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2013
- 格式:ppt
- 大小:2.79 MB
- 文档页数:39
年级高一学科政治主备人李雪平编号01-02 日期课题揭开货币的神秘的面纱课型新授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货币的本质及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纸币的优点及含义.理解:由物物交换到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流通及其对生产者的启示。
纸币的流通规律。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能力: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情境设置,讨论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教学重点1、货币的本质 2、货币的基本职能 3、纸币教学难点1、外汇 2、汇率 3、正确对待货币集体备课个人复备教学过程导入: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商品是市场上最常见的现象,凡涉及到商品就离不开货币,人们几乎每天都同商品、货币打交道。
在商店和银行的柜台上,各种面额的货币,随处可见。
各种商品都要用货币去购买。
思考:什么是商品?薄薄的一张纸片,为什么可以用来购买任何一种商品?它为什么这么神通广大?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的面纱1、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含义问题1:不同类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A都凝结了一定量的人类劳动,都是劳动产品B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用于交换问题2: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为什么?是商品。
因为母亲织的毛衣尽管消耗了母亲的劳动,是劳动产品,但用于自己子女穿用,没用用于交换,不符合商品的第二个条件(交换),因而不是商品。
例讲:空气、阳光、海水、赠送的礼品等是不是商品?结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自然物品,虽然有一定的用处,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用于交换,不是商品。
赠送的物品,虽然是劳动产品,也有用处,但不是用于交换,也不是商品。
商品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课一节一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A、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B、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C、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A、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B、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C、商品流通及其公式D、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E、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A、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
2、能力目标:A、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单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B、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重点、难点:1、重点:商品的含义、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纸币、外汇、货币的本质、信用卡、汇率及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2、难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货币的本质、信用卡、汇率及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样的物品,请同学们猜猜看,它们各值多少钱的?(多媒体)从屏幕上的几样物品来看,都是人们经常用到的一些东西,像手机,是人们为了通讯方便而发明出来的高新产品,而这个可口可乐当然就是用来解口渴的了,这件真皮大衣在北风凛烈的冬天就最好不过了,可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需要着各种各样的物品,来满足我们吃、穿、住、行等的需要。
这些东西,我们都是到商场里面去购买,而在买的过程中,我们都要付出货币,同时我们享受的各种的服务同样也要支付货币。
广水一中2013—2014年经济生活新课教案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板书)广水一中丁勇2013年9月6日星期五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2课时;板书)★教学目标要求(一)知识目标识记:(1)商品的含义。
(2)货币的本质;(3)货币的基本职能;理解:(1)商品的基本属性;(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3)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分析: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材料入手,使学生理解货币出现的必然性、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得出对货币的理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市场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难点:正确对待金钱。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学生探究货币的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现实生活中,我们拥有货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因此,要解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就必须把货币放到商品交换过程中进行研究。
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探究活动一:商品的本质与共同特征(参照教材P4-5)1.阅读教材P4正文第一段,请同学们思考回答正文第一段上面的两个问题2.小明家去年稻谷收获了一万斤,自家消费了4000斤,卖了6000斤。
这些稻谷是商品吗?教师节快到了,小李同学在天利园花店买了一个花篮,送给了赵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