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905.50 KB
- 文档页数:26
目前,苹果正处在史上最巅峰时刻。
据统计,在全球大公司当中,全球市值第二的埃克森美孚仅苹果市值一半略多,约3850亿美元;苹果长期竞争对手微软更是不及其市值一半,约3490亿美元;反观国内,与阿里巴巴上周二收盘近2200亿美元的市值相比,“一只苹果相当于3.2个阿里巴巴”;即便是跟自己相比,苹果的成长也相当惊人:比去年8月份的6122亿美元再增千亿。
7000亿美元的收盘价,让苹果不仅进一步巩固全球第一市值宝座,更在全球股市史上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但如果说时代造就了苹果,也许乔布斯也会皱眉头。
翻开苹果公司近40年的历史,你会看到这家伟大的公司也曾经一蹶不振,但最终一次次通过外部式、边缘式创新,成功实现自我再造与新生。
破坏性创新:失去PC时代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原本不是互联网公司,而是一个十足的IT科技公司。
理由如下:苹果与微软、甲骨文等均成立与20世纪80年代后期,甚至互为竞争对手;苹果最初仅生产电脑,后来才转型移动便携式设备领域;苹果曾经几乎被IBM和微软逼到墙角。
事实上,一部苹果公司史就是一部传统品牌“再造与新生”的转型史。
这个成立于1976年的电脑公司不仅开创了PC时代,更历经了长达12年的内部权力斗争与痛苦转型。
但无论如何,苹果公司桀骜不驯的创新精神都注定其成为一个明星公司:1977年4月,苹果公司在首届西岸电脑展览会上推出Apple II。
Apple II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个人电脑。
Apple II 型也首度拥有输出单声道声音的架构,使个人计算机不再是哑巴;1980年12月12日,苹果公司公开招股上市,苹果公司高层产生了4名亿万富翁和40名以上的百万富翁,创造了比任何历史上的公司更多的百万富翁。
在五年之内该公司就进入了世界500强,是当时的最快记录。
但苹果公司也深受破坏性创新之罪。
由于在新开辟的市场根基不稳、创新超前性和破坏性,苹果盲目的持续创新为其带来了巨大灾难:1983年苹果公司推出以CEO史蒂夫•乔布斯女儿的名字命名的新型电脑Apple Lisa,这是全球首款将图形用户界面和鼠标结合起来的个人电脑。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苹果早在1987年就注册了的域名,但我们只拿到了1997年之后的清晰截屏。
正好,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乔布斯回归之后的苹果,官方网站是如何变革与进化的。
以下是具体内容:1997年:变革开始1997年时的苹果主页看起来就和一份彩色报纸一样。
这是令人振奋的一年,乔布斯重回公司,去掉冗余的产品线,Mac OS X开始进入酝酿阶段。
这时候苹果官网的视觉设计受限于时代,同时也受到当时的Mac OS 8的设计语言的影响。
看看Mac OS 8的设计,你就明白了:1998年:“乔纳森式”设计发轫1998年时,苹果对自己的官网进行了大幅精简,并在主页用大量空间突出了全新iMac的广告。
此时苹果主打的iMac产品为iMac G3,也就是电影《乔布斯》结尾处乔纳森手稿上的那台线条流畅,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半透明外壳的一体机。
在这张网页截图中,我们可以看左下角充满浓郁90 年代风格的电脑主机和笔记本,和iMac G3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人们将苹果由此开始的这个阶段戏称为苹果的“浪漫主义时期”。
简洁与浪漫汇聚于此,我们在这张98年的网页上看到了乔布斯追求的简洁与艾维早期设计中的浪漫与精致。
不同于乔纳森之前设计的Newton系列掌上电脑的90年代工业风,从iMac G3开始,这个英国人开始把他内心的另一面呈现在产品上。
1999年:你好,色彩1999年,苹果在官网上力推当时最新推出的iBook系列笔记本电脑。
今天,我们将这款线条柔和色彩活泼的笔记本亲切的称为“贝壳机”,苹果的台式机和笔记本产品线全部更新换代,在乔布斯和乔纳森的主导下,苹果几乎全部产品线(高端的Powerbook系列笔记本除外)都开始在工业设计上融入多彩的元素,使用晶莹剔透的高品质工程塑料来制作外壳。
在99年的这张网页截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底部中央的AirPort和左侧的高端工作站 Mac Pro G3 也使用了同样的设计语言。
而于此同时,Mac OS 9也在同年推出,设计上延续了Mac OS 8,但是你可以在用色和字体上看出,这一次的升级在视觉上更加现代了,图标和UI控件的细节打磨得更加细腻了。
经典的企业竞争的例子题目:苹果与微软的竞争:一场科技巨头的较量引言:企业竞争是经济活动中常见的现象,尤其在科技行业更是如此。
苹果和微软作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巨头之一,二者之间的竞争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公司历史、产品竞争、市场份额、战略选择等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两家公司之间的较量,以期对企业竞争中的胜负之道有更细致的了解。
一、公司历史1. 苹果公司苹果公司成立于1976年,由史蒂夫·乔布斯、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和罗恩·韦恩创办,最初以生产个人电脑为主。
苹果公司在1980年代推出了经典的苹果Macintosh电脑,但公司在90年代的销售疲软让它面临破产的边缘。
1997年乔布斯回归苹果,通过创新的产品和战略调整,使得苹果重回正轨。
苹果推出的iPod、iPhone和iPad等产品引领了移动设备的革命,使得公司逐渐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
2. 微软公司微软公司成立于1975年,由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共同创办,以开发和销售软件产品著称。
微软在1980年代获得了初步成功,推出了世界上首个广泛使用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微软DOS。
1990年代,微软推出了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Office办公软件套件,使公司迅速崛起。
微软凭借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和Office软件的巨大市场份额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但后来在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市场的竞争中错失机会,使得公司逐渐失去一些市场份额。
二、产品竞争1. 苹果的产品竞争策略苹果一直以来强调创新和设计,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
苹果的产品更注重外观设计和操作界面的简洁易用,而且更加注重生态系统的建设。
苹果在移动设备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推出了iPod、iPhone和iPad等产品。
这些产品凭借出色的性能、流畅的操作和良好的生态系统整合,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2. 微软的产品竞争策略微软则更加注重软件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套件。
苹果电脑42年发展史,看这⼀篇就够了关于这个问题Jayson为⼤家总结了从第⼀款出售的苹果电脑到现在整个苹果公司发展史,也许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1991 年,苹果发布 PowerBook ,作为⾸款便携式 Mac ,在它问世期间苹果公司还向微软开放了图形界⾯授权,Windows 和 PC 产品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速发展。
Windows PC 的正式普及,⼀度让苹果失去了个⼈电脑领域的主导地位。
1997 年,乔布斯回归苹果,⼤胆启⽤新锐设计师乔纳森伊夫,产品将 CRT 显⽰器、机箱融为⼀体,配以半透明外壳,带来了惊⼈的视觉效果,现代苹果电脑的独特产品风格开始形成,在市场中苹果电脑备受追捧。
苹果在这款电脑上明确了 iMac 系列的发展⽅向:⼤屏幕多媒体⼀体机,弃⽤了台灯设计,改为更简约的平⾯式风格,当时的条件下把整个机⾝于显⽰器基于⼀⾝,也是⾮常⼤胆的突破了。
毫⽆疑问的说 MacBook Air 绝对是近代最伟⼤的电脑,其超轻薄设计彻底改变了移动电脑的体验,赢得了⼀众⼈⼠的喜爱,即时到今天⼗年过去,也再没有能够突破这款产品的电脑上市。
纵观整个苹果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创新是苹果的机遇也是苹果公司的挑战,设计改变世界在我们都以为是⼀个⼝号时,却真的有那么⼀群⼈做到了最好。
1。
苹果公司初创期 Apple I(1976) 1976 年,史蒂夫乔布斯、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和罗韦恩三⼈创⽴了苹果电脑公司并推出了⾸款产品 Apple I ,售价 500 美元。
Apple II(1977) 相⽐第⼀代苹果产品,它真的更像⼀台科学计算机。
事实上它也被定义为全球意义上真正的第⼀台个⼈电脑,因为此产品销量爆棚,苹果迅速实现业务扩张,跻⾝成为 IT 领域的新贵。
Lisa(1983) 随着 Apple II 的成功,苹果公司开始加紧产品研发,1983 年 Lisa 作为世界⾸款图形化电脑问世,售价⾼达 9998 美元。
2。
案例满载而归的苹果一、创业——奇迹的开始在美国的风险投资史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苹果计算机公司。
苹果计算机公司在平凡的开始、艰难的成长、辉煌的成功中,充分地体现了风险投资的魅力与神奇,也造就了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亚这样的英雄。
1976年,在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两个年轻人在空荡荡的车库里,靠卖掉汽车、卖掉计算机而筹得第一笔创业资金,价值1300美元,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终于创立了苹果计算机公司,并使得苹果计算机公司由小到大不断发展,最后成为世界瞩目的著名企业。
1982年,苹果计算机公司进入《幸福》杂志的500强行业,不得不令人惊叹,一个新兴的企业居然能在短短的5年内冲入500强行列之中,这是先创,却不是后继无人。
这两个年轻人就是苹果计算机公司的创始人21岁的史蒂夫·乔布斯和26岁的史蒂夫·沃兹尼亚。
他们两人都是中途退学的学生,他们凭着天资过人和执著的精神研制出能改变大机型统治的计算机领域的苹果I型计算机。
他们的目的是为那些对计算机感兴趣,但又买不起计算机的业余爱好者生产出个人使用的,成本低廉的计算机。
沃兹尼亚和乔布斯就是利用最初的1300美元,在车库里设计出了改变世界的苹果I型计算机。
苹果I型计算机诞生后,以其666美元/台的价格打动了计算机爱好者。
随即,在1977年,沃兹尼亚又开始着手研制苹果II型计算机,苹果II型计算机主要特点在于轻便——每台不到15磅,价廉——每台1350美元,优质——有 7个扩充槽。
技术问题似乎已一道一道地解开了,但资金问题却接踵而来,乔布斯回忆道:“大约是在1976年秋,我发现市场的增长比我们想象的要快,我们需要更多的钱”。
在1977年苹果I型计算机销售非常好,苹果II型也即将进入市场,然而扩大发展需要资金、需要经验,尽管乔布斯在经营方面已略有经验,但把苹果公司建成大企业,他们还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乔布斯便决定引进外资和外员。
苹果生态圈发展史
苹果生态圈是苹果公司旗下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统称,包括iPhone、iPad、Mac、Apple Watch等硬件设备以及iOS、macOS、watchOS等操作系统、App Store、iCloud等服务。
苹果生态圈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苹果公司创建之初。
在苹果公司创立之初,苹果只是一个计算机硬件制造商,其产品
主要是个人电脑。
随着时间的推移,苹果逐渐推出了iTunes、iPod等产品和服务,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数字音乐生态系统。
这些产品和服务
之间实现了良好的互通互联,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的数字化生活体验。
随着iPhone的推出,苹果生态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iPhone不仅作为一款智能手机,更是连接苹果生态圈各个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枢纽。
用户可以通过iPhone购买App Store中的应用程序,使用iCloud进行数据同步,甚至通过Apple Watch控制家庭设备。
随着iPad、Mac等产品陆续推出,苹果生态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
善和扩展。
用户可以在不同的设备之间实现无缝的切换和连接,享受
到更加便捷和流畅的数字化生活。
同时,苹果生态圈也不断吸引着开
发者和合作伙伴加入其中,丰富了生态系统的内容和服务。
总的来说,苹果生态圈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用户
体验至上的原则,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数字化生活方式。
不断创新和完善是苹果生态圈发展的关键,也是其持续吸引用户
和合作伙伴的重要因素。
在未来,苹果生态圈将继续引领数字化生活
的潮流,为用户带来更多惊喜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