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塘角鱼养殖增效益
- 格式:docx
- 大小:31.15 KB
- 文档页数:5
塘角鱼稻田高产养殖技术要点
朱定贵
【期刊名称】《渔业致富指南》
【年(卷),期】2008(000)015
【摘要】稻田里有各种昆虫、底栖动物,还有一定数量的浮游生物等鱼类的天然
饵料。
以鱼治虫,少用农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也减少了农药通过食物间接对人产生的危害。
因此稻田养鱼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塘角鱼具有耐浅水、耐低氧的特点,是稻田养殖的优良品种。
现将塘角鱼稻田高产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朱定贵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53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8.229
【相关文献】
1.本地塘角鱼高产养殖技术 [J], 陈静贤
2.本地塘角鱼高产养殖技术 [J], 陈静贤;黄小林
3.塘角鱼小水体高产养殖技术要点 [J], 朱定贵
4.塘角鱼流水高产养殖技术要点 [J], 朱定贵
5.塘角鱼网箱高产养殖技术要点 [J], 朱定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稻田养鱼模式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分析一、稻田养鱼模式简介稻田养鱼是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农业生产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在稻田里同时养殖鱼类。
这种模式利用了稻田的生态空间,将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巧妙地结合起来。
在传统的稻田养鱼中,农民会在插秧后的稻田里放入鱼苗,鱼苗在稻田的水里生长,它们以稻田中的杂草、害虫、浮游生物等为食。
而鱼在稻田里游动,又起到了松动泥土、增加水中溶氧等作用,有助于水稻的生长。
二、经济方面的效益(一)增加收入来源对于农户来说,稻田养鱼最直接的经济收益就是多了一项渔业收入。
原本单一的稻田只能收获稻谷,现在在同样面积的土地上,还能收获鱼类。
鱼的市场价格因品种而异,但总体来说,这是一笔额外的收入。
例如,常见的鲤鱼、鲫鱼等,在市场上都有稳定的需求。
如果一个农户有一亩稻田,收获的鱼可能能卖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这对于增加农民的家庭收入是很可观的。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稻田养鱼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一些地区,围绕稻田养鱼形成了鱼苗培育、鱼饲料生产、鱼产品加工和销售等一系列产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进一步增加了地方的经济收入。
(二)降低生产成本在稻田养鱼模式下,鱼可以吃掉稻田里的杂草。
这就减少了农户除草的人力成本和化学除草剂的使用。
传统除草方式,要么人工拔草,耗费大量劳动力;要么使用除草剂,但除草剂不仅有成本,还可能对环境有一定影响。
而鱼吃杂草的方式,既天然又经济。
鱼还能捕食稻田里的害虫。
像稻飞虱等害虫,是稻田里常见的害虫,鱼会捕食它们。
这就降低了农户购买农药的成本,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由于减少了农药使用,生产出的稻谷更加绿色、环保,在市场上可能会有更高的价格,间接地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三、生态方面的效益(一)改善稻田生态系统鱼在稻田里游动时,会搅动泥土。
这一搅动过程使得稻田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得到改善。
通气性好的土壤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释放出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
稻田养鱼经济效益全面分析1、经济效益(1)节约耕地稻田养鱼是内涵扩大再生产,综合利用稻田空间,进行立体开发。
它节约耕地,既可减少占田挖鱼塘面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又可避免因单一种粮效益不高而撂荒耕地的现象发生。
(2)节约肥料鱼类,特别是草食性鱼类,在稻田中活动可起到保田造肥作用,有利于稻禾有效分蘖增多和谷粒饱满。
稻田养鱼农户反映,稻田养鱼2、3年后,不施或少施化肥,稻谷同样能增产。
据四川省大足县水产部门测定,亩产成鱼90千克的稻田,鱼排出的粪便相当于增加12.6千克纯氮(折合27.4千克尿素)。
(3)节约用工稻田养鱼工程建设使稻田的进排水渠、田埂等得到永久性修固,不再每年护田埂;鱼的觅食活动可疏松泥土,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可以免耕;草食性鱼类以稻田杂草为食,不需要人工薅秧除草。
(4)节省农药鱼能吞食水稻的害虫,还可吃掉多余的“稻脚叶”,可使稻田通风、透光性增强,增加溶氧,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据试验观察,不养鱼稻田中飞虱、稻叶蝉的发生率,比养鱼稻田高200%至300%。
每年每亩稻田可节约农药开支10至15元。
(5)增产粮食稻田养鱼虽然因开挖沟占用少量面积(一般占稻田面积5%至10%),但由于在稻田内养鱼,使土壤肥力提高,杂草减少,沟使水稻产生边行优势,透光性增强,稻田水温升高,有利于水稻的分蘖,能使水稻产量增加5%至10%。
(6)增产鲜鱼稻田养鱼把池塘养鱼的高产技术和稻田的生态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使产量大大提高。
亩单产一般能达到50至100千克,最高的可达500千克。
(7)增加收入由于稻田养鱼是一家一户经营,这种增收具有普遍性和直接性。
据测算,一般的稻田养鱼每亩可综合增收100元左右。
如果实施高产模式的“稻鱼工程”的养殖稻田,平均每亩可增收400至800元。
稻田养殖名、特、优、新品种,每亩稻田增收超过千元,相当于或超过稻谷的收入。
2、生态效益(1)增加有效蓄水稻田养鱼,相应加高、加固了田埂,开挖沟渠大大增加了蓄水能力,有利于防洪抗旱。
发展稻田养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发展稻田养鱼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发展方向。
稻田养鱼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还可以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的利用问题,让农业生产更加可持续。
发展稻田养鱼是一个有着广阔前景的发展项目。
一、稻田养鱼的意义稻田养鱼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农业模式。
在中国,早在宋代就已经有了稻田养鱼的记载。
稻田养鱼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
很多地区在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往往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种植和养殖。
而稻田养鱼可以在稻田的同时利用水资源,增加了农业的生产价值,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稻田养鱼还可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入。
这对改善农村的发展环境,解决农村的就业问题,减少农民的贫困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稻田养鱼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稻田养鱼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
在传统的农业模式中,农民往往只能依靠种植和养殖来获取收入。
而发展稻田养鱼可以为农民增加一种新的收入来源,提高了他们的经济地位。
稻田养鱼可以改善农村的就业问题。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的就业问题日益严重。
而发展稻田养鱼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稻田养鱼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稻田养鱼和稻田种植相互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稻田养鱼的发展模式有很多种。
在传统的农业模式中,稻田养鱼通常是将稻田和养鱼场分开进行经营。
这种模式往往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对农民的投入要求较高。
而在现代的稻田养鱼模式中,往往采取集约化的养殖方式。
即在稻田中放养鱼类,通过合理的管理,使得鱼类和稻米能共生共存。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还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在发展稻田养鱼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
应该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养鱼技术水平。
稻田养鱼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区别,需要农民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和学习。
I韶关I大力发展稻田养鱼 助山区渔业提质増效.文丨 <海洋与渔业〉记者罗茵年来,韶关市围绕广东J££省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水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 扶贫、产业扶贫的要求,创新思维,采取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稻 田养鱼的推广示范工作,有效推动了 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了提质增效 的目标。
韶关市以“取之于渔,用之于渔”为理念,结合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调整的契机,制定当地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实施方案,开展稻田养鱼专项资金扶持,从 2017起,连续三年共安排了71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稻田养鱼事业的发展。
其中2019年安排了400万元,以统筹解决渔业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支持水产养殖业、休闲渔业发展,为渔民转产就业创造机会,使一、二、三产业得到有机融合。
山区渔业发展需另辟蹊径韶关地处粤北山区,发展渔业存在一定的难度。
长期以来,山多平 地少是制约韶关渔业向纵深发展的重 要因素。
另外,对区域性特色鱼类资 源开发利用不足及繁育技术不过关,使韶关的水产养殖业在很长一段时间 内都以四大家鱼为主。
居民对特种或 江河水产品的需求相当部分靠江河捕 捞。
随着江河渔业资源的减少,江河捕捞的效益下降,亟待发展水产养殖业。
另外,韶关池塘面积有限,可供利用的水面近2万公顷,山塘、水库占50%,但在水库养鱼面临环保压力,当地有关部门下令禁止在作为饮用水水源的水库中饲养鱼类,并拆除了网箱。
作为广东省的生态屏障,韶关如何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韶关渔业如何摆脱困局,变劣势为优势,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他们想到的方式是大力发展稻田养鱼,以“稳粮增粮,增鱼增收”为目标,结合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强有力地抓住对接广州、融人珠三角这趟经济列车,把握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
利用油补资金扶持稻田养鱼2016-2019年,下达韶关市的渔业油价补贴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为6468万元,其中一部分用于支持水产养殖业发展,主要包括渔业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互联网+”渔业信息化建设、智能实时水产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渔业种业工程建设和稻田养鱼等。
发展稻田养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1. 引言1.1 稻田养鱼的背景意义稻田养鱼是一种将水产养殖与稻田种植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该模式在中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稻田养鱼的背景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源利用效益:稻田养鱼有效利用了农田水域资源,实现了水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鱼类能够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环境。
二、农业生产效益:稻田养鱼可以通过增加产值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饲养的鱼类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三、生态环境效益:稻田养鱼可以改善水稻田间水质环境,促进水稻生长。
鱼类排泄的废物可以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提高稻田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四、社会效益:稻田养鱼可以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稻田养鱼也可以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保护和传承稻田文化。
稻田养鱼的背景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更在于实现了资源利用效益、农业生产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提升。
发展稻田养鱼对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1.2 稻田养鱼的概述稻田养鱼是指在水稻田中饲养鱼类,利用水稻田的灌溉水体和丰富底栖生物为鱼类提供生长环境,实现养鱼与种植水稻的有机结合。
稻田养鱼起源于我国古代,早在宋代就已有相关记载。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稻田养鱼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
稻田养鱼的概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稻田养鱼是一种生态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在水稻田中养鱼可以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农田的生态平衡。
稻田养鱼可以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效率,不仅可以获得水稻产量,还可以同时获得鱼类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稻田养鱼还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水体循环利用,减少水面蒸发,提高土壤肥力,保护水资源。
稻田养鱼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农业生产模式,有利于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稻田养鱼致富技术
稻田养鱼致富技术是一种以稻田为基础,同时兼顾养殖鱼类的农业生产方式。
该技术的核心是利用稻田与鱼类的相互促进,实现高效农业生产与养殖利润的双赢。
首先,稻田养鱼利用了稻田本身的水、土、光、肥等自然资源,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节约。
同时,稻田中的稻草、稻米残渣等有机物质也能够作为鱼类的饵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其次,稻田养鱼还能够提高稻田的产量和质量。
鱼类能够帮助稻田中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的肥力,提升稻田的生产力。
此外,鱼类的排泄物也能够成为稻田的优良有机肥料,提高稻田的肥力和土壤质量。
最后,稻田养鱼还能够创造新的经济收益。
通过鱼类的养殖,农民不仅能够获得鱼类销售的收益,还能够利用鱼肥、鱼饵等产生的附加价值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此外,稻田养鱼还能够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总之,稻田养鱼致富技术是一种创新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质量、创造新的经济收益等多重效益。
对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1 -。
村民稻田养鱼增收致富有门道-种植新闻近来,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金竹村留守在家的村民在多如祥的带动下,几乎家家户户都利用稻田养鱼。
全村的稻田鱼产量超过15万公斤,收入200多万元。
村民一家少则增收1000余元,多的超过5万元,金竹村成了纳溪区的“稻鱼村”。
据悉,今年57岁的多如祥,担任金竹村八组小组长已有近20个年头。
10年前,村里大多数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中的老人的家庭开支则大都靠儿女在外的打工收入。
尤其是看到村民在家里办喜事需要到农贸市场买鱼,多如祥从中受到了启发:“别人专业养鱼能赚钱,我们为啥不利用稻田养鱼满足自己的需求呢。
”2005年,多如祥靠着金竹村丰富的水资源,在对自己稻田田埂进行简单的加固后,率先在5亩稻田里按比例放养鲫鱼、草鱼、鲢鱼。
为让稻田鱼有一个“安乐窝”,他在每块稻田中央或靠田壁,均挖了一个1米深、面积不超过10平方米的壕沟或水凼,满足鱼儿畅游需求。
在养殖过程中,多如祥发现:如遇高温天气,要及时加注新水,防止高温死鱼;大雨天要及时检查进出水口安全,防止逃鱼。
由于放养科学、管理精细,多如祥的稻田鱼获得丰收,平均亩产量在75公斤以上,当年他的稻田鱼亩收入达500元。
看到多如祥养殖稻田鱼获得丰收,村民们也纷纷加入到稻田鱼养殖中来。
今年,全村稻田鱼养殖农户有500多户,稻田鱼养殖面积近2000亩。
为让所有养殖稻田鱼的村民都能从中获利,多如祥牵头组建“金竹稻田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放养,严格鱼种规格和合适密度,同时实行统一管护、统一销售,保障社员利益;带领合作社社员重视水稻栽培,根据稻田养鱼“以稻为主、鱼为辅”的原则,努力实现稻鱼双丰收。
多如祥说,稻田养鱼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的增收模式,通过养鱼,可消灭水田中的越冬害虫、野草等,不仅能充分利用水资源,还能节省肥料钱;用生物农药,提高了稻谷的生态品质,促进稻谷高产,真正实现鱼、稻双丰收。
据悉,今年金竹村的稻田鱼亩产量超过75公斤,优质水稻亩产也达450公斤,稻田养鱼让农户平均亩收入达3000元,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发展稻田养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稻田养鱼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在稻田中养殖鱼类,可以实现稻田与水产养殖的有机结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稻田养鱼不仅可以增加稻田的产值,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稻田养鱼的优势:1、节约成本,提高稻田利用率。
稻田养鱼可以节约大量的投入成本,因为鱼类可以利用稻田所产生的有机物质,并减少了饲料成本的支出。
同时,在稻田中养鱼可以将稻田的利用效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利用了稻田的每一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
2、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将稻田和水产养殖结合起来,实现水稻、鱼类和其他农作物的资源共享,形成循环经济。
3、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
稻田养鱼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加稻田的生态和景观价值。
同时,稻田养鱼可以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减少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4、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
稻田养鱼可以增加农业的产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如何开展稻田养鱼:1、选择适合养鱼的稻田。
要选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荒地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稻田,同时需要保证稻田的透水性和通风性。
2、选择适合养殖的鱼类。
选择适合稻田环境的鱼类进行养殖,如鲤鱼、鳙鱼、草鱼、鲢鱼等。
不同的鱼类有不同的适应性和养殖技术要求,需要针对性的选择。
3、掌握稻田养鱼的技术和方法。
稻田养鱼需要掌握适当的饵料、水质管理和生态环境调节等技术和方法。
同时,还需要监测水质、鱼苗健康状况和鱼类生长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4、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
稻田养鱼的成功还需要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农村展销会、农村电子商务等方式进行推广。
稻田塘角鱼养殖增效益利用稻田进行的稻鱼结合科学种养技术,是增加农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本文主要讲述如何利用稻田养殖特色水产品种——本地塘角鱼与科学种养相结合,提升农村种养科学水平,使农民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前言我们地区地处六万山区,田地少,农村家庭经济收入途径少,田地不肥沃种田效益不高,以至于有部分农民不愿意种田,选择外出打工,丢荒了部分田地。
就如何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如何提高农田产值,如何提高农民收入这三农问题,我们利用稻田进行稻鱼结合科学种养的试验,开拓一个增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一、养殖鱼品种和稻田的选择1.鱼品种的选择常见稻田养鱼的品种有四大家鱼,本地塘角鱼作为经济价值高、耐缺氧、适宜高密度养殖等优点,成为了稻鱼结合进行科学种养的首选。
2.稻田的选择稻鱼结合种养的田要能保水,还要保证有水源可以随时换水。
选择了两块相邻面积相等的稻田做试验。
A块稻田面积约800平方米,进行稻鱼结合种养;B块稻田面积约820平方米只种稻谷,按常规稻田播种和管理。
二、稻田的改造,只改造A田1.加固田埂要求田埂高50-80厘米,宽30厘米以上,在田四周田埂内侧用塑料薄膜把田围起一个高约30-50厘米的围墙,以防止蛇类进入,也可防塘角鱼逃走。
2.开挖鱼沟鱼窝根据稻田的长宽,在稻田中开挖成“田”、“井”、“十”字形的鱼沟,鱼沟宽50厘米,深30-50厘米,开挖2-4个鱼窝,鱼窝2-3平方米,深1米左右,鱼窝的位置、数量、形状、大小可根据稻田来适当分配开挖。
鱼沟鱼窝相连通,鱼沟鱼窝的的面积宜控制在稻田总面积的15%-20%左右。
太大了影响稻禾产量,也达不到为鱼遮阴效果。
A田开挖的鱼沟鱼窝面积约130平方米。
3.开挖进排水口,设置拦鱼栅进水口应当比平时蓄水位高10厘米左右,排水口与鱼沟底部齐平,在预设最高水位处还要留一个控制水位的排水口,以防下雨时稻田里的水漫出田埂,进排水口要加固,装上拦鱼栅,防止崩塌逃鱼造成损失。
稻田塘角鱼养殖增效益
利用稻田进行的稻鱼结合科学种养技术,是增加农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本文主要讲述如何利用稻田养殖特色水产品种——本地塘角鱼与科学种养相结合,提升农村种养科学水平,使农民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前言
我们地区地处六万山区,田地少,农村家庭经济收入途径少,田地不肥沃种田效益不高,以至于有部分农民不愿意种田,选择外出打工,丢荒了部分田地。
就如何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如何提高农田产值,如何提高农民收入这三农问题,我们利用稻田进行稻鱼结合科学种养的试验,开拓一个增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一、养殖鱼品种和稻田的选择
1.鱼品种的选择
常见稻田养鱼的品种有四大家鱼,本地塘角鱼作为经济价值高、耐缺氧、适宜高密度养殖等优点,成为了稻鱼结合进行科学种养的首选。
2.稻田的选择
稻鱼结合种养的田要能保水,还要保证有水源可以随时换水。
选择了两块相邻面积相等的稻田做试验。
A块稻田面积约800平方米,进行稻鱼结合种养;B 块稻田面积约820平方米只种稻谷,按常规稻田播种和管理。
二、稻田的改造,只改造A田
1.加固田埂
要求田埂高50-80厘米,宽30厘米以上,在田四周田埂内侧用塑料薄膜把田围起一个高约30-50厘米的围墙,以防止蛇类进入,也可防塘角鱼逃走。
2.开挖鱼沟鱼窝
根据稻田的长宽,在稻田中开挖成“田”、“井”、“十”字形的鱼沟,鱼沟宽50厘米,深30-50厘米,开挖2-4个鱼窝,鱼窝2-3平方米,深1米左右,鱼窝的位置、数量、形状、大小可根据稻田来适当分配开挖。
鱼沟鱼窝相连通,鱼沟鱼窝的的面积宜控制在稻田总面积的15%-20%左右。
太大了影响稻禾产量,也达不到为鱼遮阴效果。
A田开挖的鱼沟鱼窝面积约130平方米。
3.开挖进排水口,设置拦鱼栅
进水口应当比平时蓄水位高10厘米左右,排水口与鱼沟底部齐平,在预设最高水位处还要留一个控制水位的排水口,以防下雨时稻田里的水漫出田埂,进排水口要加固,装上拦鱼栅,防止崩塌逃鱼造成损失。
4.搭遮阳棚
主要是在鱼窝上用木板或其他东西把鱼窝盖住大部分就行了,做成本地塘角鱼喜欢的天然窝洞。
三、选择水稻品种
要求该品种高产,分蘖力强,耐肥,抗倒伏性、抗病能力强。
两块田同时播种“博优128”这个晚稻水稻品种。
四、稻田播种管理,AB田用同样的方法管理
1.培育壮秧
采用旱地育秧,可以使水稻提早10-15天播种。
由于旱地育秧带泥移栽,无返青期,故分蘖发生早,分蘖多,可保证禾苗有足够的穗数。
2.适时早栽,合理密植
水稻早栽,一是有利于早分蘖、快发;二是可早熟;三是可以避免生长后期高温或低温阴雨对水稻的不良影响。
水稻合理密植,主要是能协调个体与群体、主穗与分蘖、穗数与穗粒数的关系,达到穗足、粒多、粒重、高产的目的。
3.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
A田主要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注意增施磷肥、钾肥。
有机肥养分齐全、肥效期长,既可促进水稻增产,又能培养地力;既可直接为鱼类提供饲料,又能培养稻田鱼类的天然饵料。
AB田田间管理、施肥时间和量与平时稻田管理一样。
4.科学使用农药
选用对口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养鱼稻田禁止使用对鱼类毒性大的农药。
应当多选用水剂或油剂,少用或不用粉剂。
五、本地塘角鱼苗的放养
1.放养时间
插秧后一星期左右,就可以放养鱼苗。
放养的塘角鱼苗规格应当在4厘米以上,以保证鱼苗的成活率,达到预期成品鱼产量。
可按鱼沟鱼窝的面积,按每平方米放养10尾鱼苗左右,大概一亩稻田按鱼沟鱼窝面积点20%算,可放养1300-1500尾左右。
A田放养了1500尾塘角鱼苗。
2.饵料的投喂
本地塘角鱼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每天投喂以蝇蛆,螺,小鱼碎肉,辅以颗粒饲料,以减轻饲料成本。
如果没有这些,也可以专投喂塘角鱼专用饲料。
鱼在100克以下,每天投喂一餐即可。
塘角鱼会在稻田中寻觅虫子吃。
有条件的话,可以在鱼窝上装上诱虫灯,晚上诱杀稻田里的虫子让塘角鱼吃,这样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稻田虫害,既灭虫又能为塘角鱼提供饵料,减少养鱼的成本投入,可谓一举多得。
3.投喂饲料应做到“三定”
即定时、定量、定点投喂。
人工投喂应选择在每天上午9-10钟,下午和晚上不用投喂,让鱼捉稻田里的虫子吃,为稻田灭虫。
4.收成
饵料充足的话,养殖3-4个月左右,正好收完稻谷。
尾重可达150-250克,就可以销售,成活率80%,亩产成鱼180千克以上。
按现价格每千克15元,每亩塘角鱼产值就可达2700元。
六、产量产值相比较
稻谷收割后,B田共收获稻谷380千克;A田共收获稻谷290千克,收获塘角鱼共160千克。
稻谷每千克2.2元,本地塘角鱼每千克14元,B田共收入为836元;A田稻谷收入为638元,塘角鱼毛收入为2240元,除去鱼苗本钱450元,投喂饲料共770元,塘角鱼纯收入为1020元。
AB两块田所用的肥料、农药、谷种品种和用量都一样,所以两田稻谷的成本不计,A田纯收入比B田还多出822元。
七、结论
1.利用稻鱼结合科学立体种养,减少无机肥的使用,改良了稻田的土质,稻穗长、穗足、粒多、粒重、稻谷饱满,可实现增产。
2.减少农药的使用,种出的稻谷是有机绿色产品,出的稻米品质好。
同时减少水源污染,保护水资源环境。
3.稻鱼结合立体种养,养出来的鱼外表颜色鲜艳,味道甜美,受消费者欢迎。
稻鱼立体种养的的模式,增粮,增鱼,增水,增收,节地,节肥,节工,节成本。
是一条增加农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