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5
《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这两首诗所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金色花》一、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的力量推动了世界的发展。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朗读诗歌1. 前提:扫除字词障碍匿(nì)隐藏:不让人知道。
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衍(yǎn)2. 朗读诗歌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配乐仿读。
朗读指导: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的方法是不同的。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
”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
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三、感悟诗歌1. 教师导语这一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
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生:因为他沐浴着母爱。
}爱是交流的。
小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2. 合作学习分组共同研讨下列问题(注: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学生在朗读诗歌过程中提出的具有共性的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
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诗两首》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把握诗歌朗诵的要领和技巧,培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2)理解并积累诗屮的生字、生词。
(3)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的主题、形象和意境,品味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品味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诗歌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方法】以诵读法为主。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屮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幻灯出示波浪线,师问:“〜〜〜〜〜〜"这是一条波浪线,由这条波浪线,你们可以想到什么?由学生自由回答。
课堂预设,学生大都会联想到形象的事物如:大海的波涛、绳子、蜿蜒的小路、麦浪起伏等;教师点拨也可以想到抽象的内容,如成绩起伏不定、音乐跳动的旋律、也可以到曲折的人生Z路律等,老师可以做点拨。
学生们的想象能力是丰富的,通过一个简单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你看到太阳会想到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作家吴望尧的太阳船。
二、作者简介吴望尧(1932-2009),笔名巴雷,台湾诗人。
40年代在越南经商,抗战胜利后到台湾,继续从事商业。
后旅居洪都拉斯。
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曾创设台湾现代诗奖。
主要作品有诗集《灵魂之歌》、《玫瑰城》、《地平线》,散文集《自由的悲剧——写给年轻的一代》、《越南沦亡琐记》、《阮氏娥——写给年轻的一代》及《吴望尧自选集》。
其作品曾获台湾文艺基金会特别创作奖。
吴望尧先生的好友也是著名诗人的余光屮先生评价说:“吴望尧的诗作产量丰富,风格多元,佳作不少。
大致分来,约有三类。
第一类是少作,受了新月派和西方浪漫派的影响,轻倩柔美,意浅情浓,和我早年的情况相似。
第二类仍是抒情的小品,但命意转深,个性转强,感性独特,风格渐向现代诗接轨,看得出大有发展的潜力。
《陋室铭》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二)让学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朗读、背诵全文。
(三)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导语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
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
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
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解题1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
如:墓志铭、座右铭等。
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2白居易的推崇。
《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
有研究者指出:当年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受到和州知县的百般刁难,让他在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刘禹锡因此起笔写了《陋室铭》一文,并请人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前,以此明志。
(三)整体感知——感受结构美1(1)读准字音,如“馨xīn”、“牍dú”。
(2)结合课文注释理清思路。
2(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明确:不矛盾。
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处的“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
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
(3)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明确: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诗二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诗二首》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22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两首古诗词,分别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
这两首诗都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文言文,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还不够成熟。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新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了解诗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感悟诗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感悟诗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对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世界,感受诗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采用问答、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的原文、注释、译文、作者简介、相关图片等。
2.教学工具:准备白板、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教学资源:收集与诗相关的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世界。
例如,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播放瀑布声音,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2019-2020学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2《诗两首》教学案(新人教版) 【导学目标】1.了解联想和想象,体会它们在诗中的作用。
2.理解比喻的作用,赏析诗歌优美的语言和幽远的意境。
3.学习诗人执著地追求光明和理想的高尚情怀。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步骤一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三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同学们,故事传说千年,神话仍在人心,牛郎织女的故事陪伴着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曾经我们也为他们的分离而伤心。
但在郭沫若先生的笔下,牛郎织女不再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是携手在天街散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天上的街市》,体会作者如此改编的用意。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1)字音缥缈..(piāo miǎo)焚.起(fén)镀.金(dù)溅.起(jiàn)(2)词义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定然:必定。
珍奇:稀有而珍贵。
2.作者名片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学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郭开贞,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四川乐山人。
代表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等;回忆录《我的幼年》《反正前后》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等。
吴望尧(1932~2009)笔名巴雷,台湾诗人。
有诗集《地平线》《玫瑰城》。
3.背景链接《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在1921年10月创作的,时值“五四”运动的退潮期。
当时郭沫若曾两度从日本回到祖国,他接触到在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现实社会,看到了人民的苦难,对祖国美好的憧憬归于破灭,陷入“深沉的苦闷”中,但他并不因此消沉,仍执著地追寻着光明和理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两首》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 让学生借这两首诗了解并喜欢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⑵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⑶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2、能力目标:⑴ 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⑵ 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3、情感目标:⑴ 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⑵ 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1、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及其诗作,并为大家朗诵其他诗篇的片段。
2、教学方法:读、说、悟、品法。
比较鉴赏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新课指导《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二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2.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未选择的路》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
2.诗歌的象征手法〉[教学方法]:1、读、说、悟、品法。
2、比较鉴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由《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当你身处困境,是前进还是后退,遇到困难,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诗人简介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
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
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
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
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两首》的作者及其背景,能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互读、集体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学会品味诗歌,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诗两首》选自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包括《归园田居》和《春望》两首诗歌。
这两首诗歌分别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阅读和鉴赏能力,但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还需加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诗两首》的内容和主题,把握诗歌的情感。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2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
运用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进行诗歌创作和表达。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诗两首》的题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诗?诗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两首》,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进行初步的诗歌鉴赏。
4.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诗歌的讲解,包括诗歌的背景、意象、修辞手法等。
引导学生通过讲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4.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语文:《诗两首》教案(3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
《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死水》这样的诗篇,写了种丑恶的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对逝去的美的留恋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
同样,我们可以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
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二、引入: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1、简介作者: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
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
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
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
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2、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诗两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学会通过朗读来理解诗歌的主旨。
2.理解两首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2.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中表达的人生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普希金和弗罗斯特在面对人生选择时的心境,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感受普希金和弗罗斯特在诗歌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引导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理解和掌握两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难点1.深入理解两首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感受普希金和弗罗斯特在面对人生选择时的心境。
三、教学准备(一)教师1.准备教学用的PPT课件。
2.准备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生平资料。
3.准备一些关于积极面对生活困难的名人名言和优秀文章。
(二)学生1.熟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两首诗。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些关于积极面对生活和挑战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面对生活困难和挑战时的经历,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二)新课学习1.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教师介绍普希金的生平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2)教师播放诗歌录音,学生跟读,熟悉诗歌内容。
(3)学生分组讨论:诗中“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具体指的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如何理解“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这句话?(4)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并播放普希金的其他作品供学生欣赏,增加学生对普希金作品的理解。
2.学习《未选择的路》(1)教师介绍弗罗斯特的生平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2)教师播放诗歌录音,学生跟读,熟悉诗歌内容。
(3)学生分组讨论:这首诗中“路”指的是什么?诗人为什么最终选择了他未选择的路?你如何理解“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这句话?(4)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并播放弗罗斯特的其他作品供学生欣赏,增加学生对弗罗斯特作品的理解。
22 诗二首第一课时天上的街市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中“朵”可不可以换成“颗”?“朵”用来作流星的量词,而不用“颗”,写出了流星的美,就像花儿一样。
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4.“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中的“浅浅”一词有何表达效果?“浅浅”说明牛郎织女相隔很近。
生活得自由、幸福。
“浅浅的天河”,运用叠词,不但更好地表现天河的浅,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目标导学四:仿写句子,拓展提升发挥想象和联想,补充下列句子 示例:甜蜜的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住他,它已经跑了。
月光照在地上,好像 牵牛花开放了,好像笼子的小鹦鹉,好像__________‖教学提示‖仿写,它不同于一般的造句。
题目有供仿写的例句,我们应先从分析例句入手,挖掘仿句和例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相同点。
三、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太阳船学习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详尽的背景介绍。
介绍当时的写作背景,使学生轻而易举地领悟了诗歌的主旨。
2.运用多种教学形式。
在授课时,我不仅给学生展示有关的图片,还让学生把自己所想象到的景象用笔画下来,并在小组里进行评比,也让学生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不足之处:1.朗读指导不够。
诗歌的朗读无疑是很重要的,但在教学中我忽视了对诗歌朗读的指导,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2.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方面做得不够。
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多,如教授《天上的街市》时,只有个别学生提出了诸如“‘那朵流星’的‘朵’字如何理解?”这样的词语层面的问题,对深沉的问题诸如“为什么课文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和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所不同?”这类的问题却没有学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