、电影美学的研究还应同西方美学、中国古典美学相联系,特别是研究中国电影,完全脱离中国的特定文化、中国古典美学的根基是不可想象的。
《影视美学》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全面认识20世纪60年代之前电影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思想及其特点,对早期电影艺术的发展状况与电影美学理论的发展流变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之前)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第二节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第三节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第四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第五节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和理论贡献(重点)1、识记:(1) 电影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闵斯特堡、阿恩海姆)及其主要观点(2) 电影文化学的代表学者(巴拉兹)及其主要观点2、理解:(1) 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响(2) 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美学主张(二)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的主要概念、核心思想及其发展阶段(重点)1、识记:(1) 蒙太奇的完整内容与概念内涵(2) 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3) 电影眼睛派”与库里肖夫效应”的含义(4) 普多夫金对电影蒙太奇的分类2、理解:(1) 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核心思想与理论贡献(2) 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在蒙太奇理论上的异同3、应用:蒙太奇美学的总体特征及其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贡献和价值(三)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的美学观与类型电影的概念、特征(重点)1、识记:(1) 戏剧化电影”的含义(2) 类型片”的含义(3)好莱坞类型片的分类2、理解:(1)戏剧化电影的美学特征(2)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点(3)从观众审美心理的角度看好莱坞类型电影的产生(四)纪实性电影美学的主要代表及其核心思想(次重点)1、理解:(1)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与电影语言进化观(2)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论”的核心思想与基本特点2、应用:纪实性电影美学总体特点与理论局限(五)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产生背景与美学特征(次重点)1、识记:新浪潮”电影的概念2、理解:(1)法国电影的新浪潮”与左岸派”产生的社会根源与思想根源(2)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的美学倾向(六)欧洲现代派电影的美学特征(次重点)1、识记:现代派”电影的概念2、理解:(1)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美学思潮对现代派电影的影响(2)现代派电影美学在电影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上所进行的探索(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美学观(一般)1、识记: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美学革命2、理解:柴伐梯尼在电影美学理论上的贡献与局限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美学特征及其发展流变,深入理解传统电影美学理论与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关于影视美学的书籍影视美学是研究影视艺术的审美规律和表现手法的学科。
它关注影视作品中的视觉效果、剪辑手法、摄影构图、音乐配乐等方面,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手段来传达情感和表达主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影视美学的经典著作,它们探讨了影视艺术的各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影视美学的内涵和特点。
《影视美学导论》是由著名影视学家李明盛所著,这本书是一本系统介绍影视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入门读物。
书中首先解释了影视艺术的特点和影视美学的研究对象,然后从视觉、音响、剧本等方面详细剖析了影视美学的要素和表现手法。
通过对经典电影的案例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影视美学的知识。
《电影艺术与批评》是法国导演安德烈·巴赞所著,它是一本经典的影视美学著作。
巴赞在书中深入探讨了电影的创作过程和影片的审美特点,他从影片的主题、结构、镜头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和解读。
这本书不仅适合电影学专业的学生,也适合广大影迷阅读,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电影作品。
《电影艺术导论》是美国著名影评人大卫·鲍尔所著,这本书是一本综合性的影视美学读物。
它系统地介绍了电影的历史、技术和艺术,通过对电影的视觉语言、剧情结构、角色刻画等方面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艺术的本质和特点。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电影制作的过程和电影产业的发展,让读者对电影艺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中国电影美学》是中国电影学研究会主编的一本专题著作,它从中国电影的历史和现状出发,探讨了中国电影的美学特点和发展趋势。
书中涵盖了中国电影的各个时期和流派,通过对不同电影作品的分析和评述,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电影的独特之处和与国际电影的对话。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中国电影的制作和创作环境,对于对中国电影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以上是关于影视美学的一些经典著作,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剖析了影视艺术的美学规律和表现手法。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拓宽自己的审美视野,提高对影视美学的认识和理解。
影视艺术学一、编剧:1.情节的典型化:对生活事件选择、加工和改造,使之得到升华的一种特殊艺术概括过程。
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并不是所有方面和所有细节都可以成为作品的典型情节。
剧作家从选择某一事件开始,就要进行加工和改造。
情节是生活的反映,但不是生活本身。
典型的情节,可以用普通的、经常碰到的事件作为基础,也可以建立在比较少见,甚至绝无仅有的事件基础上。
重要的在于是否能够揭示典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典型的社会矛盾,典型的生活命运。
因此,情节的典型化的过程直接影响到人物典型化的程度,而要做到人物的典型化,必然离不开情节的典型化。
2.矛盾:借自哲学术语,电影的构成因素,即戏剧冲突,它集中而又形象的反映在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现象。
当这些矛盾现象与人的思想感情、性格和行动发生联系时,则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纠葛或冲突,人与社会或自然环境的和谐与不和谐,人物自身性格及思想上的各种冲突或斗争等。
矛盾是构成电影剧作情节的基础和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
也是揭示生活本质,创造典型形象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现实矛盾的深入描写,能使电影艺术达到帮助人民了解生活、认识生活的目的。
3.悬念:处理情节结构的方法之一。
利用观众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期待心情,在剧作中所设置的悬而未决的现象。
在不同风格样式的剧作中,其表现方式不相同。
惊险片或情节片剧作常以紧张冲突不断带来的“危机”和“突然转折”等情势,作为构成悬念的重要手段。
一般的电影剧作中,则多通过人物性格的刻画或人物心理的剖析来增加观众兴趣,构成剧作悬念。
悬念作为重要的结构技巧,其表现形态受具体剧作风格样式的制约,但其作用却大抵相同,即能够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观众进入剧情发展,从而达到饱和状态的欣赏效果。
4.纠葛:使剧情中人物之间、人物感情之间、事件之间的矛盾冲突交织起来的一种艺术手法,是情节的一个组成部分。
5.高潮:又称“高峰”或“顶点”。
戏剧式电影剧作结构概念。
与开端、发展、结局等部分共同构成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