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科解剖生理
- 格式:ppt
- 大小:11.59 MB
- 文档页数:124
耳解剖和听觉生理一﹑耳的解剖结构人耳具有司听觉及平衡觉的功能,按其解剖部位可分为外耳,中耳与内耳三部分。
从听觉的角度来看,外耳和中耳具有导音作用,故称为导音系;内耳则是兼具接受声波(听觉)和平衡刺激(平衡觉)的器官。
1).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3部分,为了表达清楚,我们将鼓膜纳入中耳中表述。
我们日常生活感受的“耳朵”,实质仅为外耳的一部分----耳廓。
(1)耳廓:耳廓特有卷曲外行能够搜集声音,并传入外耳道,双耳廓协同作用能够确定声源方向。
耳廓组成如下:①耳轮---耳廓边缘卷曲部分;②对耳轮---耳廓前方与其平行的弧形隆起;③对耳轮角---对耳轮上端的两个分支;④三角窝---对耳轮角之间的凹陷;⑤舟状窝(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⑥耳甲艇﹑耳甲腔---对耳轮前方的深凹,被耳轮角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艇,下部为腔;⑦耳屏---外耳道前方的突起;⑧对耳屏---耳屏对侧的突起;⑨耳屏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切迹;⑩耳垂---对耳屏下方的无软骨的部分。
耳廓除耳垂为脂肪与结缔组织构成而无软骨外,其余均为软骨组织,外覆软骨膜和皮肤。
耳廓前面的皮肤与软骨膜粘连较后面为紧,且皮下组织少,故外伤所致的出血不易吸收而易形成血肿;如不及时抽吸处理,及易感染或机化而致耳廓畸形。
若因炎症等发生肿胀时,感觉神经易受压迫而致剧烈疼痛。
由于外伤或耳部手术,可引起软骨膜炎,甚至发生软骨坏死。
耳廓的血管不丰富,并且没有足够的脂肪层起保护作用,皮肤菲薄,因而在特别寒冷的天气里容易发生冻伤。
(2)外耳道:起自耳甲腔的外耳门,止于鼓膜,长约2.1~2.9cm,直径约为0.7cm,相当与铅笔的直径。
由外1/3软骨部和内2/3骨部组成。
耳道略呈“S”形弯曲,外段向前上(可动),中段稍向后,内段向前下。
故在检查外耳道深部或鼓膜时,需将耳廓向后上提起,使外耳道呈一直线方易窥见。
婴幼儿外耳道方向系向内向前向下,故检查其鼓膜时应将其耳廓向下拉,同时将耳屏向前牵引。
耳部最详细CT解剖在医学领域中,CT扫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有助于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耳朵是听觉系统的一部分,对人类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析耳部CT解剖,以进一步了解耳朵的结构。
耳部CT扫描主要包括鼓膜、中耳骨链、内耳和乳突等结构的解剖。
我们将逐步介绍每个结构的位置和功能。
首先,鼓膜是位于外耳道末端处的薄膜状结构,起到将外界声音传导到中耳的作用。
通过CT扫描,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鼓膜的形态和位置。
接下来,中耳骨链是连接鼓膜和内耳的一组小骨头。
它们包括了锤骨、砧骨和镫骨。
这些骨头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传导声波的链条。
在CT扫描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位置和相对大小。
内耳是位于耳朵的深部,包括耳蜗和三个半规管。
耳蜗是听觉神经的终点,通过运动听小骨链传导声波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神经信号。
而半规管则参与平衡调节。
通过CT扫描,我们可以看到内耳的形态和结构。
此外,乳突是位于骨骼的耳朵部分的大部分。
它由几个空洞组成,形成了一个重要的部分,称为鼻窦。
这些空腔与鼻腔相连,有助于平衡压力和排出分泌物。
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乳突的结构和是否存在任何异常。
通过耳部CT扫描,医生可以准确地评估耳部的解剖结构和病变。
例如,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感染,通过CT扫描可以检测到鼓膜变厚、中耳积液或中耳骨链异常。
另外,耳蜗畸形、内耳肿瘤和鼻窦炎等疾病也可以通过CT扫描进行诊断。
总结起来,耳部CT解剖提供了对耳朵结构的详细了解,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CT扫描,我们可以观察到鼓膜、中耳骨链、内耳和乳突等重要结构,了解它们的位置和功能。
这项技术在耳科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了关键信息。
在使用CT扫描时,专业医生需要准确操作设备和解读图像。
他们要注意图像的细节,确保整个过程高效且准确。
此外,患者也需要配合医生的指示,遵守正确的检查方法。
这样,我们才能获得高质量的CT图像,并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
耳部最详细CT解剖耳部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在听觉的传导以及平衡功能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耳部结构和疾病,医学界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对耳部进行详细解剖。
本文将通过CT图像为您介绍耳部各个解剖结构以及其特点。
内耳解剖结构内耳位于耳朵的深部,由迷路(labyrinth)和蜗小(cochlea)组成。
CT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内耳的结构,包括前庭(vestibule)、半规管(semicircular canal)和耳小房(utricle)。
前庭是内耳的中央部分,其内部含有平衡感受器。
半规管是与前庭相连的管状结构,分为前庭上、前庭外和前庭后半规管。
耳小房是一种囊状结构,通过半规管与前庭相连。
CT图像可以准确显示这些结构,帮助医生诊断与内耳相关的平衡障碍。
中耳解剖结构中耳是介于外耳和内耳之间的部分,其中包括鼓膜(tympanic membrane)、听骨链(ossicles)、鼓室(tympanic cavity)等。
CT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鼓膜的形态和位置,并帮助医生判断鼓膜是否破裂或受损。
听骨链由三块骨头组成,分别是锤骨(malleus)、砧骨(incus)和镫骨(stapes)。
CT图像可以显示这些骨头在中耳腔中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鼓室是中耳的主要腔隙,通过听骨链将声波传输至内耳。
CT图像可以显示鼓室的大小和形态,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中耳炎等疾病。
外耳解剖结构外耳是人们日常看到的部分,由耳廓(pinna)和外耳道(external auditory canal)组成。
耳廓是耳朵外部的可见部分,其形状和大小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外耳道是与耳廓相连的管状结构,负责传导声波至中耳。
CT图像可以显示外耳道的长度和直径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判断外耳道肿瘤或异物的存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颅底结构耳部解剖还涉及到颅底结构,包括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面神经(facial nerv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