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三中2010-2011学年(上)高一语文半期考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10
福州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必修一模块考试语文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根据原文填空(共6分,每空1分)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②携来百侣曾游,。
③满载一船星辉, 。
④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⑤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⑥沉默呵,沉默呵!,就在沉默中灭亡。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gě) 颓圮.(pǐ) 漫溯.(sù)桀骜.不驯(ào)B、绯.红(fēi)寥.落(liáo)洗涤.(dí)五彩斑斓.(lán)C、租赁.(lìn)攒.射(cuán)叱.骂(chì)殒.身不恤(yǔn)D、譬.如(pì)蹒.跚(pán)酝.酿(yùn) 长歌当.哭(dāng)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篙.沧.桑暮霭.殚.精竭虑谄.媚箫.索暗.然神伤B、笙箫..C、惆怅屠戮.蠕.动肆无忌惮...D、寂寞.殴.打鞭笞.满腹经纶.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浸渍..(浸润,渗透) 浪遏.飞舟(阻止)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B 、惩创..(惩罚,惩治) 喋.血(血流出来的样子) 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C 、微漠..(依稀,淡薄) 造化..(指造物主) 毛骨悚然.. (害怕的样子)D 、叱咤..(发怒吆喝) 殒身不恤.(顾虑) 忸怩..(不好意思或不大方)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生前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并身体力行....,保持“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道德操守。
B 、2010年4月的一场7。
1级的强烈地震以挟山超海....之势突袭了青海玉树。
C 、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福德胡特陆军基地发生的枪击事件,在白宫发表讲话,称此事是“一次令人毛骨悚然....”的暴力事件。
福建省福鼎三中2012-2013学年(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福鼎三中穆梓一、基础知识(共14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jì)姊妹(zǐ)老躄(bì)戮力攻秦(lù)风声鹤唳(1ì)B、内疚(qiàn)戢士(jí)晡食(bū) 赐之彘肩(zhì)麾兵使却(huī)C、泾州(jīng) 窜名(cuàn) 参差(cān)瞋目而视(chēn)孜孜不倦(zī)D、神龛(kān)砧板(zhān)纨绔(kuà)潸然流涕(shān)未雨绸缪(móu)1、A、解析:B项,内疚(jiù);C项,参差(cēn);D项,砧板(zhē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羁縻沉湎笼络人心吹毛求疵B.娴静真谛既往不究改弦更章C.斟酌脉膊默守成规责无旁贷D.收迄溽暑儒子可教运筹帷幄2、A(B.既往不咎改弦更张C.脉搏墨守成规D.收讫孺子可教)3、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微斯人,吾谁与归?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3、A(B.省略句,省略主语“段太尉";C.状语后置句、被动句;D.判断句)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的一项是( )①领(率领)行营节度使②率以货(钱财、货物)窜名军伍中③戒(警戒)候卒击柝卫太尉④今尚书恣(纵容,放任)卒为暴⑤吾未晡食(指午饭)⑥督责(催讨、索取)益急⑦太尉判状,辞甚巽(谦虚) ⑧乃我困(围困)汝⑨能为公已(使……止)乱⑩手注(喂,灌)善药A、②④⑥⑧⑩B、①③④⑤⑨C、②④⑥⑦⑨D、①④⑥⑧⑩4、C、分析:①领:代理。
③戒:命令。
⑤晡食:指晚饭。
⑧困:使处于困境、险地。
福鼎七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语文试题(高职)(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卷人:夏增银一、选择题(20分,每一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夙.缘(sù)自怨自艾.(ài) 镍.币(niè) 战栗.(lì) B.一沓.(dá)纶.布(guān)濡.养(rú)回溯.(sù)C.南柯.(kē)玉簟.(tán)盘飧.(sūn)侏.儒(zhū)D.雾霭.(ǎi)菽粟.(sù)旧醅(péi)将.进酒(ji āng)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沽取皈依盘飨迫在眉睫B.虔诚联袂夙愿鬼斧神工C.耿介阻扼馔玉前仆后继D.逸兴契机曼妙相濡以沫3、选出依次填入句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①、她,刘和珍君,那时是()然前往的。
②、()然预订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③、卫队()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
④、她虑及母校前途,()然至于泣下。
⑤、真的猛士,将更()然而前行。
A、毅欣居凄奋B、欣毅竟黯愤C、奋欣竟凄愤D、欣毅居黯奋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该公司制作喜剧的能力有口皆碑....,它的广告大都能引发笑声,让人印象深刻。
B、恐怖分子滥杀无辜、危害平民,罪不容诛....,正义的力量决不会允许他们逍遥法外。
C、对于科学精神匮乏的国度来说,对常识和理性的呼唤,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D、听爷爷讲起在旧社会经历的苦难,我真是感同身受....。
5、下列各句中,句子意思明确的一句是()A、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C、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就没及格。
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010. 11)高一语文试卷考生注意:l.本试卷4页。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全卷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阅读题,第二大题写作题。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3.答卷前,务必在试卷上将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
(一)阅读(60分)一、完成基础知识题第1——3题(20分)1、默写。
(10分)①欲把西湖比西子,。
②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③,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④曾记否,,浪遏飞舟?⑤,白露未晞。
⑥郁郁涧底松,。
⑦,英俊沉下僚。
⑧,白首不见招。
⑨问君何能尔,。
⑩山气日夕佳,。
2、判断下列句子单复句,是复句的请指出复句关系。
(8分)①因为世博会的召开,上海的商业空前繁荣。
()②虽然天气不好,但是运动会照常进行。
()③即使情况复杂,我们也要完成任务。
()④参加亚运会的各国体育代表团,已于近日到达广州。
()⑤与其在街上瞎逛,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⑥老板夫妇不但没感到不协调,反而把二号桌安放在店堂中央。
()⑦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⑧这件事不是我的错,而是他的错。
()3、文学常识。
(2分)《》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从体制看分为风、、颂,从表现手法看分为、比、兴。
二、阅读短文,完成第4——10题。
(13分)①雨时断时续。
我沿着莫干山上幽篁修竹间的小径漫行,沐浴着淋漓的春雨,端详着竹的风姿。
②一支支茁壮的新竹,拔地而起,高高地向上伸挺,一派箭破云雨的昂然气概。
细看那层层的竹节处,还没有消退的白色霜衣,衬托着稚嫩的新绿,不由你不感到一股强劲的活力。
在新竹伫立的根邻,有几墩老竹的根桩,它们毫不顾惜自己身躯的离去,乐于供人们享用,而根底连着深扎大地的竹鞭,稳健、坚实如故。
地面上残留的,虽然只几簇断茎,却峻削如刀刃。
爱偷食嫩竹的猪獾之类也不敢践踏。
我走上了一处高岗,放眼看去,周围有更多的丛丛老竹,依然挺立。
它们经年累月饱受风雨浸淋的身子,躯干上虽然像有薄薄的尘迹,可是毫不减苍翠的本色,那舒展的枝叶,潇洒自如,别有风致。
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 36 分)一、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罗绮.漪.沦崎.岖畸.形B. 和谐.揩.油楷.书偕.老C.茁.壮拙.笔支绌.罢黜.D.毗.邻媲.美先妣.枇.杷2.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中国人最讲“面子”,讲求“面子”,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虚荣的激情,多多少少要超出一点“面子”本身的价值。
于是,为了“面子”,可以装神弄鬼,攀龙附凤,甚至蒙混欺诈;为了“面子”,可以毁家纾难,丢掉信义,甚至连性命都不要。
中国人维护“面子”的劲头是举世无双的。
A.自欺欺人 B.装神弄鬼 C. 毁家纾难 D. 举世无双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嫦娥一号”的升空,对“嫦娥一号”及深空探测的热情被迅速点燃。
面对这种热情,几位系统老总表现出异常的冷静。
B.有消息称,教育部目前正酝酿对严格的小学入学年龄规定“松绑”,在学位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接收将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
C.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办任何事,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具有民本思想,处处为人民服务。
D.我市作为全省医疗制度改革首批16个试验点,所有人都加入了合作医疗。
4.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安徽省歙县的太平桥建于明朝,,。
,。
如今太平桥已重展英姿,再现亮丽风采。
①系安徽省现存最长的古石桥②历经500余年,该桥受自然风华侵蚀及交通超重负载影响,破损较为严重③为16孔拱形石桥,全长268米,宽7.1米,高13米④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已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⑤其规模宏大,结构精巧,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之一⑥为保护珍贵文物,当地政府决定对该桥进行修缮复原,对部分桥墩灌浆加固、修复重建桥面及桥栏杆。
A.③①⑤④②⑥B.①⑤④③②⑥C.④③①②⑥⑤D.④②⑥③①⑤5.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莫令事不举.(成功)戍卒叫,函谷举.(攻占)B.可怜..焦土(可惜)..体无比(可爱)楚人一炬,可怜C.日过.午已昏(偏过)大母过.余曰(看望)D.《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志向)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A.东望武昌B.群贤毕至C.名余曰正则兮D.齐彭殇为妄作7.下列句中与其他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恐年岁之不吾与B.仰观宇宙之大C.莫之夭阏者D.而今安在哉8.下列加点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用之如泥沙...... 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C.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D.泣涕.涟涟二.本大题4小题,共12分。
厦门六中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 文 试 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杨晓艳 命题时间 2010/11一、识记与积累(共15分)1.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3分)①zh ì 息 ②婆su ō 起舞 ③挥斥方qi ú ④y ǔn 身不恤 ⑤ji é 骜不驯 ⑥àn 然神伤 2.文学常识填空(4分)①《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所作。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记述了自 至 (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
③鲁迅,原名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④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刘邦赴鸿门宴,却“既来之,则走之”,为什么呢?可用课文中的成语“ ,我为鱼肉”来回答。
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①携来百侣曾游,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③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徐志摩《再别康桥》)④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
(戴望舒《雨巷》) ⑤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⑥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⑦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9分) 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①晋军.函陵 军:_______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_______ ③以乱易.整 易:________ ④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 5.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③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④荆轲顾.笑武阳 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6.对下列句中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③大王来何操 ④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7.与“项伯杀人,臣活之”的“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3分) A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 .常以身翼.蔽沛公 D.使使以闻.大王 8.翻译句子(各3分,共6分)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有人说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就是《史记》的“刺客列传”,而刺客的流行,与春秋战国时期士人阶层的兴起有关,他们解决身份焦虑的方法之一,是当一名刺客。
《史记》中的五位刺客并不以刺杀谋生,而且明明知道刺杀后自己多半也活不了,为什么还愿意做刺客?《史记》中对此的交代是,公子光“善客待之”。
这种“你对我好,我以死相报”的模式,成为后世刺客的行业标杆。
春秋末期,“士”的阶层正在兴起,这个新兴阶层很独特,自我认同也很矛盾,“我到底出于社会阶层的哪一层?”“我应该有怎样的价值观?”士很焦虑。
而刺杀,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让士看到了实现身份认同和价值的路径。
在“刺客列传”中,司马迁浓墨重彩描写的是后面三位,春秋时期的豫让,战国时期的聂政、荆轲,他们都凭借刺杀而青史留名。
豫让为历史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名言,他十分强调自己士的身份,非常希望通过士的职业来自我实现。
雇主对士的认同,一方面是认同其技能和能力,另一方面是认同其在社会中的身份价值。
雇主的认同对士来说很重要,重要到可以以死相报,这种报答显然已经超越了职业行为,达到一种社会道义的层次。
魏国人聂政的表现就更加明显。
聂政为什么要替一个陌生人报仇,连人家给的黄金都没收?能解释得通的原因只有一个,报答知遇之恩。
聂政和豫让不同,他没有固定老板,而是一个游士。
他在街头卖狗肉的时候,严仲子以礼相待,尽管在我们看来,这更像一场交易,我想你帮我做事所以才对你好。
但聂政不这么想,他自觉地用知己来解释这个过程。
对无根的游士来说,他需要从与自己交往的上层人士身上,寻找自己的身份定位。
就像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公子光对他说,你死了之后,你的家庭我来照顾,我给你母亲做儿子,等等。
公子光的话很有水平,他等于在告诉专诸,你替我行刺,你就会成为和我同阶层的人,这让专诸一下子看到了人生的意义。
荆轲作为刺客这一行的明星,雇主燕太子丹的地位很显赫,行刺对象更是无比尊贵的秦王,堪称那个时代最高层次的一次刺杀。
福鼎三中2010-2011上学期高一半期考物理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有选错或不答得0分)1.某校高一部分学生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参加社区劳动实践,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甲车内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
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C.甲车、乙车以相同速度向东运动 D.甲车、乙车以相同速度向西运动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B.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C.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作质点D.质量和体积都很大的物体有时也可以看作质点3.下列几种表述中,涉及到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A.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用时30分钟B. 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C. 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5秒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D.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于2008年8月8日晚8时开始4.下列几组物理量中,全部为矢量的一组是()A.位移、时间、速度 B.速度、速率、加速度C.加速度、位移、速度 D.路程、时间、位移5. 关于路程和位移,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必和路程相等B.质点做不改变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和路程完全相同C.两次运动的路程相同时位移也一定相同D.若质点从某点出发后又回到该点,不论怎么走位移都为零6.甲、乙两质点同时、同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6所示,则:()A.乙始终比甲运动得快B.乙在2s末追上甲C.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远D.4s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速度7.如图7所示, A、B二物体从O点开始运动,从A、B二物体的位移图象可知,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A.A、B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B.A物体2s内发生的位移是10mC.B物体发生10m的位移的时间是2sD.A、B两物体同时运动8.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5s内速度从v1=12m/s增加到v2=28m/s,通过的位移s=80m,则该物体在这5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图6A .28m/sB .12m/sC . 16m/sD .20m/s9.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中除时间以外,共有四个矢量,若取初速度方向为正,那么( )A.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为正值;B.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为负值;C.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 为正值;D.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 均为正值10. 图中所示的各v -t 图象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 )二、填空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30分)11.如图11所示,是一个物体向东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0~10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m/s 2;在10s ~40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 m/s 2;在40s ~60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_ m/s 2,整个过程物体的总位移是______________m 。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选A。
【解析】B,正确的做法是观察所处环境,“千万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C,正确的做法是“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踢掉双鞋,然后放松肢体”;D,正确的做法是“使头部后仰”。
2.选D。
【解析】A,重症患者才会出现诸如“抽搐或呼吸心跳停止”现象;B,口唇四肢末端“易青紫”;C,应处于重度缺氧现象。
3.选B。
【解析A,“完全”用词不当;C,应该是“不会下沉得很快”;D,原文中表述为:“一般情况,落水被淹后4至6分钟即可致死”。
4 B5 C6 C7答案: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8 答案:(1)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圆缺,却终于没有增减。
(2)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也是我和你共同享有的东西。
(3) 我为什么不快乐呢?9. (1)这首诗采用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忧愤、苦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起坐弹琴、孤鸿哀鸣、飞鸟盘旋、忧思徘徊是动写,明月朗照、夜色茫茫是静描。
这些动景集中反衬出了夜的死寂与深重,映衬了诗人不寐而弹琴的孤影,突出内心的焦躁与悲凉。
(5分,意思对即可)(2)诗人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将内心忧愤、悲凉等感情寄托在冷月清风、旷野孤鸿、盘旋的飞鸟、深夜不眠的弹琴者中,月明风清,衬托了诗人高洁不群;写“薄帷”、写“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而鸿雁哀号、翔鸟徘徊正是诗人看不见希望和出路的忧愤、苦闷的形象写照。
(6分,意思对即可)10. (1)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2) 宁溘死以流亡兮(3) 羁鸟恋旧林(4)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5)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6) 尽吾志也而不至者(7) 我言秋日胜春朝。
11.(5分)①二月兰的形态,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开成一大片(2分)。
②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1分)。
人教版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起航教育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一语文第Ⅰ卷(选择题共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寥廓..(zēngróng)彳.亍.(chìchù) 青荇.(xìng)..(liáokuò)峥嵘B、粗糙.(cào)枯槁.(gǎo) 长蒿.(gāo)爪.牙(zhǎo)C、踟躇....(chíchú)笙萧..(shēngxiāo)佝偻(jūlóu)慰藉.(jì)D、徘徊..(páihuái)束.(shù)缚强.(qiǎng)谏瞋.(chēn)目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我们决不______台湾从中国领土“独立”出去。
②他们两位素未谋面,还要请你_______一下。
③究竟有没有外星人呢?长期以来,这一直是人们______的问题。
A.允许引荐思考 B.容许引见思索C.允许引见思索 D.容许引荐思考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今年,十三个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了我校,从事教学工作.B.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点受到广泛的批评,我认为是对的。
福鼎三中2010—2011学年(上)高一语文期中测试语文(必修模块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3分,第1—4每小题2分,第5题5分)1、(2分)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憎.恨(zèng )寥.寥无几(lіáo )颓圮.(pǐ)雨巷.(xiàng )B.负荷.(hâ)相濡.以沫(rú)呵.欠(hē)匹.敌(pǐ)C.水瓮.(wâng )坚如磐.石(pán )发酵.(jiào )宛.转(wán )D.和煦.(xù)惊涛骇.浪(hài )亵.渎(zhǐ)矫.健(jiǎo )2、(2分)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二百多名犯人和看守人员、警卫战士,几乎全被压在断壁残垣....之间。
B.并没有忘记自己身份的囚犯们奄奄一息....地立着,一步也不敢挪动。
C.那死去的妻子怀孕已六个月,她被砸死的情景令人惨不忍睹....。
D.人们相濡以沫....,甘苦同尝。
一锅饭匀着吃,一壶水匀着喝。
3、(2分)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这天天阴,。
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
A.灰云四罩,海风轻拂。
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
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注视着。
B.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
灰云四罩,海风轻拂。
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注视着。
C.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
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注视着。
灰云四罩,海风轻拂。
D.灰云四罩,海风轻拂。
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注视着。
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
4、(2分)从修辞角度看,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A.眉间尺忽然全身都如烧着猛火,自己觉得每一枝毛发上都仿佛闪出火星来。
B.后面远处有银白的条纹,是月亮已从那边出现;前面却仅有两点磷火一般的那黑色人的眼光。
C.待到近来时,那人的衣服却是青的,须眉头发都黑;瘦得颧骨,眼圈骨,眉棱骨都高高地突出来。
D.随着歌声,水就从鼎口涌起,上尖下广,像一座小山,但自水尖至鼎底,不住地回旋运动。
5、(5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A、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句分别写的是林黛玉、薛宝钗B、葬花吟中诗句“一朝春尽红颜老”下句是“花落人亡两不知”C、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
《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D、红楼梦终因宝玉“调戏”而投井的丫环是金钏儿;袭人是宝玉的丫环,而在伺候宝玉之前,袭人服侍的是贾母。
E、大观园中林黛玉的居所是怡红院,凤姐弄权是在水月庵。
二、填空题(15分,每个空格1分,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6、,泣孤舟之嫠妇。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8、仰观宇宙之大,。
9、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10、其身正,不令而行;,。
1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12、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完整的和人物活动的环境。
13、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饮的仙茶叫__ ______,品的酒叫_____ _ __,听的歌曲名叫_____________。
三、阅读题(25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顺流而东.也东:(2)固.一世之雄也固: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而今安在哉?(2分)译文:(2)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分)译文:16、这段文字引用了曹操的典故,请说一说引用的目的。
(2分)答:(二)阅读《论语》片段,回答问题(4分,每个空格1分)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17、这一则《论语》中,引号内的都是句式,第一句应读出孔子的心情,第二句应读出孔子的心情。
这两句主要是表达了孔子对的推崇和向往。
(三)阅读小说《病人》,回答问题。
(13分)①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
那是一本很厚的书。
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
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
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②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异常耐心。
③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儿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
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
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了‚受不了‛的报警声。
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④下一趟人照样很多,大概也有十多个,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
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
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
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
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
‛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
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
‛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了7层,其实楼梯口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
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
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⑤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⑥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着下电梯的姑娘掉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
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
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
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温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疗伤的玫瑰。
⑦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
‚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还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真烦人,早就应该把她甩下去了。
‛另一个穿西装的中年人接着说。
⑧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大家都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18、这篇小小说的标题是“病人”,综观全文,你认为小说中真正的“病人”是谁?(2分)19、小说一般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
这篇小小说围绕“她”写了4个细节片断。
下面概括出了第一处,请你概括出其它二处细节片断。
(3分)答:(1)电梯超载,最后上来的人不下去,她主动从中间挤了出去,等下一趟。
(2)(3)20、小说的结尾说“大家都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文中对此还有一处铺垫。
请摘录文中的语句回答出铺垫之处。
(2分)21、小小说中的“她”与其他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呢?(2分)22、第8段中”刚刚””及时”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2分)23、设置悬念,是小说常用的手法,这篇小说也给我们设置了许多处悬念。
你认为这篇小小说的悬念是什么?(任写一处)(2分)四、语言运用(7分)24、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渐渐淡忘了如何书写出美观大方的方块字,特别是中国国粹毛笔书法,善为者已日渐减少。
‚许多大学生写的字,真没法看。
‛3月20日,在江西省人才招聘市场,不少招聘单位的主管人员发出类似感慨。
不少大学生能制作精美的电子简历,但是,当招聘单位让其填表时却往往不仅写不好字,甚至于提笔忘字,患上了‚书写遗忘症‛。
在某中学教了十多年语文的李老师有同样的感叹,她教的学生写字水平一届不如一届,书写潦草、生硬。
有时,她布置学生写作文,有的同学交的竟是打印稿。
(1)以上消息反映了青少年在汉字书写上存在什么问题?(2分)答:(2)以上问题产生的背景是什么?(2分)答:25、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词语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3分)上联: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播四方,是以足矣。
下联内容:①数半生三十多年事②俯不怍于人③放怀一笑④吾其归乎⑤浩浩荡荡⑥仰不愧于天下联:(只填序号)五、作文(40分)26、走进社会,你会惊讶生活的多姿多彩;走进民间,你会洞悉民风的淳朴与强悍;走进校园,你会觉察学海的苦辣与酸甜……请以《走进》为题,写一篇以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感受或认识为内容的作文。
要求:①将作文题补充完整。
②写真事、抒真情。
③立意自定。
④不少于800字。
福鼎三中2010—2011学年(上)高一语文期中测试答题卡语 文(必修模块1) 一、选择题:(13分,第1—4每小题2分,第5题5分)二、填空题(15分,每个空格1分,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6、 ,泣孤舟之嫠妇。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8、仰观宇宙之大, 。
9、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10、其身正,不令而行; , 。
1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 ?” 12、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 ,完整的 和人物活动的环境。
13、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饮的仙茶叫__ ______,品的酒叫_____ _ __,听的歌曲名叫_____________。
三、阅读题(25分)14、(2分)(1)东: (2)固: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而今安在哉?(2分)译文:(2)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分)译文:16、这段文字引用了曹操的典故,请说一说引用的目的。
(2分) 答: 密 封 线 内 请 勿 答 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17、这一则《论语》中,引号内的都是句式,第一句应读出孔子的心情,第二句应读出孔子的心情。
这两句主要是表达了孔子对的推崇和向往。
18、这篇小小说的标题是“病人”,综观全文,你认为小说中真正的“病人”是谁?(2分)19、小说一般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
这篇小小说围绕“她”写了4个细节片断。
下面概括出了第一处,请你概括出其它二处细节片断。
(3分)(1)电梯超载,最后上来的人不下去,她主动从中间挤了出去,等下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