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
- 格式:docx
- 大小:13.27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水墨人物画《愚公移山》的鉴赏心得体会《愚公移山》是中国水墨人物画中的一幅经典之作。
这幅画以传说中的愚公为主题,展现了他与儿子辛勤努力的精神与毅力。
通过欣赏这幅作品,我们能够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追求梦想并克服困难。
这幅画中,愚公挥舞着石锤,无论是在雨天还是夜晚,都坚定地站在山脚下,固执地执着于实现自己的目标。
尽管愚公与儿子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他们的努力和坚持感染了身边的人们,许多人纷纷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最终移山。
这幅画中给人一种精神力量的鼓舞与激励,使人深深地被感染,对人类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产生了深入的思考。
首先,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愚公的侠义精神。
愚公不仅仅是个蠢笨的老人,他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勇气,并体现着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
他不怕困难,不怕艰辛,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为了家人、为了家园的未来,愚公舍弃了个人的享受与安逸,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智慧和勇气的力量。
这种侠义精神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所体现,也蕴含着普遍的价值观和道德伦理,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们应该向往和追求的精神境界。
其次,这幅画也传递出了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面对巨大的困难和难题,愚公没有被打败,而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用自己的智慧找到了解决办法。
他没有因为困难而气馁,相反,他用笃定而坚定的信念激励自己和身边的人,团结一心,全力以赴地实现目标。
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应该具备的素养,它鼓励我们勇敢面对现实,尽力把握每一个机会,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最后,这幅画也表达了个人奋斗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愚公的努力和坚持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利益,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
尽管他的目标看似遥不可及,但他没有放弃,因为他相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付出努力,就能移山。
这种个人奋斗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墨人物》美术教案:欣赏中国画中的经典人物形象第一章: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概念1.1 水墨画简介:介绍水墨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1.2 水墨人物画的定义:阐述水墨人物画的概念及其在中国画中的地位。
1.3 水墨人物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介绍毛笔、墨、纸、砚等传统水墨画工具和材料。
1.4 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讲解勾勒、皴擦、泼墨、泼彩等技法。
第二章:中国古代水墨人物画的代表作品及画家2.1 唐代水墨人物画:介绍吴道子、韩干等画家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
2.2 宋代水墨人物画:阐述李公麟、梁楷等画家的创作特点及其影响。
2.3 元代水墨人物画:分析黄公望、倪瓒等画家的风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4 明代水墨人物画:介绍沈周、文徵明等画家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成就。
第三章:中国近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代表作品及画家3.1 近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变革:阐述近现代水墨人物画在技法、题材等方面的变革。
3.2 齐白石的水墨人物画:分析齐白石的独特风格及其在水墨人物画领域的贡献。
3.3 徐悲鸿的水墨人物画:介绍徐悲鸿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及其影响。
3.4 潘天寿的水墨人物画:阐述潘天寿的水墨人物画风格及其艺术特色。
第四章: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与创新4.1 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多元化发展:分析当代水墨人物画在题材、技法等方面的多元化趋势。
4.2 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代表画家:介绍刘文西、李可染等画家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
4.3 当代水墨人物画的新生力量:阐述新一代水墨人物画家们的创作特点及潜力。
4.4 水墨人物画的创新与传承:探讨如何在创新中传承和发扬水墨人物画的传统。
第五章:欣赏与创作5.1 欣赏水墨人物画的方法:讲解如何欣赏水墨人物画,提高审美能力。
5.2 创作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步骤:阐述从构思、构图到完成作品的创作过程。
5.3 水墨人物画的临摹与写生:介绍临摹和写生在提高水墨人物画技能方面的作用。
5.4 学生水墨人物画作品的评价与分析:分析学生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名家人物绘画作品欣赏魏延滨,男,1942年出生在山东济南,副教授,现任山东泰山书画院副院长。
水墨肖像,水墨肖像画,水墨肖像画家。
孔仲起,名庆福,字仲起,原籍浙江慈溪。
孔子七十三世孙。
1934年出生于上海。
1955年入学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1960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历任教研主任,学位委员,东方博雅社执行社长,联合国国际美育学会理事。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理事、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黄少强(1901-1942年)原名宜仕,字少强,号止庐,晚号止翁。
广东南海人,曾先后师事高奇峰、高剑父昆仲,兼修中西画学,20年代中期毕业于广州“博文美术学校”。
1926年开始,历任佛山市立美术学校、南海县立师范和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
孙敬会(1940.1—) 字克齐,山东潍坊人。
擅长中国画。
1957 年入山东师范学院学习美术,196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历任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
宗华,出生于1939年元月,山东龙口人,定居北京。
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央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央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湖社画会副会长兼艺委会主任,闾山画会会长。
刘大为,山东诸城人,1945年出生。
1968年毕业于内蒙师大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中国著名画家。
曾率中国美术团访问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
1998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
张绍城1944年生,广西人。
196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
现为广州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广东省美协副主席。
1993年受聘为广东画院画家。
孙敬会(1940.1—) 字克齐,山东潍坊人。
擅长中国画。
1957 年入山东师范学院学习美术,196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历任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
周宝军作品李永文1956.1—)天津人。
吴冠中水墨画欣赏“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认为,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
这话怎么理解呢,两个层次:一,构成画面,其道多矣,点、线、块、面都是造型手段,黑、白、五彩,渲染无穷气氛,孤立的色无所谓优劣,品评孤立的笔墨同样是没有意义的。
二,笔墨只是奴才,它绝对奴役于作者思想情绪的表达,情思在发展,作为奴才的笔墨手法永远跟着变换形态。
所以,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价值等于零。
艺术生涯: 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
1942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1947年考取公费留学法国,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进修油画。
1950年回国后,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曾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台湾历史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底特律四家博物馆、巴黎塞纽齐博物馆等处举办个人画展数十次。
国内外已出版画集和文集近百种。
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1990年获法国文化部文艺最高勋位,1993年获巴黎市勋章,2002年入选法兰西学士院终生通讯院士。
2003年被中国文联授予金彩奖。
终生探索中西艺术结合之路,迄今兼作油画与水墨画。
舞渔村故乡关山月 ?男,汉族, 1912年10月生,广东阳江人。
?1946年被聘为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主任、教授。
为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画家。
?1959年与傅抱石合作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厅创作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原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州美术院教授。
作品欣赏香港回归梅报春墨梅图秋溪放筏香港回归梅报春墨梅图秋溪放筏川籍著名画家张采芹先生的后人向媒体展示了国画大师张大千临终前最具代表性的小品画作《海棠春睡图》。
《海棠春睡图》由当时身在台北的张大千托其女于1982年底转赠给了成都的张采芹先生。
名画赏析《泼墨仙人图》(划重点)《泼墨仙人图》赏析我国宋代时期的绘画艺术可谓登峰造极,发展空前。
北宋及南宋时期不乏有诸多的精品画作出现。
其中南宋时期画家梁楷的一幅《泼墨仙人图》别具一格,他的不俗画风也得到了诸多名画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今天紫色百合香与您一起赏析南宋画家梁楷的精品名画《泼墨仙人图》,通过这幅经典画作,使您了解和画作有关的艺术收藏知识,并更加热爱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乃至加以传承。
一、《泼墨仙人图》-画家简介梁楷,南宋时期画家,生卒年代不详,祖籍东平(今山东东平),南宋宁宗嘉泰年间(公元1201-1204)为画院待诏,皇帝赐予他金带,他却将金带挂在院内拂袖而去,完全不受封建礼法的束缚和限制。
他嗜酒如命,行为洒脱豪放,也被称之为“梁疯子”。
他擅于画人物、山水、佛道和鬼神等题材。
初师贾师古,但是他的知名度却远高于贾师古,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的绘画技艺自成一格,为南宋时期水墨人物画的优秀代表人物。
二、《泼墨仙人图》-创作背景《泼墨仙人图》应运而生,其实与当时南宋时期佛教禅宗思想的盛行有必然之间的联系。
《泼墨仙人图》所描绘的仙人非常像布袋和尚和道济和尚的行为特点。
这幅名画作不仅仅体现了南宋时期的禅宗思想境界,也体现了画家梁楷不为世俗礼法的叛逆精神。
三、《泼墨仙人图》-画作内容《泼墨仙人图》是画家梁楷水墨人物画的经典代表之作,也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作。
画中描绘了一位憨态可掬、慈眉善目,烂醉如泥的老仙人目光迷离地望向远方的样子。
构造人物形象方面,画家梁楷没有中规中矩地描述老仙人的五官,而是运用了非常夸张的艺术手法。
他似乎刻意把老仙人的头额部分突出描绘,头额几乎占去了面部的三分之二,而把其他五官紧凑地描绘在很小的面积上,这种对比非常鲜明。
而且画中描绘的老仙人眼睛虽然细小但却十分传神,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洒脱感,老仙人醉意朦胧,又诙谐可笑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泼墨仙人图》-画风鉴赏古代绘画大家对梁楷的画风描述为洒脱飘逸。
出神入化——丹青巨匠王子武先生水墨人物画欣赏出神入化——丹青巨匠王子武先生水墨人物画欣赏画家王子武艺术简介:1936年10月生于陕西长安(今西安市),长安画派代表人物,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委、深圳市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王子武先生是中国当代画坛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画家。
早在八十年代初期,他已在业内声名远赫。
蒋兆和先生称其人物画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黄永玉先生称他的画具有极高的思想内涵。
子武先生的人物画,墨色老辣,枯拙处不伤气韵,润雅中自显文理。
笔锋所向,处处显露出湛然浑厚韵味。
子武先生的画,不局限于人物。
他所画花卉,孤标雅致;山水画苍郁野逸;书法与拙朴中见清爽,风神有余,自成一家。
他所画苍鹰,飞扬击博,威武雄俊。
人物画发展,能够成名的一般都是靠一件或几件有影响的主题创作而奠立根基,从黄胄、杨之光、汤文选、方增先到周思聪,莫不如是。
王子武和同时代的很多画家一样,虽然画过主题创作却没有太大的影响,后来的《曹雪芹》等一批并非是主题创作的人物画面世,让人们折服的是他的简括而精准,将人物画推上了新的高度。
“画不出奇画到死,不负此生了此生。
”1976年,王子武在自画像上的题字这样表达抱负,几十年过去,他成为中国画坛的主将,未负此生。
他的那些“奇画”声名隆盛,却鲜少被追捧者大规模、成系统的看到。
“王子武先生的人物画造型精准,重视结构,用光巧妙。
《齐白石像》传神精微,表情蕴含丰富的内容,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等多方面。
”著名美术评论家薛永年说道,“他的线条非常个性,有一种来自书法独立的美。
”王子武长于写生人物肖像,其创作的历史人物弱化了写实性的塑造,强化了写意性的表现,艺术语言已臻纯化之境。
王子武消化了蒋兆和的艺术语言,朝着“我自为我,自有我在”的境界奔去。
正如他那有些歪斜的、瘦削的、写得很慢的行书那样,他以节奏连绵不断、行笔却有些枯涩的线描营造了自己的绘画语境,有时又以环境氛围的烘托,深化人物质感和内心世界的表现。
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
【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1】
【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2】
【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3】
【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4】
【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5】
看完了以上的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人物画的知识吧!
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有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
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
人物画最难是因为人
“罄于前”到了熟视无睹的程度,造型的丝毫率意势必会引起感官的
觉察。
但人物画的迁想妙得又不是和形较真,是在形外之外下功夫,
即所谓的“得意忘象”。
王弼说,存象者非得意者也,意为得意不必拘泥于可感可知的外部形体。
人物画的首要目的不是存形守象,故以形写神才是其真意。
意
是要通过览对形象获得精神世界至高的道义。
过分局限在实体反而
会影响绘画意境。
所以形体之外的神发一直是中国画家的追求。
《世说新语》记载顾恺之画人,或数年不点睛。
人问其故。
顾
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他为谢鲲、裴楷、殷仲堪等人画像的故事更充分说明了人物画创作中风骨神韵
至尚的道理。
魏晋传神论影响深远,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画论正是据神对画家
作的划分。
南尚韵、北尚法,崇南抑北的思想倾向直接引领了中国绘
画创作浪潮,同时确立了一种评判机制。
这种评价标准继承了前代的
绘画传统,较好的把握住了中国绘画的精髓,但在后世的滥觞却出现
了偏执,特别是当今社会。
当代是一个讲求个性的时代,然一味创新令绘画面目全非,横涂竖抹、斑斑点点,却叫嚣“为人生艺术”,鼓吹“畅神、独立”。
殊不知,在畅己之神的同时却令他人费解。
齐白石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
”所以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人物画的形,终归要服务于其“神”,因此作为最基本的因素,不能死死盯住不放,而影响到整体的气韵,故有“似与不似之间”的说法。
但应该注意,“似与不似之间”讲究的是“中和”,重视的是法度。
过分强调“不似”而肆意妄为,必然会与中国画的精神相去甚远。
古代的功能论未免过于低级,但也从侧面对画之形做出要求。
宋代韩琦对形的限定更为直接:“观画之术,唯逼真而已,得真之全者绝也,得多者上也,非真即下矣”。
韩琦将画的优劣完全归结于形似,似乎有“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之嫌。
但韩琦除强调真外,还突出了“全”,“全”完也,窥一斑而见全豹。
“神”、“气”皆孕于形中,这才是真正的全形。
苏轼书画不拘法度,但在《浮因院画记》中却提到:“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于无常形者也。
”由此可知,人物画之形不可轻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