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x片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医诊通门诊体检拍片子有辐射,会致癌?真相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唐磊【摘要】有些人认为拍片子有辐射,会致癌,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愿意拍片子。
其实影像学检查不但致癌风险极低,还能更早地发现和预防癌症,对治疗癌症也具有指导意义。
而且检查时的电离辐射都在安全范围内,所以大可放心。
【关键词】拍片子;辐射;致癌体检套餐里,通常都包含X光、C T、B超等等,有的人觉得拍片子有辐射,会致癌,往往没症状都不愿意做这个检查。
殊不知影像学检查不但致癌风险极低,还能更早地发现和预防癌症。
美国医学物理师协会认为,影像学检查的单次剂量在50毫西弗以下时,都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而拍摄一张X线胸片一般仅有0.05毫西弗,一次C T 检查则大约为5~10毫西弗,低剂量螺旋C T筛查仅有普通C T的大约1/10,也就是0.61~1.50毫西弗。
因此,目前各种C T等电离辐射检查手段的实际剂量都远低于限值。
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 LST)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与X线胸片相比,采用低剂量螺旋C T 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使肺癌死亡率下降20%。
体检的常用影像手段包括B超(甲状腺、腹部、妇科)、低剂量螺旋C T(肺)、内镜(食管、胃、结直肠)、X线钼靶检查(乳腺)、M R I(不作为常规应用,疑诊脑、肝、脊柱或肝炎肝硬化等高风险者,作为其他初级手段诊断不清时的候选)等。
建议网友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防癌体检套餐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是可以预防或早期发现癌症的。
影像诊断前病史的询问很重要。
影像诊断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就像侦探断案,遇到疑难病例时需要综合各方面蛛丝马迹进行推理。
影像医生的本质是诊断医生,是为下一步临床治疗提供精准诊断信息的,而且影像学存在“异病同征”“同病异征”的情况,经常需要结合尽可能多的临床资料。
就像只给福尔摩斯看一具尸体是找不出凶手的,还需要结合周围的环境等多方面特点和信息。
然而,拍完片子也并不能确诊癌症。
拍X射线会对身体有害吗?“做CT啊,辐射这么大,我不检查X片有辐射,对我身体不好,我不做......”您是否也曾如此谈“辐射”色变呢?那么拍X射线会对身体有害吗?其实,生活中的辐射无处不在,即便晒太阳、看电视、坐飞机,甚至每天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也都存在辐射,只是量非常少,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人们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可接受辐射剂量为一年内不超过200毫西弗。
当然,因每个人的体质和抵抗能力会有所差异。
另外,在我国的相关规定中,人体可接受的年辐射量上限仅为50毫西弗,远低于人体每年可接受辐射量。
并且,正常的X射线检查对身体损伤小。
以拍X光片来说,现在你每拍一次“吃进”的射线量是0.02毫西弗左右。
这其实就相当于每天看电视或看电脑2小时累积4到6个月“吃进”的射线量,而航空飞行一般是每小时0.005msv,也就相当于坐四个小时的飞机,对身体的影响微乎其微。
你知道吗医学检查中的辐射有两类:一类是放射影像中的辐射,比如拍X光片、做CT,这种辐射具有方向性和可控性,基本能保证只有被检查部位会有射线,辐射剂量也相当小。
另一类是核医学检查中的辐射,它不具有方向性,而且会相当时间持续存在,但采取措施后已具有可控性。
辐射损伤跟剂量成正比,剂量越小损害也就越小。
一般而言,医用射线都比较安全,除治疗用射线需谨慎外,诊断用射线都是安全的、可以接受的。
比如一年拍Χ光片、做CT等都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
就检查来说,Χ光拍片剂量最低,然后是CT。
也就是说,并不需要对一年一次健康体检中胸片检查产生恐惧,只要不长期将人体置于拍片体检、CT全身扫描中,短时间内接受微小的辐射剂量对人体并无损伤。
影像检查对儿童有无影响雅安市名山区中医医院四川雅安 625100一般我们去医院看病的时候,有些疾病在诊断的时候医生都要求我们会做一些检查,比如CT 检查、X射线检查等,但有人对此表示疑惑,如果是给儿童做这些检查,它们会不会产生辐射,从而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呢?短文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1、X线、CT等检查是否会对儿童产生辐射?事实上,临床医学上用于疾病诊断的X线、CT检查等均属于数字化成像,它的清晰成像产生的辐射剂量非常低,而这种剂量完完全全属于是安全剂量,并且辐射仅仅只是产生于在检查室一会儿的时间,只要离开检查室辐射就会消失,不会残存在人体内,如果不是频繁地做检查,基本对人体是不会产生太大的伤害的,甚至致癌也不过是侃侃而谈而已,然而从事于影像工作的医务技术人员,他们因为常年都暴露于辐射当中,受到影像辐射的风险会增加,对此才需要辐射防护。
2、影像检查对儿童产生的辐射伤害有多大?专家认为,辐射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可怕,大剂量的辐射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假如辐射量超出或者达到了100mSv,那么连续照射一年,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假如辐射达到了1000mSv的时候,即便照射时间很短,人们也很容易出现贫血、恶心呕吐等问题,而如果辐射量高至4000mSv的时候,会导致人死亡。
对此,有人问我们拍一次X线的辐射量有多少呢?专家表示,一般我们拍一次胸片辐射量大约为0.1mSv,而如果做一次头部CT它的辐射量就等于拍一次胸片的20倍辐射剂量,也就是约2mSv,做胸部CT每次的辐射量为7mSv,但对于腹盆增强检查来说,它的辐射量可以达到20mSv一次。
也有人会担心影像检查会使其他疾病发生的概率增加,而实际上,辐射对人体所产生的效应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躯体效应,另外一种就是遗传效应,躯体效应指的是对人个体产生的影响,它又可以包含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
所谓确定性效应是指剂量达到某种程度的时候,所产生的效应,包括放射病、白内障、不孕不育或者畸形。
定期去医院进行 X光检查的重要性定期去医院体检,进行X光检查是一项十分关键的自我保护方式,通过定期体检以及进行X光检查,一些慢性疾病,肿瘤,妇科病症甚至是癌症就能够被早期发现,从而达到及早诊断以及早期治疗的效果,对疾病的预防,疾病发展控制十分有益。
但是在目前生活中,多数人对定期X光检查有所忽略,总是认为自己身体健康,不用每年定期进行X光检查,导致自身任由慢性病症发展,伤害机体。
同时一些人对X光检查带有有色眼镜,认为X光检查不用定期去做,只要做一次,会严重危害身体,造成不可转变的不良结局。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很多人本身都已经存在了不良反应以及不舒服表现,但是过了两天有所改善,因此没有定期去医院进行X光检查,导致病症延误,治疗难度增加,治疗费用增多。
那么定期去医院进行X光检查,体检的意义是什么呢?本文进行详细分析。
1定期X光检查的重要性X光是医生的眼睛,能够帮助病人及早发现并诊断人体内部结构存在的异常和病症。
想要了解自身的健康情况,定期体检进行X光检查才是唯一的科学依据。
所以不管是健康人群,病人,亦或是亚健康人群,都应该做到定期体检,按照医生嘱托进行X光检查,及时诊断,万不可忽略。
对于日常感觉身体健康的人来说,也需要提高警惕,如果仅仅凭借着自己主观的猜想是无用的。
一些慢性疾病,隐性疾病是需要通过X光检查才能探查出来的,另外一些慢性病症如肺部结节,消化道肿瘤,心脏病,骨骼疾病,癌症等,还未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是没有临床症状的。
常进行的X光检查主要为胸部X光检查以及消化道造影。
其中胸部X光检查常用来检查人体的肺部,心脏,主动脉,纵膈以及胸腔内的骨骼。
另外肺部X光检查,常用来进行肺炎,肺气肿,肺水肿,气胸,肺结核,或者是乳腺X线检查,甚至是肺癌的检查。
因此经常关注病情进展,定期去医院进行X光检查十分必要。
目前临床常应用的X光检查为透视和摄片两种类型,透视相对价格低廉同时应用方便,能够随意对受检位置进行观察,但是无法储存下客观记录,也不容易对细节分辨。
X线检查报告失误所导致的医疗损害一、透视检查导致医疗损害的原因X线透视是借助于荧光屏显示的影像进行诊断的检查方法,但是,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荧光屏的影像,如果不注意分辨,就会导致医疗损害的发生。
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原因。
1. 医院方面的原因(1)医生对暗室的适应性:荧光屏所产生的荧光较暗,要清楚地观察这样的暗光,必须使眼睛达到充分的暗适应。
但有时由于病人病情危急需要紧急检查确诊,或临床医生不了解暗适应的意义而催促放射科医生快作检查,或放射科医生不愿意长时间在暗室内工作就容易在暗适应不充分的情况下开始透视观察。
暗适应不充分时,对于暗对比度小的病理变化就不易分辨,而容易将病变忽略或遗漏。
现在基层医院仍然是应用暗室中透视,以上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较为大的医院都使用了电脑操作,医生可以在明处工作,这种医生对暗室的适应情况比老式X检查先进得多。
(2)透视中所设计条件:透视时要根据透视部位确实相应的电压和电流。
电压过高或过低,电流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显像的效果。
透视的距离也应适当,距离过远会影响观察效果,当然也不可过近,以免发生放射性损伤。
2. 出自患者方面的因素(1)患者透视部分的丰满程度也可以出现不同的透视表现:肥厚的软组织由于吸收X线的量多而出现阴影,可能会把正常组织误诊为病变。
例如男性胸大肌从腋前斜向内下,出现下缘整齐、上缘不显的密度增高阴影,有时因为病人的体位和胸大肌本身的差异而出现两侧不对称的影像,医生就可能把这种不对称误认为病变。
又如成年女性的乳房,可以表现为两侧密度不一致,有可能被误诊为肺炎或胸腔积液。
乳头的小圆形阴影还可以误诊为肺内结节性病变。
再如胸锁乳突肌,当双侧不对称、外缘又较模糊时,则容易误诊为肺部的病变。
(2)组织器官的重叠则可出现不同的影像表现:机体有各种对X线吸收程度不同的组织,这些组织互相重叠会影响影像的亮度,从而使本来可以显示的病变显示不清或被遗漏而发生误诊。
例如,由于横膈的阴影重叠,第11和第12胸肌可能看不见。
放射科健康宣教小知识放射检查辐射到底有多大?放射科中的X线、CT检查是有电离辐射的,(磁共振没有辐射),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医学上一般采用毫希伏(mSv)来衡量辐射危害性。
只有遭受100毫希伏以上的辐射量,人体患癌的概率才会明显增加,而常规一次胸部正位吸收的射线量为0.12mSv,约为造成人体损伤的单次最大接受剂量的2万分之一,与坐一次飞机差不多;CT检查剂量较普通x线略有增加,成年人常规体检及检查不必过度担心。
磁共振检查需要注意些什么?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人工金属心脏瓣膜、动脉瘤止血夹(钛合金除外)、人工耳蜗等的患者禁止做核磁检查。
妊娠三个月以内的早孕患者不建议做核磁检查。
不能配合的患者,如小儿,应在给予适量镇静剂后再进行检查。
危重、躁动及意识不清的患者,需待病情稳定后进行磁共振检查。
宫内节育器及乳腺假体能否做磁共振检查?金属宫内节育器一般由铜制成。
目前尚未发现宫内节育器在3.0 T(含)以下的MRI检查中引起明显不良反应,但可能产生伪影。
乳腺整形手术和隆胸所用的植入物大多为非铁磁性物质,这些患者进行MRI检查是安全的,但少数整形用的配件可能带有金属,应予以注意。
带假牙的患者能否做磁共振检查?许多口腔科植入物(如种植牙、固定的假牙和烤瓷牙等)含有金属和合金,有些甚至呈现铁磁性。
由于种植牙已牢固地固定在牙槽骨上或黏合在相应的连接物,具有很高的强度,通常在3.0 T(含以下场强的MRI设备中不会发生移动和变形,在口腔科植入物所在的部位可能会出现一伪影。
拍片为什么会要求脱衣服?不同检查部位和检查方法有着不同的图像要求。
有时内衣、牛仔裤等衣物上的金属扣在不影响诊断的基础上,可以存在。
但比如在拍胸片时内衣上的金属扣、拍腰椎时牛仔裤上金属拉链就会对诊断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你会被放射科医生要求脱掉内衣及下拉牛仔裤。
小朋友拍完X片会有什么影响?随着现代 X 线设备本身、防护设备、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以及对辐射防护工作的重视,一次普通 DR 拍片检查对患者的辐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短期多次辐射检查及不必要的辐射检查还是提倡尽量避免,以减少患者的累积辐射量。
X射线的辐射对人体有害吗?常规体检或者骨折检查最常用放射科检查,主要是利用X射线进行拍片,主要目的便是根据X光成片结果,为疾病的确认提供相应依据。
大多数人群听说X光的辐射对人体具备伤害,并且具有明显的致癌性特征,因此对X光的检查产生一定的疑虑和担忧。
那么实际上X射线是否具备辐射?其辐射是否是人体有害?下面针对话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一、辐射的定义实际在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当中,辐射的出现无处不在。
不仅只是在放射检查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辐射。
我们生活中各种事物都会产生相应的辐射。
下面列举我们常见的辐射源:①家庭装修使用相应材料、家庭电器(微波炉、电视、电脑、手机、小电暖气、暖风机、空调)等,根据电器类型不同,辐射强度也不相同。
②地铁、火车、机场安检仪器。
③食物、空气、土壤等自然条件也含有微量的放射性元素。
根据医学研究表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各种辐射源(天然本底辐射),其辐射力度对人体的健康没有直接影响。
并且同空气一样存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
根据医学相关数据表明,人体可以承受辐射的范围不能超过50mSv(毫希伏),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规定的标准。
如果人身在短期接触大剂量的辐射,或者长期处于含有小辐射的区域内,辐射通过不断累积,便可以达到细胞突变的程度,严重直接引发恶性肿瘤的发病。
这种病变的发生,概率较高,已成为当下医学常见的案例。
因此,对于辐射是否对人身体造成伤害,主要是根据受到辐射照射的量来决定的。
二、人体为什么要进行医学影像检查X放射检查是医学常用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是根据出现病变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检查,通过X放射检查,可以明确病人出现的病灶情况,并根据详细的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X放射检查主要对以下几个情况具备良好的应用效果:1)可以针对颅脑出现各种感染性疾病;颅内出现多种肿瘤情况;脑梗死出现的位置、大小、体积、程度等;脑现血相应的位置、程度、大小、类型;脑先天畸形情况,对颅底出现相应疾病也有着良好的检查效果。
备孕期间的男女双方可以做X线拍片吗?导读:我们平时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患者咨询我们拍片后备孕的问题,大家回答起来可能比较麻烦。
因为我们可能没有依据。
之前放开“二胎”,现在“三胎”又来了,工作已经越来越难开展。
是时候给大家带来一些干货了,希望我们发的科普可以帮助大家。
相信很多准父母们在准备要孩子之前,都会收集很多备孕知识,为生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打好基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准父母们在备孕期间不得不接受医用诊断X线的检查。
他们通常也会比较担心,并向医生询问:“我最近准备怀孕,能拍片子吗?”不少女性朋友在X线检查后,又得知自己意外怀孕时果断选择终止妊娠,一个小生命就这样被扼杀在胚胎期。
那么,备孕期间究竟是否可以做X线检查呢?一般情况下,备孕不建议拍X光。
因为X光对备孕有一定的影响,但具体影响有多大要看X光检查的类型,比如是透视、胸片还是CT检查。
我们所熟知的医用诊断X线,它常用的照射剂量是0.01~1.0毫希,而辐射照射诱发畸形的阈值为100毫希。
也就是说,妇女一次拍片所接受的剂量最多也不超过胚胎致畸剂量的1/100,所以常规剂量的一次拍片远不足以造成对胎儿的损伤。
但X光毕竟对人体有一定的辐射,尤其是对性腺器官这种对辐射比较敏感的部位影响可能会更大,过多的X光辐射还是容易影响精子或者卵子的质量,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畸形或者是死胎等严重的情况。
另外,X线照射导致发育异常的危险开始于怀孕后第3周,所以我们建议,对于备孕期间可能怀孕的妇女应尽量避免腹部或骨盆的X线检查,因为这些检查部位可能会使胎儿受到不合理的、直接的较大剂量的照射。
X光是一种穿透力很强的电磁波,特别是孕早期照X光有可能会造成胎儿流产,严重畸形等情况。
X射线对胎儿的影响与X光暴露剂量、妊娠周数有关,具体如下。
相关内容依据:辐射照射诱发的畸形主要发生在主要器官形成期(妊娠第3~7周)的一定阶段,某些特殊畸形的敏感性明显增加。
根据动物数据判断,对于诱发畸形,存在着一个约为100毫希沃特的真实的剂量阈。
拍x光和ct哪个辐射大
在拍摄过程中,CT扫描所使用的辐射剂量要比X光拍片大。
这是因为CT扫描需要大量的横断面图像,所以需要更多的辐射束通过人体进行扫描。
相比之下,传统的X光拍片只需要一次投射辐射束。
然而,正常情况下,CT扫描和常规X光拍片的辐射剂量都接近或低于国际推荐的安全辐射限制。
医疗机构和技术人员会尽最大努力来最小化辐射暴露,并确保使用最小的辐射剂量获取所需的图像质量。
因此,当医生认为需要进行CT扫描时,通常是经过权衡和考虑的结果,以确保获得重要的信息,并且利益远大于风险。
在任何情况下,如果一项测试或检查被医生认为是必要的,那么它可能会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学评估和治疗方案。
拍片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拍片主要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检查的时候要采用CT、X光片等方法给身体做检查,这样的检查方法是能比较清晰的看清楚病人的身体内部情况,这样对于确诊疾病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手段。
虽然有很好的检查效果,但是这些方法也是会有副作用的。
那么拍片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
一、X射线检查对人体有损伤,射线照得越多,致癌的危险性越大,这种辐射能够穿透细胞、破坏DNA,甚至诱发某些癌细胞。
X射线会破坏细胞内部结构,对遗传分子产生难以修复的终身性破坏。
,X射线会破坏红细胞,可能会诱发白血病等血液疾病。
建议孕妇应该尽量避免此类检查,尤其是怀孕头三个月的孕妇。
因为此时是胎儿重要器官形成的关键时期,X 光可能使这些尚未发育定型的细胞组织产生突变,胎儿先天畸形的发生率也会增高。
除了孕妇之外,儿童也是辐射损伤的高危人群之一。
从放射生物学理论分析,一种组织的放射敏感性与细胞的分裂活动成正比,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细胞分裂活跃,较之成年人敏感得多,且年龄越小越敏感。
如果短时间内接受较多次数的X光照射,危害就会慢慢累积,造成身体细胞不可弥补的损害,将来诱发癌症等病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二、如果说患方只是偶尔接触X射线的话,那么作为医方的放射医务人员受到辐射损害的可能性更大,尽管他们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
比如走远一点,躲在门后边墙后边等,其实都是徒劳的,X射线的穿透性几乎不受砖墙,门等物体的影响而减弱,医学辐射是目前辐射污染的主要来源,医务人员由于接触射线的时间长、频率高、距离短,他们受辐射的强度比传统核工业的工作人员还要高。
长期低剂量的辐射,发病则一般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后,可能发生白血病、其他肿瘤、胎儿的畸变等。
然而对于医疗辐射的危害,很多医生自己都没有足够的防护意识,周工讲有一个标志,如果你手臂上的汗毛开始明显脱落,表明辐射已经对身体产生危害了。
关于口腔X光其主要放射方向是其喇叭口方向,其余方向并不是没有辐射,只是相对小一点,而且并不是快门结束后辐射停止,机器还会持续3秒左右的射线放出。
英国研究人员发表最新研究报告称,医院常用来诊断疾病的X射线扫描、CT检查可能是导致一部分人罹
患癌症的原因。在X光、CT检查比较普遍的日本,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3.2%是由这两种检查造成的(相
关报道见都市快报2月1日第1版)。事实上,X光、CT检查中的辐射线对人体有害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更关心的问题是,做这样的医学检查对人体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X光、CT检查致癌几率有多少可能遭遇辐射的情况
尽管X射线中含有有害辐射,但当患者的表面症状不足以确诊疾病,或者需要进一步确定疾病的程度时,
就需要采用X光和CT检查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
用X光检查骨折是最常见的,此外它还能观察到肺、肝、肾、脾等内脏异常情况;肋骨、锁骨、胸椎等骨
骼肿瘤;还能发现胃溃疡以及肠胃炎引起的黏膜肿胀、肿瘤等。CT检查和X光的原理基本相同。所不同
的是,X光片拍摄的是人体的平面图像,因此体内器官会显示前后重叠的状态;而CT则采取断层摄影的
办法,就像把面包切成薄片一样,从不同点位对身体被检查部位拍摄不同的照片,从而解决了一部分重叠
问题。一般来说,骨折等疾病用X光片就可看清楚,但涉及颅内肿瘤、肝脏肿瘤等结构较为复杂的病变时
则需要CT出手。
X射线和CT如何致病
医学X光和CT检查是目前人们可能接触到的最大的人造辐射源,这种辐射能够穿透细胞、破坏DNA,甚
至诱发某些癌细胞。国际知名的放射科专家约翰·高夫曼的研究发现,X光会破坏细胞内部结构,对遗传分
子产生难以修复的终身性破坏:美国每年经确诊为乳腺癌的18万例病人中,大约有2/3的患者病因与医用
X光有关。还有研究表明,X射线会破坏红细胞,可能会诱发白血病等血液疾病。英国牛津大学的伯林
顿·德·冈萨雷斯教授说:“在男性身上,与X射线相关危险性最高的疾病是膀胱癌,部分原因是许多不同种
类的X光都会照射到膀胱。而女性患肺癌和结肠癌的危险比较高。”
假设病例———一个肋骨骨折病人的致癌风险
一名骨折患者究竟需要做多少次X光检查?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夏冰这样推算:诊断时一次(如果需
要进一步确诊则要加做一次CT,同样要遭遇一次X射线辐射)、手术后检查骨骼复位情况一次(关节复
位病人需要在手术中加做一次)、手术后一个月复查一次、术后三个月复查一次。这是基本的检查次数,
多则6次,少则4次,以后则按照骨折患者康复情况不同以及片子是否清晰需要重做、上下级医院转诊重
做等因素而定,一些病人起码做到10次以上。
假设一个肋骨骨折病人,在就诊过程中做了6次检查,那么他又将面临多大的致癌风险?拍摄一张X光胸
片,当射线在检查区域曝光时其曝光率约为160毫西弗特/小时(毫西弗特为计量辐射度的单位),约为0.
045毫西弗特/秒。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拍摄一张胸片大约需要0.5秒,这就意味着患者要承受约为0.
023毫西弗特的辐射量。
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辐射总危险度为0.0165/西弗特,也就是说,身体每接受一西弗特(1
西弗特=1000毫西弗特)的辐射剂量,就会增加0.0165的致癌几率。以此推算,一个肋骨骨折病人将增加
约为3.8/千万的危险。
而对其他医学检查来说,一般四肢做一次X光检查要接受的辐射量为0.01毫西弗特,腹部为0.54毫西弗
特,骨盆为0.66毫西弗特,腰椎为1.4毫西弗特,上消化道为2.55毫西弗特。以此推算,因为医学检查导
致健康人群患癌的风险在千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之间。
可以肯定的是,能够省略的辐射检查应该省略。
■自我防范宝典安全距离———两米以外
人们不必因为辐射而拒绝必要的X光和CT检查,但浙江放射学会主任委员、邵逸夫医院放射科主任、博
士生导师章士正教授还是提醒患者家属,没有特别需要陪护的患者,家属不必一起跟去做检查,这样受辐
射完全不必要。
但是,也不必为此连医院放射科的区域都不敢进。拍胸片时,X射线在检查区域曝光率约为160毫西弗特/
小时,距此两米处则为80微西弗特/小时,约为中心点的1/2000,此时的致癌几率约为百万分之一;而在
距离中心点6米外的辐射为1.5微西弗特/小时,约为中心点的五百万分之一,致癌几率更是微乎其微。
脆弱人群———孕妇、新生儿
尽管在孕期做X光、CT检查并不会绝对导致胎儿畸形,但杭州市医学会临床放射和介入分会主任委员、
杭州市一医院放射科主任陈文辉还是建议孕妇应该尽量避免此类检查,尤其是怀孕头三个月的准妈妈。因
为此时是胎儿重要器官形成的关键时期,X光可能使这些尚未发育定型的细胞组织产生突变,胎儿先天畸
形的发生率也会增高。
还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如果因头部受损伤做CT检查,对以后的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一定影响,而
对空间识别能力则没什么影响。
敏感部位———性腺
人体各部位细胞对X射线的反应程度不一,其中以性腺最为敏感。章士正教授说,国外医院这点做得比较
好,在为病人的下腹部做X光或CT检查时,都会用铅套或其他防护将性腺遮盖,以提高保险系数。但国
内的大多数医院还没有这种保护措施。
责任岗位———医生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20年中,被调查的日本等15个国家X射线检查都呈上升趋势,而至少有30%
是不必要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郑钧正教授也指出,医务人员不能因为患者
和受检者仅仅是来医院检查一次而忽略对他们的防护;受检者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拒绝不合理的医疗照
射。
■多吃海带
说到饮食保健,已经入行20年的陈辉主任摇着头,连说了两遍“没有”,然后又有些迟疑地补充道:“多吃
点海带等含碘的东西可能有用,它可以吸收一部分射线。”
■最新螺旋CT在邵逸夫医院启用
下周,全亚洲最新型号的16层螺旋CT将在邵逸夫医院正式启用。这台耗资90万美元的新型CT在全球医
院只安装了8台,它能在0.37秒内完成对需要检查部位整整一圈的扫描,并获得16张从不同位置拍摄的
图像。这两天,章士正教授正和同事们一起研究如何发挥新CT的最大威力。入行近40年,他已算不清这
已经是第几次接受新的技术革新了。
1975年,CT检查正式运用于临床。此后不久,作为中国第一代CT人,章士正教授赴德国半年,学习这种
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当时,已经有近80年历史的X光检查,已经不再是当初拍一张片子就要半小时的原
始仪器;而在此后的不到30年时间里,CT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第一代CT机完成一次扫描需用4-5分钟;
而用两个X射线管组成的第二代CT机产品,每次扫描仅需用30—120秒;第三代CT机产品用多个X射
线管组成,用2.5秒就完成一次扫描;到了第四代CT机,扫描时间减少到只需1秒钟。而此后诞生的各种
新型CT机则都将时间控制在1秒钟之内。同样地,X光检查的速度也在迅速提高,如今一张普通胸透成
像只要0.1秒,其他部位一般为0.5秒。
X光和CT检查成像,从最初的胶片投影、后来的计算机成像,已经走向最为时尚的数字时代。现代的X
光、CT检查机崇尚灵敏的数字化接受器。章教授很有信心地说:“敏感的接受器和飞速提高的成像速度,
对患者来说就意味着更少的辐射、更安全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