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翻译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231.37 KB
- 文档页数:3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146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文本英译探究强艳颜, 佟彤(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目的论的核心观点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翻译过程。
用目的论来指导旅游文本的翻译能使译者脱离“等值”翻译的束缚,着眼于翻译目的,从而达到吸引游客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效果。
关键词:目的论;旅游文本;翻译技巧一、前言随着旅游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旅游业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来到我国领略大好河山,感受丰厚的文化底蕴。
为吸引国外游客,各旅游景区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也将英语作为传达信息和树立形象工具,因此加强了对旅游文本翻译的重视。
旅游文本的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二、旅游文本特点“旅游文本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古迹检联解说等各方面的内容,有着词汇量大、知识面宽、文化面广、措辞讲究、风格人性化、功能多样化等特点”[1]。
在对旅游文本进行翻译时,译者不仅要考虑原文的内容形式,更要注意文本自身的目的性——吸引游客和传播中华文化。
三、目的论概述目的论Skopos是一个希腊词汇,意为“目的”,由德国功能学派代表人物弗米尔提出。
翻译目的论的定义是:“在目的语背景下,为目的语的目的,和目的语环境读者,生产一个文本”[2]。
该理论包含三个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
目的论认为“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是首要原则,它决定着翻译的过程”[3],即“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其自身的目的,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采取的的方法策略”[4]。
连贯原则又称语内连贯原则,是指“译者注意译文内部的连贯性,所呈现出的译文对读者来说能够被理解”。
忠诚原则又名语际连贯原则,指“译文与原文之间具有连贯性,而这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了解”[5]。
三个原则之间的关系为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从属于目的原则。
四、目的论在旅游文本英译中的应用旅游文本翻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传递信息来吸引游客和弘扬中国文化,因此在翻译该类文本时要考虑译入语读者的接受能力,使译文具有可读性。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翻译——以《湖北旅游》节选为例摘要: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增长迅速,全球化趋势不断向各个领域拓展,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旅游消费需求的增加。
因此,国内游,境外游,纷纷“热”了起来。
在这个大环境下,国内游客走出去,境外游客走进来,对于旅游翻译的需求也逐渐大了起来。
然而,现实是,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的旅游翻译起步较晚,专业程度较浅。
笔者选取《湖北旅游》中的部分内容,借用目的论来指导翻译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望为旅游翻译提供一些拙见。
关键词:国内游;境外游;专业程度;旅游翻译;目的论1.文本介绍湖北古属荆楚,素有“白云黄鹤”、“九省通衢”的美誉。
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且具常有的地方特色。
《湖北旅游》图文并茂,对湖北的精华景点进行了较翔实的介绍,为读者的休闲旅游提供了多样选择。
该书不仅介绍了湖北省各地旅游资源,风土人情的旅游书籍,它还系统地介绍了湖北旅游业所涉及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方方面面,条理清楚、内容丰富。
该书由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和湖北旅游图书合作翻译,最终由武汉出版社出版。
受制于篇幅限制,笔者选取了书中一些城市的旅游景点以及风土人情翻译。
2.翻译目的论简介(1)翻译目的论定义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由著名功能派学者H.J.Vermeer和Christiane Nord等人于上世纪中期提出。
他们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它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Nord,2001)。
根据翻译目的论的基本观点,在目标文本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忠实”、“对等”理论中所规定的原文,也不是原文在原文读者身上产生的效果或原作者赋予原文的功能,而是目标文本的功能,这个功能即目的(谭载喜,2004)。
(2)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目的论对翻译活动和审校评估具有理论指导的作用。
根据Vermeer认为目的论在指导翻译行为、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中具备三条原则,可以概括为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
以目的论为指导的旅游文本翻译实践报告现今,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旅游文本翻译在旅游外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汉译质量直接影响着游客对旅游目的国的认识和态度。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以功能学派的目的论为指导,对笔者的汉译文本《探访喀尔巴阡山的花园:罗马尼亚》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首先,笔者陈述了选题背景,回顾相关文献,指出研究意义;之后简述了文本翻译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译前准备、译中分析和译后审校。
其次,笔者对比分析了中外旅游文本的语言特点,从词、句、篇三个层面对翻译文本举例分析;接着,笔者介绍了翻译项目的理论依据,然后结合旅游文本的功能和目的,同时考虑到译文的可接受性和目标语读者的接受能力,以目的论的三原则为指导,例证直译、意译、增译、拆译等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应用,最后指出收获和不足。
本文旨在论证目的论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可行性,同时希望本研究能够给旅游文本译者以启发,帮助他们做好翻译工作。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指南文本英译探究北京拥有世界第一流的旅游资源,也是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旅游城市。
几乎是海外游客来中国必选城市之一。
其中北京海淀区的旅游资源尤其丰富,旅游产业非常发达。
但也面临世界各个城市旅游业的强大竞争,城市旅游指南作为游览出行的重要工具,其外宣工作就变得更加重要。
本文在目的论理论下对《北京海淀区(新)旅游一图通》中英译版本进行研究。
该旅游指南涵盖方面广泛,包括缘梦海淀(皇家园林、乐水乐山、聚光科技、古迹遗韵、名校风采、民俗采摘等)、驻梦海淀(酒店住宿、餐饮美食、文化娱乐等)及便捷交通三大版块。
内容的丰富性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笔者在目的论指导下对该旅游指南进行研究,形成一些旅游指南文本中的翻译策略同时也发现其中一些翻译错误。
提出了在旅游指南文本翻译中3个基本策略:增补法、删减法、改写法。
鉴于该旅游指南文本的丰富性,期望该研究有利于其他城市旅游指南文本进步。
此外,笔者建议应充分利用已有的语料信息,在宣传媒介上面加以创新。
标签:目的论;旅游指南;文本类型;翻译策略;电子媒介1.引言1.1 论文研究背景。
北京海淀区的旅游资源尤其丰富,旅游产业非常发达。
但同时也面临世界各个城市旅游业的强大竞争,城市旅游指南作为游览出行的重要工具,其外宣工作就变得更加重要。
1.2 论文写作目的。
《北京海淀区(新)旅游一图通》涵盖方面广泛,包括很多版块和领域,内含多种类型文本。
内容的丰富性、文本的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同时也为其他城市指南英译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和借鉴。
借助目的论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归纳出旅游指南文本中的一些基本策略进而进一步指导实践。
同时笔者建议应充分利用已有的语料信息,在宣传媒介上面加以创新。
1.3 论文结构。
论文首先回顾并明确研究背景及写作目的,进而结合《北京海淀区(新)旅游一图通》中英双语版本从文本类型和文本的功能两方面进行文本分析,结合目的论中的翻译目的和翻译原则进行阐述,随后总结文本发现中的翻译难点、问题,接着提出解决策略,最后提出结语和建议。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文本翻译胡群【摘要】一、引言rn目前,国际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文本的翻译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翻译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旅游翻译属于实用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交际活动.旅游文本翻译是为了引起目的语读者旅游的兴趣和共鸣,并从中获取相关的自然、地理、风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旅游翻译的质量无疑直接影响着游客对旅游景点的认识和欣赏.本文试图从目的论的角度对英语旅游文本的翻译进行有意义的探索,以寻求对该文本翻译的有效途径.【期刊名称】安徽文学(下半月)【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2一、引言目前,国际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文本的翻译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翻译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旅游翻译属于实用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交际活动。
旅游文本翻译是为了引起目的语读者旅游的兴趣和共鸣,并从中获取相关的自然、地理、风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旅游翻译的质量无疑直接影响着游客对旅游景点的认识和欣赏。
本文试图从目的论的角度对英语旅游文本的翻译进行有意义的探索,以寻求对该文本翻译的有效途径。
二、目的论与旅游文本翻译目的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学者Katharina Reiss、Hans Vermeer和JustaHolz Mattan。
20世纪70年代,他们提出了功能派翻译理论,其中的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功能学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
它是以跨文化交际理论和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的。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翻译是人类进行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的一个次范畴,同时还指出了目的论的三个法则,即目的性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
“目的法则”是所有翻译必须遵循的首要法则,也就是“目的决定手段”,即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是由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的,要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翻译策略。
同时,Vermeer明确指出,因为翻译本身就是为目的语环境中的对象创造出的文本,因此所有的译者都指向其预定的目的语对象。
目的论视角下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研究摘要: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到我国旅游的外国友人越来越多,旅游景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得到了推广,而这些翻译也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作者从目的论的视角,针对景区中不同文本类型的公示语,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目的论;公示语;翻译一、目的论简介翻译目的论的中心思想是“目的决定手段”,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
众所周知,每个翻译行为都有其目的。
通常情况下,“目的”指的是译文的交际目的,即译文在译入语文化语境中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交际功能。
因此,译者应在给定的翻译语境中明确其特定目的,并根据这一目的来决定采用何种翻译方法。
目的论有三个基本原则:连贯性、忠实性和忠诚原则。
连贯性原则是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忠实性原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即译文忠实于原文。
忠诚原则(Nord:2001)是由诺德提出的。
一方面,译者对译文接受者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必须向他们解释自己所做的一切以及这样做的原因;另一方面则要求译者对原文作者忠诚。
这三大原则构成了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原则,但是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必须服从于目的原则,这是目的论的首要原则。
二、目的论视角下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策略(一)景区公示语的类型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景区是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除了通用的“公共信息公示语”、“安全公示语”、“消防公示语”外,还有依据景区经营、管理、服务、人际沟通等需要而设置的特定功能的公示语。
纽马克(Newmark,1988)将文本分为表达型、信息型、呼唤型三种类型。
并介绍了文本的其他几种功能:原语言功能,美学功能及寒暄功能。
鉴于景区公示语的主要目的和功能是向公众传递信息,发出呼唤,与公众寒暄,本文作者认为景区公示语可以分为信息型、呼唤型和寒暄型公示语。
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摘要:本文针对旅游文本英译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力求使旅游文本最大限度地将所需信息传递给外国游客,同时,还可以更有效的起到对外宣传和文化输出的作用。
关键词:旅游文本;专有名词;句式结构一、译前准备――了解翻译题材,明确翻译目的每一类翻译都有其文本特性和功能性。
对于文本特性,译者要了解将要进行的翻译文本为何种题材。
从广泛的层面上看,旅游景点的简介属于文化范畴的文本,其中包含大量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和民俗等相关背景知识。
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正式的翻译工作前,尽可能的多去了解有关翻译内容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够保证在翻译时有足够的知识基础,不会出现误译或错译。
对于功能性,简言之,就是译文最终的用途为何。
译本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其功能性的优劣。
当外国游客看到你的译文时,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该景点有较为全面正确的了解,就是创作好译文的最佳标准。
二、译中难题及解决方案(一)专有名词的翻译对于在目的语中无法找到恰当匹配的专有名词,异化法是最佳的选择。
所谓异化法,就是让目的语译文最大程度接近源语言。
在此次翻译任务中,会遇到大量的地点类专有名词,如:黑虎泉、芙蓉街、五龙潭。
在这三个地名中,虎、龙和芙蓉,我们都可以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目标词汇即:tiger,dragon和lotus。
有恰当的对应,可以直译为 Tiger Spring,Five Dragons Pool 和Lotus Street。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名都能找到恰当的对应,比如趵突泉。
若将趵突一词意化,体现出喷涌奔腾之意,再转换成相应的英语恐怕有些复杂,也不便于外国游客的理解。
这种时候最简单的应对方法就是用我们汉语的拼音代替即可。
即,Baotu Spring。
或许有人会质疑这种方法是不是有些投机取巧,其实不然。
从对外宣传的角度来讲,译者在翻译民族特有文化词汇时,可以脱离目的语言的限制,直接用拼音代替即可。
这样可以让外国友人在了解我们自然文化的同时,还可以获得汉语语言方面的熏陶。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的汉译刘俊娟功能派目的论认为,译文应达到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为了在译文中实现旅游文本的旅游宣传功能,本文从目的论视角出发,通过综合运用分析法、例举法等方法,对旅游文本文本的汉译进行了分析。
在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三大目的论原则的指导下,本文对直译、增译、省译等汉译方法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1 目的论(Skopos Theory)的核心概念和原则费米尔(Hans J. Vermeer)的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
“Skopos”是希腊语,意思是“目的”。
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
费米尔认为翻译是一种转换,也是一种人类行为,由于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目标或目的,所以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
此外,费米尔还认为由于行为发生的环境置于文化背景之中,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风俗和价值观,因此翻译也并非一对一的语言转换活动。
费米尔的目的论有三项原则:目的、连贯、忠实。
其中目的法则是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釆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
本文所指的翻译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也是对目的法则最常见的解释。
由于翻译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受目标文本接受者(读者/听众)及其所处的环境和文化背景制约,所以译者必须对翻译目的了然于心,才能做好翻译工作。
2 目的论对旅游文本翻译的启示基于实践证明,“目的论”对应用型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为旅游文本文本翻译中的诸多元素,如“译者的视野”、“源语文本作者的原始意图”、“特定读者群的理解”以及“原文及译入语的语境”,赋予了新的涵义,给诸多从事旅游文本文本翻译的译者很多启示,也提供了恰当、合理的翻译策略的理论依据。
①在进行旅游文本文本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源语文本作者的原始意图和特定读者群对目的语文本的理解上,将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作为翻译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首要目的。
目的论视角下的旅游文本翻译探讨旅游文本是国外游客了解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窗口,也是旅游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通过对比分析中英旅游文本的差异,结合宁波旅游景区的旅游文本,实例探讨了旅游文本的翻译原则、策略和方法。
标签:目的论旅游文本翻译一、引言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文本翻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国内不少景区的旅游文本译文中还存在着各种语言和文化问题,导致旅游文本信息传达不准确,感召功能弱化,影响了我国旅游文化的对外传播。
本文从目的论出发,以宁波市景区的旅游文本翻译为例,探讨旅游文本的翻译原则、策略和方法。
二、目的论与旅游文本翻译的目的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翻译学派的主要理论之一,其创始人弗米尔认为:翻译是人类的一种行为,任何行为都有一个目的。
目的论有三个原则:目的原则(Skopos rule)、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fidelity rule)原则。
目的原则指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翻译行为,这个“目的”通常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
连贯原则指译文应该符合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的标准,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能够使目的语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及其交际语境中有意义。
忠实原则指译文和原文之间应当存在语际连贯(intertextual coherence),译文可以是对原文最大限度的模仿,即忠实于原文。
三者之间,目的原则是最高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从属于目的原则(Nord,2001:27-33)。
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是受众,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
旅游文本是一种“信息型+感召型”文本,旅游文本翻译的目的是通过向国外游客介绍与国内旅游景点相关的自然、地理、文化、风俗等方面的信息,以向他们传播中华文化,同时激发国外游客参观景点的兴趣,促使他们来华旅游。
这一目的决定了旅游文本翻译应当以国外游客易于理解和接受为准绳。
旅游景点汉语介绍英译的功能观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旅游业已成为各国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领域。
在这一背景下,旅游景点汉语介绍的英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它不仅关乎游客的信息获取和体验质量,更承载着推广中国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重任。
功能观作为一种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和效果,为旅游景点汉语介绍的英译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本文将从功能观的角度出发,探讨旅游景点汉语介绍英译的原则、策略和方法,以期提高翻译质量,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旅游景点汉语介绍的英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手段。
翻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到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审美需求,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确保翻译结果既能准确传达原文信息,又能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期待。
同时,翻译者还需要关注翻译的功能性,即翻译结果是否能够有效地实现信息传递、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等目的。
功能观在旅游景点汉语介绍英译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我们可以提高翻译质量,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为中外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和文化交流机会。
1. 阐述旅游景点汉语介绍英译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选择来到中国,探索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景。
在这个过程中,旅游景点汉语介绍的英译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关乎到游客的体验,也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文化传播。
准确的旅游景点汉语介绍英译能够帮助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文化。
许多中文词汇和表达方式在英文中并没有直接的对应,需要通过专业的翻译来传达其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外国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仅能够看到美丽的景色,还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高质量的翻译能够促进中国的国际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而高质量的翻译则是吸引外国游客的关键。
目的论对我国旅游翻译策略的指导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翻译也变得日益重要。
旅游翻译是一种极其特殊的翻译形式,需要考虑到游客实际需求和旅游相关信息的正确传递。
目的论作为一种翻译理论,旨在帮助翻译员更好地理解目的语言读者的需求并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因此,目的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我国旅游翻译策略的制定和实践有着积极意义。
首先,目的论有助于翻译员了解游客的需求。
在旅游翻译中,游客的需求是最关键的因素。
游客来到旅游景点,往往想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信息。
翻译员需要根据游客的需求,合理地选取和翻译文本中的信息。
在这一过程中,目的论为翻译员提供了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游客的需求,最终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效果。
其次,目的论有助于确定合适的翻译策略。
在旅游翻译中,有时需要对原文进行语言和文化上的转换,以符合目的语言读者的需求。
目的论认为,翻译策略应根据不同的需求而定。
例如,如果游客想要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翻译员可以采用文化比较的方法,将当地的文化和游客熟悉的文化进行比较解释。
如果游客只是想了解景点的基本信息,那么翻译员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对文本进行较少的修改。
最后,目的论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翻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个好的翻译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目的论提倡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
通过目的论,翻译员可以更好地理解读者需求,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提高翻译质量,最终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旅游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翻译员考虑多种因素。
目的论提供了一种全面的翻译理论,可以为我国旅游翻译策略的制定和实践提供指导作用。
在未来的旅游翻译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目的论的应用,不断提高旅游翻译的质量水平,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增添动力。
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潞王陵景点翻译-旅游管理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潞王陵景点翻译宋爽笔者对明代藩王陵墓潞王陵景区进行实地调研,以功能翻译学派的目的论为理论指导,对该景区的相关资料进行翻译研究,并结合实例提出适合的翻译方法,验证了目的论对旅游文本翻译的适用性。
一、引言潞王陵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
潞王陵作为河南省一处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景区,高质量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旅游文本的主要功能是诱导功能,即招揽游客,目的性很明确,因此笔者选用功能目的论来分析和指导旅游文本的英译。
二、功能目的论概述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20 世纪70 年代由德国的一批学者先后提出、丰富并完善起来的翻译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强调翻译目的或译文功能。
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卡塔琳娜?赖斯认为“原文的主要功能是否得到传递,是评判译文的决定性因素。
”旅游文本究其功能而言,主要是传意功能,兼具使役功能,为旅游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背景知识,从而达到促进旅游,提高消费,传播文化等目的。
正如克里丝汀?诺德(Christiane Nord)所言“目的决定方法”。
三、翻译方法与实例分析(一)增译法外国游客因为不了解这中国文化的知识背景,在很多词汇上无法理解。
因此在翻译时,根据目的论的原则,只要译文满足了委托书中规定的目的,那么就功能和交际目的来说,该译文就是充分的,因此,译文可以采用直接说明的方式,即抽象转具体译法,并增译一些内容加以解释,如;例:...此兽是西域所贡的珍禽异兽...It is a rare beast from the Western Regions(a Han Dynastyterm for the area west of Yumenguan,including what isnow Xinjiang and parts of Central Asia)as a tribute to MingDynasty.分析:原文汉字虽少,但“西域”一词足以让外国游客摸不清头脑。
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桂林旅游景点翻译桂林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旅游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桂林因“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
因此,国内外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促使旅游业成为桂林的支柱产业。
据统计,2007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525万人次,同比增长14%,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25万人次,同比增长15%;在入境旅游接待中,外国游客占到63%(《桂林日报》2008年1月18日第005版)。
那么旅游材料的英译该如何处理才能达到景点介绍和吸引游客的目的?笔者试图运用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ie),分析该理论在桂林旅游景点的英译中的指导作用。
功能目的论简述功能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卡塔琳娜·莱思、汉斯·费米尔、贾斯塔·赫兹·曼塔利和克里斯蒂安·诺德。
卡塔琳娜·莱思是该学派的创始人。
她于1971年出版了《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翻译质量评价的类型及标准》,她首先提出了翻译功能论(functional approach)(张沉香,2007:13)。
她的学生汉斯·费米尔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创立了目的论,为功能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他根据行为学的理论,提出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活动,是一种目的性的行为活动,是一种建立在原语文本上的翻译行为(马艳,宋乃康,2008:247)。
功能目的论有三大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卖性法则。
目的法则是目的论的首要法则,此处目的可以有三种理解:译者翻译的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依靠某种特殊翻译策略要达到的目的(Nord,2001:27-28)。
连贯性法则指泽文需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有文化以及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
忠实性法则指原、译文将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即忠实于原文,但忠实的程度和形势则有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决定。
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都必须服从目的法则。
论旅游文本英译的改写策略。
答案:
一、旅游文本的内容及目的旅游文本指的是旅游一线人员在工作中经常碰到的、约定俗成的那些应用型文本,包括旅游指南、旅游合同、旅游广告、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册、景点标语等(陈刚,2004:309-310)。
旅游文本是既具有信息功能,又具有呼唤功能的文本类型。
旅游文本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外国游客介绍旅游景点的基本信息,这些景点包括自然风景,历史文化遗产、风俗民情等,以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
二、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旅游文本的翻译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现在的翻译质量却参差不齐,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拼写、遗漏、累赘、中式英语、文化解读”等八种错误(文军,2002(1))。
纠其原因,首先是旅游文本的英译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另外,译者的水平也有所差异,出现用词不妥、语法错误、翻译生硬、语言不地道、表达不准确等问题,导致游客对旅游景点的了解不足或错误理解,从而损失大量游客。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能够改善翻译质量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