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必看 关于清塘晒塘的那些事儿
- 格式:docx
- 大小:14.17 KB
- 文档页数:2
专家“切脉”的养青虾青虾,湖州农村去年养殖面积24.96万亩(包括混养),今年稳定在这个养殖水平。
针对青虾“病症”,市农业局高级工程师沈乃锋、劳顺健、周志金等3位水产专家提出了“水深达标、技术到位、发展混养”等三项良计。
水深要达标。
按照优质(虾的规格大)高产(100公斤)的技术要求,养殖青虾塘水深要达到1.2米到1.5米。
湖州农村的虾塘,多数是稻田,水深在50厘米以下的约占50%。
水位过浅,水质难以控制,发病机会增加,影响青虾的正常生长和质量的提高。
水位浅养不好青虾。
“为什么水位浅养不好青虾?”专家认为:“水浅水质难以控制,水温及其它水环境因子变化剧烈,不适合青虾生长。
另外是水浅浮游生物不易培养,水质肥度达不到要求,导致养殖产量偏低。
”“水位如何才能达标?”专家说:节省成本的方法,在稻田四周挖深沟,宽4至5米,深70厘米;田当中再开“田”字或“井”字型的深沟,宽50至60厘米,深80厘米。
这样田面水位可达50至80厘米,加上沟中水深,一般水位可达标。
同时,塘埂要加高加固,四周做成坡度,用尼龙纸护坝防漏。
清塘晒塘要规范。
做好清塘晒塘,目的是消毒,杀灭泥鳅、野杂鱼,以防与虾争食。
水产专家劳顺健说:清塘,肯定用石灰好,亩用生石灰150公斤。
在虾塘四周挖数个坑,将生石灰倒入,加水化开后,趁热向四周及塘底均匀泼洒,第二天耙匀石灰浆,曝晒塘底7到10天,以干裂为好。
投饲管理要科学。
虾苗入塘后,第二天便可以投饲。
在前期10天到15天内,用青虾配合饲料破碎料投喂,用水浸湿后在四周泼喂,每亩投喂量0.25至0.5公斤左右。
虾长到2厘米以后,可以投喂青虾专用饲料,投饵是以虾能在2至3小时吃完为准;一般日投饵量为虾存塘量的3%至5%,每天分两次投喂,上午8至9时,投喂量占1/3,全池投喂;下午4至6时,投喂量占2/3,投于池塘四周水浅处。
青虾管理要细心。
专家说:一是水质管理,二是一巡两防。
巡塘,早、中、晚各巡一次,查吃食、水质、病害、浮头等情况。
池塘小龙虾高效养殖八步走1.清塘消毒。
10月底或11月初排干池水,挖除过多淤泥,保留淤泥10厘米左右,冻、晒池塘整个冬季,直至表层泛白,以加速有机物的风化。
开春后向池内注水0.8~1米深,用生石灰、茶籽饼混合消毒,用量分别为50千克/亩和25千克/亩,以杀灭病菌、寄生虫等敌害生物。
2.营造生态环境。
待清塘药效消失后向池内投施发酵、消毒好的畜禽粪肥,用量为150~200千克/亩,以培育浮游生物,为日后入池的小龙虾苗种提供充足的生物饵料。
施肥结束后,向池内移栽伊乐藻、轮叶黑藻、茭白、芦苇、水花生、水浮萍等水草,使水草覆盖率占养殖总面积的50%~60%,为小龙虾提供植物饵料。
3~4月份为螺蛳投放的最佳时期,投放量为300~400千克/亩,此时气温适宜,让其在池内自然繁殖,可为小龙虾源源不断地提供活饵料。
7~8月份可再补投1次,投放量为100~20千克/亩。
3.苗种放养。
放养体质健壮,活动力强,附肢完整,规格整齐,无伤无病的自育优质小龙虾苗。
一般放养规格为2~3厘米,密度为6000~8000尾/亩,放养时间3~4月份。
选择晴天的早晨和傍晚放养虾苗,同池同批次放养的虾苗规格应一致。
为了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增加池塘生产力,每亩可搭配放养规格为100克∕尾鲢、鳙鱼种200尾左右。
苗种放养前需用3%~4%的食盐溶液浸洗消毒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细菌及寄生虫。
4.饵料投喂。
幼虾养殖阶段以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6%~40%的合饲料为主,日投喂量为池虾总体重的2%~3%。
另需适当投喂部分新鲜的小杂鱼,以满足幼虾发育生长的营养需求;成虾养殖阶段以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0%~35%的配合饲料为主,日投喂量为池虾总体重的4%~5%。
另需适当投喂部分煮熟的玉米、浸泡发芽的小麦和新鲜小杂鱼等,以提高成虾规格,增加养殖产量。
在小龙虾养殖全程中,饵料日投喂2次,分别于早晨日出前和傍晚日落后各投喂1次,以傍晚投喂为主,占日投喂量的60%~70%。
“八字”清塘法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赵子明泰州225300对养殖池塘进行全面有效的清理,是降低养殖品种发病率、提高成活率、减少养殖过程化学药品使用量、保证养殖水产品食用安全的重要生产环节。
实际生产操作者往往只注重药物清理,而忽视其它必须与清塘同时进行的细致工作,影响了清塘效果,为后期养殖生产带来了隐患。
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八字”清塘法。
排即排水清杂。
在水源充足、排注水方便、对周围环境不造成破坏的前提下,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尽可能排出上一周期使用过的、有可能对下一周期养殖生产造成危害的养殖用水。
这样可以使池塘内壁充分暴露,便于清除池塘内的杂物,如草鱼吃剩下的草茎或根,池塘内的木桩、石块或铁丝等。
如果全池排干水有困难,可以适当保留池塘环沟内的水,尽量使池底大部分暴露出来。
晒即曝晒。
排水后暴露出来的池塘底部要有充分的时间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曝晒。
在冬季可以在阳光曝晒和低温冰冻共同作用下,使池底淤泥得以充分干燥、开裂、疏松、透气,加快土壤内部环境的改善,利于底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加速有害生物的死亡。
药即用药物进行池塘清理。
这项工作是养殖从业人员最为重视的,也是目前清塘工作中做得较好的一项工作。
实际生产中,应尽量使用生石灰、巴豆等传统的清塘药物,杜绝使用一些对养殖对象造成严重危害的,影响食品安全的,甚至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进行清塘。
清塘过程中要注意对池埂、池底全面清理,不留死角。
药物清塘的时机应根据所用药物的特性,毒性消失时间长短,在养殖对象放养前进行。
不应该提前太多,也不可距离放养养殖对象时间太短,必须保证在养殖品种放养前药物毒性消失对养殖对象不造成危害。
翻即翻动池塘底泥。
翻动底泥可以在药物清塘之后完成,也可在药物清塘之前完成。
在池塘面积较小而且机械不便于到池塘内作业的情况下,可以在药物清塘之后用多齿耙将池塘底部淤泥翻动,让清塘药物充分渗透到深层。
如果池塘面积较大,池底较为干燥,便于机械作业,可以在药物清塘之前用翻耕机将池塘底部进行全面翻耕,然后进行药物清塘。
养虾人必看!14 种虾塘水色优劣判别与水质常见问题处理1、优良水色与水质常见问题处理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水体环境稳定与平衡,是养殖成功基础与关键,藻相是水体重要组成之一,保持稳定与优良水色,可为对虾提供优质的生物饵料与良好水体环境。
一般优良水色应具备“活、爽,肥、嫩” ,主要可分为硅藻为主的茶色或茶褐色,绿藻类为主的淡绿色、翠绿色或浓绿色,硅、绿藻混合一起的黄绿色。
茶色茶褐色此两种水色较“肥、活” ,肥度适中。
藻类是硅藻类,如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等,这些藻都是幼虾的优质饵料,生活在此种水色中的对虾生长速度较快,抗病能力强,成活率比较高,尤其对于苗期的虾仔,但硅藻对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的要求较高,在南方气候变化比较频繁的时候,此种水色易发生变化。
黄绿色此种为硅藻和绿藻共生的水色。
一般认为“硅藻水不稳定,绿藻水不丰富” 而此水色兼备了硅藻和绿藻的的优点,多样性比较好,水质较稳定,是对虾养殖的上佳水色。
此环境的虾活力强,肌肉结实,体色光亮,生长速度快。
淡绿色翠绿色此种水色“娕、爽”主要是绿藻,如小球藻,扁藻等,绿藻适应性强,在养殖环境生长稳定,可以吸收水体中大量氮肥,净水水质效果明显,虾在此环境中生长快,体色透明。
浓绿水此种水色,藻种主要是绿藻,多出现于养殖中后期,水质较浓,透明度在10 公分左右。
水质较肥,但活、爽。
水中悬浮颗粒少;水质稳定。
2、优良水色的培养与维护优良水色的培养与维护,其关键点在于水体环境平衡,简单来说藻相与菌相平衡,但要做到这一点却是不易。
养殖环境复杂性,带来许多不确定素。
天气,水源,池塘,管理细节,水体营养素等等,都会影响到水体平衡,可以说优良水色的维护,水体平衡的保持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因此这就要经验的累积,细节的把控,综合性思考。
从养殖的实际情况和微生态制剂特性,总结以下对于优良水色的培养与维护几点建议。
1)放苗前7 天,进水20 公分左右,用芽胞杆菌或光合细菌加入红糖( 2 公斤/亩)加入适量的池塘水,一起浸泡2〜 3 2)放苗 3 天,在泡塘20 公分水的基础上,再进40〜60 公分的水,用EM 菌加藻类营养素的产品,全池泼洒,切记要前期肥水不要太肥,水深不能太深,保持水色嫩,清,爽,相对的浅,一般把控透明度为水体的一半以上,有点水色便小时,全池均匀泼洒,泡塘2〜3天。
鱼塘养殖实用技巧一,场地选择修建池塘应选择水质不硬、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电力充盈、交通方便、水体酸碱度(PH值)以7.0-8.5为宜。
池塘尽量平坦,池底淤泥厚度尽量小于15厘米,清除过多淤泥,修整塘坎,池底平整微斜,不大渗漏水。
以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为好。
园形或不规则形状不宜于管理和捕捞。
鱼池要求按0.3千瓦/ 每亩(667平方米)配备增氧机(粗养池亩产800斤以下的,可以不配用增氧机)。
面积稍大为好,一般以10—20亩左右为宜,但至少2亩以上,名优鱼养殖面积不宜过大,以10亩以下为宜。
气候尽量达到日均15度以上,年积温争取在3000度日以上。
二,清塘消毒清塘时间:在热天伏季清塘消毒的效果原则上比其它时节的效果好得多,因为高温晒池比冬天冻塘的杀虫灭菌以及底泥改良等方面(也就是我们人类比如注射针管所说的必须“高温灭菌”一个道理)有特殊的效力,只不过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清塘可用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方法干法清塘:完全放干池水(干塘) 或将池水排浅至5厘米~10厘米(刚好将池底淹完),每亩用生石灰150斤~200斤(至少亩用120斤,即每担〔挑〕面积用30斤)或含氯量30%的漂白粉20~30斤。
将刚溶解的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
带水清塘:池水控制在60-80厘米,亩用生石灰250斤~300斤或含氯量30%的漂白粉40斤~50斤,溶解后全池泼洒,该法更有利于杀灭池坎塘壁上的鳅鳝。
消毒后尽量干池曝晒或者严冬冻池以改善池塘底质和加强杀灭病菌的作用。
三,鱼苗(种)放养生石灰清塘7天~10天后,漂白粉清塘3天~4天后可放鱼苗(种)。
经药物消毒后的池塘,在鱼苗下塘5—10天前加水。
注水口争取用网布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
放养前要进行鱼苗试水,测定清塘药物药性是否完全消失。
下塘时的水温差不能超过3度,有风天气放苗时,应在上风头放苗。
鱼种放养应在风和日暧(气温在5度以上)的天气里进行。
一般来讲,鱼种“密养”是提高池塘产量的措施之一,但放养密度不是越大越好。
浅谈自家农村鱼塘养殖小龙虾的注意事项小龙虾的市场前景都很大,这也使得很多人投入到小龙虾养殖中。
一般小龙虾养殖都是在农村进行,农村里有很多的池塘或是养殖塘口,要是想养殖小龙虾,应该怎么去做?下面具体了解一下。
小龙虾养殖是会受一些环境因素影响与制约,因此部分养殖鱼塘被改造成小龙虾养殖塘口。
由于养殖物种不同,生物习性不一样,相应的技术要求也有区别。
那么将自家农村鱼塘改造成小龙虾养殖池需要注意哪些呢?该怎么进行小龙虾养殖呢?一.池塘改造1.清淤尤其是养殖年限较长鱼塘,会由于养殖年限积累、饵料残积、鱼类死亡等因素造成池底淤泥较厚,而小龙虾养殖池底淤泥不能过多,必须控制在10厘米以下。
因此对于这部分塘口需要将池水排干进行清淤工作。
2.晒塘、杀菌、清塘将清淤完成或排干池水的鱼塘进行彻底晒塘,直到池底泥土张开裂缝;然后可以引入少量水源(5厘米左右),用生石灰进行全池泼洒,进行消毒、杀菌以及清塘处理,生石灰用量每亩在150-200斤。
对于鱼塘必须要进行清塘处理,以杀灭鱼塘残留的鱼卵等影响小龙虾养殖的的生物及天敌。
3.池埂加固、建防逃设施对鱼塘池埂进行加高、加宽处理,高度保持在1.5米,宽度3-4米;最好进行进排水系统重新改造与设计,引入新的进排水管路。
鱼塘四周加设防逃网,以防止养殖的小龙虾逃逸。
二.水草栽种小龙虾养殖必须栽种水草,待养殖池杀菌、清塘工作完成后一个星期左右,重新引入水源,水位控制在15厘米左右,栽种水草。
水草以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为主,辅助水花生、水葫芦等,栽种面积控制在养殖面积30%左右。
三.水质调节、苗种投放待水草活棵后,慢慢加深水位,依据水色、肥度等对水体进行必要的调节,待水体正常后进行苗种投放处理。
一般在6-8月份投放种虾,9-10月及3-4月投放虾苗,种虾每亩40斤左右,虾苗每亩80斤左右。
苗种投放完成后及时进行饵料投喂、水质调节与水位管理和日常管理工作,日常做好小龙虾疾病预防,待小龙虾规格符合要求及时出售。
鱼塘经过使用后,难免发生塘坎坍塌损坏,进出水口阻塞倒坍等情况。
这样,鱼类就易从坍塌缺口逃逸。
塘外流入的水容易把各种害虫、野鱼等带入塘内,引起各种敌害大量繁殖。
同时,塘底沉淀了许多残饵和杂物,使塘底堆集大量污泥,不但有碍操作,而且污泥中的腐殖质酸能使池水转向酸性,减低肥效,阻碍饵料生物的繁殖,促使病愿菌繁殖、生长旺盛,养鱼后鱼易得病。
推荐办法;东方复合碘用塘水将本品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每瓶用8-10亩/米水深。
请按推荐量使用,切勿加量使用。
特点;本品为碘制剂消毒液,浓度高,并采用离子化生产工艺,使产品中的碘处于离子状态。
在水体中不需释放,直接产生碘离子,杀灭细菌、病毒,效果更迅速。
效果不受温度变化影响。
适用各种海、淡水鱼、虾、蟹、海参、贝类、龟、鳖、蛙等水生动物。
可净化水质,改善养殖水体; 通过释放游离碘,破坏菌体新陈代射,针对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等微生物及病毒和真菌引起的水质恶化。
培育鱼苗正值夏季,由于水温上升,腐殖质急速分解,发生很多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使水质变坏。
腐殖质分解,又消耗大量的氧气,使池水缺氧。
因此养鱼后,必须进行清塘消毒清塘方法:先放干塘水,挖出塘底过多的淤泥,堆在塘坎坡脚,让烈日曝晒,使塘底干涸龟裂。
促使腐殖质分解。
杀死有害生物和部分病原菌,经风化日晒,改良土质。
同时要整修塘坎及进出水渠。
但是,塘底有少量的淤泥,能增强保水能力,肥效持久。
相反,塘底没有淤泥,塘水施肥以后,肥效不持久,水质很快又会变瘦:所以清塘时也要保留少量淤泥。
详细介绍池塘底质改良的多种⽅法,⽔产养殖必备哦【常见问题】池塘经过⼀段时间的使⽤,⼀部分残饵和鱼类粪便等有机物沉⼊⽔底以及死亡的⽣物体发酵分解后,与池底泥沙等物混合形成底泥。
池塘底质恶化容易引起鱼类⽣长缓慢、饵料系数升⾼、缺氧浮头、暴发疾病、死亡率⾼。
【原因解析】⼀定厚度的底泥能起到供肥、保肥及调节和缓冲池塘⽔质突变的作⽤。
但是,底泥过厚除了使鱼类的⽣存空间变⼩外,还积累了⼤量有机物,分解时⼤量消耗氧⽓,导致⽔体下层长期缺氧。
甲烷、硫化氢等浓度过⾼,⽔质恶化,酸性增加,病菌⼤量繁殖。
同时,底泥重⾦属沉积过多,还会造成⽔产品重⾦属污染。
【解决⽅案】底质改良是养殖⽔体⽔质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充分发挥底泥积极的⽣态功能,抑制其消极作⽤,必须定期改良池塘底质。
众所周知“养鱼先养⽔”,⽔体是鱼类⽣长、⽣存和⽣活的环境,然⽽池塘底质与⽔的相互作⽤能够强烈地影响⽔质。
因此要想养好⽔,就必须从池塘底质改良着⼿,必须充分重视池塘底质的管理。
“新塘旺三年”是池塘养殖真实写照,要使池塘养殖得以可持续发展,合理保护池塘⽔⼟资源,就必须改良与修复恶化的池塘底质。
⼀、池塘底质的主要特性池塘底质不仅作为养殖⽤⽔池、各种化学物质的储存库,还是植物、动物和微⽣物的栖息地以及营养素再循环中⼼。
物质不断地从池塘⽔中沉淀到池塘的底部,例如:流⼊池塘的地表径流中悬浮固体、施⽤肥料和未摄⾷的残饵及⽔体中的植物、动物的⼫体。
物质也可能通过离⼦交换、吸附和沉淀作⽤⽽进⼊池塘底质的⼟壤固相,进⼊底质的物质可能被永久地储存起来。
或者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或⽣物学⽅法转化为其它物质并从池塘⽣态系统中流失。
沉积在池塘底部的有机物质通常被分解为⽆机碳并以⼆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中,含氮化合物会被池塘底质中的微⽣物脱氮并以氮⽓的形式流失到⼤⽓中。
⽽磷则被池塘底质吸附后淹埋在沉淀物⾥进⼊可利⽤磷库的循环。
含硫化合物经过还原菌的作⽤产⽣硫化氢,进⽽与池塘底质中的⾦属离⼦(铁、锰等)结合,变成⿊⾊硫化物沉降于底质。
池塘养殖清塘消毒常用方法介绍作者:田丽粉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4期底质在养殖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适宜厚度的底泥对池塘养殖是有益的,因为底泥中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适合有益微生物与藻类的生长繁殖,有利于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水产动物的生长。
但是,底泥过厚,有机物耗氧过大,则会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因为过多的有机物会不断消耗水中的溶氧,极易使池塘底层产生氧债,在夜间上下层池水对流交换时就会引起整个池塘水体溶氧不足,若遇连绵阴雨、闷热、雷阵雨或北风突起等不良天气,缺氧则更为严重,极易发生泛塘死鱼事故;同时,底泥中还存在着许多寄生虫卵和致病菌,在池塘水质变坏、酸性增加、环境恶化时,它们就会大量繁殖,极易引发鱼病的暴发与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苗种放养前池塘清塘消毒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将对我国池塘养殖常见清塘消毒使用方法进行介绍,以期为养殖朋友们提供参考。
一、生石灰清塘消毒1、作用原理:生石灰遇水分解熟化,迅速提高塘底pH值,并大量放热而产生高温,从而杀灭各种病原体、寄生虫卵、杂藻、野杂鱼和敌害生物等。
正是由于生石灰这种特性,使得在使用其进行池塘清塘中具备以下优点:(1)杀菌作用:生石灰熟化过程中释放热量并提高pH值,能够有效杀灭池塘底质中有害生物及病原体,对鱼类寄生虫感染,以及烂鳃、肠炎等细菌性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2)改底作用:熟化后的生石灰与底泥相互作用生成碳酸钙,在池塘淤泥中形成疏松结构,改善池泥的通气条件,加速细菌分解有机质。
(3)施肥作用:生石灰使池塘底泥矿化、分解,释放出淤泥吸附、固定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在池塘进水后迅速使池塘变肥,促进植物营养物质的循环再生。
因此,在淤泥较多的池塘,只施生石灰不施化肥,也可获得花白鲢的高产。
(4)营养作用:生石灰的营养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对池塘中钙源的补充。
钙是浮游植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水中浮游植物的含量与含钙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钙也是构成池水硬度的主要成份之一,一般硬度越高,花白鲢饵料生物的繁殖增长越快,水体中鱼产量也相对较高。
论清塘晒塘
作者:阳江体验中心
土壤是水产养殖的一个关键因素,但与水源和水质相比,土壤条件所得的关注要少的多。
从本质上讲,池塘水就是池塘土壤的沁出液,土质决定水质,所以“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土”。
如果池塘土壤处理的不够科学,将导致池塘土壤养殖期间逐年退化而出现“连作障碍”,养殖效果一年不如一年,“新塘旺三年”是南方池塘养殖者的口头禅,也说明池塘土壤处理急需科学化、合理化。
(一)清塘主要目的:
1:减少微生物在养殖过程中氧化、分解底泥有机物所需要的耗氧量,为创造一个良好养殖水体打下底部基础。
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底泥富营养化严重,其结果只有一个:微生物大量繁殖,耗氧量增加,在耗氧量高于溶解氧补充速度时,池塘的水体就只能够进行厌氧代谢,这种条件下将会付出水体亚硝酸盐、氨氮等等厌氧代谢物升高的代价,同时可能会有大量的微生物代谢物堆积,引起不吃料等等各种各样的对虾疾病。
2:减少有害微生物、寄生虫以及有害孢子的传播几率。
3:减少杂鱼、虾、浮游动植物、水草、藏泥生物及地栖生物等等。
4:利用紫外线杀灭各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等。
(二)清塘的方法
1:冲洗过于厚的底泥。
对过厚和过富营养化的淤泥,不要指望在养殖过程中拼命使用各种各样微生物,就可以通过这些活菌的分解和同化就解决这个问题,那是一个非常耗氧、非常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排泄物,这些排泄物太多的时候就会明显影响和干扰其他生物的生长。
所以:不要把活菌太理想化了,尽可能的在养殖开始前清淤。
清理底部淤泥要注意:不要过度清淤,使池塘露出原来酸性硫酸盐地或盐碱地的底部,这一点在台山等等区域尤其要注意。
这种酸性硫酸盐池底部需要经彻底干燥后,反复用水漂洗到pH高于5.0以上后才用于养殖。
因此,这种池塘干塘后应尽量保留适量的淤泥,不是越干净越好。
如果一定要完全清淤,也要保留部分老淤泥,在推好池塘后用那些老淤泥覆盖池底,以保证池底的生产力。
2、充分晒塘
在休塘的时候通过太阳晒塘,让淤泥中的有机物质充分分解、充分氧化或者矿化,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改底方法。
同时通过晒塘可以杀死寄生虫卵和消毒,也可以让原来非常致密的淤泥产生一定微孔,让微生物有寄生处。
晒塘的过程就是通过阳光、空气的氧气对底部淤泥氧化、分解或者矿化底泥有机物的过程,目的是减少微生物以后在养殖过程中氧化、分解底泥有机物所需要的耗氧量。
所以尽可能的充分晒塘是提高养殖过程中水体溶解氧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而言之,一方面,科学养殖不仅需要可科学知识,更需要科学手段。
必须对池塘土壤进行科学检测、科学处理,才能达到最佳的改良效果;
另一方面,“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土”。
良好的池塘土壤是养好池塘水质的基本保证,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花点时间、精力和费用对池塘土壤进行科学而合理的改良是值得的,只有克服连作障碍,池塘才能可持续进行,池塘养殖业才能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