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15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辨析题 3. 简答题 4. 分析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 )。
A.大儒B.鸿儒C.兼士D.雅儒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史2.在我国历史上倡导“耕战”的学派是( )。
A.儒家B.道家C.法家D.农家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史3.在秦统一文字的过程中,狱吏( )对小篆进行改进,简化成为隶书,这种字形和我们今天的楷书已经很接近了。
A.李斯B.蔡邕C.钟繇D.程邈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史4.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了( )的建议,颁布“挟书令”,演出了中国历史上破坏文化的焚书之举。
A.赵高B.李斯C.淳于越D.王翦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史5.“吏师制”是( )推行的一种教育制度。
B.春秋C.秦代D.东汉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史6.秦统一后,根据“大篆”和“古文”两种字体创出一种新的字体——“秦篆”,对各地文字不统一的现象进行了改造,这就是对中国文化、学术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书同文”政策。
以此为依托,编写了蒙学教材《博学篇》的是( )。
A.李斯B.胡毋敬C.赵高D.伏生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史7.“五经博士”是( )时确立的。
A.汉武帝B.秦始皇C.周文王D.唐太宗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史8.汉代地方官学发轫于蜀郡太守文翁的一次创举,这就是教育史上所称颂的“文翁兴学”。
这一事件发生于( )时期。
A.汉文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景帝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史9.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 )。
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刘向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史10.“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 )出现的。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7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辨析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
A.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B.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C.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D.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2.中国和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分别是( )。
A.《论语》和《大教学论》B.《学记》和《理想国》C.《学记》和《论演说家的教育》D.《论语》和《理想国》正确答案:C解析:中国最早的教育论著是战国时期由儒家思孟学派编著的《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则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3.“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 )。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4.在教育本质问题上,传统派的观点是( )。
A.上层建筑说B.多质说C.生产力说D.综合社会实践劳动说正确答案:A解析:传统派的观点是上层建筑说。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5.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
A.班级授课制为普及义务教育提了便利B.普及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C.僵化的制度化教育导致社会拒鲍学校毕业生D.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促进了学生擘监、生涯、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6.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主要取决于( )。
A.社会文化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科学技术的发展D.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正确答案:B解析:义务教育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其年限的延长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模拟试卷12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简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1)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2)教育的生产性极为突出,教育成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首要途径;(3)教育不断趋于终身化;(4)教育不断趋于民主化;(5)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6)现代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教育手段日益现代化。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历史形态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中,由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不同,教育也具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进入现代社会,社会民主、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在教育上反映出来。
知识模块: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2.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正确答案: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包括:(1)控制人口数量,在我们国家是控制人口的增长;(2)提高人口质量;(3)调整人口结构;(4)促进人口的迁移流动。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功能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教育一方面受到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也对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即具有教育功能。
把教育功能与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结合起来有助于对教育与社会发展诸关系的把握。
知识模块:教育与社会发展3.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正确答案: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包括:(1)控制人口数量,在我们国家是控制人口的增长;(2)提高人口质量;(3)调整人口结构;(4)促进人口的迁移流动。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功能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教育一方面受到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也对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即教育的功能。
把教育功能与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结合起来有助于对教育与社会发展诸关系的把握。
知识模块:教育与社会发展4.简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表现。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29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强调的“三中心”分别是A.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B.教师中心、学校中心、活动中心C.学生中心、课堂中心、活动中心D.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社会中心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之第(三)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赫尔巴特和杜威核心教育思想的掌握程度。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三个中心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与课堂中心。
因此,正确答案为A。
知识模块:教育学概述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语出自( )A.《学记》B.《论语》C.“四书”“五经”D.《说文解字》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3.德国教育学家()将教育理论分为三类:教育的科学理论,教育的哲学理论,实践教育理论。
A.布雷岑卡B.谢弗勒C.凯洛夫D.拉伊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教育的产生与发展4.不属于教育本质讨论的实践价值的表述是( )A.革除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B.消除教育的“目中无人”C.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D.进行教育本质问题的元研究正确答案:D解析:教育本质讨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都是需要认真理解的。
进行教育本质问题的元研究是指从理论上建构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他三项都是具体实际的,属于实践价值。
知识模块: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5.关于人的发展动因的理论和假设中,支持内发论观点的是A.白板说B.性善论C.环境决定论D.行为主义心理学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各种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动因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主张性善论者、遗传决定论者以及成熟论者一般强调内在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被称为个体发展动因上的内发论:主张人的发展主要是由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学校的教育与行为训练等决定的,被称为外铄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外在的环境和行为训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属于外铄论。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9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智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
正确答案:错误。
智育是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
学生的心理是一个整体,智力活动是非智力活动的基础,非智力活动对智力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
智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感觉、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还要发展兴趣、动机、需要、情感等非智力因素。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重点考查学生对智育的理解,以及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的掌握程度。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包含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有机的统一活动过程。
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智力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非智力活动是一种情意活动,教师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2.智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
正确答案:错误。
智育是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
学生的心理是一个整体,智力活动是非智力活动的基础,非智力活动对智力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
智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感觉、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还要发展兴趣、动机、需要、情感等非智力因素。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重点考查学生对智育的理解,以及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的掌握程度。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包含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有机的统一活动过程。
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智力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非智力活动是一种情意活动,教师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3.智育就是教学。
正确答案:错误。
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施,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战国时期的教育)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简答题 6. 名词解释7. 多项选择题8. 填空题9.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记》所阐述的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孟轲早已提出,他将其阐述为( )。
A.“不陵节而施”B.“学不躐等”C.“当其可”D.“盈科而后进”正确答案:D解析:“盈科而后进”强调了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故为D。
知识模块:战国时期的教育2.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并称“显学”,在教育问题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 )。
A.重视道德教育B.重视文史教育C.轻视礼乐教育D.轻视科技教育正确答案:C解析:墨家的教育内容包括:政治道德教育、科学技术教育、文史教育、思维能力教育,故为C。
知识模块:战国时期的教育3.“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这一学习过程的论述出自( )。
A.《论语》B.《墨子》C.《孟子》D.《荀子》正确答案:D解析:荀子的学习过程与思想方法中提到过“闻见知行”即与题干相符,故为D。
知识模块:战国时期的教育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一名言出自(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正确答案:B解析:该名言出自孟子论教学思想“深造自得”中,故为B。
知识模块:战国时期的教育5.“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教育主张,其首倡者是( )。
A.商鞅B.李斯C.韩非D.李悝正确答案:A解析:“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韩非提出的教育主张,但首倡者是商鞅,故为A。
知识模块:战国时期的教育6.先秦墨家所倡导的最具特色的教育内容是( )。
A.政治教育B.科技教育C.艺术教育D.军事训练正确答案:B解析:科技教育是墨家最具特色的教育内容,故为B。
知识模块:战国时期的教育7.下列属于孟子培养“大丈夫”人格理想的是( )。
A.深造自得B.动心忍性C.专心致志D.盈科而进正确答案:B解析:孟子“大丈夫”的人格理想包括: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故为B。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1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辨析题 3. 简答题 4. 分析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主张“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A.老子B.孔子C.董仲舒D.朱熹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掌握情况。
因此,本题选B。
2.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论语》B.《理想国》C.《学记》D.《论演说家的教育》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经典著作的掌握情况。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我国战国时代的《学记》。
因此,本题选C。
3.“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由此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
A.洛克B.裴斯泰洛齐C.爱尔维修D.康德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洛克“白板说”的掌握情况。
因此,本题选A。
4.主张“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
A.布鲁纳B.赫尔巴特C.杜威D.杨贤江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杜威“做中学”思想的掌握情况。
因此,本题选c。
5.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著作是( )。
A.《民本主义与教育》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大教学论》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独立时期代表著作的掌握情况。
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因此,本题选B。
6.在当代,在课程体系中依然处于主导地位的课程是( )。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潜在课程D.隐性课程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不同形态课程的理解情况。
在当代,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学科课程”。
因此,本题选B。
7.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是( )。
A.综合型策略B.内容型策略C.形式型策略D.方法型策略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不同教学策略的掌握情况。
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是方法型策略。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论述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分析下列材料中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并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是政府的法定责任。
然而,据国家审计署2012年发布的1185个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地区片面将办学规模和学校数量作为调整的主要依据,搞简单“撤并”或“一刀切”,苦了众多农村娃。
2012年5月至8月,国家审计署组织对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统称省)所辖1185个县(市、旗,以下统称县)2006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重点调查了25 127所学校,涉及在校学生1705.28万人。
2006年至2011年,有833个(占70%)县的学校平均服务半径有所增大,初中、小学服务半径增幅分别为26%、43%,平均达到8.34公里、4.23公里。
在重点抽查的1257.63万名走读生中,有49.31万名(占4%)上学单程要徒步3公里以上,其中10.03万名要徒步5公里以上,且主要集中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上学路途消耗体力大,导致学习和在校活动时间相应减少。
审计重点调查的25127所学校中,至2011年年底,有288个县(占调查总数的24%)的1702所学校(占调查总数的7%)配置了校车,一定程度缓解了上学路程远的困难。
但是,这些学校配置的全部9639辆校车中,有747辆(占8%)年检不合格,449辆(占5%)驾驶证不相符,3377辆(占35%)未配备专职管理人员,2149辆(占22%)未配备逃生锤等安全设备。
布局调整带来部分农村地区学生上学路途变远,交通、寄宿等教育支出相应增加。
受就学距离远和负担重影响,一些地区学生实际辍学人数上升幅度较大(主要集中在初中)。
在重点核实的1155所学校中,辍学人数由2006年的3963人上升到2011年的8352人,增加了1.1倍。
正确答案:材料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近年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没有考虑到广大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家庭学生的教育需求,随意撤并中小学,使农村儿童上学距离大大增加,对往返家庭和学校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距离远的农村儿童不得不选择住校,增加了教育费用。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辨析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按照研究的目的进行分类,教育研究可以分为( )。
A.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B.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C.价值研究和事实研究D.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2.教育研究在形成独立学科时期时的哲学基础不包括( )。
A.非理性主义B.自然主义C.唯科学主义D.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3.衡量选题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主要看选题的( )。
A.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B.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C.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D.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4.下列关于因变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因变量又称应变量或依变量B.因变量是能够以某种反应参数来表征的可测量因素C.因变量是研究者打算观测的变化因素D.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各种不可控因素,所以因变量并不都是自变量变化导致的。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5.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
A.对研究课题目的及意义的简要说明B.课题研究基本内容及预计突破的难题C.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D.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及研究进度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6.一次文献的不足是( )。
A.覆盖面窄B.储存分散,不成系统C.简明性差D.浓缩度低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7.( )一般刊登专业性、理论性、学术性强的文章。
A.汇报B.集刊C.丛刊D.高校学报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8.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检索教育文献,主要表现为( )。
A.光盘数据库B.计算机检索C.网络数据库检索D.互联网信息检索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9.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
A.目的性B.客观性C.能动性D.简便性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10.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包括( )。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23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论演说家的培养》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学记》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概述2.教育这一永恒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是( )。
A.教育的社会性B.教育的民族性C.教育的平等性D.教育的系统性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3.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进行教育研究的教育学流派是()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试题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只有理解了各个流派的主要观点,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知识模块:教育学概述4.教育学以独立形态产生是在人类社会的哪个阶段?(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5.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维多利诺正确答案:A解析:基于教育的崇高目的,夸美纽斯提出“将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泛智主义教育观。
“泛智”,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知识模块:外国教育史6.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把教育研究分为( )。
A.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B.事实研究与价值研究C.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D.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研究目的和功能的不同,划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7.教育、教学要求上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素质B.环境C.学校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育与人的发展9.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 )环境。
A.宏观B.间接C.一般D.特殊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10.学校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
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
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第1题:
教师主要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
B.讨论法
C.自学辅导法
D.讲授法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七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本题指的是讲授法。
讲授法主要由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向
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讨
论法是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都
需要通过口头语言来进行。讲授法主要由教师口头讲授、讲解知识。谈话法则是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讨论法主要是学生之间围绕某一问题展开
讨论、辩解。当然讨论也可以在教师和学生间进行,但主要还是学生之间的讨论。
因此,正确答案为D。
第2题:
让学生听英雄模范事迹报告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
B.榜样示范
C.情感陶冶
D.实际锻炼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九部分“德育”之第五条“德育方法”,旨在考查考
生对不同的德育方法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听报告是一种说服而不是树立榜样。榜
样示范是为学生树立榜样,供学生模仿榜样的行为和品德。因此,正确答案为A。
第3题:
在原始社会,主要承担教师职责的情况是
A.僧侣为师
B.父母为师
C.长者为师
D.官吏为师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十部分“教师与学生”之第一条“教师”,旨在考查
考生对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的掌握情况。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教育还没
有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并没有专门的教师,主要由部落首领和有生产经验的
长者充当年轻一代的“教师”的角色。官吏为师和僧侣为师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
会的教师情况。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所有的人都必须从事生产劳动才有可
2
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家庭还没有产生,承担教师职责的当然不可能是父母。
因此,正确答案为C。
第4题:
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学生的义务是
A.遵守法律、法规
B.尊敬师长,孝敬父母
C.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十部分“教师与学生”之第二条“学生”,旨在考查
考生对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应履行的义务之具体内容的了解情况。1995年颁布施
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
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
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
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因此,正确答案为B。
第5题:
近代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6题:
在( )时,中国就有了“序”、“校”等学校教育机构。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7题: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 )。
A.改革正规教育
B.发展成人教育
C.实施终身教育
D.推行回归教育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8题:
3
人类社会赖于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人口状况
C.政治制度
D.社会生产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9题:
传承文化的主要手段是( )。
A.生物遗传
B.选择经验
C.社会实践
D.教育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10题:
教育目的具有三大功能:评价功能、调控功能和( )。
A.监督功能
B.系统功能
C.导向功能
D.自组织功能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11题:
最早颁布义务教育令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12题:
我国新课改中提出的三级管理体制即将课程管理权赋予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地方
教育行政部门和( )。
A.社区
B.学校
C.年级
D.教学班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