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都市水墨人物画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当代水墨画的艺术特色摘要:历史悠久的水墨画和中国古文化历史的衍生、发展及其源流是不可分割的。
它的发展一如中国文化的发展,脉路清晰,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具有独特传统意识的画种。
从形态精神、艺术功能、语言结构、笔墨形态等方面浅谈在传统文人画基础上发展的当代水墨画。
这与西方艺术的造型艺术观大异相去。
画中融合的是中国儒家的伦理学,道家的自然观和佛家的禅宗等等,东方美学与中国文化的独特传统精神。
诚然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当代的水墨画在对古代文化之精华继承的基础上,在西方的造型艺术观影响下而不断创新。
关键词:水墨画;艺术特色;文人画;中国文化;历史一、悠久的历史水墨画是中国画纯用水墨作画的一种画体。
据考古发现,中国水墨画的出现,可以推至汉代。
山西平陆汉墓壁画已有水墨略加淡彩的山水画;河北望都汉墓壁画中,有纯用水墨画的“主薄”、“小吏”等人物画,具有浓、次浓、淡、次淡等墨度。
传为南朝梁萧绎撰之《山水松石格》,也有信笔妙而墨精之语。
唐朝时,郑虔、王维作水墨,合适作画三绝俱;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称殷仲容工写帽及花鸟,或用墨色,如兼五彩;唐末,王洽已用泼墨山水。
五代时期,笔墨并重搜妙真,水墨轻岚写潇湘。
两宋时期惜墨如金写烟岚,水墨苍劲立新风,此时水墨画以趋向成熟。
元朝以后由于宣纸开始做为绘画的主要书写材料,水墨画开始盛行,达到“雄浑厚子墨精神,铅华洗尽露墨化”的艺术气象。
明清时期,已能较充分发挥水与墨之功效,达到胸襟潇洒墨花飞的艺术效果。
近代又呈现出黑墨团中天地宽,南潘北李意进新的艺术气象。
现代水墨画尤为普遍,对水与墨在国画中的作用,更有多样之发挥。
几乎被视为中国画之代表。
二、回归绘画本体的当代水墨画中国画历经近百年争争吵吵发展至今,终于形成了多元并举的基本格局。
尤其是被指称为“非传统”或“现代水墨”、“实验水墨”等名谓的当代水墨画(本文中的“当代水墨画”专指与传统文人画在语言样式上有较大不同的当代探索性水墨画),已然在诸多质疑、嘲讽声中得到了它应该得到的文化席位,并显示出它强大的发展潜质。
一、笔墨当随时代“笔墨当随时代”是明末清初画家石涛所提出的观点,是石涛关于绘画方面的重要观点。
石涛在笔墨方面有其见解:“墨之溅笔也以灵,笔之运墨也以神。
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
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
”中国传统绘画历经数千年发展与演变,历代文人墨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笔墨。
笔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用以描绘对象、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有笔有墨谓之画”,“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
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
”可见笔墨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笔墨一直是中国画领域的核心问题,许多评论家对于石涛“笔墨当随时代”这一观点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有人认为中国画中的笔墨应当跟随时代的变化。
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绘画也应有所创新,一成不变的作品必然会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画的技法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艺术形式,不应该再进行过多的变革和创新。
如果一味追求创新而失去了中国画本来的韵味,那么中国画将失去它本身的特点。
笔墨本身带有强烈的时代性,每一个时代都有能够体现时代特色美感、形式感的笔墨。
回顾历史,每个朝代都有自己所推崇的艺术形式和内涵,时代的发展变化要求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关注当代的社会环境。
古人通过笔墨来描绘形象和抒发情感,笔墨是时代背景、美学思想和个人情感等多方面的融合。
对于现代的水墨人物画家来说,其主要职责是用现代的笔墨语言来反映、表现和描摹现代人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状态。
姜永安便是进行笔墨探索的艺术家的其中一员。
二、姜永安的水墨人物画(一)姜永安水墨人物的个人风格姜永安以人物画著称,其创作题材广阔,主题性创作、传统题材小品、生活人物写生等多方面都有不俗表现。
姜永安的水墨与现代人物肖像产生了深入交流,水墨与人物肖像之间有了更深层次的融合。
对水墨都市绘画实践和探索的体会1. 引言1.1 水墨都市绘画的概念水墨都市绘画是一种结合中国传统水墨和现代城市元素的绘画形式,是一种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表现方式。
在水墨都市绘画中,艺术家以传统的水墨技法表现现代城市的景象和情感,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水墨都市绘画的概念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城市景象用水墨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方式,传达出对现代都市生活的思考和表达。
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运用快速笔触和简洁线条,将大都市的繁华和喧嚣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不失传统水墨的内涵和情感。
水墨都市绘画通过将传统水墨技法与现代城市主题相结合,为观者带来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和艺术享受。
它不仅展现了艺术家的创作才华和审美情趣,更蕴含着对城市生活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水墨都市绘画的概念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融合在一起,构建出一个独具韵味的艺术语境,引领着当代艺术的发展潮流。
1.2 水墨都市绘画的意义水墨都市绘画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精髓,同时将其与现代都市生活相结合,展现出新的艺术风貌。
通过水墨都市绘画,艺术家们可以表现出对都市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呈现出都市的繁华和喧嚣,以及其中人们的情感与思想。
这种绘画形式可以让观者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引发对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思考和关注。
水墨都市绘画也能够激发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和探索欲望,促进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水墨都市绘画的意义不仅在于艺术表现和审美欣赏,更在于对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创新,对都市生活的理解和反思,以及对当代艺术发展的推动和启示。
通过水墨都市绘画,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现代都市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探索艺术与生活的契合之处,为建设和谐美好的城市文化环境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水墨都市绘画的特点水墨都市绘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它融合了传统水墨画和现代都市元素,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
《论农民的朴素美在水墨人物画中的体现》一、引言水墨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艺术内涵而广受人们的喜爱。
而在这众多的描绘题材中,农民形象成为了画家们创作的重点。
这不仅是因为农民作为中国社会的重要支柱,承担着社会的劳作任务,还因为其身上所散发的朴素美被无数艺术家捕捉和塑造。
本文将深入探讨农民的朴素美在水墨人物画中的体现。
二、农民朴素美的内涵农民朴素美是内在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相互辉映的美,是一种对生活和大自然无比亲近的态度和信仰。
这种美主要体现在农民的质朴、善良、坚韧和勤奋等方面。
他们的形象简单、真实,不做作,且有着丰富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情感色彩。
三、水墨人物画中的农民形象水墨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之一,以简洁的线条、鲜明的墨色表现人物的形态和情感。
在画家的笔下,农民形象往往显得真实而又生动。
他们的眼神里流露出坚韧与勤劳,肤色则是与大地相似的黄色或古铜色,反映出他们在田间的辛勤劳作。
这些元素在画家笔下的融合与创作,形成了一幅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民形象。
四、水墨人物画如何体现农民的朴素美(一)绘画技艺的运用画家们通过高超的绘画技艺,如灵活的线条、丰富的墨色变化等,将农民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他们运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农民的身体形态,通过墨色的深浅变化表现出农民的肤色和情绪。
这些技艺的运用不仅使画面更加生动,也更好地体现了农民的朴素美。
(二)对生活细节的捕捉画家们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如农民劳作的场景、手中的农具、脸上的汗水等,这些细节在画家的笔下都变得栩栩如生。
这些细节的描绘不仅使画面更加真实,也更好地展现了农民的朴素美。
(三)情感的传递水墨人物画不仅是对农民形象的描绘,更是对农民精神的传承和赞美。
画家们通过画面传递出对农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这种情感在画面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通过描绘农民的形象和他们的生活场景,画家们让观众感受到农民的朴素美和坚韧精神。
五、结论水墨人物画是表现农民朴素美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水墨都市绘画实践和探索的体会水墨都市绘画是一种融合了传统水墨绘画和现代都市文化的艺术形式,通过对这一形式的实践和探索,我深刻体会到了水墨都市绘画的独特魅力和表现力。
水墨都市绘画注重对都市生活的表达。
都市是现代社会的象征,它既是繁忙和复杂的,亦是充满魅力和活力的。
水墨都市绘画通过对都市景观、建筑和人物的描绘,表现了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我的实践中,我尝试通过绘制都市的高楼大厦、拥挤的街道、繁华的商业区和热闹的夜市,展现了都市的繁忙和喧嚣;我也通过绘制人们的生活场景、城市市民的生活状态和都市中的种种角色,表达了都市文化的多样性和个体的生活状态。
这种表达方式使得水墨都市绘画不再停留于传统的山水田园,而能够更好地反映出现代社会的现实与变化。
水墨都市绘画在表现技法上注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传统水墨绘画以水墨、笔墨等工具为媒介,追求形神兼备的美感,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力。
而水墨都市绘画则更加注重对现代艺术形式和媒介的运用。
在我的实践中,我尝试了传统绘画的技法,如线条勾勒、水墨渲染和重墨描绘,同时也尝试了现代绘画的表现方式,如色彩运用、创新构图和分层描绘。
这种技法的结合使得水墨都市绘画在形式上更为丰富多样,能够更好地表现出都市生活的多样性和繁华。
水墨都市绘画在观念上强调个体化与情感表达。
传统水墨绘画注重景物的写实与表达美感,追求以物为主的客观性。
而水墨都市绘画则更加强调艺术家个人的感知与体验,以及对都市生活的情感表达。
在我的实践中,我注重观察和感受都市生活中的细节,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都市的思考和感悟。
我发现,通过绘画,我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都市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受到都市给予我的刺激和压力。
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水墨都市绘画更贴近个体的内心世界,也更加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表现力。
通过对水墨都市绘画的实践和探索,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和表现力。
水墨都市绘画不仅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能够将传统和现代的艺术技法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国画花鸟毕业论文题目1.浅谈中国画的气韵生动2.试谈当代油画的写意特征3.浅谈自然色彩写生4.浅谈中国古代画——敦煌壁画“飞天”5.水墨画的美学特色6.中国水墨画的现状与出路7.浅谈中国人物画8.浅谈对山水画的认识9.浅谈中国画“线”的艺术10.面对未来的中国水墨画11.浅谈色彩写生12.中西绘画色彩比较13.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14.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观念15.浅淡“书画同源”16.浅谈中国画的空白17.头像素描学习的要求是什么18.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19.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20.中国画贵在创作1.谈徐渭的杂花图卷2.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派美术3.线描艺术的魅力4.传统水墨与都市水墨5.浅论山水画写石方法6.论"线"在素描绘画中的作用7.浅谈中国画空间的创新8.论白描仕女画9.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10.浅谈国画百年之变迁11.浅谈色彩与人的心理12.论白描13.笔精墨妙与意趣心契14.浅谈基督教对米勒的影响15.古代书法论所涉“道”“理”“法”三者关系16.论写生与创作的关系17.“线条、色彩、构图”——绘画美的本质18.散谈中国画的特点----作为阅读符号的中国画19.线——造型艺术的独特语言20.谈临摹21.对中国水墨画传统技法的几点认识22.油画之我见1.中国画创新的道路探索2.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3.浅谈素描写生4.简论书法用笔与中国画笔墨5.谈画好素描的窍门6.浅谈艺术中的“目视”与“神遇”7.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8.论水粉画写生“水”和“白粉”的运用9.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魅力10.浅析中国画的美学理念11.中国画设色中的变色12.重视眼、脑、手的训练13.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14.浅谈美术的功利价值早于审美价值15.浅谈中国山水画16.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17.浅谈素描创新——造型、审美、感知能力18.略论中国画的构图19.浅谈写意花鸟的赋彩20.如何看待“笔墨等于零”。
Famousteacherguidance 名师指导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149水墨人物画发展概况文/陈曦摘要:水墨人物画是我国较早独立成科的一门艺术形式,历经漫长的历史积累和沉淀,以其独特的体系屹立于美术之林。
我国的人物画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这一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的人物画都各具特色,艺术理念、笔墨技巧等也随之不断演变。
关键词:水墨人物画;独特性自古至今,水墨人物画有着悠长的发展历史。
随着时代的衍变,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丰富人物画的创作技法与内涵。
新石器时期的人物画大多绘制在生活用品上,在马家窑文化彩陶中就画有手牵手似是跳舞的人物形象,即“舞蹈纹彩陶盆”,商周时期的人物形象主要表现于青铜器上的图案,以及漆器上的画像。
例如在1949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中的《人物龙凤图》和 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中的《人物御龙图》,这两幅帛画已初具中国传统绘画中以线造型的基本特点。
人物画在汉代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等都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从整体上看,汉代人物画比较稚拙,但是却对魏晋南北朝、隋唐人物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是人物画发展的成熟期,画家开始将绘画技法系统化,同时脱离了汉代的稚拙风格。
代表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一作中的人物皆散落在山水之间,却毫无孤立之感,人物之间神情的顾盼使画面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魏晋时期随着顾恺之的《论画》、谢赫的《古画品录》、王微的《叙画》等绘画理论著作的诞生,中国绘画体系开始理论化、成熟化。
顾恺之“形神论”的提出,奠定了古代人物画发展的美学基础。
他的人物画一改形似而追求神似,为写意画的产生埋下种子。
但其所追求的写神与后来衍变的写意并非相同,他的画更多以线条为主要元素,而宋代的写意画即体现线形之感又突出团块形特征,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都重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隋唐绘画不失为繁荣昌盛之阶段,取得突出成就。
一、蒋兆和水墨人物画的艺术价值蒋兆和是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代表性画家,也是美术教育家,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人物画里程碑式的人物。
在他漫长的艺术生涯当中,他开过画室教过学生,也在美术专业院校中培育出许多中国水墨人物画著名画家,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整体发展。
在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历史进程中,蒋兆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水墨人物画造型观念中融入西方素描写实元素,将西方素描的造型方法与中国水墨人物画结合,使中国水墨人物画中的人物形象更加贴近真实生活,促进中国水墨人物画中的人物形象的发展并构建了丰富多元的人物写实性语言体系,开辟了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形象多变的肥沃土壤。
他吸收了西方素描的人体结构与写实造型基础,使得中国水墨人物画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传神,让人们看见了现代水墨人物画的独特韵味。
蒋兆和的绘画技法也对当代人物绘画有着巨大的启发。
素描是西方造型的基础,线描是中国绘画的手法。
蒋兆和将这套融合了中西的绘画体系分为三步:第一步,以线为主,强调用线,用线去画人物素描,这为后面的白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步,用白描进行写生,同时结合默写和速写训练;第三步,以水墨写生为主,骨法用笔,以形写神。
这也演化成现代造型的基本原则,同时吸收了山水画当中的皴擦点染的技法,形成了皴擦点染的系统绘画技法体系提升了中国画的写实能力、表现能力和抒情能力,使中国人物画向前大大地迈出了一步。
二、蒋兆和作品中“家国情怀”的体现在《把学习成绩告诉志愿军叔叔》这一幅画作当中(图1),胸前佩戴鲜艳红领巾的小女孩正手握着毛笔,在纸上书写着自己的学习成绩,希望将自己的学习成绩告诉志愿军叔叔。
旁边还有一位扎着头花的小女孩微笑地看着她书写的信件,两个小女孩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眼神中充满着期待,想象着志愿军叔叔收到信时的美好景象。
这种富有生活气息的画作是蒋兆和从生活中采集而来的,这是他家庭的真实写照,画面中的两个女孩正是蒋兆和的女儿们。
中国画之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技法研究——以蒋兆和的《流民图》为例罗登祥【摘要】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是在徐悲鸿和蒋兆和致力革新、改良中国传统绘画而源生创造出来的新画风.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造型方法主要吸收和遵循了西方写实性的素描法则,融西方科学的绘画理念和中国传统的笔墨技法为一体,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写实主义绘画风貌,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贴近生活,关注民生,表现百姓的疾苦和欢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艺术.【期刊名称】《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13)006【总页数】4页(P84-87)【关键词】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写实性【作者】罗登祥【作者单位】贵阳学院美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12一提到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我们自然就会想到蒋兆和的《流民图》、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卢沉的《机车大夫》、刘文西的《祖孙四代》、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和刘国辉的《三秦父老》等等,这些无疑都是我国现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力作。
众所周知,现实主义绘画起源于19世纪的西方,现实主义绘画也称为写实主义绘画,从理念上来说,现实主义绘画既是现实的,同时又是写实的。
现实主义人物画关注的是现实生活的本真,现实主义人物画立足于现实生活,关注现实人生,是以民众生活作为研究和表现主体的写实性绘画。
现实主义绘画要求具有客观意义上的写实性,从视觉直观上来看,需要贴近客观现实生活的本身,这样更能被人们所接受。
现实主义人物画对现实社会不仅有颂扬,也具有一定的批判性。
现实主义绘画的创始人、法国画家库尔贝打破了世俗观念,将社会底层百姓的生活纳入到他神圣的艺术表现之中,使百姓的生活走入了艺术的殿堂,创立了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
艺术走向了普通民众,使民众对艺术有了近距离的了解,成就了人民大众的艺术。
库尔贝曾说过:“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
”由此可见他对艺术的严谨和对现实的尊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造型语言的创新 作者:先智勇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5期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当代的水墨人物画也在不断追求发展和创新的道路上前行。基于在上世纪对西方绘画的引入和本国对中国绘画的改良和变革的前提下,当代水墨人物画呈现出繁荣的面貌和多元化的状态。
关键词:中国水墨人物画;造型;创新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5-0116-01 当代水墨画家无论是在发挥笔墨的视觉性上还是在绘画风格及选材上,都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这种纵情于笔墨的自然流露,注重形式语言的个性表达,及其对笔墨语言新境界的探索,无不体现出东方绘画特有的味道。画家们就是用这种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的精神,释放着心灵的呼唤,推动着中国绘画的发展。在创作素材上,艺术家们更希望从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灵感。用全新的视角和表现方法来表达当代生存的感受及其生命的意义。固守传统或全盘西化都不是水墨人物画未来的发展之路。因此艺术家要寻找出适合自己的风格,以期更好的描绘中国的水墨人物画。
1、都市题材的表达 城市化的进程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标志。城市化反映了新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环境。当代画家一般生活在城市之中,城市的变化也影响着他们的创作状态。城市在发展,但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却反而受到了挤压,造成了种种精神上的变化——焦虑、欲望、反抗。而这些种种变化都被生活在当代城市之中的敏感的水墨人物画家所感知到。城市的变迁、身边的事物、当代人精神状态的变化都成为了他们笔下的创作题材。题材的变化必然导致表现形式的变化,当代画家也不再局限于古代传统文人雅士和士大夫们那一套温文尔雅、小桥流水人家式的笔墨造型语言,他们用非规范化的笔墨表现着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他们或表现当代都市的喧嚣、嘈杂、拥挤,或表现都市人的欲望、无聊、压抑等精神状态。更有艺术家开始走出城市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失去的世外桃源,凡此中中都预示着新题材的大量涌现和新形式的创新发展。
当代水墨人物画的个性化语言表达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当代水墨人物画的个性化语言表达体现在创作风格上。
与传统的水墨人物画相比,当代水墨人物画更加注重表现个性化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
画家们在人物形象的构图、线条运用、墨色表现以及意境创造等方面,不拘泥于传统的技法和手法,而是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表达与创新。
李可染的水墨肖像画就以概括的线条和大写意的笔墨,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风采和丰富的内在情感。
而张大千则喜欢将水墨画与西方绘画技法相融合,运用鲜艳的色彩和写意的墨法,创作出富有个性魅力的水墨人物画作品。
当代水墨人物画的个性化语言表达体现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
传统水墨人物画多以文人雅士、仕女佳人或山水田园为题材,强调审美意趣和意境意境的营造。
而当代水墨人物画则更多地表现了当下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物形象,通过生动的笔法和写实的描绘,展现出了更加真实和具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
著名画家吴冠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中,不仅有传统的文人雅士形象,还有大量的农民劳动者和老百姓形象,这些形象通过变化多端的表现手法,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与人物性格。
当代水墨人物画的个性化语言表达还体现在艺术意境与情感表达上。
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艺术家们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审美意境的营造,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和创新表现,使作品更加富有内涵和情感共鸣。
著名画家赵无极的水墨人物画作品中,总是蕴含着深沉的生命力和激情的艺术追求,通过恣意挥洒的笔墨和丰富多彩的想象,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意境和情感氛围,使人物形象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当代水墨人物画的个性化语言表达是多方面的,既包括艺术创作风格、题材表现手法,也包括艺术意境与情感表达等方面。
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水墨人物画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成为当代艺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当代水墨人物画的个性化语言表达将会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未来。
第36卷第4期 2018年8月龙岩学院学报JOURNAL OF LONGYAN UNIVERSITYV〇1.36N o.4A ugust2018文学•艺术现代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探略—惠安女人物画创作思考赖兴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泉州362000)摘要:笔墨语言作为中国画表现形式,它的创新来自传统,来自时代审美的要求,来自表现主 题人物的需要。
在当下多元文化语境中,惠安女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的创新应对传统笔墨语言进 行梳理,并对惠安女的生命精神进行思考。
尝试结合惠安女的特点和生活状态,在时代审美法则 中重新解构传统笔墨语言元素,并进行整合,以此创造具有独特笔墨精神和审美价值的笔墨语言。
关键词:惠安女;人物画;笔墨语言;中国画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629(2018)04-0081-06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语言系统和表现形式,它既是工具材料的合称,也是用笔用墨技法的略称。
它 具有独立的意义和价值,它所体现的审美价值是绘画主题的提炼和升华。
在多元的文化语境中,如何对笔 墨语言进行传承和创新?当下只有对主题所表现的人物认真研究,结合其文化特质,并将传统笔墨语言特 点与时代审美相结合,才能不断拓展水墨人物的笔墨语言。
本文通过对传统笔墨语言的梳理及对惠安女 生命精神的挖掘及其特质的思考,尝试结合惠安女当下生活状态,重新审视和解构传统的笔墨语言,试图 以结构性笔墨表现当代惠安女,创造一种具有独特笔墨精神及审美价值的笔墨语言。
_、笔墨语言在现代水墨人物画中的价值和发展(一)传统笔墨语言的价值传统笔墨语言是中国画区别于西画,运用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以用笔用墨独特的方式,通过传统笔墨 中承载的文化精神和美学意蕴来达到画家对物象的表现和个人的情感及审美追求的表达,是传统中国绘 画最独特的表现形式。
笔墨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离。
传统笔墨语言中笔墨的优劣是评价一幅 中国画高下的重要标准。
浅谈水墨人物画艺术语言的转变摘要 1949年解放以后,人们探讨最多的是中国画怎么改造的问题,或者说新国画如何与新中国的意识形态、新中国的政治理想、新中同的文艺政策相连接,并向这样一个新的方向去转换的问题。
中国画艺术语言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受主旋律的影响,受体制的影响,受传统的影响,从传统的桎梏中挣脱出来需要一种勇气和力量。
但无论如何,艺术语言是和艺术家的表现和想法是结合在一起的,不是凭空就能出现的,只有适合表现艺术家自身纯粹感情的艺术语言才会被人们认同和接受。
关键词艺术语言水墨人物造型笔墨形式一、五、六十年代的水墨人物画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新中国思想观念同传统国画观念相结合的开始,传统中国画如何改造使其能为新中国服务是个大问题。
20世纪以来中国画的改革实际上已经在进行,比如说用现实的方法,用解剖,用明暗;对文入画进行彻底批判;要求画家必须向工农兵的感情靠近,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对思想进行改造。
所以这个时期题材上就是描写社会主义新农村,共产党与劳苦大众的鱼水情,农民生活等。
徐悲鸿是这一时期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将西方写实主义和中国传统水墨想结合,改良中国画。
徐悲鸿对中国画形式手段的改造,是在整体坚持了笔墨语言基础上,作了选择和取舍, 并融入了西画因素的。
徐悲鸿主要继承了强调以形写神、以线造型的人物画传统。
从造型上,徐悲鸿结合西方素描造型语言,注重比例,透视,重心,动势,以及几何结构和解剖结构。
与徐悲鸿相对照的是林风眠,他将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形式与中国水墨画相结合,对水墨画进行改造。
随后出现了所谓的“徐悲鸿教学体系”。
中国画教学主要是建立在徐悲鸿提出的“素描是—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这个基本论点之上的。
可以说,50年代的水墨人物画,基本上就是在这样一个技法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
二、文革时期1966-1976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美术结束,其中并没有类似从毛泽东时代到改革开放时代的那种断裂,而是一个连续不断地沿着毛泽东的文艺路线和社会理想引领文革美术,是把毛泽东时代的美术推向顶峰,完成了从观念到语言的全部建构。
48艺术家The artists中国画是当代多元化艺术格局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无论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都有各自的立场并占有一席之地。
笔者一直感慨古人在山水画和花鸟画上留给后人的探索余地很小,而人物画则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古人不仅功夫了得,理论也超前,中国画画论中所涉及的艺术观几乎超越西方同时代的任何流派。
南朝时期谢赫的“六法精论”,近现代齐白石所提倡的“画作不似欺人,太似媚俗,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等,这些对当代艺术创作依然有指导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国画流派纷呈,但都绕不开笔墨与造型的关系,这也是中国人物画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技法上,“笔”通常指钩、勒、皴、擦、点等笔法;“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
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赖映发,完美地表现物象特征,充分彰显作品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1]。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道:“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运墨而五色具,是为得意。
”指出了立意和笔墨的主从关系。
现代画家黄宾虹认为:“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以笔出。
”中国画强调有笔有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造型主要是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视觉直观形象的造型手段和技法总和,是艺术家观念与情感倾向的凝结物。
线条、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是构成绘画造型语言的主要因素,画者通过自身的审美趋向把造型元素完美组合成一幅可视的二维作品,形成了表达意蕴、传递观念的图式语言。
在当代中国写意人物画领域,很多画家的作品有笔墨而弱造型或强造型却缺笔墨,能把两者熔于一炉并非易事。
因此,中国画的难度在于人物画,而写意人物画如何达到极致高度是困扰几代人的一个难题。
早期有人倡导用西画方式改良中国画,把素描视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并纳入所有绘画专业的必修课程。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画最大的改观似乎表现在越来越写实,越来越立体,而画家在审美格调和对中国画的精髓的认识并没有提升,也背离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与笔墨韵味。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论都市水墨人物画
从传统水墨人物画到现实主义写实水墨人物画再到当
代都市水墨人物画,其间发生了许多观念及形式上的转变。
不同的艺术高峰代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价值标准,这种因为
时代的变化而发生的绘画变革,就是一个绘画历史的发展过
程。
都市水墨人物画作为现代水墨画的一个分支,在中国
现阶段的水墨画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作为水
墨画的领航者打上时代的烙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都市水
墨人物画可以说是在传统和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他既延续了传统,同时又具有创新精神。他是伴随
着现代水墨一起成长发展的,在中国现阶段的水墨画创作中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完全超越了传统水墨画及写实
水墨画的艺术框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艺术体系,还很好的
表现了都市水墨人物画的唯美性、时代性、可塑性和思想性。
都市水墨人物画与现实主义写实水墨人物画一脉相
承但又存在着差异。
首先从现实主义关怀来看,当代都市水墨人物画在面
对需要表现的人物时,其心态是微妙复杂的,他既要体现对
现实的关怀,同时又要注重趣味、性情的抒发。因此,相比
于写实水墨人物画则多了一份写意的轻松,这来自于他们处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理笔墨与物象关系时相对自由的心态,这使得画面语言与现
实中人物拉开了距离,使画者与画中人保持了距离。并且它
相比写实人物画的“再现”现实转为“呈现”现实,更强调
艺术家观念的渗入和主体意识的创造。使观众尽可能摒弃写
实水墨人物画的“真实之境”从而获得个人化的独特审美经
验。
其次,相对于现实主义写实水墨人物画追求的写实精
神来讲,当代都市水墨人物画更加注重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和
归纳,正如张启亚所说“中国绘画对生活中的实体形象在提
炼、概括当中,运用的不是写实手法,他追求的不是形象的
真实性,典型性,而是形象的概括性和类型性;通过形象的
意似和神韵,揭示其本质特征。”都市水墨人物画则很好的
体现了这一点。同时都市水墨人物画削弱了人物解剖结构的
“物质”特征,而更在意水墨语言对结构的再构建,这使得
这些形象常带有符号性特征。张望、刘庆和、李孝宣、田黎
明等作为都市水墨画的灵魂游走于艺术画坛。
都市水墨人物画一直在向前发展,回顾都市水墨人物
画发展历程及相关的文化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时期的
审美时尚,决定了主流性的题材门类,也产生了与之相应的
绘画技法。这种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发生的绘画变革,就是一
个历史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