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名词解释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12
法医学中毒的名词解释法医学是一门研究运用科学方法来解决司法和医学问题的学科。
在法医学的领域中,中毒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涉及许多与毒物有关的名词和概念。
本文将对法医学中毒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毒物毒物是指对生命体产生有害作用的化学物质或生物物质。
它们可以引起中毒并对生命体的正常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毒物的种类繁多,包括有机毒物、无机毒物、自然毒物、放射性毒物等。
中毒中毒是指人或动物暴露在毒物中后,毒物进入体内并对生命体产生影响的过程。
中毒可以通过吸入毒物、摄入毒物或皮肤直接接触毒物等途径发生。
毒物在体内引起的不良作用可能导致疾病、损伤或死亡。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毒物或暴露于毒物后立即发生的中毒。
急性中毒的症状通常迅速发展,可能导致严重的毒物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急性中毒的例子包括酒精中毒、鸟嘌呤中毒等。
慢性中毒慢性中毒是指长期接触或持续摄入小剂量毒物后逐渐积累引起的中毒。
慢性中毒的症状可能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出现,难以被察觉。
慢性中毒的例子包括重金属中毒、药物滥用等。
毒物代谢毒物代谢是指毒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
毒物代谢可以改变毒物的毒性,使其更易排除或更难被排除。
毒物代谢是评估中毒机制和毒性效应的重要依据。
毒物分析毒物分析是指利用科学方法对生物样本、环境或物品中的毒物进行检测和鉴定的过程。
毒物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等。
毒物分析在法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鉴定中毒的原因和确定死因。
中毒症状中毒症状是指生物体在中毒后出现的不良生理或行为改变。
中毒症状可以是呕吐、腹泻、头痛、昏迷、抽搐等,具体表现取决于中毒毒物的种类和剂量。
对中毒症状的观察和记录对鉴定中毒的原因和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解毒解毒是指对中毒者进行治疗或采取措施以减轻或消除中毒症状的过程。
解毒的方法包括支持性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等。
解毒的目的是保护受害者的生命和健康,并防止进一步的毒性损害。
法医学概论法医学的概念法医学是运用医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有关人体伤亡、病理和生理状态等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法医学原来称为裁判医学,它是根据侦查、检察和审判案件的需要,通过活体检查、尸体物证的检验,对有关问题作出科学的鉴定,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为审判提供证据。
以协助司法机关及时、准确地揭露和证实犯罪活动;也可以为正确地处理某些民事纠纷提供科学的依据。
法医学与普通临床医学不同,它有自己的特殊的研究内容。
主要有:死亡与尸体现象。
讨论死亡概念、死亡过程和死亡分类;研究死亡诊断标准;鉴别真死和假死;研究死后尸体在内外因素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包括早期尸体现象(尸冷、局部干燥、尸僵、尸斑、组织自溶)、晚期尸体现象(干尸、尸蜡、霉尸、白骨化)以及昆虫等动物对尸体的毁坏;推断死亡时间等。
各种机械性窒息的发生机制、征象、后果和检验方法。
如对缢死、勒死、扼死、闷死、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死、异物堵塞呼吸所致的窒息死、溺死进行鉴别;研究各种机械性窒息的作案方式。
机械性损伤的分类、形成机制。
讨论钝器、锐器、火器损伤的基本形态、损伤后果、致死原因;阐述各种徒手伤、器械伤坠落伤、交通工具所致损伤、咬伤、切创、砍创、刺创、剪创以及枪弹创和爆炸伤的特点和鉴定要点;鉴别生前伤与死后伤;推断致伤物;判断打击次数、打击顺序和方向;推断伤后经过时间;确定损伤性质(他杀、自杀、意外、灾害事故)。
高温、低温、电流或其他物理因素所致的损伤和死亡。
讨论烧死、烫死、冻死、电击伤、雷击伤的机制和征象,鉴别生前烧伤(死)与死后焚烧。
各种毒物的性状、毒理作用,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和代谢过程,中毒症状,病理改变。
中毒量和致死量,毒物检验方法和预防措施。
猝死各种人体组织、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斑迹的种属、红细胞型、白细胞型、血清型、酶型以及遗传基因、基因频率分布的理论和检验方法;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出血时间;亲子鉴定的理论和方法。
法医学入门知识认识法医科学与犯罪学法医学入门知识:认识法医科学与犯罪学法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犯罪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为您介绍法医学的基本概念、重要技术以及其在犯罪学领域的应用。
一、法医学的基本概念法医学,又称司法医学或法医科学,是一门应用医学知识解决法律问题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在法律实践中与人死亡有关的问题,如死因鉴定、尸体检验、伤害鉴定等。
法医学的目标是通过科学方法来确定死因、识别身体损害的程度,并在法律程序中提供可靠的证据。
二、法医学的重要技术1. 死因鉴定死因鉴定是法医学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通过尸体解剖、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分析等手段,确定一个人死亡的原因。
常见的死因包括自然死亡、意外事故、自杀和谋杀等。
法医学家在进行死因鉴定时需要考虑尸体的外观、内脏损害、毒物分析等多个因素,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2. 尸体检验尸体检验是指对死者尸体进行细致的检查和病理分析。
通过观察尸体的体征、测量尸体的温度和判断死亡的时间,法医学家可以推断死亡的过程和可能的原因。
此外,尸体检验还可以检测尸体上的伤痕、病变和其他特征,为死因鉴定提供依据。
3. 伤害鉴定伤害鉴定是指对人体损害或伤害程度进行评估和鉴定。
法医学家会根据受害者的证词、现场勘查和医疗记录,利用医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来判断伤害的性质、原因和严重程度。
伤害鉴定对于犯罪案件的调查和法庭审判具有重要意义。
三、法医学在犯罪学中的应用法医学在犯罪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来解决各种复杂的犯罪问题,保护社会安全和公众利益。
以下是法医学在犯罪学中的几个重要应用领域。
1. 犯罪现场勘查法医学家在犯罪现场勘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现场搜集的物证、痕迹和尸体等信息,帮助警方还原犯罪现场,找出犯罪嫌疑人,并提供科学依据为后续的调查和刑事诉讼做准备。
2. DNA分析DNA分析是法医学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对犯罪现场留下的血液、唾液等生物样本进行DNA检测,可以确定嫌疑人的身份并与现场遗留的物证进行对比。
临床法医学名词解释
临床法医学是法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关注医学和法律的交叉领域。
它通过应用医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来解决涉及司法案件的医学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法医学名词的解释:
1. 临床法医学:临床法医学是研究法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包括法医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以及医学证据在司法案件中的应用。
2. 法医学:法医学是研究医学知识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涉及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法医临床学和法医人类学等方面。
3. 法医病理学:法医病理学是研究病理学知识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主要负责进行尸体解剖和病理检查,以确定死因、伤害程度和创伤模式等。
4. 法医毒理学:法医毒理学是研究毒物对人体的影响和与死亡原因的关联,以确定是否存在中毒、毒性作用和死因。
5. 法医临床学:法医临床学是将临床医学知识应用于法医学领域,主要研究医学证据在诊断虐待、伤害和性侵等案件中的应用。
6. 法医人类学:法医人类学是研究人体的生物学特征和个体特征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例如通过骨骼和牙齿的分析来确定身份和年龄。
7. 尸检:尸检是对尸体进行解剖检查,以确定死因、伤害程度和创伤模式等。
它是法庭上重要的证据之一。
8. 司法毒理学:司法毒理学是研究毒物对法律案件的影响和其与犯罪行为的关系,以及对毒物的检测和分析。
临床法医学在司法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供科学的医学证据来支持刑事调查和法庭审判,还可以帮助解决各种医学与法律相关的问题。
它的发展推动了医学和法律两个领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司法公正和社会安全做出了贡献。
法医学的分类和分支法医学是一门研究死亡原因、刑事案件侦破和司法鉴定的学科。
它是法律和医学的交叉学科,广泛应用于刑事司法系统中。
法医学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可以被分类为法医学总论、法医学基础理论、法医学实用技术和法医学特种技术。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分类和其相关的分支进行介绍。
一、法医学总论法医学总论是法医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法医学的科学方法、发展历史以及法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它包括法医学的定义、范围和目标;法医学的发展历程和学科体系;法医学在刑事侦查和司法鉴定中的作用以及法医学的伦理道德等内容。
二、法医学基础理论法医学基础理论是法医学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法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它包括法医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病理学、毒理学等基础知识。
法医学基础理论还涉及尸体解剖、尸体损伤鉴定、毒物分析、病理分析、DNA鉴定、法医心理学等内容。
三、法医学实用技术法医学实用技术是法医学的实践应用,主要研究法医学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技术方法和操作流程。
它包括死因鉴定、尸体检验、毒物鉴定、伤情鉴定、人体构造和外貌模拟等技术。
法医学实用技术还涉及聆听法庭陈述、书面证据分析、法医学鉴定报告撰写等内容。
四、法医学特种技术法医学特种技术是法医学中的一些特殊领域,主要研究法医学在特定领域中的专门技术和方法。
它包括法医学在火灾鉴定、交通事故鉴定、性侵犯鉴定、儿童虐待鉴定、精神病学鉴定等领域的应用。
法医学特种技术的研究对象和方法都需要根据不同的领域和事件特点进行调整。
以上是法医学的分类和分支介绍,通过对法医学总论、法医学基础理论、法医学实用技术和法医学特种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医学在刑事司法中的重要作用。
而对于法医学学科发展来说,不断拓展和深化各个分支领域的研究,将为提高犯罪侦破和司法公正性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法医学重点(完整版)1、竹打中空是指使用圆形棍棒、竹竿或塑料管打击肩、背等处皮肤时,由于打击瞬间血管突然闭合,造成局部缺血,两侧血管内压骤然升高并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出血,形成两条平行排列的皮下出血带,中间呈灰白色。
2、医疗损害概念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医疗过错(故意或过失)行为对患者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3、腐败静脉网是指死后体腔内脏血管中血液受腐败气体的压迫,流向体表,使皮下静脉扩张,充满腐败血液,在体表呈现暗红色或青绿色树枝状血管网,通常出现在死后2至4日。
4、猝死指貌似健康者因内在疾病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
5、挥鞭样损伤多见于高速行驶车辆因突然刹车或撞击到相对静止的车辆尾部使其突然减速,车上乘客因惯性作用,头部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前和向后剧烈晃动,导致颈椎和颈髓损伤。
6、残疾指由于各种疾病、损伤、发育缺陷或者精神因素等造成的人体机能、精神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从而使患者不能正常生活、研究和工作。
7、超生反应指机体死亡后组织器官细胞仍保持生命机能,对刺激仍有一定反应,如死后数小时内仍有骨骼肌在机械下收缩、瞳孔或缩瞳反应、肠蠕动及活动能力。
其在法医学上可用来推断死亡时间。
8、亲子鉴定,也称亲权鉴定,是指应用医学、人类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通过人类遗传标记的检测,并根据遗传学理论分析其检测结果,从而对有争议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存在生物学亲缘关系所做的科学判定。
9、尸斑是指尸体血液因重力而坠积于低下部位未受压迫的皮肤血管内,并在该处皮肤呈现有色斑痕(多为暗紫红色)。
10、遗传特征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性状,是亲子鉴定最主要的依据。
遗传性状是生物体表现的一切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代谢类型的统称,其中可检测的、由遗传决定的特征,并能够按预期的方式从一代遗传给下一代的性状,在遗传学上称为单位性状。
1、创的结构包括创口、创缘、创角、创周、创壁、创底和创腔七部分。
2、头皮损伤包括头皮擦伤、头皮挫伤、头皮裂创和头皮撕脱。
法医学简介(Forensic Medicine):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理论和技能解决法律问题的科学,用于侦察犯罪和审理民事或刑事案件提供证据。
法医学作用法医学是应用医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并解决立法、侦查、审判实践中涉及的医学问题的一门科学。
法医学是一门应用医学,又是法学的一个分支。
法医学为制定法律提供依据,为侦查、审判提供科学证据,因此法医学是联结医学与法学的一门交叉科学。
现代法医学分基础法医学和应用法医学两部分:前者研究法医学的原理和基础:后者则运用法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司法、立法和行政上的有关问题。
这包括受理杀人、伤害交通事故、亲子鉴定等案件的鉴定,为侦查、审判提供线索和证据,为制定死亡判定、脏器移植、现代生殖技术以及解决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法律提供依据;另外通过对非正常死亡的尸体检验来发现传染病,进行中毒和灾害事故的防治及行政处理。
由于司法实践给法医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现代医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成就为法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最新技术手段,原来单一的法医学逐渐形成多分支学科的综合性应用科学,这些学科包括:法医伦理学、法医病理学、临床法医学、法医物证学、法医血清学、法医人类学、法医牙科学、法医化学、法医放射学、法医毒物学、法医精神病学、法医昆虫学、医法学等。
法医学的历史法医学的诞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法的出现、以及医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
法医学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发展和成熟时期。
萌芽时期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到公元10世纪期间。
这时不仅法已经出现,而且医学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处理人命案件时,执法人已知征求医生的意见来处理案件。
如中国先秦时期就有了损伤检验,《礼记·月令》中记载“孟秋之月,……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
在已发掘的秦墓竹简中,亦有他杀、杀婴、自缢、外伤性流产等检验案例的记载。
1、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医学科学。
2、亲子鉴定:是指应用医学、人类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主要通过人类遗传标记的检测,并根据遗传学理论分析其检测结果,从而对有争议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存在生物学亲缘关系所作的科学判定。
3、八字不交:缢死多为滑动型索套,结扣位于悬吊上方,当体重下垂时可迅速滑动,使绳套收紧,形成闭锁式索沟,由于重力作用,索套悬吊处被提起,而不与皮肤接触,形成从索套着力(称为兜住弧)处向后上逐渐变浅的,在兜住弧对侧形成索沟中断不交的所谓“提空现象”,故缢沟形状为开放式U形或马蹄状“八字不交”。
4、脑死亡:是指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
5、电流斑:又称电流印记,是电流在皮肤的出、入口部位形成的损伤,其形成机制是皮肤的高电阻作用,使电流在穿透皮肤通过人体时产生高热及电解作用所致。
6、机械性损伤:致伤物作用于人体引起组织或器官结构、功能或代谢的异常称为损伤,由机械性暴力造成的机体损伤称为机械性损伤。
7、生物性检材:是经历了环境条件作用的人体组织与器官或人体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由它们形成的生物性斑迹。
8、溺死:是指大量液体吸入呼吸道所引起的窒息死亡,俗称淹死。
9、挫伤:是以钝性致伤物作用于人体造成皮内或皮下血管破裂引起皮内出血或皮下出血为主要改变的闭合性损伤。
10、尸体现象:人体死后受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尸体上发生的各种变化使尸体表面和内部器官组织呈现与活体不同的征象,称之为尸体现象。
11、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现场燃烧产生的烟灰与炭末沉积于呼吸道粘膜表面,如口、鼻、喉、气管等处;火场中的热气体、火焰、烟雾和刺激性气体,可引起呼吸道及呼吸器官的烧伤反应,喉头、会厌及气管粘膜充血、出血、坏死,甚至出血白喉样假膜;肺部明显充血、水肿甚至出血,重量显著增加,富含蛋白性液体。
上述的系列改变称为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
法医学重点整理一、名解1、脑死亡:是指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全脑功能的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2、假死:人体生命功能处于极其微弱的状态,以致被误认为死亡。
原因有电击,窒息等.3、巨人观:尸体腐败扩展到全身时,尸体软组织内充满腐败气体使整个尸体膨胀,体积变大,面目全非,称为腐败巨人观。
4 泡沫器官:肝、肾等实质器官因产生腐败气体而形成大小不等的海绵样空泡,称之为~二、分析死亡原因.(案例分析)死亡原因有六种:损伤、窒息、中毒、烧冻、电击、疾病。
要根据不同案例具体分析。
三、简答1、尸斑分为那几个时期?分期死后时间(h)特点坠积期 5~6h内可转移血液在血管内,指压褪色,6h后开出现双侧尸斑切开血管见血液流出8~12h坠积扩散期 12~24h 血液渗入组织间,重压褪色,切开血管见血液缓滴浸润期 >24 溶血成分渗入细胞内,重压不褪色,切开干燥2、早期尸体现象的类型和意义.早期尸体现象:死后24小时内,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的影响出现的死后改变.主要类型法医学意义肌肉松弛判断是否移尸皮革样化确定损伤部位、时间;致伤物的推断;角膜混浊推断死后经过时间尸冷推断死亡时间尸斑死亡确证之一。
可推测死亡时的尸体位置和以后位置有无变更。
根据尸斑发展的各期大致可以推测死亡时间.尸斑的颜色能提示某些中毒。
尸斑浓、淡能指出尸体的血流量和性状。
尸斑能指出外界环境条件对尸体的影响.尸僵推断死亡时间;死亡时的姿势;是否移尸。
尸体痉挛固定死前的姿态,对案情的推测有重要意义自溶和自家消化与变性、坏死等生前病变相鉴别.帮助推测死后经过时间。
(尸体现象的法医学意义:确定是否死亡;推断死亡时间;推断死亡原因及方式;推断致伤物;现场重建.)3、腐败表现形式。
尸臭,尸绿,腐败气泡水泡,泡沫器官,腐败静脉网,巨人观、死后呕吐、死后分娩等.4、什么是死亡时间?如何推断?死亡时间在法医学上指死后经历时间或称死后间隔时间,即发现、检查尸体时距死亡发生时的时间间隔。
法医物证名词解释标题:法医物证名词解释在法医学领域中,物证是指可以作为证据的物质或物品。
这些物证经过科学实验和分析,可以帮助法医鉴定案件的真相。
下面将解释一些常见的法医物证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医学的基本概念。
1.DNA:DNA是所有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也是一种常见的物证。
通过对DNA的分析,法医可以确定一个人的身份,或者在犯罪现场找到可能的嫌疑人。
2.指纹:指纹是人类皮肤上的纹路,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特的。
在犯罪现场,法医可以提取到被嫌疑人留下的指纹,与数据库中的指纹进行比对,从而确定嫌疑人的身份。
3.痕迹:痕迹是指在犯罪现场或嫌疑人身上留下的微小物质。
例如,血迹、纤维、毛发等都可以被法医作为物证进行分析。
通过这些痕迹,法医可以推断出犯罪过程或者嫌疑人的活动轨迹。
4.遗留物:遗留物是指在犯罪现场或嫌疑人身上留下的物质,例如口香糖、烟蒂等。
通过对这些遗留物进行化学分析,法医可以找到与嫌疑人相关的线索。
5.毒物:毒物是指具有毒性的物质,例如药物、化学物品等。
在调查毒品案件或毒物中毒案件时,法医会对毒物进行分析,以确定具体毒物的种类和浓度。
6.火灾痕迹:火灾痕迹是指在火灾现场留下的痕迹,例如火点、烧焦的物体等。
通过对火灾痕迹的分析,法医可以确定火灾的起因和蔓延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纵火行为。
7.病理标本:病理标本是指从人体中取得的组织样本,例如活检组织、尸检组织等。
通过对病理标本的检测和分析,法医可以确定死因、疾病类型等重要信息。
以上是几个常见的法医物证名词的解释。
通过对这些名词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法医学在犯罪侦查和司法鉴定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在实践中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物证的采集、分析和鉴定过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司法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研究与法律有关的①死亡的发生发展过程、表现脑功能不可逆的条件。
③不同原因死亡时病理组织学变化的特征,各种生物学活性物质表达的特点。
④死后尸体物理性与化学性变化的规律及法医学意义。
⑤死亡与①确定死亡原因(鉴别暴力死或非暴力物。
⑤个人识别。
⑥医疗事故鉴定。
㈡法医物证学(science of medicolegal evedince)→就涉及法律问题的生物性检材进行检验,解决个人识别和亲①法医人类学(骨骼、毛发的形态学检(以牙齿为检测对象)。
㈢法医临床学(clinical forensic medicine)→应用临床医学和法医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并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体伤、残及其它生理病理状态等问题的法医学分支学研究与法律有关研究研究与法律有活体。
①怀疑被告有精神病,需鉴定作案时的精神状无精神异常,决定刑罚的减免或保外就医。
③确定被害和技术,通过对相关人体及成分或其它材料进行检查、检验、分析,做出客观、科学的鉴定报告或结论,为澄清事实或揭露犯罪提供线索,为刑事及民事案件的审判候,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
所谓有专门知识的人,除了专业法医学工作者外,临床医生发生犯罪、事发现与案件相关的线索、察明案件的性质、证实并揭露犯罪行为而在现场实施的一系列侦查行为。
⑴发生犯罪、事故、发现尸体或遗留犯罪痕迹的地点通称为”现场”。
⑵杀人处称为”第一现场或原始现场”,遗尸或分尸处称为”第二现场”。
⑶确定第一现场对于认定犯罪事实,揭露犯罪手段尤为重要。
㈡活体检查→主要是对受检人的生理及(或)病理状态、损伤情况、某些特征等进行检查。
㈢尸体解剖→为法医学鉴定最重要的内容。
”对于死因不明的尸体,公安机关有决定解剖,并且通知死者家属到场”。
”凡符合下列条件者应进行法医解剖:①涉及刑事案,需经尸体解剖始能判明死因的尸体和无名尸体;②猝死或突然死亡,有他杀或自杀嫌疑者;③因公、农业中毒或烈性传染病死亡及涉及法律问题的尸体”。
法医学樊静平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技术,研究并解决法律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医学科学现代法医学以医学、生物学及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研究与解决涉及法律的人身死伤病残、生理状态、个体认定及其他医学问题,为法律工作提供证据和资料,是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和专门检验技术、多科性的应用科学,是法学与医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案例1甘肃121颗人头案结论:盗墓,不构成犯罪,嫌疑人被传唤,罚款了事,盗窃目的为制作工艺品案例2云都浴场命案死者沈京,外籍人士(由北京移民),99年1月底在云都浴场洗浴时触电身亡,经法庭裁决,被告云都赔偿各项费用总计63万元,为当时赔偿金之最司法鉴定:劳务审查机构认定浴场不存在安全隐患,尸体经解剖发现有电流斑驳痕迹,故认定触电身亡法律法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很重要)司法鉴定: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非常重要哦)(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定义司法鉴定)国家对以下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1、法医类鉴定2、物证类鉴定3、声像资料鉴定法医类鉴定:包括法医病理鉴定、法医临床鉴定、法医精神病鉴定、法医物证鉴定和法医毒物鉴定(病理鉴定即验尸、法医鉴定占90%,临床又占法医鉴定中的90%)物证类鉴定:包括文书鉴定、痕迹鉴定、微量鉴定指纹鉴定属于痕迹鉴定、汗液鉴定属于法医物证鉴定声像资料鉴定:包括对录像带、录音带、磁盘、光盘、图片等载体上记录的声音、图像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其所反映的情况过程进行的鉴定和对记录的声音、图像中的语言、人体、物体作出种类或者同一认定鉴定人员及鉴定企业条件(考试前看)法医学基础1、医学2、生物学3、物理、化学及其他4、法学法医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1、人体:活体、尸体、人体物质(血、尿、脑脊液、分泌物等)2、相关场所3、相关资料研究方法:如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电生理检查等概括了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研究方法警犬、心理测试鉴定结论只能作为参考,不作为证据使用法医学具体任务一、发现证据1、应尽技术之能、经验之智,全力的发现证据主动发现证据细致观察是发现证据的基本要领运用技术手段发现证据2、及时发现证据3、延时发现证据4、检查发现证据要合法二、提取证据1、记录证据2、科学的提取证据三、分析识别证据1、分析证据与案件的关联性2、分析证据有无鉴定的必要3、识别证据,为办案工作及时提供科学技术分析资料提供侦查线索、提供案发时间、提供案发过程的资料四、鉴定证据1、证据与鉴定2、人体物质同一的鉴定3、认定客体种类属性4、鉴定事件原因5、鉴定事实客观性6、鉴定事实程度7、鉴定证据的来源和出处法医学基本检验一、法医现场勘验勘验任务1、确证死亡,抢救未死亡者2、获取伤亡者原始状态资料3、发现与收集建材或痕迹基本原则:二、法医尸体检验目的和要求:1、确定死因2、判断死亡时间或死亡经过时间3、分析死亡经过,判定自杀、他杀4、法医学发展简史最早-春秋战国《礼记》先秦《法律问答》、《封诊式》汉代张举烧猪唐朝保辜制度:1、中国古代鉴定制度的创举2、因果关系认定3、对当事人的保护4、当今的借鉴意义5、刑事诉讼办案时效的规定与伤害后果认定时机的衔接宋朝宋慈《洗冤集录》,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现代法医学的发展发展背景:西方医学的输入,法律的移植到国内是现代法医学诞生的重要基础。
法医临床学鉴定名词解释法医临床学鉴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结合了法学、医学和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以科学的方法对法律事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鉴定和分析。
在法医临床学鉴定过程中,涉及到了许多专业名词,下面对其中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
1.法医法医是指通过法律和医学知识,以科学的方法对与法律有关的案件进行鉴定和分析的专业人员。
法医的职责包括尸体检验、鉴定伤害和死因、解剖学和病理学的应用等。
2.临床学临床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和治疗的学科。
它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检查和评估,结合科学方法,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鉴定鉴定是法医临床学中的核心内容,指的是通过对案件相关事实的分析和判断,提出专业意见和结论的过程。
鉴定可以包括对尸体的解剖鉴定、伤害鉴定、病理鉴定等。
4.尸体检验尸体检验是法医临床学中的重要环节,指的是对尸体进行外部和内部的检查,以确定死亡原因和可能的伤害情况。
尸体检验包括外观检查、解剖检查和组织样本的采集等。
5.死因鉴定死因鉴定是法医临床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确定人死亡的原因。
通过对尸体的解剖、组织标本的检查和分析,结合死者生前的病史和案件相关的证据,进行科学的推理和判断。
6.伤害鉴定伤害鉴定是法医临床学中的一项关键任务,主要是对案件中的伤害情况进行分析和鉴定。
通过对伤害部位、伤害性质、伤害力度等的观察和检测,确定伤害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可能的作案方式。
7.病理鉴定病理鉴定是法医临床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通过对组织标本的检查和分析,确定病变的性质、范围和程度。
病理鉴定对于确定疾病的诊断、预后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8.证据证据是法医临床学鉴定的基础,指的是可以证明事实或推断的材料和信息。
在法医临床学鉴定中,证据可以是尸体、组织标本、医学记录、病史、法医学分析报告等。
9.鑑定意见鉴定意见是法医临床学鉴定的结果,是对案件相关问题的结论和专业意见。
鉴定意见应该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靠性,对法律事件的识别和判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法医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法医基础知识》①基本定义:法医嘛,简单说就是通过科学技术对与法律有关的人的尸体、活体、物证啥的进行检验鉴定的医生。
他们就像案件真相的探索者,从死人或者活人身上找证据,给法官断案提供依据。
②重要程度:在刑事侦查、司法审判中那可是相当重要的角色。
要是没有法医,很多案件是真是假、死因是咋回事就弄不清楚了。
比如说一件谋杀案,要是没法医确定死因到底是中毒还是被利器所伤,案子可就难办了。
③前置知识:得先有基本的医学知识,像人体解剖学,你得知道人身体里器官都在哪呀是啥样的。
还有生理学知识,清楚人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
再就是对一些理化知识也要了解,比如一些毒害物质的化学性质。
④应用价值:实际场景特别多。
比如在意外死亡事件中判断是正常死亡还是他杀。
说个实例,有个老人突然死在家里,家属怀疑被照顾的人害死,法医通过尸检发现老人是死于心肌梗死,排除了他杀嫌疑,这就给司法公正判断提供了有力证据。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法医知识在法学和医学中间起着一个桥梁的作用。
一边连接着医学里的各种专业知识,一边又和法学程序息息相关。
②关联知识:和病理学关系非常密切,因为很多时候要看尸体的病变情况来定死因。
还和毒物学有关,判断是不是中毒死亡的情况经常会用到。
和临床诊断也有关联,在检验活着的受害人或者嫌疑人身体状况时要用到。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就是对各种损伤原因和死亡机制的准确判断。
关键点在于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不管是尸体上的伤口,还是活体上的痕迹,千万不能马虎。
就像我之前看一个案子,尸体有一处很细微的擦伤,一开始没在意,后来仔细研究发现那个擦伤就是犯罪嫌疑人在拖拽受害人时造成的,这个小小的擦伤就成为了破案的关键线索。
④考点分析:在法医学相关的考试中特别重要。
考查方式一般是通过案例分析,给你一个案例,让你判断死因、损伤类型之类的;还有就是直接考一些基础的法医知识概念。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死因就是直接导致一个人死亡的原因,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法医学与法医科学的区别与联系一、法医学与法医科学的概念与定义法医学是一门应用自然科学与医学知识,研究法律案件中涉及的尸体、伤口、毒物等法医学证据,以及确定死因、鉴定伤情等的学科。
它运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为法律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刑事司法的公正与公正。
法医科学是法医学的研究对象,它是以法医学为基础,整合相关学科的知识,探讨法医学的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学科。
法医科学既包括法医学的基本理论,也包括法医学应用科学的研究。
它的目的是推动法医学的发展,提高法医学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二、法医学与法医科学的联系1.理论基础:法医学是法医科学的基础,法医学提供了法医科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原则。
法医科学则是法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进一步完善了法医学的理论和方法。
2.研究内容:法医学和法医科学共同关注法医学证据的鉴定与分析。
法医学通过现场勘察、尸体解剖、病理检验等手段,确定死因、鉴定伤情等。
而法医科学则通过研究物证学、化学分析、DNA技术等手段,对法医学证据进行科学鉴定和分析。
3.应用方向:法医学和法医科学在司法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为司法机关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司法的公正和准确。
通过法医学和法医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犯罪的侦破、死者身份确认、伤害鉴定等提供有力的证据和调查线索。
三、法医学与法医科学的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法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法医学证据及其相关内容,如尸体、伤口、毒物等。
而法医科学更加注重法医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涉及到法医学多个学科的知识。
2.研究方法不同:法医学主要通过现场勘察、尸体解剖、病理检验等手段进行研究,获得法医学证据。
而法医科学则运用物证学、化学分析、DNA技术等方法进行研究,对法医学证据进行科学鉴定和分析。
3.学科性质不同:法医学偏重于实践和应用,强调对法医学证据进行实际解释和应用。
而法医科学注重研究的科学性和理论性,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推动法医学的发展。
名词解释1、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医学科学。
2、个人识别能力:确定某活体或尸体的身份。
3、父权排除概率:指的是,通过检测某一个遗传标记系统,能将不是生父的假设父亲排除的时机,它是衡量一个遗传标记排除非父能力的一个客观标准,表示在所有非父被控为生父的男子中,用该标记否认父权有多大的可能性4、保险杠损伤:是指车辆保险杠撞击人体时,高处的人体下肢形成横带在距地面50~60cm状表皮剥脱、皮下出血和骨折。
5、婴儿猝死综合征:指外表似乎完全健康的婴儿突然意外死亡。
6、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标准、常规等,因过失造成患者人身伤害的事故。
7、尸僵:人死后各肌群发生僵硬将关节固定而使尸体呈强直状态称为尸僵。
8、皮肤金属化:又称金属异物沉积,是指电极金属在高温下熔化或气化后,金属微粒沉积于、受损皮肤外表或深部皮下组织的现象。
9、尸表达象:人体死后受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尸体上发生的各种变化〔称为尸体变化〕使尸体外表和内部器官组织呈现与活体不同的征象。
10、机械系损伤:当机体收到机械性暴力作用后,器官组织结构被破坏或功能发生障碍11、八字不交:指缢死者缢绳的着力部位在颈前部,多在甲状软骨与舌骨之间,绕向颈部左右两侧,斜行向后上方,沿下颌骨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升入发际,达头枕部上方而形成提空,俗称“八字不交〞。
12、亲子鉴定:就是利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
13、青壮年猝死综合征:是一种多见于青壮年,至今原因不明的猝死。
其特点为,①死者绝大多数为20~49岁的男性青壮年,②平素看起来健康,③死亡多在睡眠或安静休息时突然发生,④完整的尸检和辅检查不出足以说明死因的器质性疾病,也无中毒或暴力死亡原因。
法医学-名词解释-大题法医学:运用医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刑事侦察、审判以及民事纠纷中有关问题的一门自然科学。
法医学物证:所有与案件有关的能够证实犯罪的物品和痕迹称为物证。
法医学鉴定:应用法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对诉讼案件涉及的活体或尸体及其生物源物质等进行检验并作出判断,称为法医学鉴定,是最常见的具法律效力的特殊证据。
死亡:指个体生命现象永远停止,人体代谢的终止。
脑死亡:由于脑的严重外伤或疾病,使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因此也称为全脑死亡。
植物人:大脑皮层功能严重损害,受害者处于不可逆的深昏迷状态,丧失意识活动,但皮质下中枢可维持自主呼吸运动和心跳,此种状态称“植物状态”,处于此种状态的患者称“植物人”。
根本死因:指导致直接死因的原发性疾病、损伤、中毒、窒息等事件,是直接死因的原因。
直接死因:直接引起死亡的疾病或损伤。
常为出血、中毒、窒息所引起的直接致命的并发症或继发症。
辅助死因:死亡以外的疾病,在死亡过程中起辅助作用。
也叫促进死亡的因素,指虽然其本身单独不能引起死亡,但确实加快或促进了死亡发生的因素。
死亡诱因:身体原有潜在性疾病,在某种因素诱发下导致疾病发作引起死亡。
心脏死:是指心跳先于呼吸停止所引起的死亡。
主要见于心脏的原发性疾病或心脏损伤。
肺脏死亡:呼吸先于心跳和脑功能的完全停止。
常见于肺或呼吸系统的严重损伤或疾病。
又称呼吸死亡。
濒死期:又称临终状态,为死亡过程的开始阶段。
临床死亡期:指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已经死亡,全脑和循环,呼吸功能已不可逆的停止,标志着死亡的开始。
生物学死亡:指从分子和细胞水平上说,机体已经或正经历着死亡,新陈代谢完全停止。
假死:又称微弱死亡。
是指人的循环、呼吸和脑的功能活动高度抑制,生命机能极度微弱,用一般临床检查方法已经检查不出生命指征,外表看来好像人已死亡,而实际上还活着的一种状态。
超生反应:是指机体死亡后组织器官细胞仍保持生命机能,对刺激仍有一定反应,如死后数小时内仍有骨骼肌在机械性刺激下收缩、扩瞳或缩瞳反应、肠蠕动及精子活动能力。
法医学名词解释整理 一. 绪论 1. 法医学(forensic medicine):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理论和技能解决法律问题的科学,用于侦察犯罪和审理民事或刑事案件提供证据。 2. 宋慈:(1186-1249),字惠父,汉族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著有《洗冤集录》是现存最早的系统古代法医学著作。 3. 洗冤集录:成书于1247年,是现存最早的系统古代法医学著作。该书对于尸体现象、损伤、窒息、现场勘验和尸体检查等各方面,进行了观察、归纳和总结。较欧洲第一部系统法医学著作的诞生早350多年。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法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位置。 4. 法医学鉴定:①应用法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对诉讼案件涉及的活体或尸体及其生物源物质等进行检验、作出判断,并以鉴定书的形式报告给委托机关的过程 ②最常见的具法律效力的特殊证据。 5. 法医学鉴定书:是法医司法鉴定人将鉴定的受理、检验过程、检验结果及经科学分析后得出的鉴定意见形成的书面报告。法医学鉴定书必须具有严格的科学性,要准确客观的反映检验结果,结论要明确,根据要充分。 6. 补充鉴定:对于提出新的问题就提供新的资料,要求原鉴定人复验、修正内容或补充意见者,称为补充鉴定。 7. 法医病理学(forensic pathology):研究与法律有关的人身伤亡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法医学分支学科。对象主要是尸体。主要是确定死亡原因、判断死亡方式、推断死亡时间、推定致伤物、个人识别、医疗事故鉴定。 8. 法医物证学(science of medicolegal physical evidence):就涉及法律问题的生物性检材进行检验,解决个人识别和亲权鉴定问题的法医学分支学科。还包括法医人类学、法医牙科学。研究对象是生物检材,主要是各种人体成分及分泌物、排泄物。 9. 临床法医学(clinical forensic medicine):应用临床医学和法医学理论和技术,研究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体伤、残及其他生理病理状态等问题的分支学科。检查对象是活体。主要是损伤鉴定、劳动能力鉴定。 10. 法医毒理学(forensic toxicology):研究与法律有关的由毒物所致机体生理、病理损害过程的法医学分支学科。研究对象是人体。通过对毒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造成机体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的机制及病理改变、临床表现特点的研究和分析,对是否中毒、是否中毒致死及中毒方式、毒物的性质、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等作出鉴定结论。 11. 法医毒物分析(forensic toxicological analysis):研究与法律有关的毒物的分离/定性/定量的分支科学。研究对象主要为人体生物性检材。通过对检材中各种化学物质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对检材中是否含有毒物或其代谢衍生物、毒物的性质与毒物的最作出鉴定结论。 12. 司法精神病学(forensic psychiatry):研究与法律有关的人类精神疾病和精神状态的法医学分支学科。研究对象为活体。法医精神病学鉴定应解决被捡者精神是否正常、什么类型精神病、作案时是否病态、有无理解控制能力。
二. 死亡学说与尸体现象 1. 死亡(death):指个体生命现象永远停止,人体代谢的终止。经过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三个阶段。可分为心脏性死亡、呼吸性死亡、脑死亡。 2. 死亡学:研究从生到死(2分)的演变规律(1分)的科学(1分)。 3. 脑死亡(brain death):脑死亡是指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永久性丧失,不管心跳、脑外体循环以及脊髓等脑外器官功能是否存在,均可宣告人的个体死亡。 4. 心脏性死亡(heart death):心跳停止先于呼吸和脑功能的完全停止。常见于心脏本身的严重疾病和损伤。 5. 呼吸性死亡(lung death):又称肺脏性死亡。呼吸停止先于心跳停止的死亡。常见于呼吸系统(尤其是肺部)疾病或损伤而导致的肺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死亡。 6. 假死(apparent death):又称微弱死亡。人的生命活动处于极度微弱状态(2分),一般临床检查方法难以查出生命指征(1分),外表看似乎死亡(1分)。经过积极救治,能暂时地或长期的复苏。 7. 安乐死(euthanasia):既不是暴力死亡又不是自然死亡的特殊类型死亡。愿意为无痛苦死亡、尊严的死亡。分为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2002年,荷兰成为唯一一个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8. 自然死(natural death):①又称非暴力死亡 ②符合生命和疾病自然发展规律,没有暴力干预而发生的死亡 ③包括生理性死亡和病理性死亡。 9. 非自然死(unnatural death):①又称暴力死 ②由于生命或疾病发展规律以外的因素作用而提前发生的死亡 ③最常见的是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学因素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死亡 ④按情节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杀、他杀、意外死。 10. 自杀死(suicidal death):指蓄意地自己对自己施加暴力手段中止自己的生命的事件。 11. 他杀死(homicidal death):被他人(1分)用暴力手段(1分)杀死(1分)。 12. 意外死(accidental death):指未曾预料到的、非故意的行为所造成的死亡。包括灾害死、意外事件死、自伤自残致死。 13. 根本死因(primary cause of death):是引起死亡的初始原因,是指引起死亡的原发性自然性疾病或暴力性损伤。 14. 直接死因(direct cause of death):指直接引起死亡的原因。是来自根本死因的致命性并发症或继发症。 15. 辅助死因(contributory cause of death):是根本死因之外的自然性疾病或损伤,它们本身不会致命,但在死亡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 16. 死亡诱因(inductive cause of death):即诱发身体原有潜在疾病恶化而引起死亡的因素,如精神情绪因素、劳累过度。这些因素对健康人一般不会致命,但对某些重要器官有潜在性病变的人,却能诱发疾病恶化而引起死亡。 17. 联合死因(combined cause of death):又称合并死因,是两种或两种以上难以区分主次的死因在同一案例中联合在一起引起死亡而共同构成死因。其中包括病与病、病与暴力、暴力与暴力联合致死。
三. 尸体现象 1. 尸体现象(postmortem phenomena):人个体死亡后,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生命活动停止,尸体在内外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学因素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所表现出的与活体不同的征象。以24小时为界分为早期尸体现象和晚期尸体现象。 2. 早期死后变化(early postmortem changes):指人死后24小时以内尸体发生的变化,主要包括超生现象、尸冷、尸僵、尸斑、肌肉松弛、皮革样化、角膜混浊、尸体痉挛、自溶和自家消化等。 3. 超生反应(supravital reaction):生物个体死亡后,其器官、组织和细胞在短时间内仍保持某些活动 功能,对刺激发生一定反应的能力称为超生反应。 4. 尸冷(algor mortis):人死后,因新陈代谢停止、不再产生热量,尸体原有热量不断散发,使尸温逐渐下降至环境温度,或低于环境温度,称尸冷。 5. 尸僵(rigor mortis,cadaveric rigidity):人死后各肌群发生僵硬将关节固定而使尸体呈强直状态,称为尸僵。死后1~3小时开始,24~48小时开始缓解,3~7天完全缓解。尸僵与死者肌肉内ATP消耗密切相关。 6. 尸斑(livor mortis,hypostasis):尸体血液因重力而坠积于低下部位未受压迫的血管,并在该处皮肤呈现有色斑痕称为尸斑。 7. 肌肉松弛(muscular flaccidity):人死后肌张力消失,肢体呈软瘫状,称为肌肉松弛。肌肉松弛是最早出现的尸体现象,它几乎与死亡同时甚至在濒死期已经发生,待尸僵发生后(死后约1~2小时)即自行消失。 8. 皮革样化(parchment-like transformation):又称局部干燥。尸表皮肤较薄的局部或因表皮破损导致水分迅速蒸发,干燥变硬,而呈蜡黄色、黄褐色或深褐色的羊皮纸样的变化称为皮革样化。 9. 角膜混浊(postmortem turbidity of cornea):角膜的透明度减低,直至完全不能透视透视,呈灰白色样外观,称角膜混浊。分轻度混浊、中度混浊、重度混浊。 10. 尸体痉挛(cadaveric spasm,instantaneous rigor):将死亡发生时刻的姿势和动作(未经松弛阶段)直接进入尸体僵硬状态,称为尸体痉挛。死前有剧烈的肌肉运动,或精神处于高度兴奋或紧张状态。发生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可保持到尸体腐败开始才缓解。 11. 自溶(autolysis):死后组织、细胞失去生活功能,受细胞自身酶的作用而逐渐溶解,使组织变软液化的现象。富含消化酶的器官自溶快,与外界相通的器官自溶早,同一器官实质比间质自溶早而重。 12. 自家消化(aotodigestion):人死后胃、肠壁组织因腔内消化液的直接作用而溶解液化。 13. 尸体腐败(putrefaction):人死后各种细菌孳生,使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解为简单有机物、无机物和腐败气体等,尸体软组织因腐败细菌的作用而逐渐分解和消失的过程称为腐败。主要有尸臭、尸绿、腐败气泡和水泡、死后“循环”、腐败静脉网、泡沫器官、巨人观、死后呕吐、口、鼻血性液体流出、肛门、子宫、阴道脱垂和死后分娩等。 14. 尸臭(odor of putrefaction):人死后3~6小时肠管内的腐败细菌开始产生以硫化氢和氨为主的腐败气体,并从口、鼻和肛门排出,具有特殊的腐败气味,称为尸臭。 15. 腐败气泡/水泡:腐败细菌能产生大量腐败气体,使各器官组织胀气。特别是 胃和肠管,致胃、肠壁变薄,腹部膨胀。窜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腐败气体形成气泡,称为皮下腐败气泡。当气泡内含有腐败液体时,称为腐败水泡。 16. 尸绿(greenish discoloration on cadaver):腐败气体中的硫化氢与血红蛋白生成硫化血红蛋白,透过皮肤呈绿色,称为尸绿。尸绿最先出现于右下腹部。 17. 死后循环(cadaveric circulation):尸体血管内产生的腐败气体,压迫血液使之流动,称为死后循环。死后循环使腐败细菌随血液的流动散布至各器官,促进腐败的发展。 18. 腐败静脉网(putrefactive networks):死后体内血管中的血液受腐败气体的挤压,使皮下静脉充满腐败血液,在体表呈现出暗红色或污绿色树枝状静脉血管网,称为腐败静脉网。 19. 巨人观(bloated cadaver):尸体腐败扩展到全身时,尸体软组织内充满腐败气体使整个尸体膨胀,体积变大,面目全非,称为腐败巨人观。表现为颜面膨大,眼球突出,口唇外翻,舌尖突出于口外,容貌难以辨认,颈部变粗,胸腹部显著膨胀隆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