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病人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31.30 MB
- 文档页数:20
第三章第十八节胆石症病人的护理一、A11、18-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腹腔引流液呈“胆汁”样,应考虑A、正常引流液B、低蛋白血症C、胆瘘D、胰瘘E、肠瘘2、18-形成胆红素结石的主要原因是A、代谢异常B、反复胆道感染C、胆囊功能异常D、致石基因E、环境因素3、18-胆总管下端有阻塞时,T管引出的胆汁为A、量过多B、量过少,色深C、浑浊D、量少而色淡E、棕色稠厚而清4、18-门腔静脉吻合术首要的目的是A、减少腹水形成B、降低门静脉压力C、消除脾功能亢进D、改善肝功能E、阻断侧支循环5、18-关于门脉高压症分流术后护理不正确的是A、早期起床活动B、低蛋白饮食C、使用抗生素D、忌食过烫食物E、术后平卧48h6、18-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病人,非手术治疗期间提示需立即做好急诊手术前准备的指征是A、黄疸进行性加深B、低血压,意识不清C、胆囊肿大,有压痛D、体温升高,脉速E、细胞计数增高7、18-下列胆道T管的护理不妥的是A、妥善固定B、保持通畅C、每日按时冲洗D、每日更换引流瓶E、记录引流量和性质8、18-胆道T管引流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措施,二者不同的是A、保持引流管通畅B、每天更换引流瓶C、观察引流量和性状D、拨管前夹管观察1~2天E、引流瓶不得高于引流出口9、18-胆道T管拔除前夹管期间应注意观察的内容是A、体温、血压、意识B、腹痛、血压、体温C、腹痛、呕吐、体温D、黄疸、血压、意识E、腹痛、体温、黄疸二、A21、18-患者女性,41岁。
既往有胆结石,晚餐后突然出现中上腹痛,阵发性加剧,频繁呕吐,呕吐物含胆汁,呕吐后腹痛未减轻,化验血淀粉酶为2500U/L,于今日住院治疗。
饮食护理应为A、禁食B、少食多餐C、高脂饮食D、低蛋白饮食E、低纤维饮食2、18-患者男性,35岁。
既往有胆结石,今日晚餐后突然出现中上腹痛,阵发性加剧,频繁呕吐,呕吐物含胆汁,呕吐后腹痛未减轻,化验血淀粉酶为2500U/L。
鉴于目前该患者情况,治疗原则应是A、胃肠减压B、流食C、应用吗啡止痛D、禁用生长抑素类药物E、禁用抑肽酶3、18-患者男性,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胆石症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急性期后根据体质逐渐增加活动量。
2、根据病情遵医嘱指导患者进食,以低脂、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为宜,禁食者,给予静脉营养。
3、做好心理护理,告知手术的目的及术前术后的配合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
4、常规术前准备,如:备皮、备血、皮试等。
5、术前禁食12小时,禁水4小时,术晨留置胃管。
二、术后护理(一)病情观察及护理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伤口渗出、伤口疼痛等情况。
2、保持各引流管在位通畅,密切记录各引流管的色、量、性质。
3、留置T管或胃胆管者应观察胆汁引流情况,有无鲜血、碎石等沉淀物,同时注意体温及腹痛情况,如T管或胃胆管周围有胆汁渗漏,应及时更换纱布。
4、观察肛门排便、排气及黄疸消退情况。
(二)用药观察及指导:1、观察使用利胆药物后有无过敏现象发生2、观察使用抗炎、止血药物后有无过敏反应、恶心、眩晕等不良反应。
(三)、体位、活动、饮食、排泄及心理等健康指导:1、体位:患者全麻未清醒,去枕平卧6小时,6小时后取半卧位休息。
2、饮食:腹腔镜手术者,当日禁食水,第二天可进低脂流质或低脂半流质;开腹手术后一般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低脂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掌握少量多餐、低脂、高热量、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原则。
3、活动:腹腔镜手术者励患者术后6小时下床活动;开腹手术者根据患者的体质和术后恢复情况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4、排泄:术后患者如排便次数增多或粪便不成形,指导患者调整饮食,进低脂易消化食物,此症状一般一月后会恢复。
5、心理: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疾病,主动配合治疗。
(四)、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出血:观察生命体征,观察引流管及切口出血情况,遵医嘱及时使用止血药物2、胆漏:观察腹部体征:有无腹痛、腹胀等腹膜炎的表现,有无发热,腹腔引流管引流液呈黄绿色胆汁样,常提示病人发生胆漏,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并配合相应的处理。
3、感染:观察切口局部皮肤及患者全身情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监测体温变化,病情允许时取半卧位休息。
胆囊结石的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及时了解患者的心态,针对不同情况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或LC的优缺点、手术的基本操作步骤,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与合作。
2)饮食:应嘱病人低脂饮食,防止引起胆囊炎急性发作而影响手术的进行。
3)配合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及各项检查,了解有无手术禁忌证。
(2)术后护理1)体位:LC多采取全麻,故术后返回病房先取平卧位,待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
6小时后即可起床活动。
2)饮食:LC对腹腔内脏干扰小,一般术后6小时即可进食。
如患者有恶心、呕吐等不适。
可适当延迟进食。
3)伤口护理:LC在腹部有4个约lcm 大小的切口,术后多用邦迪胶布粘贴保护,如无渗血、渗液不需特别处理。
4)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注意观察有无出血、胆漏、肠穿孔、伤口渗液及腹部体征。
注意有无高碳酸血症、酸中毒等。
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呼吸,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
胆囊结石护理常规
【概念】
胆石症包括发生在胆囊和胆管内的结石,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
【护理评估】
1、腹痛程度、部位、性质和放射方向、持续时间、腹部体征及消化症状。
2、影响疼痛和发作的因素。
3、询问既往史,注意有无胆囊肿大、发热及黄疸。
4、监测神志、生命体征、皮肤弹性、有无黄染、尿量改变等,判断有无休克及脱水。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同普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给予低脂饮食,胆结石急性发作时,患者应禁食、休息,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3、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肌注V-K1,纠正凝血机能障碍。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寒战、高热、腹痛加重、腹痛范围扩大等,应考虑为化
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要及时报告医生,积极处理。
(二)术后护理
1、同普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清醒后给予半卧位,减轻刀口张力,有利于引流。
3、肠蠕动恢复后,可进低脂全流饮食,逐步改普通饮食,避免脂肪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4、“T”形管护理,保持引流通畅,记录性质与量变化及切口渗液情况,如有黄绿色胆汁
样引流物,每小时大于5ml,应怀疑胆漏,应立即与医生联系进行处理同时应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5、严密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出血、黄疸、胆漏等。
【健康指导】
1、宜进营养丰富低脂饮食,少进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蛋黄等。
忌烟、酒.及各种
刺激性食物。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3、术后一般3个月或半年复查B超,如发现腹痛、黄疸、寒战等情况及时复诊。
精品。
胆石症护理常规护理问题/关键点1.疼痛2.出血3.感染4.黄疸5.T管引流6.腹腔引流管的护理7.鼻胆管的护理8.胆漏9.内镜下诊治(ERCP/EST) 10.教育需求初始评估1.基础的生命体征、疼痛和血糖2.心理、社会、精神状况3.家庭支持情况4.体重、营养状况、生活方式,饮食习惯5.过去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6.既往史:有无反酸、嗳气、饭后饱胀、厌油腻食物或因此而引起腹痛发作史;有无进食油腻食物;有关遗传因素;有无既往胆石症发作史或手术史7. 早期症状: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有无放射痛)、恶心、呕吐、皮肤黏膜情况(有无黄染)、寒战,发热、腹部体征持续评估1.基础生命体征、疼痛、血糖2.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食欲,进食情况3.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疾病治疗有无恐惧,担心4.病情及主要症状体征4.1 局部:剑突下/右上腹部疼痛的诱因、部位、性质、程度及有无放射痛;局部有无腹膜刺激征等4.2有无神志淡漠、烦躁、昏迷等意识障碍,有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发热、寒战等症状4.3继发感染时,肝外胆管结石出现典型的(Charcot)夏柯三联征,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
胆管严重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感染称急性重症胆管炎,除了有三联征外,还伴有休克及精神异常症状(Reynolds雷诺五联征)5.各引流管的引流量、色、性质,以及固定是否妥当6.实验室检查:CBC、PT、APTT、CX7、术前免疫、大小便常规7.特殊检查结果:BUS、MRCP、CXR、上腹部增强CT8.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一般干预措施1.体位与活动根据病情决定活动方式1.1 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
1.2 急性期后根据体质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2.营养与饮食2.1能进食者,常规予低脂、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2.2急性发作期根据医嘱给予暂禁食,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
3.心理护理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相关术前宣教,减少患者及家属的担心。
胆囊结石护理常规一、执行普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一)一般护理1.给予舒适的体位,疼痛时可采用下肢屈曲的仰卧或侧卧位,以减少腹壁紧张,使腹痛减轻。
2.指导病人进食低脂肪饮食。
因为脂肪饮食可促进胆囊收缩排出胆汁,加剧疼痛。
(二)病情观察1.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2.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3.意病人皮肤有无黄染及粪便颜色变化。
(三)用药护理疼痛较严重者可使用镇痛剂和解痉剂,但避免使用吗啡,因吗啡有收缩胆总管作用,可加重病情。
(四)做好心理护理(五)病情有变化时做好急诊手术的准备三、术后护理(一)一般护理1.活动与体位:去枕平卧位6个小时,头偏向一侧。
6小时后可予以半卧位。
鼓励早期活动。
2.饮食与营养:LC手术常规禁食禁饮6小时后可流质饮食;开腹手术者待蠕动恢复后进低脂流质,逐步过渡至普食。
忌油腻食物和饱餐。
(二)病情观察1.定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2.观察切口有无渗血,保持敷料干燥。
3.观察引流液性质及量的变化。
(三)用药护理遵医嘱按时用药,观察用药反应,做好药物宣教工作。
(四)引流管的护理1.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
2.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
3.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做好记录。
(五)并发症的护理1.出血:手术后密切观察腹痛情况、生命体征、引流液、排泄物的性质和量。
2.胆漏:术后严密观察胆汁的引流量、颜色和性质,同时注意腹部的症状和体征。
一旦出现胆汁性腹膜炎需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健康教育1.低脂饮食1—3个月。
2.适当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3.如出现腹痛、腹胀、发热等不适及时就诊。
胆石症中医护理常规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属中医学中的“肋痛”“腹痛”“黄疸”的范畴,是以上腹持续性疼痛或阵发性绞痛,右肩背部牵涉疼,发热,畏寒,恶心呕吐,黄疸为持征,多因感受湿热之邪,阻滞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或排出不畅而致,病位在肝胆。
一、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二、休息指导:病室安静整洁舒适,嘱患者注意休息,湿热型、毒热型患者应卧床休息。
三、饮食指导:1、饮食宜清淡多维生素,忌生冷、辛辣、酒、海腥、煎炸、油腻及浓烈调味品;2、火毒型、湿热型及高热伴恶心、呕吐的患者暂禁饮食,必要时行胃肠减压。
四、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局部压痛,腹肌紧张度,右上腹有无包块,及体温变化。
一旦发现寒战高热、腹痛加重腹肌紧张、黄疸加深(感染越重黄疸越深)应及时报告医生。
2、当发现病人躁动不安或神昏谵语,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细数无力或细微欲绝,舌红绛,苔黄腻或黄燥、或有芒刺等,说明病情加重已经成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应立即报告医生抢救,同时做好手术前准备。
五、给药护理:1、中药煎剂宜温服,注意观察服药后腹痛,黄疸,发热是否减轻或加重等。
2、服攻下药时,大便以3—5次/日为宜,过多时应减量或停服。
六、情志护理:1、劝患者戒恼怒,少忧愁,勿过度思考,保持情绪稳定。
2、耐心向病人解说病因、机制、治疗及预后,必要时做手术准备。
3、在交谈过程中诱导病人诉说其忧思、疑虑、恐惧的原因,使之心情舒畅。
七、临证(症)施护:1、气滞型腹痛发作时可用针刺中脘、支沟、足三里、胆俞等穴,恶心、呕吐针刺双侧内关。
2、湿热、火毒型腹痛加剧、寒战高热不退应尽早做手术准备。
3、对于患者高热可采取药物或物理降温。
对于手术病人应做好术后健康指导及管道护理。
八、出院宣教:1、嘱患者注意休息,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少食肥甘厚味,即避免暴饮暴食,忌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2、积极治疗慢性胆囊感染、胆石症和蛔虫病。
3、本病与肝气郁结有关,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多愁善感、生气发怒,以免损伤肝脾而导致疾病复发。
胆囊结石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执行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
(2)术前用肥皂水清洗患者脐部,脐部污垢可用液状石蜡清洁。
2.术后护理
(1)执行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2)常规术后六小时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3)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及胆瘘等并发症。
健康教育:
1.自我监测:告知病人术后出现消化不良、脂肪性腹泻等情况的原因,若出现切口渗液渗血、黄疸、腹痛、陶土样大便等不适应及时就诊。
2.饮食指导:低脂、高维生素、富含膳食纤维饮食,少量多餐,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
3.活动与休息:坚持适当的体能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人:何** 审核人:
修订日期:2020年8月
拟定日期:2019年4月。
胆囊结石护理措施胆囊结石简介胆囊结石是一种固体物质在胆囊内形成的结块,主要由胆固醇、胆囊色素或钙盐等组成。
大部分胆囊结石是无症状的,而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胆绞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除非出现严重并发症,否则许多胆囊结石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进行管理。
胆囊结石的护理措施对于胆囊结石患者,合适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胆囊结石患者的护理措施: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控制胆囊结石症状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饮食上的建议:1.控制脂肪摄入: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可以减少胆囊收缩并减轻症状。
建议减少红肉、肥肉和加工食品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2.增加纤维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减少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建议增加水果、蔬菜、全谷物和豆类等富含纤维的食物的摄入。
3.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高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能增加体重,引发肥胖与高胆固醇,加剧胆囊结石的形成。
建议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并优先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
4.增加水分摄入:增加水分摄入可以保持胆囊内液体的稀释,减少结石的形成。
定期运动适度的定期运动可以帮助减轻胆囊结石症状。
运动有助于促进胆汁流动,减少胆囊积液,从而减少结石的形成。
简单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游泳或骑自行车等,每天30分钟至1小时,都可以有益于胆囊结石患者。
避免长时间禁食或暴饮暴食长时间禁食或暴饮暴食都可能引发胆囊结石症状的加重。
因此,胆囊结石患者应避免过长时间的禁食,并避免过量摄入食物。
控制体重肥胖是胆囊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控制体重,胆囊结石患者可以减轻症状并减少结石的形成。
合理的饮食控制和定期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胆囊结石的风险。
注意疼痛管理当胆囊结石引发胆绞痛时,疼痛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缓解疼痛的方法:•休息:适当休息可以减轻胆绞痛的症状。
•加热:将温水袋或热毛巾敷在疼痛的区域,可以缓解疼痛。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使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
结论胆囊结石护理措施主要包括饮食调理、定期运动、避免长时间禁食或暴饮暴食、控制体重以及注意疼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