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诗二首》导学案2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7
★精选文档★2016 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 课诗二首教学设计教课课时计划 ( 教课设计 )学校班级级学科语文教师课题《 22 诗二首》时间年代日讲堂教课目的知识点学习水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1.领会作者神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2.子安的联想、丰富的想象3.赏析诗歌的语言思想教育内容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研究未知领域的欲念。
教课要点朗诵训练,领会语言的节奏感与和睦美;教课难点练习运用联想和想象; 意会诗歌表达的中心课型教读教具多媒体教课内容及教课过程(达标举措、反应改正)《天上的街市》一、导入新课。
星空以其非常的广阔和神奇,惹起人们纷众多姿的幻想,创建出众多漂亮感人的传说。
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 ( 学生沟通收集的作者平生资料及代表作品 )郭沫若 (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隐士。
现代诗人、学者。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 ; 戏剧《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等。
《女神》是中国新文化运动诗坛的奠定之作,郭沫若也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定人。
三、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 1921 年,这时,“五四”运动热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期间。
此时的郭沫若,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峻如铁 ! 黑暗如漆 ! 腥秽如血 ! ”的黑暗现实感觉极大的愤慨和伤感,但他并无无望,仍执着的追求光明和理想。
在绚烂星空的引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有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习诗歌,指导朗诵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领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2、这类感情基调的诗歌应如何朗诵?五、师生共同活动,剖析、解读全诗。
( 一) 、先出示联想、想象的定义。
( 透影 )联想:是指由某人或某事而想到其余有关的人或事物。
两事物之间一定拥有相像点和有关点。
想象:是指在脑筋中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经过新的组合而创建出来的新的事物形象。
22 诗二首课前预习导学阳光导读一、走近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
从小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和影响,1914年赴日留学,接触了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
1919~1920年之间,完成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
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恢复》等。
吴望尧(1933-2009),笔名巴雷,浙江金华人,台湾现代诗,著有诗集《地平线》《玫瑰城》。
二、背景链接《天上的街市》选自诗集《星空》,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
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三、阅读点拨《天上的街市》善于运用联想的想像。
第一节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联想明星,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天上的)街灯。
诗歌后三节,都是想象。
第二、节想像的天上的街市与现实的对比:天上的街市:繁荣、光明、富裕;现实是黑暗、贫穷的。
第三、四节,写天上牛郎织女自在、悠闲、舒适、幸福的生活,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无比执著。
总之,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四、思维导图天联想街灯-明星-天上街灯痛恨上黑暗现实的天上街市-繁荣美丽向往街想像理想生活市天上的生活-自由幸福激发民众太阳升起-划来巨船太扯下帆阳太阳运行穿光波靠云岸船阳光灿烂成批的白银日落焚大火霞光满天星光灿烂预习检测一、字音字形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016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22诗二首太阳船天上的街市导学案及课件(人教版)22诗两首【导学目标】1.了解联想和想象,体会它们在诗中的作用。
2.理解比喻的作用,赏析诗歌优美的语言和幽远的意境。
3.学习诗人执著地追求光明和理想的高尚情怀。
【时计划】2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步骤一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三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同学们,故事传说千年,神话仍在人心,牛郎织女的故事陪伴着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曾经我们也为他们的分离而伤心。
但在郭沫若先生的笔下,牛郎织女不再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是携手在天街散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天上的街市》,体会作者如此改编的用意。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1)字音缥缈(piā iǎ)焚起(fén)镀金(dù)溅起(iàn)(2)词义陈列:把物品摆出供人看。
定然:必定。
珍奇:稀有而珍贵。
2.作者名片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学学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郭开贞,乳名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四川乐人。
代表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等;回忆录《我的幼年》《反正前后》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等。
吴望尧(1932~2009)笔名巴雷,台湾诗人。
有诗集《地平线》《玫瑰城》。
3.背景链接《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在1921年10月创作的,时值“五四”运动的退潮期。
当时郭沫若曾两度从日本回到祖国,他接触到在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现实社会,看到了人民的苦难,对祖国美好的憧憬归于破灭,陷入“深沉的苦闷”中,但他并不因此消沉,仍执著地追寻着光明和理想。
22 诗二首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详尽的背景介绍。
介绍当时的写作背景,使学生轻而易举地领悟了诗歌的主旨。
2.运用多种教学形式。
在授课时,我不仅给学生展示有关的图片,还让学生把自己所想象到的景象用笔画下来,并在小组里进行评比,也让学生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不足之处:
1.朗读指导不够。
诗歌的朗读无疑是很重要的,但在教学中我忽视了对诗歌朗读的指导,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2.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方面做得不够。
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多,如教授《天上的街市》时,只有个别学生提出了
诸如“‘那朵流星’的‘朵’字如何理解?”这样的词语层面的问题,对深沉的问题诸如“为什么课文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和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所不同?”这类的问题却没有学生发现。
《天上的街市》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基调。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3、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指导1·通过工具书,读准“缥缈”的字音,理解“缥缈”·“陈列”“定然”等词语的意思。
2·利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美妙意境。
3·小组讨论,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4·小组交流,本诗的结构。
5·各抒己见,本诗在写作上的特点,掌握想象与联想的区别。
三·【活动一】自学导航1·知识链接(1)·掌握作者(2)了解时代背景:(3)学生学习(读准字音,理解词意)缥缈(——):陈列:定然:【活动二】朗读感知(1)自由朗读,了解诗歌内容。
(2)小组齐读,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
(3)全班齐读,了解本诗的节奏和重音。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4)概括每节诗的内容。
【活动三】探究提升1、探究主题(1)文中写了哪些事物?(2)这些事物有哪些特点?(3)营造怎样的意境?(4)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与文中的牛郎织女情节相同吗?什么地方不同?(5)作者为什么把天上的街市写得那么美好,为什么把牛郎织女的生活写得那么幸福,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2、寻找闪光之笔(诗文欣赏----用词的效果)3、探究写作方法街灯————————明星联想:由实际存在的事物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的心理过程天上的街市————幸福的牛郎织女想像:创造出()心理过程。
诗二首1.朗读并背诵诗歌,要分清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2.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通过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朗诵法;感悟法;比较阅读法。
理解《天上的街市》中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感情和《太阳船》中诗人对太阳的赞美之情。
1.通过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2.理解《天上的街市》中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感情和《太阳船》中诗人对太阳的赞美之情。
新课导入⇒检查预习⇒初读感知⇒理解意境⇒研读《太阳船》导入一:联想型[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由星空引发联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借机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趣味。
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群星璀璨,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和星星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
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哪些瑰丽的传说呢?华灯初上,漫步街头,放眼满街的明灯,你想到了什么?皓月当头,仰望星空,你又想到些什么呢?导入二:故事型[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改编故事,引发学生无限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世人皆知,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喜剧。
(悲剧)悲在哪里呢?(悲在牛郎织女天各一方,每年在七月七日才能相会一次。
)不错!牛郎织女的故事多少让人觉得很凄美,因为他们天各一方,每年只能在鹊桥相会一次。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他们的美好愿望,你们说说,是什么愿望呢?(希望他们能长相厮守,永不分离。
)好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走进郭沫若先生的一首小诗——《天上的街市》,看看我们的愿望能否在诗中实现。
(板书课题和作者)一、检查预习,了解背景[设计意图] 通过检查预习,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于教师掌握课堂进程。
【课件出示,生独立完成,组内互阅,班内交流。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陈.列( ) 镀.金( )港.湾( ) 缥缈.( )焚.起( ) 溅.起( )2.解释下列词语。
(2016年秋季版)湖北省荆门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湖北省荆门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湖北省荆门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诗二首《天上的街市》教学目标1。
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2. 自然的联想、丰富的想像。
3。
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的节奏感与和谐美。
教学时数: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朗读诗歌,疏通生字,查找、了解作者有关资料。
教师:朗读录音磁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幻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作者简介(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现代诗人、学者。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二、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 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
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1.熟悉诗歌,指导朗读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22诗二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情,理解诗意。
2.学习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培养适度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习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实写)与联想想象(虚写)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良好情操。
2.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生活,具有健康向上、奋发乐观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实写)与联想想象(虚写)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习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培养适度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学展示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飘渺..()隔.着()镀.金()卸.下()闪烁.()白昼.()焚.起()溅.起()2、解释下列词语飘渺______________定然闪烁______________3、《天上的街市》作者________,我国________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方面著作很多,有诗集________,话剧________等。
《天上的街市》写于________年,收在他的第二部诗集________中。
二、合作学习:1.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
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
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三、质疑导学1、讲解第一节诗。
(1)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明确: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
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在第一节诗中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如何?明确: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
22 诗二首《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东雪婷北京市团结湖第三中学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天上的街市》的整体基调;通过设计朗读脚本,体会诗人对美好的向往。
2.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理解诗歌中的联想和想象在表达诗人情感时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理解诗歌中的联想和想象在表达诗人情感时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方式体会诗人的感情。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语:牛郎织女的故事很多同学都听说过,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呢?请学生讲述牛郎织女故事。
诗人郭沫若曾写过一首诗,里面涉及了牛郎织女,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品郭沫若先生的这首诗《天上的街市》,了解郭沫若先生笔下牛郎织女的生活与刚才大家所讲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体会诗人借这个故事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1.请同学自由朗读诗歌,尝试感受诗歌的主基调。
自由朗读后,请学生谈谈这首诗的主基调。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重点词语,关注作者笔下牛郎织女的结局,得到主基调──抒发对美好的追求、向往之情)2.再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展示。
教师抓住能反映本诗歌基调的语句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体会诗歌的基调和情感。
(三)内容探究我们知道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不是郭沫若所写的那样,诗中牛郎织女的生活是作者想象出来的。
我们在朗读时,读到诗人给我们描绘的景象时,有什么感觉?再请2位同学朗诵这首诗,其他同学在诗中画出作者想象的内容,并思考这些想象的内容在你的脑中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22.诗两首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诗歌,要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通过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2、预习要点(1)预习重点生词并做好标记。
(2)阅读课文,能够简要概括文章各段段意。
3、达标练习(1)对中心思想表达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B.作者由现实生活联想到美好的天街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
C.作者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告诉读者那不过是缥缈的幻想,表达了自己郁闷的感情。
D.作者大胆改造牛郎织女的故事,说明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2)不属于这首诗的特色的一项是()A.联想自然 B.想象丰富 C.意境美妙 D.语言铿锵(3)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街灯和明星极为相似,互相比喻,使联想自然。
B.“缥缈的空中”是说天空摇晃不定。
C.写实为想象作了铺垫。
想象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D.诗人之所以想象天上的自由幸福,正因为当时人民苦难深重。
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皇帝:嗜好新衣、爱慕虚荣、自欺欺人、装模作样,维护自己的尊严大臣:明哲保身,曲意逢迎百姓:没有看见却要说看见——胆小怕事,人去亦去社会:说假话,互相欺骗,随声附和,社会风气败坏,封建专制统治腐朽。
2、问题展示①“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②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有可无吗?③第一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
④作者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情绪?⑤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何不同?⑥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太阳船的?3、方法总结小组间讨论预习的收获,选一名同学课上做总结汇报。
4、拓展交流下列句子标点的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王伊凡同学荣获了《美德少年》的称号。
第22课诗二首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诗歌,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重难点:1.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天上的街市》导入新课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遐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朋友,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
那么,我国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天上的街市》。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清文章的大意。
明确:1.隔.着(ɡé) 不甚.(shèn) 缥缈..(piāo miǎo)2.这首诗通过对“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二、梳理思路——探究文意1.放朗诵录音。
听完录音后让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划分节奏停顿和重音,教师指导朗读全诗。
(提示:要正确判断停顿,意思表达正确、清楚,不要读破句子,有利于正确体现作者的感情,使诗句的朗诵协调、上口。
)节奏和重读示例:(1)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2)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2.学生朗读(配乐)。
请同学们坦率地、热诚地为这位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
3.全诗共四节,每节写的是什么?明确:第一节,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引到无数的街灯。
第二节,联想到天上“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第三、四节,由天上的街市想象到天上的生活。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1.讲解第一节诗。
(1)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明确: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
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2 诗二首第一课时天上的街市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中“朵”可不可以换成“颗”?“朵”用来作流星的量词,而不用“颗”,写出了流星的美,就像花儿一样。
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4.“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中的“浅浅”一词有何表达效果?“浅浅”说明牛郎织女相隔很近。
生活得自由、幸福。
“浅浅的天河”,运用叠词,不但更好地表现天河的浅,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目标导学四:仿写句子,拓展提升发挥想象和联想,补充下列句子 示例:甜蜜的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住他,它已经跑了。
月光照在地上,好像 牵牛花开放了,好像笼子的小鹦鹉,好像__________‖教学提示‖仿写,它不同于一般的造句。
题目有供仿写的例句,我们应先从分析例句入手,挖掘仿句和例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相同点。
三、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太阳船学习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详尽的背景介绍。
介绍当时的写作背景,使学生轻而易举地领悟了诗歌的主旨。
2.运用多种教学形式。
在授课时,我不仅给学生展示有关的图片,还让学生把自己所想象到的景象用笔画下来,并在小组里进行评比,也让学生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不足之处:1.朗读指导不够。
诗歌的朗读无疑是很重要的,但在教学中我忽视了对诗歌朗读的指导,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2.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方面做得不够。
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多,如教授《天上的街市》时,只有个别学生提出了诸如“‘那朵流星’的‘朵’字如何理解?”这样的词语层面的问题,对深沉的问题诸如“为什么课文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和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所不同?”这类的问题却没有学生发现。
22 诗二首课前预习导学阳光导读一、走近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
从小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和影响,1914年赴日留学,接触了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
1919~1920年之间,完成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
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恢复》等。
吴望尧(1933-2009),笔名巴雷,浙江金华人,台湾现代诗,著有诗集《地平线》《玫瑰城》。
二、背景链接《天上的街市》选自诗集《星空》,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
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三、阅读点拨《天上的街市》善于运用联想的想像。
第一节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联想明星,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天上的)街灯。
诗歌后三节,都是想象。
第二、节想像的天上的街市与现实的对比:天上的街市:繁荣、光明、富裕;现实是黑暗、贫穷的。
第三、四节,写天上牛郎织女自在、悠闲、舒适、幸福的生活,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无比执著。
总之,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四、思维导图天联想街灯-明星-天上街灯痛恨上黑暗现实的天上街市-繁荣美丽向往街想像理想生活市天上的生活-自由幸福激发民众太阳升起-划来巨船太扯下帆阳太阳运行穿光波靠云岸船阳光灿烂成批的白银日落焚大火霞光满天星光灿烂预习检测一、字音字形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灯笼.( ) 尧.( ) 缥缈..( )焚.起( ) 神mì( ) 白zhoù(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1)缥()(2)笼()()二、选择同音字组词3.A.接 B.街 C.阶 D.皆 E.揭(1)啼笑()非 (2)()段 (3)()头巷尾(4)交头()耳 (5)()晓 (6)草木()兵4.A.游 B.尤 C.犹 D.由 E.邮(1)记忆()新 (2)()资 (3)怨天()人(4)()刃有余 (5)()衷 (6)听天()命5.A.谦 B.牵 C.签 D.千 E.迁(1)事过境() (2)()辞 (3)顺手()羊(4)()真万确 (5)抽() (6)()肠挂肚三、课文感知5.《天上的街市》通过奇妙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街灯明星相互辉映图、天上街市繁华图、牛郎织女骑牛相会图、牛郎织女天街闲游图四幅美丽图景,诗人通过这四幅图景,表达了的思想感情?6.《太阳船》描写的了太阳运行一天的情景,早晨太阳升起,“”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洒下万丈光芒;然后写太阳在太空穿行,又用“”写出阳光渐暗,“驶向另一个港湾”另一个是相对于前面的“”而言;焚起大火是指,“”指夜幕降临,星光灿烂。
课堂速效达标夯基演练1.下列各句中按意思划分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我想/那缥缈的/空中,B.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C.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D.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2.与全诗不同的一项()A.我想他们此刻,B.定然在天街闲游。
C.不信,你看那颗流星,D.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3.运用联想的一项是()A.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B.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C.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D.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4.下边是对本诗中心意思的四种理解,你认为哪一种正确。
A:作者由现实生活联想到美好的天街生活,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感情。
B:作者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告诉读者那只不过是缥缈的幻想,表达了自己郁闷的感情。
C: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D.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生活,表达了作者郁闷的感情。
课内析读读第一节诗,回答下列问题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第一节诗采用了互喻的方法,由联想到,又由联想到。
顺着这一联想,诗人进而想象空中有美丽的街市。
2.“街灯”与“明星”有什么相似处?请具体分析。
3.诗中两次出现“明”,词性相同吗?4.诗歌讲究韵律,请写出第一节诗的韵脚。
韵脚:5. 第三、四节诗中,诗人一反传统的说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有何用意?。
6. “那朵流星”中,“朵”本来是比喻花的,这里来比喻流星合适吗?____ 。
7. 诗的后三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说明了什么?。
阅读《太阳船》完成下下列问题太阳船吴望尧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划来只镀金的巨船,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
沿途它穿越紧密的光波,或停靠于云的海岸,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
但在它驶进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使它沉没于灰色的浪涛,却溅起了银星千颗。
8.这首诗热情赞颂了太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太阳船的?太阳的颜色有怎样的变化??( 答案:太阳运行的时间顺序早晨,金色-太阳升高到日落前,白色,日落时分,红色)9. 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⑴“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答案:当太阳升高以后,太阳没有的任何阻挡,发出了万丈光芒。
)⑵“但在它驶进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
”(答案:太阳下落没入云层,映射出晚霞一片。
)10.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诗句。
“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
”(答案用“白银”比喻阳光,“卸下批闪烁的白银”比喻天色已晚,太阳光逐渐变暗,“驶向另一个港湾”比喻太阳即将落山,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光线的变化的,给人以美感及想像的空间。
)11. 诗言志,作者吴望尧借“太阳船”寄托自己什么情感呢?说一说你的理解?(答案:寄托自己对光明与幸福的渴望,对故乡与大陆的思念。
)拓展阅读能力迁移12.指出郭沫若《静夜》诗中实写和想象的诗句,诗中怎样由现实而进入想象?想象又是怎样逐步展开的?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煳。
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由现实进入联想⑴这首诗_______节写实,_______节属想像。
无论写实还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__________。
⑵诗人由“”联想到到了“”,又由“”想象鲛人在岸。
⑶具体说一说“对月流珠”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诗两首答案预习检测灯笼.( ) 尧.( ) 缥缈..( )焚.起( ) 神mì( ) 白zhoù(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piāo )缥缈(1)缥( piǎo )缥碧(2)笼( lóng )笼子( lǒng )笼照二、选择同音字组词3.(1)啼笑(皆)非 (2)(.阶)段 (3)(街)头巷尾(4)交头(接)耳 (5)(揭)晓 (6)草木(皆)兵4.(1)记忆(.犹)新 (2)(邮)资 (3)怨天(尤)人(4)(游)刃有余 (5)(由)衷 (6)听天(由)命5.(1)事过境(迁) (2)(谦)辞 (3)顺手(牵)羊(4)(千)真万确 (5)抽(签) (6)(牵)肠挂肚三、课文感知⒌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⒍“缓缓地扯下了帆”“卸下批闪烁的白银”“神秘的航线”即东方清晨的地平线日薄西山晚霞灿烂“溅起了银星千颗”课堂速效达标夯基演练1.B.应为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2.C“颗”应为“朵”3.B 是联想,其它四句是想像4. C准确课内析读读第一节诗,回答下列问题1. 街灯明星明星天上的街灯2.“街灯”与“明星”的共同特点是“无数”和明亮,无数明亮的灯与星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
3.第一个“明了”是动词,第二个“明星”是形容词4.韵脚即押韵的字,第一节的韵脚是:星灯5. 大胆改造了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的生活不再是悲剧,专制的王母娘娘不复存在,牛郎织女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诗人以此寄托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无比执著。
诗人接第二节中两个“定然”,仍用两个“定然”、一个“定能”,表达对牛郎织女天上生活坚信不疑的态度,表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无比执著。
6. 合适,“朵”常用于花,流星飞进大气层,跟大气发生摩擦发热爆裂而发光,爆裂成许多小颗粒,形成了上小下大的喇叭花状,象花,自然就可以用‘朵’来形容了。
这就写出了流星的特征,这样天上的街市越发显得神奇美妙,令人向往。
7.对天上世界的繁华而富庶,天上的生活美好幸福表达一种肯定的语气,坚定地相信那样一个理想的世界是一定存在;对牛郎织女天上自由幸福生活的坚信不疑,这就含蓄地表达出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不满情绪,对理想生活的执著追求。
拓展阅读能力迁移12.⑴第一节写实第二节属想像静谧⑵“月光疏星”“天河”,“天河”“鲛人在岸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⑶“对月流珠”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时期,鲛人“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对月流泪,包含了个人对于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露出对于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