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为支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 格式:pdf
- 大小:248.88 KB
- 文档页数:3
杂多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方案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结合我县“十一五”规划,以及新农村建设和民生工程,制定推进城乡一体化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思路,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为主线,以规划布局为龙头,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公共资源配置为关键,以就业社保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以“二个集中”(牧区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和“五项改革”(户籍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草场流转、牧区综合体制)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市场体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经济发达、社会和谐、政治文明、文化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杂多。
(二)基本原则1、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牧区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牧区发展的根本动力。
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三农”工作的各个方面,尊重牧民首创精神,支持牧民创业创新,不断推进牧区改革和制度创新,对事关“三农”发展全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进行改革试验,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2、统一规划,严格管理。
从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规划全县的发展,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进行统筹安排,全面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作程度,保证各项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充分考虑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尤其是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严格遵循客观规律,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有选择、有重点地分区、分类、分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利用优势领域的扩散效应带动整个一体化工作的发展。
作者: 蒋国根
作者机构: 中共丰城市委副书记,江西
出版物刊名: 老区建设
页码: 16-17页
主题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进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统筹城乡发展;科学发展观;城乡一体化;历史任务;生产发展;环境整治;农民素质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笔者认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以“六大工程”为载体,以和谐平安为主线,以规划为龙头,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产业为支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六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乡村振兴的主要战略是啥乡村振兴的主要战略是以农业农村为重点,以城乡一体化、产业融合、人才引领、生态宜居为重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共同发展。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增加农业生产品质、效益和可持续性,推进农村产业升级、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水平,实现乡村农业大生产、大创新、大发展。
二、城乡一体化战略打破城乡割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引导城市资金、技术、资源向乡村流动,让城市人民享受乡村美好生活,促进城乡消费和服务的互通共享。
三、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强化农业、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协调,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培育和壮大乡村产业,提升乡村品牌,引领产业发展新趋势。
四、人才引领战略加强乡村人才建设,吸引人才到农村创业、发展,培育乡村和农业的各类专业人才,推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发展,激发乡村人口红利。
五、生态宜居战略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推进乡村生态治理,培育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农业和生态相互促进,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美丽家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的主要战略是以农业农村为重点,以城乡一体化、产业融合、人才引领、生态宜居为重点,推动乡村现代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共同发展。
同时,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加强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和社会融合,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大计。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这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一项重要的战略,要求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资源、产业和服务的均衡配置,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这样可以使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减小,促进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
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围绕产业发展和服务配置两个方向开展。
一方面,要加强乡村产业发展,特别是培育和发展一批适合乡村特点、有竞争力和能够提高农民收入的特色产业,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
以“五个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迅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差距趋缩。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了“五个振兴”战略,旨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和社会平衡。
一、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产业转移和发展,有效地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要实现产业振兴,需要不断加强新型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大力发展乡村电商、特色农业、休闲旅游等新兴产业。
同时,产业振兴也需要加强城乡区域间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这样既可以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带动农村发展,又可以满足城市的市场需求,降低城市成本,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人才振兴人才振兴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实现城乡人才互通、共享,有助于促进城乡发展的良性循环。
为此,要加快乡村教育建设,加强职业培训和技术创新,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和科技水平。
同时,也要改变人才聚集在城市的现象,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让更多的人才流向农村。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城市面临的人才瓶颈问题,还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良性发展。
三、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加强文化建设,传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有机融合,创新发展新型文化产业,打造优美自然环境,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可以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四、生态振兴生态振兴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必须要实现的目标。
要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一系列生态产业的发展,实现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生态互动和共享。
五、组织振兴组织振兴是完善城乡治理体系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
要加强城乡治理能力,优化城乡规划和管理体制,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机制。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让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大力量。
总之,“五个振兴”策略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和契机,将为我国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