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抗寄生虫药物的研究与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0.20 MB
- 文档页数:52
磺胺类药物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中的药物,它们具有抗菌和抗寄生虫作用,广泛应用于动物的治疗和预防。
磺胺类药物的应用领域涵盖了家畜、家禽和宠物动物,对维护动物健康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磺胺类药物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并就其在不同动物种类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磺胺类药物的作用原理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其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磺胺类药物可以抑制细菌对于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影响细菌DNA的合成和细菌的生长。
磺胺类药物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原虫的生长和繁殖,因此也被广泛应用于抗原虫治疗。
二、磺胺类药物在家畜中的应用在家畜兽医临床中,磺胺类药物常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比如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
磺胺类药物在家畜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牛、猪、羊、马等多种家畜动物。
在牛群中,磺胺类药物常用于治疗由大肠杆菌等细菌引起的疾病,比如肠炎、泌尿系统感染等。
在猪场中,磺胺类药物的应用也十分普遍,主要用于治疗猪瘟、伪狂犬病和猪链球菌等细菌引起的疾病。
磺胺类药物在羊驼和马医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疾病。
四、磺胺类药物在宠物动物中的应用在宠物兽医临床中,磺胺类药物也是一类重要的抗菌药物。
在犬、猫等宠物动物的医疗中,磺胺类药物常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比如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磺胺类药物也可以被用于治疗宠物动物的原虫感染,比如犬疫原虫病、猫疫原虫病等。
五、磺胺类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虽然磺胺类药物在兽医临床中应用广泛,但其使用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磺胺类药物对一些动物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留意动物的不良反应。
磺胺类药物的使用需要按照兽医医嘱进行,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期限,以避免药物滥用导致的药物抗性增强等问题。
磺胺类药物的使用还需要留意其对人体的影响,避免因接触而对人体造成影响。
家禽抗寄生虫药物一、抗球虫药物主要有莫能菌素、盐霉素钠、拉沙洛西钠、赛杜霉素、海南霉素、地克珠利、托曲珠利、二硝基类、尼卡巴嗪、磺胺喹沙啉、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氯吡嗪钠、氨丙啉、氯苯胍、常山酮、乙氧酰眩苯甲酯等。
介绍几种常用抗球虫药的用法用量。
莫能菌素具有抗球虫和预防坏死性肠炎的作用,抗球虫谱广,主要用于预防家禽球虫病。
使用莫能菌素预混剂混饲,每千克饲料,鸡90毫克~110毫克(以莫能菌素计)。
产蛋期禁用,禁与泰妙菌素、竹桃霉素及其他抗球虫药配伍使用。
盐霉素钠作用、应用同莫能菌素,毒性稍强。
禁与泰妙菌素及其他抗球虫药配伍使用。
使用盐霉素钠预混剂混饲鸡,每千克饲料加预混剂600毫克。
拉沙洛西钠毒性小,可与泰妙菌素合用,高剂量使用会导致垫料潮湿。
使用拉沙洛西钠预混剂混饲鸡,每千克饲料加预混剂75毫克~125毫克。
海南霉素钠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球虫药,为聚醚类抗生素中毒性最大的一种抗球虫药,仅限用于肉鸡,产蛋鸡及其他动物禁用,禁与其他抗球虫药配伍使用。
使用海南霉素钠预混剂混饲,每千克饲料加预混剂500毫克~750毫克。
地克珠利新型、高效、低毒抗球虫药,为较理想的杀球虫药物。
本药作用时间短暂,停药1天后,作用基本消失,必须连续用药。
用药浓度极低,连续用药易产生耐药性。
使用地克珠利溶液混饮,每升水鸡0.5毫克~1毫克(以地克珠利计),使用地克珠利预混剂混饲,每千克饲料1毫克(以地克珠利计)。
二硝基类二硝托胺:适用于蛋鸡和肉用种鸡,产蛋期禁用。
使用二硝托胺预混剂混饲,每千克饲料加预混剂500毫克。
尼卡巴嗪安全性高,球虫产生耐药性速度很慢。
产蛋期禁用。
使用尼卡巴嗪预混剂混饲,每千克饲料加预混剂500毫克~625毫克。
磺胺类磺胺喹沙啉:为抗球虫的专用磺胺药,主用于鸡球虫病,常与盐酸氨丙啉或抗菌增效剂联合使用,扩大抗球虫谱及增强抗球虫效应。
使用磺胺喹沙啉钠可溶性粉混饮,每升水加可溶性粉3克~5克;使用磺胺喹沙啉、二甲氧苄啶预混剂混饲,每千克饲料加预混剂500毫克,连用不要超过5天。
黑荆树皮提取物的抗寄生虫活性研究引言:寄生虫是一类寄生于其他生物体内,并且依赖其寄主为生存基础的生物。
寄生虫感染常导致许多疾病,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寻找具有抗寄生虫活性的天然药物或化合物,对新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黑荆树皮作为一种传统草药,在抗寄生虫活性方面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黑荆树皮提取物对寄生虫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抗寄生虫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采集黑荆树(Genista tinctoria L.)的树皮样品,将其进行粉碎和浸泡等处理后,提取出黑荆树皮提取物。
通过对提取物进行质量分析和鉴定,确定其有效成分。
接下来,选择常见的多种寄生虫作为研究对象,如蛔虫、血吸虫等。
使用不同浓度的黑荆树皮提取物进行体外试验,评估其对寄生虫的抗生活性。
同时,使用适当的正对照组进一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研究结果:经过实验验证,黑荆树皮提取物对多种寄生虫均表现出明显的抗生活性。
在不同浓度下,黑荆树皮提取物对蛔虫和血吸虫的抑制率均超过80%。
此外,黑荆树皮提取物还对其他寄生虫,如钩虫和绦虫,表现出抗寄生虫活性。
这些结果表明,黑荆树皮提取物具有广谱的抗寄生虫活性。
研究讨论:黑荆树皮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对寄生虫有抗生活性的发现为开发新型抗寄生虫药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该研究结果支持黑荆树作为一种潜在的天然药物源,并且有望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导致的疾病。
在研究中,黑荆树皮提取物对寄生虫的抗生活性被发现并证实,但其具体的抗寄生虫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可以通过深入分析黑荆树皮提取物对寄生虫生物学过程的影响,如寄生虫的生存、繁殖以及代谢等方面,来更好地理解其作用机制。
此外,也有必要进一步确定黑荆树皮提取物的安全性和毒副作用。
虽然黑荆树作为传统草药被广泛使用,但仍需要进行临床试验和毒理学研究,以确保其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论:本研究表明,黑荆树皮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寄生虫活性。
兽医寄生虫疫苗研究现状与展望发布时间:2021-12-22T02:09:41.75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6期作者:高正亭[导读] 口蹄疫病、猪链球菌、瘟疫、禽流感等动物疫病给我国的畜牧业发展造成了一波又一波的打击,每一次的动物疫情大规模爆发后,人们都期望新的疫苗能尽快被研制出来。
总的来说,疫苗是从根本上预防动物传染病的免疫学、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等,随着这些专业与学科的发展,我国动物疫苗的研发工作日新月异,种类越来越多,技术也上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在养殖业中获得了不少的影响,为了更为全面的让养殖人员全面了解畜禽疫苗的积极作用,更精准的来控制畜禽传染病。
吉林省梨树县小城子镇综合服务中心摘要:口蹄疫病、猪链球菌、瘟疫、禽流感等动物疫病给我国的畜牧业发展造成了一波又一波的打击,每一次的动物疫情大规模爆发后,人们都期望新的疫苗能尽快被研制出来。
总的来说,疫苗是从根本上预防动物传染病的免疫学、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等,随着这些专业与学科的发展,我国动物疫苗的研发工作日新月异,种类越来越多,技术也上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在养殖业中获得了不少的影响,为了更为全面的让养殖人员全面了解畜禽疫苗的积极作用,更精准的来控制畜禽传染病。
文章主要以兽医寄生虫疫苗研究为探讨核心,首先分析了兽医寄生虫疫苗研究现状,随后提出了疫苗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兽医寄生虫;疫苗研究;现状;展望引言寄生虫病是长期危害我国养殖业发展的疾病。
在长时间的实践当中,寄生虫病大多数都会选择用化学药物进行治疗控制,随着时间的发展,很多的寄生虫产生了抗药性,例如球虫、巴贝斯虫、苍蝇等,给我国的传统化学防治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打击。
近年来,社会群众对卫生关注的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追求追也在不断提升,药物残留成为了限制我国疫苗研究的主要因素。
因此,通过疫苗注射的方式控制寄生虫病,使人们最为放心、安心的一种方式。
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 2000,14(4)Jo urnal o f Sichuan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 eterinary Medicin e阿维菌素族抗寄生虫药物的研究聂 奎 曾中良 余鹏南 苟吉林(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动物医学系 重庆荣昌 402460)摘 要 阿维菌素族抗寄生虫药是当今使用最为广泛的抗内、外寄生虫药物。
本文就阿维菌素族药物的结构、衍生种类、作用机制与抗虫谱、药物的代谢和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阿维菌素族药物 抗寄生虫中图分类号 S859.791973年,日本Sank yo 的科学家发现,从土壤中分离到的Strep to my ces hy gro sco picus 的发酵产物———米白菌素(Milbemycin)[1]具有除杀螨和昆虫的作用。
此后,美国M erck Sharp &Do hme 的科技人员在1975年也从日本Kitasata 研究所分离到的Strepto my ces av e rmitilis 的发酵产物中发现阿维菌素(A vermectin ,A VM )[1]。
由于阿维菌素独特的作用机制,以及所具有的高效、毒副作用低、安全性高和对环境影响极小等优点,使这一大环酯(Macroc yclic Laetones ,M L )类的阿维菌素/米白菌素族药物逐渐成为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驱线虫和除杀外寄生虫药物,尤其是该类药物防治节肢动物类寄生虫病的效果是当今其它药物不可替代的。
阿维菌素族药物对防治全球性的畜禽寄生虫病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获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1 阿维菌素族的基本结构及衍生种类1.1 AV M /M IL 基本结构及性质 阿维菌素及米白菌素的基本结构为一个十六元的大环内酯环[1](见图1),其中C 2-C 8为苯并呋喃(茚),在C 16位连结一个C 17-C 25的螺旋缩酮单元,二者的区别在于阿维菌素在C 13位上有一个二元齐墩果糖氧化结构。
阿维菌素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阿维菌素(arermectin)是由阿佛曼链霉菌发酵产生的一种大环内脂类抗生素。
该药对多种家畜及家禽等动物的线虫、蜘蛛昆虫类等体内、外寄生虫均有很强的驱除作用。
该药具有广谱、高效、安全、使用方便等优点,是目前兽医临床上最佳的抗寄生虫新药之一,其剂型有片剂、针剂、粉剂、口服乳剂、阿维菌素与其它驱虫药合剂,并有缓释剂用于临床的报道。
一阿维菌素抗寄生虫机理其机理不同于接触杀灭型和内吸收型。
线虫、蜘蛛和昆虫寄生虫的神经递质是γ―氨基丁酸(GABA),是生物体内的传输介质,用于传输抑制性神经信号。
阿维菌素的抗寄生虫机制主要表现为对GABA的激动作用,促进GABA的释放,促进GABA与神经连接处的特殊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线虫神经元之间以及节肢动物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之间的神经冲动传递,将寄生虫麻痹致死。
虽然GABA也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传递递质,但由于血脑屏障的作用,它对哺乳动物没有生理影响,阻止阿维菌素的进入。
吸虫、绦虫不具有gaba神经传导介质,因此阿维菌素对吸虫、绦虫无驱除作用。
二、兽医临床应用1988年12月新疆首次将阿维菌素应用于兽医临床,其产品为美国默沙东药厂生产的害获灭(ivomec)注射液,含1%伊维菌素。
主要是治疗绵羊疥癣病,其疗效甚佳,特别是冬春季治疗疥癣,安全有效,深受牧民欢迎,但价格较高,大面积应用受到限制。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对阿维菌素的生产技术和制备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1994年,中国农业大学形成工业生产,广泛应用于寄生虫病的防治。
自1992年以来,该产品在新疆的应用逐年增加,商品名称多种多样。
阿夫定、玉米黄质、杀虫二聚体、阿比巴汀、7051、穆念峰、伊力佳和贝可聪是代表。
目前,用阿维菌素防治寄生虫病的动物种类主要有羊、牛、猪、鹿,其次用于用于兔子、狗和鸡的驱虫剂。
目前多数地区都在用阿维菌素作常规驱虫,特别适用于育肥牛羊,药浴失败的羊只,规模化养猪场、养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