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抗毒素脱敏疗法学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3
破伤风脱敏注射方法
破伤风,又称为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破伤风脱敏注射是预防破伤风的重要措施之一,下面将介绍破伤风脱敏注射的方法。
首先,进行注射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在进行破伤风脱敏注射之前,需要对注射器、针头等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准备好疫苗和注射所需的其他器具,确保注射过程的顺利进行。
接着,选择注射部位。
常用的注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臀部外上部等,选择注射部位时需要注意避开血管和神经,确保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然后,进行注射操作。
在进行注射时,需要将疫苗注射至皮下组织,避免注射至肌肉或血管内。
注射完成后,需要对注射部位进行轻轻按压,以促进疫苗的吸收和分散。
最后,进行注射后的处理。
注射完成后,需要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并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现异常反应,如红肿、疼痛等。
同时,需要对注射后的病人进行观察和护理,确保其身体状况良好。
总之,破伤风脱敏注射是预防破伤风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
注射方法和操作流程对预防破伤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破
伤风脱敏注射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注射的准确性
和安全性。
同时,对注射后的处理和观察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
好了每一个环节,才能有效地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破伤风抗毒素免去皮试直接脱敏注射的探讨目的:探讨使用TAT抗毒素治疗的患者免去皮试直接脱敏注射。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眼科2012年2月-2015年2月使用TAT治疗的眼外伤及眉弓裂伤患者2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22例。
两组给予不同皮试液,观察皮试结果。
结果:A组阳性率为72.1%,B组阳性率为56.6%,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45,P<0.05)。
结论:在对患者进行TAT 治疗时,因不同的配制方法配制的皮试液对患者进行皮试,检出的阳性结果大不相同,且皮试时检出的阳性率都较高,不利于急诊救治,建议免去皮试,直接进行脱敏注射。
标签:破伤风;皮试;脱敏注射破伤风是与外伤相关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尤其是开放性外伤(深部伤口)者,感染破伤风的风险更高,因此外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是预防破伤风的主要手段。
在对外伤患者进行预防破伤风治疗时,通常会用到两种抗毒素,一种是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来源于人),虽然该类药物免皮试,但由于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属于人的血液制品,虽经过检验合格后才流入医院药品目录,但是也时常会发生血液制品传播传染性疾病的风险[1];同时TIG抗毒素由于价格贵有些医院并未采购该类药物。
另外一种是破伤风抗毒素(简称TAT),是一种含能中和人体破伤风毒素的马血清制剂,由于价格便宜,大部分的医院均采用该类药物为破伤风救治的首选。
但是TAT对人体来说是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在对患者注射时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更严重者可能引起休克[2],所以在临床上对需TAT 治疗患者采取先皮试,后再根据皮试结果采取普通常规肌内注射或脱敏注射疗法。
但临床上不同配制方法得到的TAT皮试液进行皮试,检测出的阳性结果也大不相同,而按传统的判断标准在皮试时检出的阳性率都较高,不利于急诊救治,延长了患者的救治时间。
本文探讨在使用TAT治疗时免去皮试,直接进行脱敏注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眼科2012年2月-2015年2月使用TAT治疗的眼外伤患者,包括刀、剪、铁钉类刺伤眼球及眼周患者及眉弓裂伤患者共计24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4例(63.1%),女90例(36.9%);1~20岁91例(37.3%),21~40岁63例(25.8%),41岁以上90例(36.9%);感染源为带铁锈的物体划伤161例(66.0%),其他感染源(如土壤)83例(34.0%);注射过TAT(曾注射过破伤风抗毒素者为受伤1周前曾注射过者)者61例(25.0%),未注射过TAT者183例(75.0%)。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疗法外伤特别是污染伤口,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是预防发生破伤风的一种有效措施。
破伤风抗毒素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的血清经胃酶消化后,通过盐析、吸附、浓缩等多种工序提纯制得的液体制剂。
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
但对于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临床中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前必须做皮试,阴性者才可以注射,阳性者不能直接注射,否则易发生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曾用过破伤风抗毒素但超过1周者如需再用,应重新做过敏试验。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健康人,待血中抗体达一定水平时,自血浆分离提纯而制,其免疫效能强,体内存留时间长,少有过敏现象发生。
当发生以下几种情况:①有TAT过敏史者;②TAT皮试强阳性;③TAT脱敏注射发生过敏反应者,应放弃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改用代替。
但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既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在各大医院经常缺货,这也是难以回避和备受困扰的问题。
因此,急诊中遇到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出现阳性反应但又无法获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患者可以采用破伤风脱敏疗法。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疗法原理:TAT是一种特异性抗体,没有可以替代的药物,机制是小剂量抗原进入人体以后,同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结合,释放出少量的组胺等活性物质不致对人体产生严重损害,经过多次小剂量的反复注射后,可使细胞表面的IgE抗体大部分甚至全部结合而消耗掉,最后可以全部注入所需药量而不发生过敏反应。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疗法方法:第一次:取原液0.1ml稀释至1ML肌肉注射,观察无紫绀、气喘或显著呼吸短促、脉搏加速即可20分钟后注射第二次;第二次:取原液0.2ml稀释至1ML肌肉注射,如无反应则可注射第三次;第三次:取原液0.3ml稀释至1ML肌肉注射,如无反应则可注射第四次;第四次:取所有余液稀释至1ML肌肉注射。
此过程大约需要2个小时,有过敏史或过敏试验强阳性者,应将第一次注射量和以后的递增量适当减少,分次注射,以免发生剧烈反应。
《基础护理技术》电子书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法内容提要:一、目的二、操作程序三、注意事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法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临床上常用于破伤风疾病预防和破伤风患者的救治。
注射后也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因此,在用药前须作过敏试验,曾用过破伤风抗毒素超过 7 天者,如再使用,还须重作皮内试验。
一、目的预防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反应。
二、操作程序(一)护理评估同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二)护理计划同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将青霉素换成破伤风抗毒素(TAT)。
(三)实施1.皮内试验液的配制皮内试验液的配制方法为用 1ml 注射器,取每ml 含破伤风抗毒素 1500IU 的药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到 1ml(含 150IU),配制成每 ml 含 150IU 的破伤风抗毒素生理盐水溶液(150IU/ml)为标准。
2.过敏试验法皮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试验液0.1ml(含15IU),观察20min 后判断结果并记录。
阴性:局部无红肿,全身无异常反应。
阳性: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 1.5cm,红晕范围直径超过 4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
全身过敏反应表现与青霉素过敏反应相类似,以血清病型反应多见。
3.护理评价(1)患者理解试验目的及注意事项,主动配合,护患沟通有效。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药液配制、试验方法、结果判断正确。
三、注意事项(一)首次用药前须做过敏试验,之前用过 TAT 超过7 天的患者,再次使用时须重新做过敏试验。
(二)如试验结果阳性需做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法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法是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阳性者,采用小剂量多次脱敏注射的疗法(表 12-18)。
脱敏注射法的基本原理是脱敏注射法是将所需要的 TAT 剂量分次少量注入体内。
破伤风抗毒素是马的免疫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
当小剂量抗原进入人体后,同吸附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上的 IgE 结合,使其逐步释放少量的组织胺等活性物质。
破伤风脱敏注射方法
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某些情况下可导致死亡。
脱敏注射是破伤风疫苗的一种常见应用方式,有助于提高人体对破伤风的抵抗能力。
脱敏注射是通过将破伤风的疫苗注射到人体肌肉组织中,以激活免疫系统对破伤风产生免疫反应。
通常情况下,疫苗包含破伤风梭菌产生的毒素,通过注射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识别并产生相应的抗体来对抗病原体。
脱敏注射通常需要在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在注射前,医生会对患者的破伤风免疫状况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脱敏注射。
一般来说,未曾接种过或者接种时间超过10年的人需要进行脱敏注射。
脱敏注射的具体方法如下:
1. 打开破伤风疫苗的包装,确保疫苗的有效期和完整性。
2. 准备一支注射器和针头,并用酒精清洁注射部位。
3. 将疫苗悬液抽入注射器中,注意不要进入空气泡。
4. 抓紧肌肉组织,使其紧张,然后将针头插入注射部位的肌肉中。
5. 缓慢注射疫苗,确保疫苗均匀地进入肌肉组织中。
6. 拔出针头后,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避免出血和感染。
7. 完成注射后,将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正确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
在完成脱敏注射后,个体通常需要接受多次的剂量接种,以建立和巩固持久的免疫保护。
此外,脱敏注射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如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或发热等,这些一般是暂时的反应,不必过于担心。
总结而言,破伤风的脱敏注射是一种有效预防破伤风的方法。
通过正确的注射方式和适当的剂量接种,可以提高个体对破伤风的免疫能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致过敏反应的急救护理目的探讨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致过敏反应的急救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12月收治的5例破伤风脱敏注射致过敏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健康教育、急救(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等急救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结果本组患者经及时急救护理后好转,留院观察24 h后出院。
结论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为此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应全面观察,发生过敏反应后及时急救,保证患者安全。
标签: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过敏反应;急救护理破伤风抗毒素作为临床上预防、治疗破伤风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一种含有特异性抗体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能有效中和患者体液中的破伤风病毒[1]。
但由于它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异种蛋白,有抗原特性,注射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2]。
目前临床上对于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反应的处理方式是脱敏注射,虽有一定的效果,但脱敏注射液可能造成严重过敏反应,影响预后治疗[3]。
本研究对我科2013年收治的5例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出现过敏反应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报告内容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5例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致过敏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例,女2例,年龄在3~40岁,均为外伤后留观患者,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后进行脱敏注射。
注射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皮肤瘙痒症状,有大片荨麻疹;2例患者脱敏注射后局部皮肤红肿发痒,1 h后出现胸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
典型病例:男,5岁,于2013年4月4日被玻璃割伤入急诊治疗,伤口不是很深且为清洁伤口,消毒后缝合3~5针,并根据医嘱接受了破伤风抗毒素(1500 IU)肌内注射治疗。
我科所用的破伤风抗毒素为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规格为1500 U/0.75 ml/支,皮试液配制方法是先往0.75 ml的破伤风抗毒素原液中加入0.9%生理盐水稀释到1 ml(将其配制成1500 U/1 ml),然后从该溶液中抽取0.1 ml加入0.9%生理盐水稀释到1 ml,再从稀释后的溶液中抽取0.1 ml 行皮内注射,20 min后观察皮试结果为阳性。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疗法有哪些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生活常识,那就是身上有什么地方破了是需要打破伤风的,不然就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破伤风抗毒素脱敏疗法是最常用的一个。
不少人虽然听说过,但是对它的一些实质性内容还不死非常清楚,我们跟着这方面的专家去了解一下吧!希望下面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破伤风抗毒素(TAT)属于一种特异性抗体,能中和破伤风病人体液中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毒素,使机体产生被动免疫,从而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或起到预防疾病的功能。
TAT是马的免疫血清,对人体而言是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因此用药前必须作过敏实验。
曾用过TAT但超过1周者如需再用,应重新做过敏试验。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方法破伤风抗毒素(TAT) 1500单位/支 1、配置:取0.1ml抗毒素加0.9ml氯化钠注射液,使得每毫升实验液含破伤风抗毒素150IU。
2、取上液0.05ml在前掌侧皮内注射。
观察30分钟看结果。
结果判断:阴性:注射部位无明显反应者,可在严密观察下直接注射抗毒素。
阳性:注射部位出现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超过4CM,Y有时出现伪足痒感。
全身反应同青霉素过敏发应相似。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疗法方法:TAT实验阴性者,可将所需剂量一次性注射完毕。
TAT试验阳性者通常采用小剂量多次脱敏注射疗法。
第一次:取原液0.1ml稀释至1ML肌肉注射,观察无紫绀、气喘或显著呼吸短促、脉搏加速即可20分钟后注射第二次;第二次:取原液0.2ml稀释至1ML肌肉注射,如无反应则可注射第三次; 第三次:取原液0.3ml稀释至1ML肌肉注射,如无反应则可注射第四次第四次:取所有余液稀释至1ML肌肉注射。
有过敏史或过敏试验强阳性者,应将第一次注射量和以后的递增量适当减少,分次注射,以免发生剧烈反应。
门诊病人注射后须观察30分钟始可离开。
脱敏注射原理:TAT是一种特异性抗体,没有可以替代的药物,机制是小剂量抗原进入人体以后,同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结合,释放出少量的组胺等活性物质不致对人体产生严重损害,经过多次小剂量的反复注射后,可使细胞表面的IgE 抗体大部分甚至全部结合而消耗掉,最后可以全部注入所需药量而不发生过敏反应。
1例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靳萍,杨素梅,胡敏【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过敏性休克;急救;护理我科1例患者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发生过敏性休克,经抢救成功。
现将抢救和护理情况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于2010年5月27日17:00因手外伤住院。
入院后即刻完善检查行左手食指清创加皮瓣修复术。
术后患者体温36.5℃,脉搏86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20/80mmHg。
既往身体健康,有青霉素过敏史。
患者术后给予输液治疗无不良反应。
2010年5月28日8:30给予破伤风抗毒素皮试,20分钟后观察皮丘有硬结,红晕,询问患者无不适主诉经2名护士判断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为阳性。
因患者伤口污染严重,则按要求给予阳性脱敏注射法。
将皮试液给予第一针注射,约10分钟后患者突然胸闷、心悸、大汗淋漓,口唇轻度紫绀,全身有散在性荨麻疹。
测体温36℃,脉搏58次/分,呼吸13次/分,血压80 /50 mmHg。
2急救与护理2.1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滴注0.9%氯化钠液维持。
2.2遵医嘱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0.9%氯化钠20ml加地塞米松10mg。
2.3 吸氧,3L/min。
保暖。
2.4肌内注射异丙嗪25mg。
2.5 安慰患者及家属,消除紧张情绪,配合治疗。
3 结果经过积极有效的抢救和处理,15分钟后,患者紫绀、心悸、胸闷等症状缓解。
30分钟后,面色转为红润,眼睑轻度浮肿,球结膜充血,仍感紧张。
测体温36.4℃,脉搏84/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0 mmHg。
当日下午给予常规输液治疗无其他不适。
2天后患者眼睑浮肿消失,3天后球结膜充血消退。
患者及家属均表示理解,未发生医患纠纷。
术后第十四天给予拆线,皮瓣存活,切口愈合良好,次日医嘱予出院。
3讨论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可引起过敏反应。
因此,用药前先作过敏试验。
如果病人试验结果阳性,因病情需要又必须注射时,则采用脱敏注射法,原则是采用小剂量、短间隔、连续多次注射的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破伤风脱敏治疗作用导语: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后,在厌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嗜神经外毒素而引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点的急性传染病。
重型患者可因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后,在厌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嗜神经外毒素而引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点的急性传染病。
重型患者可因喉痉挛或继发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新生儿破伤风由脐带感染引起,病死率很高。
那么,破伤风脱敏疗法有哪些?通过以下文章了解一下。
皮试结果判断阴性:局部无红肿,无全身及其他部位反应。
阳性(+)~(++++)表示:(+):局部红晕<3 cm,边缘较规则,无硬结及主诉症状;(++):局部红晕在3~4 cm,伴有小的伪足或丘疹,硬结<1 cm,无其他反应;(+++):硬结1~2 cm,红晕>4 cm,有伪足或丘疹,稍有痒感;(++++):硬结>2 cm,红晕>4 cm且伪足明显,伴主诉痒感或硬结红晕未达(++++),但局部瘙痒明显或有全身反应。
意见建议:脱敏治疗方法(-)~(+)可一次将余液全量肌注观察20 min,(++)将余液稀释至5 ml,分别以1.4 ml间隔15 min 1次肌注,观察其反应,(+++)将余液稀释至5 ml,分别以1 ml、1 ml、3 ml间隔15 min 3次肌注,观察其反应,(++++)将余液稀释至10 ml,分别以1 ml、2 ml、3 ml、4 ml间隔15 min 4次肌注,观察其反应。
破伤风脱敏疗法有哪些?通过以上文章内容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破伤风的预防包括自动免疫,被动免疫和受伤后的清创处理及围生期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吃酱油,鸡肉鸭肉,也不能吃辛辣的食物,不能抽烟喝酒,发的东西,比如牛肉,笋子,槟榔,要多吃清淡的东西。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疗
法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疗法
外伤特别是污染伤口,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是预防发生破伤风的一种有效措施。
破伤风抗毒素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的血清经胃酶消化后,通过盐析、吸附、浓缩等多种工序提纯制得的液体制剂。
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
但对于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临床中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前必须做皮试,阴性者才可以注射,阳性者不能直接注射,否则易发生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曾用过破伤风抗
毒素但超过1周者如需再用,应重新做过敏试验。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健康人,待血中抗体达一定水平时,自血浆分离提纯而制,其免疫效能强,体内存留时间长,少有过敏现象发生。
当发生以下几种情况:①有TAT过敏史者;②TAT皮试强阳性;③TAT脱敏注射发生过敏反应者,应放弃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改用代替。
但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既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在各大医院经常缺货,这也是难以回避和备受困扰的问题。
因此,急诊中遇到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出现阳性反应但又无法获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患者可以采用破伤风脱敏疗法。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疗法原理:
TAT是一种特异性抗体,没有可以替代的药物,机制是小剂量抗原进入人体以后,同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结合,释放出少量的组胺等活性物质不致对人体产生严重损害,经过多次小剂量的反复注射后,可使细胞表面的IgE抗体大部分甚至全部结合而消耗掉,最后可以全部注入所需药量而不发生过敏反应。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疗法方法:
第一次:取原液0.1ml稀释至1ML肌肉注射,观察无紫绀、气喘或显著呼吸短促、脉搏加速即可20分钟后注射第二次;
第二次:取原液0.2ml稀释至1ML肌肉注射,如无反应则可注射第三次;
第三次:取原液0.3ml稀释至1ML肌肉注射,如无反应则可注射第四次;
第四次:取所有余液稀释至1ML肌肉注射。
此过程大约需要2个小时,有过敏史或过敏试验强阳性者,应将第一次注射量和以后的递增量适当减少,分次注射,以免发生剧烈反应。
门诊病人注射后须观察30分钟始可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