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腺瘤的CT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801.49 KB
- 文档页数:16
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肾上腺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肾上腺肿瘤,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
它通常起源于肾上腺皮质或髓质,由于异常细胞的异常增殖而形成。
肾上腺腺瘤一般生长缓慢,不具有侵袭性,但在一些少见的情况下,可能会发展成为恶性肿瘤。
肾上腺腺瘤的确诊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明确的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标准通常是通过多种诊断方法的综合应用来实现的,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验等。
本文将对肾上腺腺瘤的确诊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和探讨。
通过了解肾上腺腺瘤的定义、病因以及临床表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肾上腺腺瘤的发展过程。
同时,我们将重点介绍肾上腺腺瘤的常用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以及实验室检验如血液中的激素水平检测。
最后,我们将总结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肾上腺腺瘤的确诊标准,以及这些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同时,读者还可以对肾上腺腺瘤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有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医学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并有助于提高对肾上腺腺瘤确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这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通过清晰地呈现文章的结构和逻辑,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和内容。
首先,文章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肾上腺腺瘤这一疾病的背景和重要性,为读者建立起对这一主题的基本了解。
文章结构部分会详细列出文章的各个小节和内容,让读者对整体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目的部分会明确阐述撰写该文章的目的和意义,并提前预告一下文章的结论。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包括肾上腺腺瘤的定义和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以及确诊标准三个小节。
二、肾上腺CT和MRI对肾上腺及其病变的显示率很高。
因此,是诊断肾上腺疾病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MRI由于可三维成像,又可根据不同脉冲序列信号强度变化分析病变性质,比CT有更大的优势。
肾上腺CT扫描无需特殊准备,短扫描时间、薄层面和放大扫描,对显示肾上腺及其病变较好。
,后面包括肾上极上方到肾门的平面。
无需口服造剂。
增强扫描有助于观察肿瘤内的血管结构,并判断有无肝转移。
肾上腺横断面CT图像,正常呈倒V形、倒Y形,三角形或线状,尖嵴向前,内、外肢后伸。
边缘光滑,不出现结节状轮廓。
增强扫描,则均一强化。
MRI正常上腺的T1WI和T2WI上信号强度与肝相近。
(一)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来自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
肿瘤直径常大于2cm,CT多可查出。
由于10%~15%可发生在肾上腺以外,因此如未发现肾上腺肿瘤,应对其他部位,特别是腹部进行扫描。
在成人10%、小儿20%肿瘤为两侧性。
临床表现主要是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发作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后血然缓解。
CT表现为边缘清楚,密度均匀,直径为2~4cm的肿块。
肿瘤内坏死表现为低密度,还可钙化。
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嗜铬细胞瘤中10%~15%为恶性,肿瘤多较大,只靠CT表现难于分辨良性或恶性。
但如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邻近组织浸润和肝转移,则可诊断为恶性。
MRI因肿瘤含水较多,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显著高信号。
多数病变信号较均匀,少数因肿瘤内出血、坏死致信号不均匀。
(二)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腺瘤CT可见边缘光滑、圆形或椭圆形肿瘤,密度均匀,等于或低于肾的密度。
增强扫描有均一强化。
对侧肾上腺萎缩变小,但也可正常。
肾上腺皮质瘤因分泌的激素性质不同,而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皮质醇增多症之分。
前者腺瘤较小。
约0.5~0.3cm。
后者腺瘤较大,约2~8cm。
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
前者因瘤体小,常仅累及肾上腺的某一部分。
两种功能性异常除腺瘤外也可因相应的肾上腺皮质增生所致。
MRI腺瘤在T1和T2WI上信号强度与肝的信号相似或稍低于肝(图4-4-9)。
肾上腺疾病CT、MRI诊断检查方法】(一)CT检查检查前一小时,口服1.5 %泛影葡胺500ml以充盈胃肠道。
一般病人,肾上腺CT扫描需要作平扫及增强扫描,可静脉内注入60%泛影葡胺或非离子型对比剂100ml, 一般在注射后30秒开始CT增强扫描。
扫描:层厚5mm间隔5mm较小的肾上腺肿物可作 1.5 - 3mn薄层扫描。
扫描自剑突开始。
窗宽300- 500, 窗位40,对比增强扫描可根据病情需要。
(二)MRI检查在大多数的关于肾上腺的MRI成像中,常采用自旋回波序列的T1WI与T2WI,层厚3- 10mm现在常用快速自旋回波的T2WI代替常规自旋回波扫描以降低采样时间,减少运动伪影,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
具有相对T2WI的快速梯度回波(TR/RE: 60/30ms,翻转角:15o角)可以代替自旋回波的T2WI序列。
此项技术的优点是缩短采样时间,允许屏住呼吸扫描,提高图像质量。
在这些脉冲序列中,正常的肾上腺与肝脏相比呈等或低信号。
如果采用脂肪抑制技术,在T1WI肾上腺与肝脏相比为等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
脂肪抑制技术的优点是降低噪声,器官轮廓变得清晰锐利,降低呼吸运动所致的伪影,消除化学位移伪影,扩大灰阶,强化组织对比的微小差别。
缺点是每次采样的层面减少,在全部图像中有可能脂肪抑制不均匀。
肾上腺腺瘤和结节样增生均含有大量脂肪,而转移和嗜铬细胞瘤不含或含极少量的脂肪。
因此建议使用同相位(phase in )和反相位(phase out )的梯度回波化学位移成像来鉴别腺瘤(含脂肪)与非腺瘤性病变(无脂肪)。
在1.5Tesla的MRI成像系统中(64MHZ,脂肪与水自旋的频率差别为224Hz。
因此,在激发脉冲后每个2.24ms,就会出现一个脂肪与水的相位周期。
在这个间隔中,脂肪与水的自旋不断地处于相位一致或相位相反的状态下,相位相反图像的信号强度取决于组织内脂肪与水含量的比例。
与不含脂肪的组织相比,含脂肪的组织在相位相反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
肾上腺疾病的CT 检查和诊断要点肾上腺为腹膜后器官,虽体积小,具有分泌多种激素功能。
影像学检查的目的在于确定病变位置、大小、数目、范围和性质,当临床怀疑肾上腺病变时,CT 扫描是不可少的,不但能定位,结合临床和生化检查还可作出定性诊断。
一:正常肾上腺的解剖位置:肾脏的前、内上方、膈肌脚两侧的肾周间隙内,右肾上腺位于下腔静脉后方,外侧是肝脏后缘,内侧是膈肌脚,左肾上腺位于胰腺尾部后方,内侧是膈肌脚,外侧是脾脏。
形态:肾上腺可分为内侧肢、外侧肢及体部。
右侧常呈斜线状、倒V 或倒Y 形,左侧多为倒V 或倒Y 形或三角形,均以倒Y 形为多见。
大小:肾上腺上下径4-6cm,长2-4cm,厚0.5-0.7cm。
判断肾上腺增粗的标准最常采用的方法:如厚度大于1cm 或局部增粗容易肯定,弥漫性增生则可以和同层的膈肌脚比较,正常肾上腺比膈肌脚最厚部分细。
二、肾上腺CT 检查应注意1、薄层扫描,2-3mm 重建;2、如临床怀疑嗜铬细胞瘤,而肾上腺区扫描无异常,扫描范围应扩大;3、如怀疑肺癌病例,行胸部CT 检查时,应包括双侧肾上腺;4、高血压患者行肾上腺CT 检查,可与临床医生协商,包括肾动脉CTA。
三、肾上腺占位CT 诊断要点1、低密度(脂质和囊性)占位髓脂瘤腺瘤(原醛)节细胞神经瘤囊肿亚急性慢性血肿2、等密度-实性皮质腺瘤3、混杂密度-囊实性嗜铬细胞瘤皮质腺癌转移瘤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瘤平滑肌肉瘤1、低密度(脂质和囊性)占位A、髓脂瘤特点:少见,发生在肾上腺髓质。
CT 表现为边界清楚,含有脂肪密度肿块, CT值均在-30Hu,条索状阴影呈分隔状,增强扫描肿块无强化,可见钙化。
B、腺瘤(原醛)特点:(1)肿块小,多为1-2cm;(2)密度低,与细胞含脂较高有关;(3)轻度或无强化;(4)有包膜C、节细胞神经瘤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的良性肿瘤,因瘤内含有较多的粘液基质,故CT 值偏低(20-30Hu),瘤体质地软,密度均匀,包膜完整,内有细点状钙化,病灶内供血血管少,增强后呈轻度强化。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浅析【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对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在ct图像上可以看到病变对应位置、形状、密度、边缘,并测出病灶发生前后对应ct值。
结果醛固酮腺瘤10例,体积较小且密度低,增强后轻度增强;皮质醇腺瘤5例,瘤体较大,边界清,密度略低于正常肾上腺组织;无功腺瘤1例;结节增生5例,为等或稍低密度影,增强后强化较明显;嗜铬细胞瘤4例,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可见多个囊变坏死区;皮质腺癌2例,肿块的形态并不规则,边缘有些模糊,密度也不是很均匀,容易发生较大区域坏死与点状钙化;转移瘤3例;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瘤及髓性脂肪瘤各1例。
结论 ct表现与肾上腺肿瘤的病理基础有关,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诊断真确率。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55-021 前言在内分泌器官中肾上腺是比较重要的器官,随着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ct等检查设备对肾上腺肿瘤定位及相应的定性诊断准确率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针对在实践中手术及病理中的33例病例,根据其影像的不同征象,较深入地分析其ct影像特征及鉴别重点。
2 基础资料及鉴别方法通过对2004——2008年经手术及病理确定的肾上腺肿瘤病例33例,其中男12例,女21例。
发病年龄10-64岁,患者平均年龄39岁。
在临床表现上各不相同,上述病例中的三分之二都表现出阵发性头晕、头痛、心悸、体热、多汗及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等症状,或出现高血压、肢体麻木等一些症状。
肾上腺皮质醛固酮表现为conn’综合征。
皮质醇腺瘤表现为cushing’综合征,但无功能性腺瘤就没有任何临床表现。
嗜铬细胞瘤的症状表现更多的是持续或阵发性高血压同时伴有周期性麻痹,皮质腺瘤的症状是大多同时出现cusing’综合征,肾上腺转移瘤大多同时显现原发灶的症状,髓性脂肪瘤、节神经瘤以及神经纤维瘤等有时出现腹胀、腹痛或腹部包块等一些症状。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在CT图像上,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边缘,测量病灶增强前后的CT值。
结果醛固酮腺瘤9例,体积较小且密度低,增强后轻度增强;皮质醇腺瘤5例,瘤体较大,边界清,密度略低于正常肾上腺组织;无功腺瘤1例;结节增生5例,为等或稍低密度影,增强后强化较明显;嗜铬细胞瘤4例,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可见多个囊变坏死区;皮质腺癌2例,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易发生大片坏死及点状钙化;转移瘤3例;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瘤及髓性脂肪瘤各1例。
结论 CT表现与肾上腺肿瘤的病理基础有关,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诊断真确率。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T findings and pathological results of adrenal neoplasms so a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Methods CT manifestations of 32 cases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drenal neoplasm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location, size, shape, density and relationship with surrounding structure were evaluated on CT image. The attenuation values atunenhanced and enhanced CT of the tumor were also recorded. Results The 32 cases adrenal neoplasms included 9 cases with 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 5 hydrocortisone-producing adenomas, 1non-functional adenoma, 5 cortical hyperplasies,4 pheochromocytomas,2 adenocarcinomas, 3 metastases, 1 fibroneuroma, 1 ganglioneuroma and 1 myelolipomas. Conclus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n CT image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 in adrenal neoplasms. With a combination of clinical date and CT findings, adrenal neoplasms can be be correctly diagnosed in most cases.[Key words] adrenal gland neoplasms;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肾上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尤其是CT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都有大大的提高。
肾上腺肿瘤的16排CT诊断阴祖航;华生玉;张轲【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的多排CT表现及相关鉴别诊断要点,提高对肾上腺肿瘤的影像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的CT检查资料,观察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平扫密度及增强扫描各期强化特点,归纳总结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
结果:35例患者中,肾上腺腺瘤样增生4例,腺瘤15例,嗜铬细胞瘤7例,皮质腺癌4例,转移瘤3例,骨髓脂肪瘤2例。
结论:16排CT对肾上腺肿瘤诊断检出率较高,肾上腺肿瘤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16排C T在肾上腺肿瘤的定性诊断上有较高价值。
%Objective: CT manifestations of adrenal tumors are summarized and relate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mprove the level of imaging diagnosis of adrenal tumor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T scan data of35patients with clinical surgery and pathology in patients with adrenal tumors observed tumor size, shape, location, unenhanced density and enhanced features enhanced MRI, CT manifestations of adrenal tumors summaryResults: 35 patients, 4 cases of adren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adenoma, 15cases of pheochromocytoma 7 cases, 4 cases of cortical carcinoma, metastases in 3cases, 2 cases Myelolipoma.Conclusion: 16-slice CT for the diagnosis of adrenal cancer detection rate is higher, adrenal tumors have a characteristic imaging ifndings, clinical, 16-slice CT in the diagnosis of adrenal tumors have a higher value.【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40-42)【关键词】肾上腺肿瘤;多排螺旋CT;影像学诊断【作者】阴祖航;华生玉;张轲【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中医医院影像科大连 116013;辽宁省大连市中医医院影像科大连 116013;辽宁省大连市中医医院影像科大连 116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2肾上腺部位较深,肾上腺区肿瘤组织学来源复杂,分为间质细胞肿瘤和主质细胞肿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