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病人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532.57 KB
- 文档页数:80
胆石症患者的护理常规胆石症指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胆石的成因十分复杂,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胆道感染;②胆管异物;③胆道梗阻;④代谢因素;⑤胆囊功能异常;⑥致石基因及其他因素。
胆石按结石组成成分的不同分可为3类:①胆固醇结石:以胆固醇为主要成分,其中80%发生于胆囊内。
X线检查多不显影。
②胆色素结石:含胆色素为主,其中75%发生于胆管内,X线检查多不显影。
③混合型结石:X线检查常显影。
一、胆囊结石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为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主要是胆固醇结石和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常与急性胆囊炎并存。
主要见于成年人,女性多见。
【病因】胆囊结石是多种综合性因素作用的结果。
主要与脂类代谢异常、胆囊细菌感染和收缩排空功能减退有关,这些因素引起胆汁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临床表现】30%的胆囊结石患者可终身无临床症状。
单纯性胆囊结石,无梗阻和感染时,常无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的消化系统症状;结石嵌顿时,则出现明显症状和体征。
1.胆绞痛常发生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时。
表现为突发的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绞痛,可向右肩部、肩胛部或背部放射。
由于油腻饮食后胆囊收缩或睡眠时体位改变导致结石移位并嵌顿于胆囊颈部,使胆汁排空受阻,胆囊强烈收缩所致。
2.上腹隐痛多数患者仅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部隐痛,或者有畏食、腹胀、腹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
3.胆囊积液胆囊结石长期嵌顿或阻塞胆囊管但未合并感染时,胆囊黏膜吸收胆汁中的胆色素,并分泌黏液物质,导致胆囊积液。
积液呈透明且无色,称为白胆汁。
4.其他极少表现为黄疸,可并发胆源性胰腺炎、胆囊穿孔、胆囊十二指肠瘘、胆囊结肠瘘等。
5.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
形成原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位置过低,较大的胆囊管结石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
胆石症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急性期后根据体质逐渐增加活动量。
2、根据病情遵医嘱指导患者进食,以低脂、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为宜,禁食者,给予静脉营养。
3、做好心理护理,告知手术的目的及术前术后的配合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
4、常规术前准备,如:备皮、备血、皮试等。
5、术前禁食12小时,禁水4小时,术晨留置胃管。
二、术后护理(一)病情观察及护理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伤口渗出、伤口疼痛等情况。
2、保持各引流管在位通畅,密切记录各引流管的色、量、性质。
3、留置T管或胃胆管者应观察胆汁引流情况,有无鲜血、碎石等沉淀物,同时注意体温及腹痛情况,如T管或胃胆管周围有胆汁渗漏,应及时更换纱布。
4、观察肛门排便、排气及黄疸消退情况。
(二)用药观察及指导:1、观察使用利胆药物后有无过敏现象发生2、观察使用抗炎、止血药物后有无过敏反应、恶心、眩晕等不良反应。
(三)、体位、活动、饮食、排泄及心理等健康指导:1、体位:患者全麻未清醒,去枕平卧6小时,6小时后取半卧位休息。
2、饮食:腹腔镜手术者,当日禁食水,第二天可进低脂流质或低脂半流质;开腹手术后一般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低脂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掌握少量多餐、低脂、高热量、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原则。
3、活动:腹腔镜手术者励患者术后6小时下床活动;开腹手术者根据患者的体质和术后恢复情况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4、排泄:术后患者如排便次数增多或粪便不成形,指导患者调整饮食,进低脂易消化食物,此症状一般一月后会恢复。
5、心理: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疾病,主动配合治疗。
(四)、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出血:观察生命体征,观察引流管及切口出血情况,遵医嘱及时使用止血药物2、胆漏:观察腹部体征:有无腹痛、腹胀等腹膜炎的表现,有无发热,腹腔引流管引流液呈黄绿色胆汁样,常提示病人发生胆漏,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并配合相应的处理。
3、感染:观察切口局部皮肤及患者全身情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监测体温变化,病情允许时取半卧位休息。
胆石病病人的护理胆石病包括发生在胆囊和胆管内结石。
胆囊结石与胆汁中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继而沉淀析出有关,如肥胖、高脂肪饮食、糖尿病等因素。
典型症状为胆绞痛,常发生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阵发性疼痛或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向右肩背部放射。
胆管结石为发生在肝内、外胆管的结石,与胆囊结石排入胆总管、胆汁淤滞、胆道感染、胆道异物等有关。
临床表现常不明显,或仅有上腹部不适;当胆管结石阻塞胆道并继发感染时,则表现为典型的Charcot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B超为诊断胆石病的首选检查。
主要处理原则包括非手术治疗(抗炎、解痉止痛、护肝营养等)与手术治疗(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肠吻合等)。
【护理评估】(一)术前评估1.健康史(1)个人情况:病人的年龄、性别、居住地、劳动强度、饮食习惯等。
(2)既往史:既往有无胆绞痛、上腹隐痛;有无急性或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有无肥胖、高脂肪饮食、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有无反酸、嗳气、餐后饱胀等消化道症状。
2.身体状况(1)腹痛的发作情况,有无右肩背部放射痛;(2)有无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消化道症状;(3)是否有寒战、发热及热型;(4)黄疸的程度,是否有尿色变黄、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等症状;(5)B超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是否提示有胆囊、胆道结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是否升高。
3.心理社会状况(1)病人及家属对胆石病和治疗措施的了解程度;(2)是否担心胆石病的预后;(3)病人的社会支持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如何等;(4)病人是否知晓胆石病的预防方法。
(二)术后评估1.麻醉、手术方式及术中出血、补液、输血情况;2.结石排出情况;3.引流管的位置,引流液的情况;4.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者,术后是否出现呼吸抑制;5.有无出血、胆瘘、高碳酸血症等并发症发生。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急性疼痛与胆囊强烈收缩、胆总管平滑肌或Oddi括约肌痉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