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科解剖学
- 格式:ppt
- 大小:267.00 KB
- 文档页数:18
外耳-中耳-内耳系统解剖(图文并茂)展开全文外耳—系统解剖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3部分。
(一)耳廓耳廓又称耳郭,位于头部两侧,主要由弹性软骨为基础外被皮肤构成,皮下组织较少,但血管神经丰富。
耳廓下部无软骨,仅由皮肤和皮下组织构成,称耳垂,是临床采血的常用部位。
耳廓中部深凹的部位有外耳门,向内通外耳道。
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二)外耳道外耳道是外耳门至鼓膜之间的一条弯曲管道,长约2.5~3.5cm。
外耳道内侧2/3部位于颞骨内,称骨部;外侧1/3部以软骨为基础,称软骨部。
牵拉耳廓,软骨部可随之移动。
外耳道略呈S形弯曲,检查外耳道和鼓膜时,向后上方牵拉耳廓,可使外耳道变直。
但检查婴儿的鼓膜时,由于其外耳道尚未发育完全,短而直,鼓膜近水平位,故须将耳廓向后下方牵拉。
外耳道皮肤内含有耵聍腺,分泌的黄褐色粘稠物称耵聍,干燥后形成痂块,有保护作用。
(三) 鼓膜鼓膜位于外耳道与中耳之间,为椭圆形半透明薄膜,呈倾斜位。
鼓膜的中心向内凹陷,称鼓膜脐。
鼓膜的上1/4区活体观察时,薄而松弛,呈淡红色,称松弛部;下3/4区活体观察时,坚实紧张,呈灰白色,称紧张部。
从鼓膜脐向前下方有一三角形反光区,称光锥。
由于鼓膜很薄,中耳炎或强声作用易导致鼓膜穿孔。
中耳—系统解剖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一)鼓室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之间,是颞骨岩部内的一个不规则含气小腔。
鼓室内有3块听小骨和2块听小骨肌。
鼓室上部即位于鼓膜上缘水平以上的部分,较为狭小,称上鼓室或鼓上隐窝,是容纳听小骨的主要部位。
鼓室壁内表面和听小骨表面都有粘膜覆盖。
1. 鼓室壁鼓室有6个壁。
(1)上壁又称盖壁,即鼓室盖,为一层薄骨板,借此与颅中窝分隔。
(2)下壁又称颈静脉壁,为一层薄骨板,与颈内静脉起始部相邻。
(3)前壁又称颈动脉壁,与颈动脉管相邻,上部有咽鼓管的开口。
(4)后壁又称乳突壁,此壁下部有一突起,称锥隆起,内藏镫骨肌。
上部有乳突窦的开口。
耳鼻喉解剖学知识点耳鼻喉解剖学是医学领域中涉及耳、鼻和喉部解剖结构的学科。
耳鼻喉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对于正常的听觉、嗅觉和语音功能至关重要。
了解耳鼻喉的解剖结构是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耳鼻喉解剖学的主要知识点。
一、耳部解剖结构1.外耳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耳廓是耳朵的外部形态结构,外耳道是连接耳廓与中耳的管道。
耳廓起到集音和保护内耳的作用,外耳道负责将声音传至中耳。
2.中耳中耳由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
鼓膜是位于外耳道末端的薄膜,它振动产生声音。
听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它们连接鼓膜和内耳,传导声音。
鼓室是包含听小骨的空腔,与咽鼓管相连,起到调节中耳压力的作用。
3.内耳内耳包括前庭和耳蜗。
前庭负责平衡感应,耳蜗负责听觉感应。
内耳内含有感觉细胞,通过神经传递声音和平衡信息至大脑。
二、鼻部解剖结构1.外鼻外鼻是位于面部前部、由软骨和皮肤构成的器官。
它起到过滤空气和嗅觉感应的作用。
2.鼻腔和鼻中隔鼻腔是位于鼻子内部的空腔,分为左右两侧。
鼻中隔位于鼻腔中央,将鼻腔分成左右两个区域。
3.鼻窦鼻窦是由鼻腔延伸而来的空腔。
主要的鼻窦包括额窦、筛窦、蝶窦和筛突窦,它们与鼻腔相连,起到减轻头颅重量和调节嗅觉功能的作用。
三、喉部解剖结构1.喉门喉门是位于喉部前方的开口。
喉门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会厌等组成,能够打开和关闭,参与呼吸和发声。
2.声带声带是喉部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喉门的内侧。
它们通过振动产生声音,并且可以调节声音的音调和音量。
3.会厌会厌是位于喉门的上方,向后伸入口咽部的软组织。
它在吞咽时起到保护呼吸道的作用。
总结:耳鼻喉解剖学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了解耳鼻喉的解剖结构对于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耳部解剖结构涉及外耳、中耳和内耳,鼻部解剖结构包括外鼻、鼻腔和鼻窦,喉部解剖结构包括喉门、声带和会厌。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解剖学知识点,医生能够更好地处理耳鼻喉相关的疾病和问题,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耳鼻喉科病理解剖学与组织学概述在医学领域中,耳鼻喉科(Otorhinolaryngology)是专门研究耳、鼻、喉以及相关疾病的学科。
病理解剖学与组织学是耳鼻喉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它们帮助医生理解疾病的起因、发展和诊断。
本文将概述耳鼻喉科病理解剖学与组织学的重要概念和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领域。
1. 耳部病理解剖学与组织学1.1 外耳道与鼓膜外耳道位于外耳廓与鼓膜之间,是声音传导的通道。
外耳道上皮具有纤毛和黏液层,这有助于清除灰尘和细菌。
鼓膜位于外耳道的末端,它的主要功能是将声音传导到中耳。
常见疾病包括外耳道炎、鼓膜穿孔等。
1.2 中耳中耳是一个与外耳相连的空腔,包括鼓膜、听小骨和耳蜗。
中耳的病理解剖学与组织学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中耳炎、中耳肿瘤等疾病的发病机制。
例如,中耳炎可以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导致中耳内积液和炎症反应。
1.3 内耳内耳是负责听觉和平衡感知的重要器官。
其解剖结构包括耳蜗和前庭。
内耳的病理变化可能引起耳鸣、眩晕等症状。
内耳疾病常见的有耳聋、梅尼埃病等。
2. 鼻部病理解剖学与组织学2.1 鼻腔与鼻旁窦鼻腔是一个与外界相通的空腔,上部与鼻腔连接的是嗅粘膜,下部则与口腔相通。
鼻旁窦是几个空腔的系统,包括额窦、筛窦、蝶窦等。
鼻腔和鼻旁窦的病理变化可能导致鼻塞、鼻炎、鼻窦炎等疾病。
2.2 咽喉咽喉是呼吸道的一部分,它连接鼻腔和气管。
它由多层的上皮组织覆盖,并包含许多淋巴组织。
咽喉的病理变化可能引起喉炎、扁桃体炎等。
3. 喉部病理解剖学与组织学3.1 声带声带是位于喉部的重要结构,它参与了声音的产生。
声带的病理变化可能导致声音嘶哑、声带息肉等声带疾病。
3.2 喉软骨喉软骨是构成喉部框架的重要元素。
喉软骨的病理解剖学与组织学研究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喉炎、喉癌等疾病。
4. 总结耳鼻喉科病理解剖学与组织学是医生理解耳鼻喉科疾病的重要基础。
本文概述了耳鼻喉科病理解剖学与组织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耳部、鼻部和喉部的重要结构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