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表现
- 格式:ppt
- 大小:15.59 MB
- 文档页数:76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分析CT影像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10-2021.10月,1年内收治的98例疑似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将所有患者分别采用MRI诊断和CT影像诊断,将两种诊断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CT诊断诊出率明显高于MRI诊断,同时CT诊断的漏诊率低于MRI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影像诊断真菌性鼻窦炎准确率较高,可以为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明显改善预后效果,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字】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诊断;价值真菌性鼻窦炎是人体感染细菌引起发生在鼻窦的疾病。
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放疗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机体抵抗力低,是真菌性鼻窦炎易感人群[1]。
近年来真菌性鼻-鼻窦炎呈明显上升趋势,除了现在检查手段的进步,有可能与环境污染和广泛使用抗生素有一定关系。
部分鼻腔结构异常患者鼻窦通气引流不畅,大量分泌物潴留,局部发生炎症等因素作用下也容易发生真菌性鼻窦炎[2]。
真菌性鼻窦炎一般是单侧鼻窦起病,然后向其他部分发展,导致累及多窦。
患者会出现鼻塞,嗅觉逐渐减退,鼻腔发出异味,有脓鼻涕带血鼻涕流出,部分患者还会有反复头痛、头闷等症状[3]。
真菌性鼻窦炎在发病初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仅仅是根据体征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很难准确诊断,非常容易发生误诊,耽误治疗。
真菌性鼻窦炎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清除鼻腔和鼻窦内真菌病原及坏死的病变组织,鼻窦通气恢复,效果明显。
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不断发展,在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率有了大幅提升,极大提高早期治疗及预后效果。
本研究中,即分析了CT影像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我院于2020.10-2021.10月,1年内收治的疑似真菌性鼻窦炎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
98例疑似患者中,男51例,女47例,平均年龄45.93±7.33岁,经鼻内镜检查:中鼻甲息肉样变38例,钩突肥大30例,中鼻道黑褐色新生物16例,鼻中隔偏曲10例,鼻腔外侧壁内移4例。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和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分析田婷;於荣铸;陶春平;张新玲【期刊名称】《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年(卷),期】2022(33)9【摘要】目的研究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和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方法选取2007年09月~2020年.09月收治的37例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为对照组,同期36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观察组。
两组患者均接受CT检查、血清学检查和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的CT影像学检查差异、血清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
结果比较两组出现双侧鼻堵、头痛、脓涕伴涕中带血、嗅觉障碍等症状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单侧鼻堵的人数略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CT检出结果为高密度均匀状、毛玻璃状的患者人数多于对照组,有钙化灶的人数少于对照组,所需术后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表现、CT影像学特征、预后效果差异显著,临床表现联合CT检查能达较理想的鉴别诊断效果,采取手术+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式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总页数】3页(P1055-1057)【作者】田婷;於荣铸;陶春平;张新玲【作者单位】泰州市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41【相关文献】1.鼻内镜术后高渗盐水联合抗生素鼻腔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2.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和真菌球型鼻窦炎CT影像学表现对比研究3.鼻内镜联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价值分析4.鼻内镜术后高渗盐水联合抗生素鼻腔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5.鼻内镜联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价值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典型影像学鼻痒喷嚏多流涕鼻塞涕中带血I n d e x一.定义真菌性鼻-鼻窦炎(F R S)是鼻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
临床上常见的是曲霉菌病。
鼻脑型毛霉菌病虽较少见,但病情凶险、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
主要致病菌→曲霉菌(条件致病菌)★三.临床类型与病理F R S分型(2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N I F R S)--真菌球(F B)--变应性真菌性(A F R S)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I F R S)--急性侵袭性真菌性(A I F R S)--慢性侵袭性真菌性(C I F R S)★病理学特征1.N I F R S感染局限在鼻窦腔内粘膜和骨壁内无真菌侵犯(1)F B-大体观肉芽肿样干酪样坏死样物呈暗褐团块状灰黑色团块状(1)F B-镜下特征真菌菌丝/孢子退变的白细胞上皮细胞粘膜水肿增生无真菌侵犯(2)A F R S-大体观坚硬、易碎粘稠如湿泥状黄绿色或棕色(2)A F R S-镜下特征(H E染色)嗜酸性细胞夏-莱结晶(2)A F R S-G o m o r i(六胺银染色)大量真菌菌丝2.I F R S-大体观坏死样组织干酪样物肉芽样物大量粘稠分泌物血性分泌物2.I F R S-镜下特征真菌侵犯血管(1)A I F R S上述病理改变迅速向周围结构和组织发展早期波及鼻腔鼻窦面部眼眶硬腭后期侵犯颅内经血液循环侵犯肝脾肺等脏器(2)C I F R S上述病理改变进展缓慢早期多限制在鼻窦腔内粘膜和骨壁后期侵犯周围结构和组织。
最终诊断依据组织或鼻窦粘膜、骨质中有真菌侵犯★四.临床表现与诊断F R S先单侧鼻窦起病进一步发展累及多窦1.F B临床表现类似慢性鼻窦炎无任何症状面部隆起和疼痛一般无全身症状鼻窦C T不均匀密度增高密度钙化斑点窦壁膨隆或吸收无骨质破坏?病史?体征?鼻窦C T?病理诊断依据2.A F R S临床表现A.发病隐蔽,进展缓慢B.慢性鼻窦炎/鼻息肉C.鼻窦粘液囊肿恶性肿瘤C T高密度变应性粘蛋白影M R I中央低信号周边强信号诊断①青年人,特应性体质或哮喘病史,伴多发性息肉或手术史②变应原皮试或血清学检查阳性③典型鼻窦C T或M R I④典型组织病理学或真菌培养结果阳性3.A I F R S临床表现与诊断-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死亡率甚高-局部鼻腔结构破坏、坏死、眼部症状-全身发热、颅内高压、癫痫、意识模糊偏瘫、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影像学检查鼻腔鼻窦骨壁破坏周围结构受累病理学检查组织和鼻窦粘膜骨质有真菌侵犯4.C I F R S临床表现特点缓慢进行性的组织侵犯早期临床表现与N I F R S相似后期临床表现与A I F R S相似诊断?早期早期诊断很重要?后期周围结构和组织侵犯与A I F R S相似?诊断依据病理学1、慢性鼻窦炎注意(1)抗生素治疗无好转的慢性鼻窦炎(2)不明原因的涕中带血(3)涕中混有干酪状物、污秽痂皮碎屑,或涕有霉臭(4)鼻腔、窦腔内有黑色、褐色干酪状团块或“结石”五.治疗与效果1.手术治疗-N I F R S窦内病变清除术-I F R S鼻窦清创术-手术方式传统术式或鼻内镜手术2.药物治疗-F B不需药物治疗-A F R S必须用类固醇药物-I F R S必须用抗真菌药物效果-F B多经手术后获得治愈-A F R S配合合理的类固醇预后较佳-C I F R S早期手术后获得治愈后期易复发预后较差-A I F R S死亡率极高鼻腔检查C T检查3、不同临床类型均各有其特点4、鼻窦C T是重要的诊断参考确诊依靠病理学证实5、治疗原则首选手术治疗。
辅助检查对诊断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辅助检查对确诊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作用。
方法收集60例患者有关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26例;女性34例。
鼻窦ct扫描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扫描并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及临床检查结果。
结果其中52例为单侧鼻窦发病,8例为双侧病变,全部为多鼻窦受累;有18例出现鼻窦扩张和鼻窦骨壁骨质出现压迫性吸收。
病理学表现为:光镜下(he染色)存在嗜酸性或淡嗜碱性变应性粘蛋白怎多,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夏—莱结晶。
结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检查、病理学特征与其他鼻窦炎不同。
可辅助准确诊断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关键词】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体层摄影术,病理学特征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06-01在真菌性鼻窦炎中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是较常见的一种。
本病具有发病隐袭,病程进展缓慢,多累及一侧鼻窦。
临床诊断要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区分,因其表现较为相似。
现总结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0例该病患者的ct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2年4月确诊的60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19-45岁。
经历一次及多次鼻窦炎和鼻息肉手术的患者有32例。
有54例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鼻窦炎、鼻息肉或哮喘。
52例为单侧鼻窦发病,8例为双侧病变;以上患者均为多组鼻窦受累。
有18例患者出现鼻窦扩张和鼻窦骨壁骨质压迫性吸收。
实验室检查:均可见大量真菌、无定形淡嗜酸性或淡嗜碱性变应性粘蛋白增多,光镜显示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夏科-莱登结晶的出现。
窦黏膜表现为水肿或增生,没有观察到真菌侵犯。
鼻内窥镜检查显示:病侧鼻腔内黏膜水肿、息肉,肉眼观察到鼻腔内有稠厚的分泌物的存在并伴有异味。
1.2 检查方法所有病例均经过鼻窦冠状位和轴位ct扫描,检查中调整骨窗,窗宽、窗位、层厚、层间距分别为2000 hu,200 hu,2 mm,5 mm;而软组织窗的窗宽和窗位条件分别为400 hu和35 hu。
均有统计学差异(!<〇.〇5)。
在U-m A.b的检测结果比较上,正常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但其他3组比较无明显差异(!2〇.〇5)。
见表1。
表1各组受检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 #)组别例数F P G(mmol/L)H b A1c(V)U-m A1b(m g/L)正常组550 5.3X1.1 5.5±0.942.1Z15.3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组125 6.7±1.3 6.0±1.182.9±18.5糖尿病组998.5±1.77.3±1.687.8±19.1重症糖尿病组2612.9±2.09.8±1.994.4±21.3 $ 6.3547.134 6.0910.0000.0000.0003讨论本文比较了老年人的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微量蛋白三项指标的测定结果。
其中,空腹血糖值是对短时间老年人机体内的血糖状态进的一项指标,其检测时有较,的 比较多,不能就其单独的检测结果做确定的结论536。
糖化血红蛋白是以 一段时间(6 ~10 )内机体的均血糖的 指标,其是由血中糖与红在糖化结的 ,于不 5&6,其在检测时不,有较的定,是血糖状态以及血糖果的有标准5-\本文以老年人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其4组,4组患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白检测值在明显的正,这与老年糖尿糖果对较差,短期期测定结果有。
尿微量蛋白是量相对较的蛋白,可以对能 的 进576。
其检测上 量、血量的 ,的,上,血量,压梯度,尿微量白的检测提。
本文所有在糖代谢异常的3组均有尿微量白检测显著升的情况,以对糖尿 情进展诱的能 进早期。
从本文的检测结果来看,空腹糖调节组、糖尿组、症糖尿组3组中U-m A i b呈不上升趋势,提示一旦糖调节受损,微小血管变的就变更容易,的提,显示脏疾风险的升。
---------------------------------------------------------------最新资料推荐------------------------------------------------------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及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及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及治疗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近年来,鼻腔、鼻窦真菌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各种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的 6%~13%,致病菌种以曲霉菌最多见,占 80%。
真菌性鼻-鼻窦炎常为单窦起病,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蝶窦、筛窦,额窦罕见。
病变进一步发展可累及多窦。
目前认为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的有关因素是:①不利于鼻腔、鼻窦引流的解剖变异和病变,使鼻窦局部缺氧,如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及变应性鼻窦炎等;②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及滥用,可导致包括鼻窦在内的机体许多部位的正常菌群间比例失调,鼻腔、鼻窦内真菌过度生长,诱发真菌感染;③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或者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④器官移植、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均是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因此,体内局部低氧、低 pH 疾病、高糖环境、免疫功能低下有利于真菌的生存,是真菌性鼻窦炎的必须条件。
临床定义真菌性鼻-鼻窦炎(FRS) 是某种类型的真菌在鼻腔-鼻窦内所引起的一种感染性或(和) 变应性疾病。
临床分类真菌性鼻-鼻窦炎从病理学角度分1/ 4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 2 类。
非侵袭性病变见于免疫功能正常者,侵袭性病变见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当患者免疫功能发生变化,其真菌感染的形势也发生改变,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之间相互重叠存在或者发生转变。
见表 1。
诊断症状主要症状:鼻塞、脓涕、涕血、头痛、面部不适。
次要症状:眼部症状,面部隆起,颅内、外并发症。
检查鼻腔检查鼻黏膜充血水肿,窦腔向鼻腔内膨胀生长,鼻道内脓性或干酪样分泌物,恶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