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0.72 MB
- 文档页数:55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诊断(附16例分析)周宁霞;赵青
【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26)006
【摘要】目的了解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以提高真菌性鼻窦炎的确诊率.方法对16例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以病理及真菌培养结果作为确诊依据.结果真菌性鼻窦炎以上颌窦为主,其中15例均有上颌窦病变,单侧发病9例,双侧均有病变6例;15例中伴有筛窦变4例,分别占总数的56.25%、37.50%、25.00%.侵袭型鼻窦炎3例,占18.75%.CT影像学显示窦腔内团块或线状钙化影,并可伴有局部邻近骨质的破坏.结论真菌性鼻窦炎有特征性的CT影像学特点,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有帮助,同时病理及真菌培养是确诊必不可少的.
【总页数】2页(P845-846)
【作者】周宁霞;赵青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江阴,214400;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江阴,214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4
【相关文献】
1.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病理和内镜特点-附16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J], 卢森强
2.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附16例病例分析 [J], 郭瑞江;齐跃;刘水策;
刘娟娟;刘冰莹;张丹晔;周欣;林蓓
3.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胸部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诊断 [J], 赵成伟
4.急性雪山一支蒿中毒心电图的特点(附16例分析) [J], 舒启银;刘存亮;董超
5.异常椎基底动脉压迫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附16例分析) [J], 蒋伟;孙守家;高攀;张晓静;舒凯;雷霆;李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真菌球型鼻窦炎的CT征象及术前诊断价值分析黄德虎;彭述文【期刊名称】《现代医用影像学》【年(卷),期】2024(33)4【摘要】目的:探讨真菌球型鼻窦炎的CT征象及术前诊断价值。
方法:以66例疑似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为对象,均接受CT扫描检查,并接受内镜下手术治疗,术中观察鼻窦内分泌物、黏膜肿胀等,与术前鼻窦CT进行对比。
结果:CT检查发现,病变累及上颌窦43例(65.15%);累及单侧蝶窦4例(6.06%);累及双侧蝶窦2例(3.03%);累及同侧鼻腔及单侧上颌窦14例(21.21%);累及同侧鼻腔、筛窦及单侧上颌窦2例(3.03%)。
43例累及上颌窦患者中,CT扫描显示可观察到29例(67.44%)患者上颌窦窦口变大。
52例(78.79%)患者鼻窦腔内密度不均匀,并伴有钙化情况。
CT扫描显示19例(28.79%)可见上颌窦壁骨质增生硬化,CT扫描可见31例(46.97%)上颌窦壁骨质吸收破坏。
CT检查发现6例(9.09%)合并鼻息肉,41例(62.12%)可观察到鼻中隔偏曲,21例(31.82%)可观察到鼻甲黏膜增厚。
2例(3.03%)患者术前CT检查诊断为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发现1例(1.52%)为出血坏死性息肉,1例(1.52%)患者确诊为嗜酸细胞型乳头状瘤。
结论:真菌球型鼻窦炎的CT特征主要为鼻窦内不均匀的密度影,可伴有钙化点,其表面较为粗糙,并有部分为骨质局部增生肥厚。
【总页数】3页(P616-618)【作者】黄德虎;彭述文【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相关文献】1.真菌球型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及诊断2.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和真菌球型鼻窦炎CT影像学表现对比研究3.真菌球型鼻窦炎的CT诊断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4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2月 第2卷第3期诊断。
【参考文献】[1]孙伯梅.心脏超声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7):62+64.[2]吴晓云.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临床诊断意义探究[J].心理医生,2017,23(17):114-115.[3]袁国胜,黄蕾.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心力衰竭的应用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3):47-49.[4]赵顺燕.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临床诊断意义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4):138-139.[5]胡冰,张永生,丁永来等.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临床诊断意义[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3):24-25.真菌性鼻窦炎属于鼻窦炎范畴,临床比较少见,主要由真菌致病菌引起。
但是,近年来临床统计显示,真菌性鼻窦炎发病率逐年提高,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真菌性鼻窦炎与其他类型鼻窦炎比较相似,因此易发生误诊。
积极采取必要措施,提高诊断准确性,对患者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3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所在医院83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所选病例均满足相关诊疗标准[1],且患者能够自主配合临床诊疗工作。
本组8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2.96±3.52)岁。
轻症组(n=47)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15~55岁,平均年龄(32.14±3.44)岁。
所选病例病情明确,主要临床表现为脓涕、头痛,部分患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纳入符合诊疗规范者及无严重感染症状者。
1.2 排除标准病例收集满足相关规范,排除:(1)不满足操作指征及合并明显诊疗风险者;(2)合并免疫系统、造血系统严重疾病者;(3)合并心肺、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4)多种原因造成无法完成相关检查者;(5)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鼻窦影像学诊断鼻窦影像学诊断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利用影像学技术对鼻窦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本文将介绍鼻窦影像学诊断的相关内容,包括方法、技术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
一、基本概念鼻窦影像学诊断是指利用影像学技术对鼻窦进行检查和观察的方法。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造影、CT扫描、MRI等。
通过这些方法,医生可以获取鼻窦的详细结构和病变情况,从而作出准确的诊断。
二、影像学方法1. X线造影X线造影是一种常用的鼻窦影像学诊断方法。
患者需要将造影剂注入鼻腔,然后进行X线拍片。
通过观察X线片上的鼻窦影像,医生可以检测鼻窦的异常情况,如鼻窦炎、息肉等。
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更为精确的鼻窦影像学诊断方法。
患者需要躺在扫描床上,然后通过CT机的旋转扫描获取鼻窦的横断面图像。
CT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鼻窦的结构和病变,对于复杂情况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3. MRIMRI是一种通过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鼻窦图像的影像学方法。
相比于X线和CT扫描,MRI对人体没有辐射,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过敏性鼻炎、鼻息肉等的诊断更加准确。
三、影像学技术1. 鼻窦CT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鼻窦CT图像的观察与分析是鼻窦影像学诊断的核心步骤。
医生需要仔细解读CT图像,观察鼻窦的大小、形态、壁面结构等,并寻找病变的征象。
同时,还可以使用三维重建技术对鼻窦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医生对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影像学与临床的结合影像学诊断结果应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仅仅依靠影像学结果是无法做出准确的诊断的,医生还需要了解患者的详细病史和症状表现,才能最终确定诊断结果。
四、临床应用鼻窦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医生明确鼻窦疾病的类型和范围,如鼻窦炎、鼻息肉、鼻窦腺瘤等。
另一方面,鼻窦影像学诊断还可以评估鼻窦手术的疗效,并监测治疗后的复发情况。
在鼻窦炎的治疗中,鼻窦影像学诊断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腔鼻窦炎影像学表现钟玉凤;唐作华;强金伟;王纾宜;钱雯;肖泽彬;王容【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腔鼻窦炎(CIFR)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CIFR的临床和影像资料,16例均行CT检查(10例平扫,6例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3例加扩散加权成像).结果:①部位:发生于上颌窦者7例,蝶窦5例,筛窦3例,上鼻道1例.②CT 表现:窦腔内软组织影,CT平扫中等或稍低密度,6例病灶内有钙化,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骨质增生硬化或伴吸收破坏各7例,单纯骨质吸收破坏2例.③MRI表现:T1WI等信号,T2WI等或低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扩散受限,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ADC)为0.516±0.128(×10-3mm2/s).④邻近结构侵犯:侵犯眼眶6例,其中眶尖区5例,眶底1例;眶下裂区5例;海绵窦及翼腭窝各4例;颞下窝及鼻咽顶各3例;上颌神经3例;视神经2例;脑膜和颞叶各l例.结论:CT可显示病灶内钙化及周围骨质受累情况,常规MRI联合DWI对明确本病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Purpose:To analyze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chronic 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 and to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and diagnosis of it.Methods:Sixteen cases of surgical and pathological result confirmed chronic 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 (CIFR)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ll patients underwent CT examination (10 plain scans and 6 enhanced scans),and 5 cases underwent MRI plain scans and enhanced scans (3 cases with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Results:(1) Location:Of 16 CIFR patients,the lesions occurred from maxillary sinus in 7,from sphenoid sinus in 5,from ethmoid sinus in 3 and from nasopharynx in 1 case.(2) CT findings:the affected sinuses were filled with soft tissues with medium or low density on CTplain scan and moderate and heterogeneous enhancement on enhanced scan.Calcifications were seen in 6 cases,simple sclerosis of sinus bone wall was seen in 7 cases,sclerosis with bone absorption in 7 cases and simple bone absorption and destruction in 2 cases.MRI findings:the lesion was iso-intensity on T1WI,iso-or hypo-intensity on T2WI with an avidly inhomogeneous enhancement and restricted diffusion.The averag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value was 0.516±0.128× 10-3mm2/s.(3) Invasion of adjacent structures:orbit was invaded the in 6 cases,including orbital apex in 5 cases and orbital floor in 1 case;inferior orbital fissure in 5 cases;pterygopalatine fossa in 4 cases;infratemporal fossa in 3 cases;cavernous sinus in 4 cases;nasopharynx top in 3cases;maxillary nerve in 3 cases;optic nerve in 2 cases;and dura and temporal lobe in 1 case,respectively.Conclusion:CT can clearly demonstrate the lesions of CIFR and the surrounding bone and calcification.MRI combined with DWI can provide more information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lesions.【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年(卷),期】2017(023)002【总页数】5页(P113-117)【关键词】鼻腔鼻窦炎;真菌;侵袭性;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作者】钟玉凤;唐作华;强金伟;王纾宜;钱雯;肖泽彬;王容【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R445.3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腔鼻窦炎(chronic 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 CIFR)是指真菌菌丝侵入鼻腔鼻窦黏膜、黏膜下、血管和骨质等组织结构中,伴或不伴肉芽肿形成,导致患者临床症状持续、反复、预后不良的炎性病变[1-3]。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特征作者:陈敏赵保全李善杰来源:《健康必读·下半月》2010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6-0108-02【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表现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组织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多为单侧单窦发病,以上颌窦或以上颌窦为主,可同时累及其他鼻窦。
鼻窦内软组织呈结节状或肿块样增生,内可见气泡及点状、条带状钙化。
部分窦腔扩大,窦壁骨质增生或破坏,常伴有鼻腔、鼻窦结构异常。
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对该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真菌; 鼻窦炎; 体层摄影;特征真菌性鼻窦炎既往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病,但近年来随着临床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及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鼻窦真菌感染有增多的趋势。
该病是由多种不同真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一般的抗炎治疗无效。
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单侧发病为主,临床表现有时与慢性鼻窦炎相似,容易引起误诊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学者报道误诊率高达47%。
现对本院2000年1月-20008年1月间65例经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5例患者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16-78岁,平均46.8岁;病程2个月-25年。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主要临床表现:鼻腔流脓涕52例,鼻涕带血或回吸性血涕伴臭味39例,头痛、头晕26例,鼻塞52例。
鼻镜检查:鼻腔脓血性分泌物39例,中鼻道黑褐色或灰黑色干酪样物23例,中鼻甲息肉样变23例,鼻中隔偏曲34例,中鼻甲黏膜糜烂充血3例。
43例行鼻窦根治术,22例行鼻窦开放术。
后均经病理证实为真菌性鼻窦炎。
1.2 检查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Hispeed Dual螺旋CT扫描机。
层厚5 mm,层距5 mm,常规扫描采用轴位,扫描范围由上颌窦下壁至额窦上缘,部分病例加做冠状位扫描, 扫描范围由额窦前壁至蝶窦,分别采用软组织窗,窗位/窗宽35/350和骨窗200/2000 观察。
真菌性鼻窦炎CT表现与特征
胡建妙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
【年(卷),期】2007(36)11
【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3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发生于上颌窦15例,蝶窭5例,筛窦3例.CT表现为①所有受累鼻窦均显示窦腔内密度增高;②窦腔内可见团
块状或斑点样钙化影19例;③窦腔高密度混浊影中有气泡16例;④上颌窦骨质吸收、破坏12例,窦壁骨质膨胀或变薄6例.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CT特征表现,如病变
鼻窦内团块状高密度影、斑点样钙化影或气泡影,病变常膨入附近鼻窦或鼻腔,鼻窦
骨壁可伴有压迫性破坏或吸收等.其中以鼻窭病变内钙化斑最具特异性.CT扫描结合鼻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总页数】2页(P119-120)
【作者】胡建妙
【作者单位】311700,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
【相关文献】
1.真菌性鼻窦炎 CT 影像学的非特征性表现 [J], 宋明艳;李娜;姜彦;于龙刚
2.CT影像下的真菌性鼻窦炎非特征性表现分析 [J], 魏庆兰;黄月中
3.真菌性鼻窦炎的CT和MR特征性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J], 陈灿; 牛玉军; 马湘乔
4.研究真菌性鼻窦炎的CT和MR特征性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J], 吴燕妮;金鑫;吕世霞
5.研究真菌性鼻窦炎的CT和MR特征性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J], 吴燕妮;金鑫;吕世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均有统计学差异(!<〇.〇5)。
在U-m A.b的检测结果比较上,正常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但其他3组比较无明显差异(!2〇.〇5)。
见表1。
表1各组受检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 #)组别例数F P G(mmol/L)H b A1c(V)U-m A1b(m g/L)正常组550 5.3X1.1 5.5±0.942.1Z15.3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组125 6.7±1.3 6.0±1.182.9±18.5糖尿病组998.5±1.77.3±1.687.8±19.1重症糖尿病组2612.9±2.09.8±1.994.4±21.3 $ 6.3547.134 6.0910.0000.0000.0003讨论本文比较了老年人的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微量蛋白三项指标的测定结果。
其中,空腹血糖值是对短时间老年人机体内的血糖状态进的一项指标,其检测时有较,的 比较多,不能就其单独的检测结果做确定的结论536。
糖化血红蛋白是以 一段时间(6 ~10 )内机体的均血糖的 指标,其是由血中糖与红在糖化结的 ,于不 5&6,其在检测时不,有较的定,是血糖状态以及血糖果的有标准5-\本文以老年人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其4组,4组患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白检测值在明显的正,这与老年糖尿糖果对较差,短期期测定结果有。
尿微量蛋白是量相对较的蛋白,可以对能 的 进576。
其检测上 量、血量的 ,的,上,血量,压梯度,尿微量白的检测提。
本文所有在糖代谢异常的3组均有尿微量白检测显著升的情况,以对糖尿 情进展诱的能 进早期。
从本文的检测结果来看,空腹糖调节组、糖尿组、症糖尿组3组中U-m A i b呈不上升趋势,提示一旦糖调节受损,微小血管变的就变更容易,的提,显示脏疾风险的升。
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曾伟金;林生贵;彭翠兰;黄智标;刘畅生;王莉君【期刊名称】《现代医用影像学》【年(卷),期】2010(019)001【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内窥镜病理证实的66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所有受累鼻窦均显示窦腔密度增高,病变累及一侧上颌窦45例,两侧上颌窦12例,一侧上颌窦、筛窦24例,上颌窦内可见点状、斑块状、线状钙化影50例,窦腔高密度影内可见气泡影25例,病变呈肿块状突入鼻腔13例,窦壁骨质硬化35例,窦壁骨质吸收破坏18例,但残存骨端伴有骨质硬化,以内侧壁破坏多见.病变延伸到邻近结构5例.结论:根据其CT表现可归纳如下特点:(1)病变多为单侧性;(2)病变部位以上颌窦为主;(3)窦腔密度增高,其内可见点状、斑块状、线状钙化影;(4)局限性骨质增生与破坏,破坏残端常伴有骨质硬化.其中以鼻窦病变内钙化影最具特异性.【总页数】3页(P3-5)【作者】曾伟金;林生贵;彭翠兰;黄智标;刘畅生;王莉君【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尾市逸挥基金医院影像诊断中心,516600;广东省汕尾市逸挥基金医院影像诊断中心,516600;广东省汕尾市逸挥基金医院影像诊断中心,516600;广东省汕尾市逸挥基金医院影像诊断中心,516600;广东省汕尾市逸挥基金医院影像诊断中心,516600;陕西省肿瘤医院,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CT诊断真菌性鼻窦炎一例 [J], 强磊;范治国;强少文;钱华;丁晓娟;段婷2.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 [J], 张蒸;苏春艳3.真菌性鼻窦炎26例临床与CT诊断分析 [J], 陈金中;李刚;裴丽4.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CT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J], 杜红波5.真菌性鼻窦炎的螺旋CT诊断 [J], 耿加宏;王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