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59.00 KB
- 文档页数:4
七年级上《22、天上的街市》导学案
2、那么诗中那些是联想,哪些是想象?
3、如何进行联想?想象又是怎样逐步展开的?
五、享受朗读,熟读成诵
六、作业布置
1、熟读成诵。
2、“我想,那缥缈的空中,———,———”为开头,结合自己的梦想,展开想象,续写一节诗。
当然也可以用散文的语言“我想......”来展开想象进行创作。
七、板书设计。
八、教后反思。
整堂课,学生活动比较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理解了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但是,在整篇教学的设计中,我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思维,没有给学生更多提问的机会,使整堂课学生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上要让学生多问多思多交流,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诗两首》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把握诗歌朗诵的要领和技巧,培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2)理解并积累诗屮的生字、生词。
(3)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的主题、形象和意境,品味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品味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诗歌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方法】以诵读法为主。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屮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幻灯出示波浪线,师问:“〜〜〜〜〜〜"这是一条波浪线,由这条波浪线,你们可以想到什么?由学生自由回答。
课堂预设,学生大都会联想到形象的事物如:大海的波涛、绳子、蜿蜒的小路、麦浪起伏等;教师点拨也可以想到抽象的内容,如成绩起伏不定、音乐跳动的旋律、也可以到曲折的人生Z路律等,老师可以做点拨。
学生们的想象能力是丰富的,通过一个简单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你看到太阳会想到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作家吴望尧的太阳船。
二、作者简介吴望尧(1932-2009),笔名巴雷,台湾诗人。
40年代在越南经商,抗战胜利后到台湾,继续从事商业。
后旅居洪都拉斯。
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曾创设台湾现代诗奖。
主要作品有诗集《灵魂之歌》、《玫瑰城》、《地平线》,散文集《自由的悲剧——写给年轻的一代》、《越南沦亡琐记》、《阮氏娥——写给年轻的一代》及《吴望尧自选集》。
其作品曾获台湾文艺基金会特别创作奖。
吴望尧先生的好友也是著名诗人的余光屮先生评价说:“吴望尧的诗作产量丰富,风格多元,佳作不少。
大致分来,约有三类。
第一类是少作,受了新月派和西方浪漫派的影响,轻倩柔美,意浅情浓,和我早年的情况相似。
第二类仍是抒情的小品,但命意转深,个性转强,感性独特,风格渐向现代诗接轨,看得出大有发展的潜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诗二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诗二首》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22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两首古诗词,分别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
这两首诗都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文言文,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还不够成熟。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新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了解诗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感悟诗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感悟诗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对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世界,感受诗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采用问答、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的原文、注释、译文、作者简介、相关图片等。
2.教学工具:准备白板、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教学资源:收集与诗相关的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世界。
例如,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播放瀑布声音,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22、诗二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表达的美好愿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
(2)通过自主探究的学生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描述诗中的想象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训练;品味诗歌语言,理解意象,把握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群星璀璨,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和星星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星空图片……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哪些瑰丽的传说呢?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1、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
从小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和影响,1914年赴日留学,接触了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
1919~1920年之间,完成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以后成立了“创造社”,从事新文学运动,参加了革命。
解放后,担任了文化领域的领导工作。
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恢复》等。
写作背景:1921~1922年,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混乱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作者感到极大的愤怒.从地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联想到街灯,描写天上的街市,使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不满地上的现实.从而想象到牛郎和织女团聚生活,这里的牛郎和织女已经得到了解放,他们生活得很美满.明星和街灯这回还往复的互喻,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诗情画意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2019-2020学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2《诗两首》教学案(新人教版) 【导学目标】1.了解联想和想象,体会它们在诗中的作用。
2.理解比喻的作用,赏析诗歌优美的语言和幽远的意境。
3.学习诗人执著地追求光明和理想的高尚情怀。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步骤一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三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同学们,故事传说千年,神话仍在人心,牛郎织女的故事陪伴着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曾经我们也为他们的分离而伤心。
但在郭沫若先生的笔下,牛郎织女不再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是携手在天街散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天上的街市》,体会作者如此改编的用意。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1)字音缥缈..(piāo miǎo)焚.起(fén)镀.金(dù)溅.起(jiàn)(2)词义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定然:必定。
珍奇:稀有而珍贵。
2.作者名片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学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郭开贞,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四川乐山人。
代表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等;回忆录《我的幼年》《反正前后》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等。
吴望尧(1932~2009)笔名巴雷,台湾诗人。
有诗集《地平线》《玫瑰城》。
3.背景链接《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在1921年10月创作的,时值“五四”运动的退潮期。
当时郭沫若曾两度从日本回到祖国,他接触到在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现实社会,看到了人民的苦难,对祖国美好的憧憬归于破灭,陷入“深沉的苦闷”中,但他并不因此消沉,仍执著地追寻着光明和理想。
22 诗二首《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东雪婷北京市团结湖第三中学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天上的街市》的整体基调;通过设计朗读脚本,体会诗人对美好的向往。
2.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理解诗歌中的联想和想象在表达诗人情感时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理解诗歌中的联想和想象在表达诗人情感时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方式体会诗人的感情。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语:牛郎织女的故事很多同学都听说过,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呢?请学生讲述牛郎织女故事。
诗人郭沫若曾写过一首诗,里面涉及了牛郎织女,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品郭沫若先生的这首诗《天上的街市》,了解郭沫若先生笔下牛郎织女的生活与刚才大家所讲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体会诗人借这个故事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1.请同学自由朗读诗歌,尝试感受诗歌的主基调。
自由朗读后,请学生谈谈这首诗的主基调。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重点词语,关注作者笔下牛郎织女的结局,得到主基调──抒发对美好的追求、向往之情)2.再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展示。
教师抓住能反映本诗歌基调的语句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体会诗歌的基调和情感。
(三)内容探究我们知道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不是郭沫若所写的那样,诗中牛郎织女的生活是作者想象出来的。
我们在朗读时,读到诗人给我们描绘的景象时,有什么感觉?再请2位同学朗诵这首诗,其他同学在诗中画出作者想象的内容,并思考这些想象的内容在你的脑中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第22课诗二首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诗歌,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重难点:1.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天上的街市》导入新课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遐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朋友,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
那么,我国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天上的街市》。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清文章的大意。
明确:1.隔.着(ɡé) 不甚.(shèn) 缥缈..(piāo miǎo)2.这首诗通过对“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二、梳理思路——探究文意1.放朗诵录音。
听完录音后让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划分节奏停顿和重音,教师指导朗读全诗。
(提示:要正确判断停顿,意思表达正确、清楚,不要读破句子,有利于正确体现作者的感情,使诗句的朗诵协调、上口。
)节奏和重读示例:(1)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2)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2.学生朗读(配乐)。
请同学们坦率地、热诚地为这位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
3.全诗共四节,每节写的是什么?明确:第一节,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引到无数的街灯。
第二节,联想到天上“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第三、四节,由天上的街市想象到天上的生活。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1.讲解第一节诗。
(1)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明确: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
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诗二首
1.朗读并背诵诗歌,要分清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2.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通过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朗诵法;感悟法;比较阅读法。
理解《天上的街市》中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感情和《太阳船》中诗人对太阳的赞美之情。
1.通过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2.理解《天上的街市》中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感情和《太阳船》中诗人对太阳的赞美之情。
新课导入⇒检查预习⇒初读感知⇒理解意境⇒研读《太阳船》
导入一:联想型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由星空引发联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借机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趣味。
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群星璀璨,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和星星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
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哪些瑰丽的传说呢?
华灯初上,漫步街头,放眼满街的明灯,你想到了什么?皓月当头,仰望星空,你又想到些什么呢?
导入二:故事型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改编故事,引发学生无限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世人皆知,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喜剧。
(悲剧)悲在哪里呢?(悲在牛郎织女天各一方,每年在七月七日才能相会一次。
)不错!牛郎织女的故事多少让人觉得很凄美,因为他们天各一方,每年只能在鹊桥相会一次。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他们的美好愿望,你们说说,是什么愿望呢?(希望他们能长相厮守,永不分离。
)好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走进郭沫若先生的一首小诗——《天上的街市》,看看我们的愿望能否在诗中实现。
(板书课题和作者)
一、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设计意图] 通过检查预习,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于教师掌握课堂进程。
【课件出示,生独立完成,组内互阅,班内交流。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陈.列( ) 镀.金( )
港.湾( ) 缥缈.( )
焚.起( ) 溅.起( )
2.解释下列词语。
(1)缥缈:
(2)珍奇:
(3)子午线:
3.文学常识填空。
(1)《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代表作有诗集《》《星空》,戏剧《》《虎符》《棠棣之花》等。
(2)《太阳船》的作者是, 诗人。
著有诗集《地平线》《》等。
〔明确〕 1.chén dùgǎng miǎo fén jiàn 2.(1)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珍贵奇异的物品。
(3)经线。
3.(1)郭沫若《女神》《屈原》(2)吴望尧台湾《玫瑰城》二、指导诵读,初读感知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初读感知《天上的街市》,指导其读出感情,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1.背景介绍【课件出示,教师讲解】
《天上的街市》一诗最初发表于1921年3月出版的《创造季刊》。
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诗人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当时许多人感到绝望无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鼓励人们执着地追求光明和理想,于是写下了《天上的街市》一诗。
2.朗读诗歌,除了要注意读准字音,还要读准节奏,读准重音。
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诗歌中哪个词语不好读?(生齐答:“缥缈”)(板书:缥缈piāomiǎo,齐读。
)
3.给学生提供一个范例,请看大屏幕。
找一位学生来读。
(屏显第一、二节的节奏和重音)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来读。
(生齐读第一、二节。
)
4.初步读准了节奏和重音,接着找一名学生来读第三、四节。
(屏显第三、四节的节奏和重音)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来读,注意读准节奏和重音。
生齐读第三、四节。
5.给学生播放一段伴奏,让学生把诗歌读得舒缓一点,轻松一点。
(生齐读全诗。
)
三、再读诗歌,理解意境
[设计意图] 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逐步理顺诗歌的意境。
1.诗中,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仙境——天上的街市,我们一起来看看天上的街市有些什么。
(屏显:天上的街市有些什么?)(板书:天上的街市)
〔明确〕珍奇的物品、牛郎织女。
(板书:牛郎织女)
2.诗人是不是直接写天上的街市?那么诗人先写了什么?
〔明确〕不是。
街灯、明星。
诗人在这里由街灯联想到明星,由明星联想到街灯。
由此展开想象,想到了天上的街市。
(板书:联想:街灯→明星)(板书:想象)
3.我们就从第一节中找出你喜欢的诗句,反复吟咏品味。
例如:(1)“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明星和街灯之间有都是亮的。
“无数”,数量多。
(2)“天上的明星现了”中的“现”准确地描摹了星星在天空闪现的过程。
(试自由背诵第一节。
)
4.我们一起来看看诗歌的第二、三、四节,有没有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生自由朗读体会)
例如:(1)我喜欢:“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因为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流星比作灯笼;打破了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不能相见的局面。
(2)“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说明牛郎织女相隔很近。
生活得自由、幸福。
“浅浅的天河”,运用叠词,不但更好地表现天河的浅,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齐读诗歌) 5.作者想象中的牛郎织女过着什么生活?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过着什么生活?这一改动,体现诗人什么意图?
〔明确〕想象中: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过银河、游天街,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
传说中:一个在天河之东,一个在天河之西,每年只有一次“鹊桥会”。
体现了诗人大胆的想象和对美的追寻,反衬出诗人对丑恶现实的不满。
四、自主研读《太阳船》
[设计意图] 在上一首诗歌学习的基础上,以自读为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提出质疑。
【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由朗读《太阳船》,然后根据教师提示,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意象,感受诗歌的想象和借喻。
】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太阳船》的主要内容。
〔明确〕作者把太阳比作船,生动地表现了太阳一天的运转情况,表达了对太阳的赞美之情。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太阳船》。
〔明确〕全诗借喻、想象丰富。
这首诗歌一直将太阳比作一艘船,想象出这艘船是怎样在空中升起、落下的,第一节中,将“扯下了帆”比作太阳升起后阳光越来越好的景象,而“卸下批闪烁的白银”正是说“洒下了一片阳光”的意思,全诗想象非常奇特,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
五、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用力扔出纸飞机之前,很多人习惯把纸飞机放到嘴边哈一口气。
对此,有不同的解释。
请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文学的语言续写一种。
物理学:哈口气,能使飞机头部变重,可以保持稳定性和减小阻力,使飞机飞得更高更远。
心理学:哈气是在给飞机力量。
文学:
〔明确〕示例:我以为是要先给飞机一个吻,这样飞机才会飞到亲人和好朋友的手里。
哈气是一种把自己的愿望放进去的仪式。
同学们,有人说诗人是落在凡间的天使,他们将真善美的信念和美好的理想留在了人间,又匆匆离去。
我想今天我们接触的两个诗人就是这样充满着爱心的天使,当现实中黑暗的环境让他无法忍受的时候,他就将美好的理想投入到了天上,也把美好的信念留给了读者,留给了千千万万的后人。
所以,请大家记住这首诗,也记住这位真善美的“天使”。
尝试背诵这两首诗歌。
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
联想、想象(天上的生活富庶、美好、幸福)
太阳船
吴望尧太阳船赞美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