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解剖知识大全大百科
- 格式:ppt
- 大小:5.07 MB
- 文档页数:61
耳(一)解剖一、颞骨(temporal bone)外侧面↑内侧面↑分为五部: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茎突耳大部分在颞骨(temporal bone)内: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二、外耳(external ear)1. 耳廓(auricle):耳廓除耳垂由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外,其余由弹性软骨组成,外覆软骨膜和皮肤。
2. 外耳道(external auditory meatus)在成人平均长度约2.5-3.5cm。
分软骨部和骨部,软骨部居于外,占全长的1/3。
软骨部的前下壁有裂隙,为外耳道和腮腺之间提供互相感染的途径。
下颌关节位于外耳道的前方。
骨部居于外耳道内侧2/3。
外耳道的方向软骨部是向内向后上方,至骨部则转向前下方,故检查时应将耳郭向后上方牵拉使成直线,才易看清鼓膜,但在小儿仅有弧形弯曲,检查时需将耳郭向后下牵引。
整个外耳道复盖皮肤,仅软骨部的皮下组织有毛囊、皮脂腺及耵聍腺,故易感染而患耳疖。
因皮肤和软骨附着较紧,故疖肿疼痛剧烈。
耵聍腺构造与汗腺类似,能分泌耵聍。
三、中耳中耳由四部分组成:鼓室、鼓窦、乳突、咽鼓管1. 鼓室(tympanic cavity):为鼓膜和内耳外侧壁之间的空腔。
向前借咽鼓管鼓口与鼻咽部相通,向后借鼓窦入口与鼓窦相通。
分三部:分六壁:上、下、内、外、前、后六个壁(1)上壁:亦称鼓室盖,属颞骨岩部部分,是一层薄骨板,将鼓室与颅中窝分隔,鼓室病变可经此引起颅内感染。
(2)下壁:为一层薄骨将鼓室和颈静脉球分隔,向前和颈内动脉管的后壁相连。
(3)内壁:即内耳的外壁,在中部有一隆起名鼓岬,鼓岬的后上方有前庭窗,又称卵圆窗,为镫骨底板借环状韧带将其封闭。
鼓岬的后下方有蜗窗,亦称圆窗,前庭窗上方有面神经水平段面(神经管凸),外半规管凸。
(4)外壁:大部为鼓膜,小部为鼓膜连接的颞鳞部及鼓部组成,即上、下鼓室的外侧壁。
鼓膜为8×9mm2的椭圆形、灰白色的半透明薄膜,厚0.1mm,呈浅漏斗状,凹面向外,鼓膜自外上斜向内下,与外耳道底约成45°角。
耳鼻喉科学基础知识耳鼻喉科学是专门研究耳朵、鼻子和喉咙相关疾病的学科,它涉及到这三个器官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耳鼻喉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耳朵、鼻子和喉咙的结构和功能,常见的疾病以及其治疗方法。
一、耳朵的基础知识1. 耳朵的结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它们的作用是收集声音并将其传导到中耳。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链和耳咽管,它们的作用是将声音从外耳传导到内耳。
内耳包括听性蜗窗、前庭和半规管,它们负责接收声音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至大脑。
2. 耳朵的功能耳朵的主要功能是听觉,即接收和分辨声音。
外耳和中耳起到声音传导的作用,而内耳则负责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至大脑,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3. 常见的耳朵疾病常见的耳朵疾病包括中耳炎、耳聋、耳鸣等。
中耳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耳痛、听力减退等。
耳聋是指听力受损,可以是由感染、噪音暴露、遗传等原因引起。
耳鸣是指在无外部声音刺激的情况下出现耳内响声的现象。
4. 耳朵疾病的治疗方法耳朵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中耳炎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止痛药等。
耳聋可以通过辅助听觉设备、听觉训练等方式进行治疗。
对于严重耳聋患者,可考虑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而对于耳鸣患者,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听觉训练、行为疗法等。
二、鼻子的基础知识1. 鼻子的结构鼻子由鼻腔、鼻中隔、鼻窦等组成。
鼻腔是一个位于鼻子内部的空腔,其内壁有黏膜覆盖,上部有嗅毛细胞,负责嗅觉的感知。
鼻中隔位于鼻腔的中央,将鼻腔分为左右两部分。
鼻窦是指位于颅骨内部的空腔,包括额窦、筛窦、蝶窦等。
2. 鼻子的功能鼻子的主要功能包括呼吸、嗅觉和发声。
鼻腔内的黏膜能够加热、加湿、过滤空气,在呼吸时起到保护作用。
鼻子的嗅觉功能使我们能够感知到周围环境的气味。
此外,鼻子也参与声带振动,对声音的产生和发声起到一定的作用。
耳鼻喉重点知识点全面总结耳:外耳,中耳,内耳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鼓室六壁:鼓膜壁(外壁),迷路壁(内壁)颈动脉壁(前壁),乳突壁(后壁)鼓室盖(上壁),颈静脉壁(下壁)内耳:骨迷路,膜迷路骨迷路:耳蜗,骨半规管,前庭膜迷路:膜蜗管,膜半规管,椭圆囊,球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儿童好发,冬春季节多见。
感染途径:咽鼓管途径,外耳道-鼓膜途径,血行感染症状:耳痛剧烈,穿孔,(听力减退,耳鸣,眩晕,全身症状,耳溢液)查体:耳镜:鼓膜充血,肿胀外膨,穿孔多位于紧张部。
听力检查:传导性听力损失。
血象:白细胞升高。
治疗:一般治疗:早期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减充血剂喷鼻(麻黄碱),休息&支持疗法穿孔前:苯酚甘油穿孔后:双氧水或硼酸洗脓,氧氟沙星滴耳。
无脓:甘油或酒精滴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分三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肉芽或息肉的~,胆脂瘤伴(慢性)~症状:(脓聋孔)耳溢液,听力下降,部分患者耳鸣检查:紧张部穿孔,传导或混合性听力损失,CT鼓室软构造影胆脂瘤:由于鼓膜、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经穿孔向中耳腔生长堆积成团块,其外层由纤维组织围困,内含零落坏死上皮、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
一种位于中耳内的囊性布局,而非真性肿瘤。
并发症:颅内并发症:向上壁:硬脑膜外脓肿,耳源性脑膜炎,耳源性脑脓肿,耳源性脑积水向后壁:乙状窦血栓静脉炎颅外并发症:耳后骨膜下脓肿,耳源性Bezold脓肿(颈),迷路炎,周围性面瘫岩部炎梅尼埃病:以膜迷路积水为根本病理改变,以产生发火性眩晕、耳鸣、耳聋和耳胀满感为临床特性的特发性内耳疾病。
近年又分为耳蜗性(cochlea r…)与前庭性(vestibular …)梅尼埃病。
典型症状:产生发火性眩晕,波动性、渐进性听力下降,耳鸣,耳满胀感检查:前庭功用检查眼震,甘油实验阳性一般疗法:解除患者恐惧心理,镇静,低盐饮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烟酒及浓茶等。
耳鼻喉重点知识点全面总结本文介绍了耳鼻喉科的重点知识点,主要包括耳的外、中、内三部分,以及急性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梅尼埃病和耳聋等方面的内容。
耳的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和乳突。
鼓室的六个壁分别是鼓膜壁、迷路壁、颈动脉壁、乳突壁、鼓室盖和颈静脉壁。
内耳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其中骨迷路包括耳蜗、骨半规管和前庭,膜迷路包括膜蜗管、膜半规管、椭圆囊和球。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急性化脓性炎症,多见于冬春季节,儿童易患。
感染途径有咽鼓管途径、外耳道-鼓膜途径和血行感染。
症状包括耳痛、穿孔、听力减退、耳鸣、眩晕和全身症状等。
治疗方面,早期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减充血剂喷鼻(麻黄碱),休息和支持疗法等。
穿孔前可用苯酚甘油,穿孔后可用双氧水或硼酸洗脓,氧氟沙星滴耳。
无脓者可用甘油或酒精滴耳。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可分为三型,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肉芽或息肉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伴(慢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症状包括耳溢液、听力下降和部分患者的耳鸣等。
检查方面,可通过紧张部穿孔、传导或混合性听力损失和CT鼓室软组织影等进行诊断。
胆脂瘤是一种位于中耳内的囊性结构,由于鼓膜、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经穿孔向中耳腔生长堆积成团块,其外层由纤维组织包围,内含脱落坏死上皮、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
并发症包括颅内和颅外两类,颅内并发症有硬脑膜外脓肿、耳源性脑膜炎、耳源性脑脓肿和耳源性脑积水等,颅外并发症有耳后骨膜下脓肿、耳源性Bezold脓肿(颈)、迷路炎和周围性面瘫岩部炎等。
梅尼埃病是一种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改变的特发性内耳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发作性眩晕、波动性、渐进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满胀感等。
检查方面,可通过前庭功能检查眼震和甘油试验等进行诊断。
治疗方面,可采用解除患者恐惧心理、镇静、低盐饮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烟酒及浓茶等一般疗法,以及药物治疗如镇静、抗眩晕、镇吐、脱水、血管扩张、解痉、糖皮质激素、维生素及调节植物神经、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
耳鼻喉科学习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纳耳鼻喉科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研究和治疗与耳、鼻、喉相关的疾病和问题。
耳鼻喉科学的知识点涵盖广泛,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疾病分类与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
本文将对耳鼻喉科学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此领域。
一、耳科学习的知识点1.1 耳的解剖学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耳腔、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则由前庭和耳蜗组成。
了解耳的解剖结构对于理解耳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2 耳的生理学耳朵是听觉器官,它的功能是接收声波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了解耳的生理学知识有助于理解人类听力的工作原理以及听力损失的产生机制。
1.3 耳疾病的分类与诊断耳科疾病可以分为感音性听力损失、传导性听力损失、突发性耳聋、耳鸣等。
在诊断耳疾病时,医生通常会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如听力测定和耳鼻喉内镜检查等。
1.4 耳疾病的治疗方法耳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听力辅助设备(助听器等)、手术治疗等。
不同的耳疾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二、鼻科学习的知识点2.1 鼻的解剖学鼻孔是通向鼻腔的入口,鼻腔内有鼻甲、鼻中隔和鼻窦等结构。
了解鼻的解剖结构可帮助理解鼻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2.2 鼻的生理学鼻子是呼吸器官之一,它不仅负责空气的加热、湿润和净化,还参与嗅觉的产生。
了解鼻的生理学有助于理解鼻疾病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治疗方法。
2.3 鼻疾病的分类与诊断常见的鼻疾病包括鼻炎、鼻窦炎、鼻出血等。
在诊断鼻疾病时,医生通常会通过鼻内窥镜检查、鼻部CT扫描和鼻部过敏原检测等方式进行辅助诊断。
2.4 鼻疾病的治疗方法治疗鼻疾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等。
根据不同鼻疾病的特点,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三、喉科学习的知识点3.1 喉的解剖学喉分为声门和声门以下的下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