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诗二首精编练习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6.55 KB
- 文档页数:4
1.知识链接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诗和散文特点的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有诗意的散文性的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2.阅读考点链接修辞的表达效果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常考的知识点。
【技法点津】(1)判断修辞手法。
分析句子的特征,确定所用的修辞手法。
(2)分析描写对象的特征。
结合具体句子分析描写对象的特征,在所用修辞手法和描写对象之间建立联系。
(3)紧扣主旨,分析感情,体会表达效果。
结合文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修辞手法),……(效果,如生动、深刻、准确等)地写出了……(描写对象)的……(特征),表达了……(感情)。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9。
3.基础考点链接语义重复(一)(1)主语赘余。
如:我们初中生,一般来说,我们都有自学能力。
(后一个“我们”多余,应删掉。
)(2)谓语赘余。
如:两个商店的价格悬殊太大了。
(谓语“悬殊”与“太大”语义重复,应删去“太大了”,或将“悬殊”改为“差别”。
)(3)宾语赘余。
如:大家响应上级的号召,又快又好地进行施工任务,争取提前完工。
(宾语“任务”赘余,应删去。
)(4)定语赘余。
如:她用不干净的、没有消毒的纸擦伤口,结果伤口发炎了。
(定语“不干净的”和“没有消毒的”语义有重复的地方,应删去一个。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7。
01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匿.笑(nì)祷.告(dǎo)嗅.(xiù)梗.(gěng) 并蒂.(dì) 姊.妹(zǐ)罗摩衍.那(yǎn) 荫蔽.(bì) 攲.斜(qī)徘徊..(pái huái) 菡萏..(hàn dàn) 烦闷.(mèn)2.汉字积累——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6单元第22课《诗二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6单元第22课《诗二首》》主要包括以下两首诗歌的学习: 1. 《登高》:通过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意境和韵律特点。 a.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b. 诗歌朗读与节奏划分 c. 词语解释与句意理解 d. 诗歌意境分析与情感体会 2. 《钱塘湖春行》: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景物描绘和主题思想,提高审美情趣。 a.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b. 诗歌朗读与节奏划分 c. 词语解释与句意理解 d. 诗歌景物描绘与主题思想分析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诗二首》,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 能够理解和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 能够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掌握基本的诗歌朗读技巧。 2. 增强思维品质: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 - 能够对诗歌的主题思想进行探讨,形成自己的见解。 3. 培养文化意识: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文化传承意识。 - 能够了解和尊重诗歌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 - 能够关注诗歌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价值,激发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并背诵两首诗歌:《登高》和《钱塘湖春行》。 - 掌握诗歌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意境分析、情感体会、韵律特点等。 - 识别并理解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和文化背景。 - 能够运用诗歌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或仿写。 举例解释: - 对于《登高》,重点在于理解杜甫如何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如何通过韵律和节奏传达这种情感。 - 对于《钱塘湖春行》,重点在于掌握白居易如何通过细致的景物描绘来展现春天的生机勃勃,以及如何从诗歌中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 教学难点 - 韵律的感知与分析: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古典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 - 情感的深度理解: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特别是对于那些与现代社会生活有一定距离的古诗。 - 文化背景的融入:学生可能对诗歌中的历史、文化背景知之甚少,难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 诗歌语言的精练与含蓄:学生需要理解诗歌语言与日常口语的不同,如何从简练的文字中解读丰富的内涵。 举例解释: - 在《登高》中,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样的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深远意义。 - 在《钱塘湖春行》中,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样的描绘中,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赞美。 - 针对韵律的难点,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朗读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感受和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 对于文化背景的融入,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让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同时,也能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有过被某处风景或某种情感触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两首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古典诗歌,以及它的基本特点。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精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它是我们理解和感受历史与文化的重要途径。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两首具体的诗歌。《登高》和《钱塘湖春行》分别展示了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观察。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意境分析和情感体会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韵律和节奏,我会通过朗读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诗歌仿写: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仿写一段诗歌,体验如何运用诗歌语言表达情感。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仿写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歌在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歌的美学价值,分析诗歌对个人情感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将诗歌融入生活。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感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典诗歌的基本概念、意境分析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艺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并在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应用诗歌的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诗二首》。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讲授过程中,我注重对诗歌意境和情感表达的讲解,希望学生能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美。 课堂上,我注意到学生们在理论学习时显得较为被动,可能是因为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为此,我采用了分组讨论和诗歌仿写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诗歌的魅力。这一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 然而,在小组讨论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把握还不够准确,有时会出现离题的情况。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适时给予引导和纠正。 此外,今天的课堂总结环节,学生提出了许多关于诗歌韵律和词语含义的问题。这说明我在讲解过程中可能没有将这些知识点讲透,导致学生产生了疑惑。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些方面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 在课后,我会对今天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观察,调整教学策略。一方面,加强对诗歌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理解诗歌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另一方面,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更多有趣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创作热情。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按照提示概括这首诗每小节展现的画面。
街灯明星相互辉映图——________——________——牛郎织女天街闲游图(2)第一节中的“闪”字和“点”字能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
(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朵”本来是形容“花”的量词,这里用来形容“流星”。
有什么妙处?(4)第一节的四句诗,诗人从街灯写到明星,又从明星写到街灯,这样写的作用是()A.描绘出了一幅迷人的夜景图,抒发了诗人的苦闷、悲伤。
B.驰骋想象,给景色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C.把读者的视线从地上转移到天上,为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铺垫。
D.渲染气氛,使天上和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5)诗中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和民间传说不同,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改编?【答案】(1)天上美丽街市图;牛郎织女骑牛相会图(2)不能。
“闪”修饰的是“明星”,“点”修饰的是“街灯”。
星“闪”、“点”灯才合常理。
(3)诗人将形容“花”的量词“朵”用来形容流星,形象地表现了“流星”和“花朵”一样美丽。
(4)C(5)把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悲剧,变成了牛郎织女能骑着牛儿来往、生活幸福美满的喜剧,这样的改编使诗歌流露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给诗中的幻境涂上了一层更加迷人的色彩。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提示,分析诗歌所描绘的人、景、物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再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天上的街市》《太阳船》导学案含答案【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朗诵的要领和技巧,培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2、理解诗歌的主题、形象和意境,总结、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
3、感悟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重点难点】1、把握诗歌朗诵的要领和技巧,培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2、理解诗歌的主题、形象和意境,总结、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
【助读资料】关于联想和想象:联想,是指由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和事物。
联想必须有相似点和相关点。
想象,是这在头脑中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来的新的事物形象。
人们虽能想象出从未感知过的或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是想象的内容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
想象,还必须进行再创造。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飘渺..()隔.着()镀.金()卸.下()闪烁.()白昼.()焚.起()溅.起()2、解释下列词语飘渺______________定然闪烁______________子午线3、《天上的街市》作者________,我国________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方面著作很多,有诗集________,话剧________等。
《天上的街市》写于________年,收在他的第二部诗集________中。
4、吴望尧,笔名________,________现代派诗人,著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课堂导学】第一课时导学内容:《天上的街市》一、读一读1.利用工具书,参照课下注释,通读全诗。
做到准确朗读,积累文中的重点词汇。
2. 诗人所想像的天上的街市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用几个词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诗人文中所描绘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是怎样的?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呢?作者想以此来表达什么?你能带着这种感情来试着再读读这首诗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郭沫若说过:“诗的职责全在抒情”,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要抒发某种特殊的情感,必须借助生活中某种特定的景物作为依附,在诗里诗人借助了哪些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品一品1、聆听本文的范读,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试着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阅读题训练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所展现的画面。
(2分)2.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2分)(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2.请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简要赏析(2分)(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2分)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作简要赏析。
(2分)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首小令的情景。
(2分)2.这首诗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2分)3.“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人”是个怎样的人?(2分)(五)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2分)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3、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4、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分)(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二首:天上的街市、太阳船【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朗诵的要领和技巧,培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2、理解诗歌的主题、形象和意境,总结、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
3、感悟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重点难点】1、把握诗歌朗诵的要领和技巧,培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2、理解诗歌的主题、形象和意境,总结、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
2、【助读资料】关于联想和想象:联想,是指由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和事物。
联想必须有相似点和相关点。
想象,是这在头脑中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来的新的事物形象。
人们虽能想象出从未感知过的或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是想象的内容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
想象,还必须进行再创造。
意象:意象即表达主观情感的客观外物。
诗歌的意象是诗人心中之“意”与外在之“象”的结合体。
例题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景物:月落、乌啼、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等。
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常见意象自然景物:月亮--思乡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飘渺()隔.着()镀.金()卸.下()闪烁.()白昼.()焚.起()溅.起()2、解释下列词语飘渺:__________定然: ___________闪烁:____________子午线:______________3、《天上的街市》作者________,我国________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方面著作很多,有诗集________,话剧________等。
《天上的街市》写于________年,收在他的第二部诗集________中。
4、吴望尧,笔名________,________现代派诗人,著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2《诗二首》一、作者和文章写作背景介绍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现代诗人、学者。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
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主题和写法1、《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
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像天上的街市,想像天上美丽的景色,想像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
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旧社会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因此,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及其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奋斗。
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仍然有新的意义。
2、找出诗人由街灯依次想到的事物。
板书:街灯——明星——天上的街市——牛郎织女的生活联想(由此及彼)想象(无中生有)介绍联想和想象概念并联系本诗理解。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两事物可由相关、相似、因果关系。
如诗中街灯和明星就是相似联想,流星和灯笼也是。
想象: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如诗中由明星想到天上的街市、街市上的物品、牛郎织女的生活。
三、《太阳船》1、吴望尧,浙江金华人。
40年代在越南经商,抗战胜利后到台湾,继续从事商业。
后旅居洪都拉斯。
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曾创设台湾现代诗奖。
主要作品有诗集《灵魂之歌》、《玫瑰城》、《地平线》,散文集《自由的悲剧——写给年轻的一代》、《越南沦亡琐记》、《阮氏娥——写给年轻的一代》及《吴望尧自选集》。
其作品曾获台湾文艺基金会特别创作奖。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主要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注意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江潮、江岸、船帆,注意形容词和动词“平”“阔”“正”“悬”,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如: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结合诗歌最后两句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⑵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释】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1)诗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____”一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一、【说教材】:《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第一部诗集《星空》。
《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
五四期间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语)。
所以,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绪,虽然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
而《天上的街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世界。
(1)诗内有丰富的想象,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描绘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
有写实的诗句,有想象的诗句,而想象的正代表着诗人的向往和追求。
(2)虽然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却又借助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对此传说的进行了全新的反传统的诠释,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2、基于以上分析,设定本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有三:①在朗读中感受新诗的音乐美,绘画美、情感美;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②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想象和创新的能力。
③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和渴望追求光明的理想,明白今日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人人都应自觉爱护我们生活的家园,保护环境,美化生活。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1、2 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只要完成了这两点的教学,教学目标3就会水到渠成。
二、教学方法1【说教法】: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也为了使学生的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尤其注重朗读。
因此我将围绕朗读来设计教学,并采用多种诵读形式。
启发式教学:教学诗歌,要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精炼的诗句中解读出诗歌的丰富内涵来。
本诗为新诗,新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字浅显、明白,形象鲜明,意境深邃。
22 诗二首
01 积累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陈.列(chén) 不甚.(shèn) 缥缈..(piāo miǎo)
镀.金(dù) 闪烁.(shuò) 焚.起大火(fén)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稀有而珍贵的东西。
(3)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闲暇时到外面随便走走。
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在需要重读的字下标“·”。
(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2)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3)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4)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划来只/镀金的/巨船。
(5)使它/沉没于/灰色的/浪涛,却/溅起了/银星/千颗。
4.仿照示例,续写句子。
示例: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1)池塘中的莲花开了,好像亭亭玉立的妙龄少女。
(2)风筝飘在空中,好像翱翔天空的雄鹰。
(3)月光照在地上,好像一池春水。
(4)清清的露珠醒了,好像鱼儿转动的眼睛。
5.文学的创作、科学的进步都离不开想象,为此某中学七年级(1)班的学生开展了一次“想象——为人
类插上进步的翅膀”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名作推介】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创作了大量的神话作品,请你向同学们推
荐一篇,并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
示例:《女娲补天》。主要讲述女娲炼七彩石补天,造福人类的故事。
(2)【梦想成真】 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许多人类因为善于想象,最终使梦想成真的故事,请你介绍一
个梦想成真的故事。
示例:古人看到鸟儿在天空飞翔,渴望自己也能飞上天空,如今,人们不但可以乘坐飞机遨游天空,甚
至可以在太空中行走了。
02 课内精读
(一)阅读诗歌《天上的街市》,完成题目。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6.这首诗的构思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请你整理出诗人构思的思路。
地上的街灯→天上的明星→天上的街市→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7.“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中“定然”一词能否改为“可能”?为什么?
不能。因为“定然”是肯定的语气,而“可能”是也许、推测的语气,改后不能表达作者坚定的信念,
削弱了表现力。
8.“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朵”本来是“花”的量词,这里用在“流星”上,
你能说出诗人这样用词的妙处吗?
诗人将“花”的量词“朵”用在流星上,表现了流星像一个火团的特征,又与灯笼的比喻相应,而且让
读者感到“流星”和“花朵”一样美丽。
9.诗人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诗人为什么做这样的改造?
诗人想象的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过银河、游天街,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一个
在天河之东,一个在天河之西,每年只有一次“鹊桥会”。诗人做这样的改造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对丑恶
现实的不满。
(二)阅读诗歌《太阳船》,完成题目。
太阳船
吴望尧
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
划来只镀金的巨船,
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
便缓缓地扯下了帆。
沿途它穿越紧密的光波,
或停靠于云的海岸,
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
又驰向另一个港湾。
但在它驶近黑暗的时候,
船上却焚起了大火,
使它沉没于灰色的浪涛,
却溅起了银星千颗。
10.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歌的主题。
通过丰富而新奇的想象,把太阳想象成一条船,形象地向读者展示太阳一天东升西落的历程。
11.诗歌中“镀金的巨船”指的是什么?“停靠于云的海岸”“船上却焚起了大火”分别是诗人想象的
什么场景?
“镀金的巨船”是指早晨刚刚升起的太阳。“停靠于云的海岸”是想象天空的云层遮住了太阳的场景,
“船上却焚起了大火”是诗人想象傍晚时晚霞的壮丽景观。
1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诗句。
“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
示例:比喻,用“白银”比喻阳光,“卸下批闪烁的白银”比喻天色已晚,太阳光逐渐变暗;“驶向另
一个港湾”比喻太阳即将落山。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光线的变化,给人以美
感及想象的空间。
03 拓展阅读
星
徐慧
夜色笼罩着枇杷山头,
树叶在风中瑟瑟颤抖;
数不清的明灯装饰着山城,
像晴朗的夏夜里满天星斗——
嘉陵江里航标灯组成银河,
“双鱼”星座在河中遨游;
成渝路上车灯飞驰而过,
是无家可归的流星在走;
这里有年轻英俊的“猎户”,
那边是聪明美丽的“仙后”;
火星在电视塔上闪着红光,
金星把广场照得亮如白昼……
是谁用他神奇的双手,
安排了这完美的地上宇宙?
山城的灯火通宵不灭,
哪怕这冬夜里风紧云厚。
夜色笼罩着枇杷山头,
心儿和树叶一起颤抖;
我们不也是地上的星座吗——
我是“织女”,你是“牵牛”……
13.本诗中作者是如何进行联想的?
从“星”联想到“灯”,再联想到“人”。
14.赏析下面诗句。
我们不也是地上的星座吗——/我是“织女”,你是“牵牛”……
巧妙运用传说,表达出对山城勤劳的赞美之情和人民的自豪之感。
15.选诗中引用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牛郎织女”是聪明勤劳的建设者的化身,表达了诗人的赞美之情和自豪之感,他们才是真正过上了幸
福美好的生活。
16.读完全诗,谈谈诗歌的题目“星”有什么喻义?
以星喻灯——山城数不清的明灯;以星喻人——山城勤劳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