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例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37.00 KB
- 文档页数:3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修复的过程中应用磁性附着体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 年6 月到2014 年6 月收治的牙齿修护患者90例,通过进行对比分析的方式比较使用磁性附着体之前与经过修复后在固定力同咀嚼的效率上的效果。
结果:经过磁性附着体修复之后,在固定力以及咀嚼力方面的效果都比在进行磁性附着体修复之前具有明显的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的治疗方式,具有加强义齿的牢固作用,同时咀嚼力也得到加强。
而且磁性附着体具有较美观的外形,对患者没有产生任何的不良影响。
应用磁性附着体比较方便,患者能够自如的摘取以及佩戴,在各方面都具有优于传统口腔修复的优势。
【关键词】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099-01牙齿在受损以后,主要是通过口腔修复而进行治疗工作。
作为一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磁性附着体主要是通过磁力把要修复的义齿进行加固稳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修复方法[1]。
磁性附着体是通过获得衔铁跟永磁体之间的吸引力后使固定力加强。
在对义齿修复的过程中,把永磁体在基牙牙根内的桩核或者在种植体的基台内固定好,再将磁体放入义齿或者颌面修复体的组织面里,借助于衔铁和磁体之间的有效吸引力来完成对义齿的固定,使义齿能够正常的使用其功能[2]。
现在,磁性附着体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口腔修复中,应用这种技术,可以让被修复的义齿比普通的修复疗法更加稳固,还能保证一些基础牙齿不会受到侧向力的冲击,避免了出现牙合创伤的情况。
而且还能在牙齿利用磁性固定后提高咀嚼的效率,对于提升黏固力也具有较强的效果。
本文对收治的90 例口腔修复的患者进行应用磁性附着体治疗义齿修复后的结果进行观察与充分的分析探讨,得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 年6 月-2014 年6 月收治的进行义齿修复的患者90 例,其中男性患者50 例,女性患者40 例,年龄在35 岁-68岁之间。
磁性附着体的特点及其在口腔修复学中的应用磁性附着体是利用磁性材料间的磁力将义齿吸附到基牙或种植体上,使义齿获得固位和稳定的一种装置,目前已被应用于全口覆盖义齿、可摘局部义齿、种植义齿、颌面赝复体等各种口腔及颌面部修复体,全口义齿是磁性附着体应用的最重要领域。
其具有其它机械性附着体不具备的突出优点:①基牙所受侧向力和旋转力较小,有利于基牙的健康;②固位力恒定;③对义齿的就位道无严格要求;④义齿取戴较方便,术后的卫生维护容易;⑤临床和技工操作简单;⑥临床应用范围广;⑦可重复使用。
多数学者都认为磁性附着体优于杆式附着体和球帽附着体等机械附着体[1]。
近年间,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磁性固位技术又有了长足的发展。
磁性附着体应用于口腔修复中,其磁性材料的性能、磁路设计和结构设计都是决定附着体是否能够很好的发挥固位功能的因素。
作为一种金属材料,磁性附着体在口腔环境中的耐腐蚀性和它的生物相容性是最为人们所关注的,因为它决定了该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本节主要讲述近年来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
1. 磁性附着体的特点和性能研究1.1 磁性附着体的材料类型和磁学特征磁性材料分为软磁合金和硬磁合金,磁体的软硬之分决定于当去除加入的磁场后磁性材料是否还保留有磁性特征。
软即为易于磁化和去磁化,硬即为可以保持磁性特征而变成永磁体。
磁性附着体的磁路设计包括开放磁路系统和闭合磁路系统[2]。
目前大多数磁性附着体都采用闭合磁路设计形式,即将磁体置于义齿中,将不具有磁性的衔铁置于残根中,以衔铁将磁体两极连接成回路,从而形成闭合磁路,置于口腔内的磁场不会对邻近组织造成伤害。
近年来闭合磁路系统的设计有所改善,以提供更高的固体力,其原理是与早期设计是相似的。
赵依民等[3]用拉力脱载法测定10种不同材料不同设计的磁性固位体的固位力。
结果显示采用闭合磁路设计的固位体比开放磁路设计者固位力强5~23倍;三种磁体类型设计中,极板式设计由于磁通量通过的导磁介质长度最小,所以比裂极式和钢帽式磁体固位力强。
磁性附着体在牙周病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观察磁性附着体在牙周病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使用效果及基牙牙周情况和牙槽骨的吸收情况。
方法选择15例牙周病牙列缺损患者,单颌余留牙2~4个,余留牙齿松动Ⅰ°~Ⅱ°,牙槽骨吸收达根长的1/3~1/2,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和牙周治疗后截冠,制作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观察2年。
结果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稳定性好,固位力强,咀嚼效率高,美观、异物感较小,基牙牙槽骨未见明显吸收,原来松动的基牙松动度好转,患者满意。
结论磁性附着体在牙周病修复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固位及稳定作用,且能改善基牙的牙周状况及松动度,保存牙槽骨的高度。
【关键词】磁性附着体牙周病牙槽骨吸收覆盖义齿牙周病患者缺牙较多,且牙槽嵴低平,余留牙也多为松动的牙周病患牙。
固定义齿修复显然已不可取,传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易使基牙产生扭力,加快其松动脱落,也不可取。
拔除全部患牙,制作全口义齿,一是患者很难接受拔牙,二是此类患者牙槽嵴较低平,固位效果不好,也不是最佳方案。
近2年来,作者采用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牙周病牙列缺损15例,取得了良好的固位、稳定及美观效果且保存了牙根,维持了牙槽嵴的丰满度,患者佩戴舒适,咀嚼效率高,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2008年1月~2010年1月来我科就诊的牙周炎伴大部分牙齿缺失的患者15例,年龄48~75岁,平均62岁。
其中男10例,女5例。
余留牙齿松动度Ⅰ°~Ⅱ°。
牙槽骨吸收为根长的1/3~1/2。
单颌选择2~4颗余留牙为基牙,余留牙均做过完善的牙周及根管治疗。
1.2 材料:Magfit磁性附着体(日本爱知制钢株式会社),印模材料(德国贺利氏公司),人工牙(德国贺利氏公司)。
1.3 方法:1.3.1 基牙预备:将基牙截冠磨至平齐牙龈缘或在龈上0.5mm,根管预备长度为根长的1/2~2/3,在根管颊侧或舌侧壁上预备一定位沟以防衔铁旋转。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义齿修复中的应用ﻭﻭ目的观察口腔义齿修复患者选择磁性附着体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口腔义齿修复患者120例,对所有患者选择磁性附着体实施口腔义齿修复。
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
对患牙完成修复后的效果实施观察,对义齿固位效果进行观察,对出现龋齿的几率进行统计,对出现牙龈炎的几率进行统计以及对牙齿美观程度进行观察等.结果针对患者的患牙情况进行随访,最终发现获得了显著的义齿固定效果,成功率达到了100%,患者出现龋齿的几率为1.67%,患者出现牙龈炎的几率为5.00%,针对每一角度的咀嚼力均合适,获得了较高的舒适度以及美观度。
结论口腔义齿修复患者临床选择磁性附着体有效完成修复,最终获得显著的固位效果以及舒适度,获得了显著的美观效果,最终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了显著的提高,凸显磁性附着体的临床应用价值。
ﻭﻭ磁性附着体;口腔义齿修复;应用效果ﻭﻭ近年来,磁性固位体获得了广泛应用。
通过磁性附着体,能够将患者义齿的固位力有效提高,对患者的基牙进行有效保护,保证修复体有效达到美观的要求.针对下颌义齿表现出的固位差以及咀嚼效率低等系列的缺点可以有效避免[1]。
为了进一步分析磁性附着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本院收治的口腔义齿修复患者,临床选择磁性附着体进行干预,最终获得显著的固位效果,患者出现龋齿的几率获得了显著的降低,现将临1资料与方法床分析报告如下。
ﻭﻭﻭ1。
1一般资料ﻭ选择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口腔义齿修复患者。
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岁;所有患者均通过实施口腔门诊检查及X线检查全部有效确诊。
患者的牙根长度全部10mm,所有患者的牙根全部完成根管填充治疗。
1.2方法ﻭ对患者实施基牙处理,对患者的基牙进行打磨,直至患者的牙龈。
将排龈线有效进行放置后,有效完成肩台制作。
对根面进行有效整理,有效确保打磨平整,保证根管内口侧为凹面状,保证外面形态为斜面状,之后在实施根管准备过程中,对根尖进行保留[2]。
口腔修复中磁性附着体的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究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患者62例,对修复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黏固后咀嚼率达到(0.71±0.26,修复效果非常显著。
黏固后患者满意度明显好于黏固前(P<0.05)。
结论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可以明显改善口腔修复质量,对基牙的修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口腔修复;磁性附着体;临床应用口腔修复系运用人工装置恢复牙齿及其附属组织缺损,近年来,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缺失发生率逐年增高,龋齿,牙周病,外伤,肿瘤,先天畸形等都是导致牙体,牙列缺损的危险因素。
口腔修复术旨在采用设计制作的人工装置恢复各类缺损缺失和畸形,使之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
磁性附着体作为一种新型修复装置,主要由磁性不锈钢封套,非磁性不锈钢底盘,闭合磁路组成,在临床口腔修复中应用广泛。
我院通过对收治的62例行义齿修复术的患者实施磁性附着体覆盖修复,旨在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入住我院的62例行义齿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上颌全口覆盖义齿修复24例,下颌全口覆盖义齿修复28例,局部可摘义齿修复10例。
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39±12.87岁。
病程6月~4年,平均病程1.2±1.67年。
修复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明确牙根情况,选取根周破坏组织位于根长1/2以下。
参考基牙存留时间,根尖活动度及牙槽骨吸收度,选取松动度小于1度,单侧颌处残留至少2颗健康牙齿,根尖组织无病变,牙根长度大于8mm牙齿作为基牙。
1.2方法口腔修复术包括基牙预备,制作根帽,制作义齿工作模型和颌托,义齿蜡型初戴,义齿黏附磁体。
具体操作步骤为:①基牙预备:于术前12d左右行根管治疗,磨平龈缘,根部中心部位磨为凹面,根据根管形态,为防止旋转,于根管口颊侧或舌侧壁制作防旋转沟,根尖区域周围大于0.2cm处作为预备区。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临床应用探讨摘要:目的:将磁性附着体应用于口腔修复中,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四年来收治入院的40例牙列缺损行口腔修复的患者。
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应用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进行修复和传统球帽或杆卡式附着体覆盖义齿进行修复。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磁性附着体固位覆盖义齿进行口腔修复后,牙齿美观性好,患者的咀嚼功能提高,牙齿松动差,固位力强。
明显改善了牙列缺损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临床应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牙列缺损的现象随之发生。
牙列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牙齿咀嚼功能、辅助发音功能以及美观性。
临床固位覆盖义齿进行口腔修复的附着体种类繁多,常用的附着体类型包括磁性附着体以及传统的球帽或杆卡式附着体。
本文为了探讨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从我院随机选取40例牙列缺损行口腔修复的患者,平分为两组,分别应用磁性附着体和传统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对比临床效果。
具体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四年来收治入院的40例牙列缺损行口腔修复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18例。
患者年龄在55-75岁之间,平均年龄(64.8±4.1)岁。
病程在6个月到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0.9±0.4)年。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4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牙列缺损严重程度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治疗方法1.2.1基础检查患者入院后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检查,确保患者符合附着体固位覆盖义齿进行口腔修复的身体条件。
1.2.2修复前准备在行修复术前,先对患者行根管治疗,使基牙根面平齐齿龈,使中心部位形成凹面,保证密合性。
临床研究40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临床应用研究罗 辉资中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四川省资中县 641200【摘 要】目的:对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的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将磁性附着体安置在患者口腔内的残根残冠或者余留牙上的方法,对患者的义齿进行全覆盖修复,同时对患者义齿修复后的咀嚼、固定情况以及患者对修复体的使用满意情况进行随访观察,为期3年。
结果:在15例牙列缺损患者23件磁性附着体中,出现4颗基牙发生龈炎的现象,基牙并未出现松动,根面板也未脱落,同时义齿出现折裂或是出现继发龋的现象也并没有发生,15例患者的义齿固位效果,让人满意。
结论: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优点显著,其适应症范围较广,且美观舒适、固位效果佳、可保护基牙、取戴简易方便,在临床上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牙列缺损;临床应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医学模式发生了改变,人们对口腔修复体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且更加重视美观[1]。
所以在临床上,磁性附着体已被广泛应用到口腔修复中。
为研究将磁性附着体应用到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本文以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15例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磁性附着体对其口腔进行修复,取得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是我院在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间收治的15例牙列缺损患者,所有患者是由于常规修复效果不佳,均采取磁性附着体进行口腔修复,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为47-77岁,平均年龄(58.5±6.7)岁;病程为半年-3年,平均病程为(12.5±0.9)个月。
15例患者都存在戴用卡环固定的义齿均已有多年历史。
1.2 入选基牙的指标单颌余留牙的健康牙齿应不少于2颗,牙根的长度应不小于8mm,牙齿的松动度应不大于1°,残根在将腐质去除后,其断端的水平应高于龈下0.5mm,经X线检查,被破坏的根周骨组织,显示其水平应在1/2以上的根长位置,所有基牙的根间组织均没有发生病变。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磁性附着体对口腔修复的临床应用,磁性附着体利用磁力对修复的义齿进行稳固治疗,使口腔修复达到安全的状态。
方法:选取本院牙科患者60例牙体缺失的患者进行义齿磁性吸附,通过衔铁和永磁体之间的磁性对义齿进行固定,使用磁性附着体72颗,其中男性使用磁性附着体为40颗,女性使用磁性附着体为32颗,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数量分别为34例和26例。
结果:通过调查数据表明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后7天的固定力比修复前的固定力更紧,同时修复7天后的咀嚼效率比修复前的咀嚼效率更好,在数据统计学具备比较意义,义齿修复后的7天和修复后一个月的固定力与咀嚼力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磁性附着体对于口腔的修复具有较高的疗效,利用口腔保留的少数压根体安装磁性附着体覆盖修复义齿,有效调整牙根冠根的比例,较少对牙根周围组织的损伤,提高牙齿固定力和咀嚼率,时牙根表层更加稳定。
【关键词】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固定力;咀嚼率磁性附着体主要针对牙齿的缺损进行磁性覆盖义齿修复功能,磁性附着体利用衔铁与永磁体之间的吸力对牙齿进行拉伸矫正,磁性附着体这种修复方式让义齿修复之间的固定力变得更加稳定,使治疗变得更加安全。
在义齿修复时将永磁体固定在牙根牙床之上,利用衔铁与永磁体之间的拉力调整义齿间隙达到固定的效果,永磁附着体的优势在于可以使患者的咀嚼能力明显增强,尤其是在咀嚼粘性食物时,不会被食物粘连而导致义齿脱落,其次,永磁附着体具备牙齿美观的功效,主要是永磁体没有卡环等金属体暴露在牙齿外部。
此次我院选取60例牙齿损伤的患者进行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修复之后7天和1个月观察患者的牙齿固定力和咀嚼率,在医治半年后进行回访,调查牙齿是否出现牙周炎、牙齿脱落和磁体脱落的总复发率。
具体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抽取我院患者60例牙齿缺失患者进行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磁性附着体吸附牙根72颗,男性患者共吸附40颗,女性患者共吸附32颗,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34例和26例,年龄范围在36-72岁,治疗疗程为8个月-3年半,在修复的72颗附着体中,上颌覆盖义齿20颗,下颌覆盖义齿36颗,可摘除局部义齿16颗,排除病变牙根,选取牙根长度大于9毫米、松动度小于1的牙槽或经过根管治疗的牙体作为磁性附着体牙床,其中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过往牙齿病史具备一定可比性。
磁性附着体在全口覆盖义齿中的临床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义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不再满足过去那种简单的义齿修复。
磁性附着体是继普通附着体、精密附着体后的第三代附着体,具有体积小、固位力强、美观舒适、保护基牙、就位方便等特点,是一种很好的修复手段。
可用在全口义齿、局部义齿、种植义齿的修复及赝复体的制作和正畸治疗中[1]。
本文结合5年的磁性附着体修复全口覆盖义齿的病例,讨论一下磁性附着体在全口覆盖义齿中的临床应用。
1材料日本Magfit EX600型磁性附着体,自凝塑料(贺利氏公司)。
2方法2.1根据患者口内的具体情况选取基牙一般情况下,尖牙的牙根粗壮,有足够的长度,是首选的基牙;还有一些患者的第二或第三磨牙存在,虽然第三磨牙的生长位置偏斜或萌出长度不足,仍尽可能将其利用。
一般情况下,单颌义齿用2~3套磁性附着体,其固位力足。
附着体应位于牙弓的两侧,越分散越好。
对选取的基牙进行彻底的根管治疗后,进行根管预备,制作衔铁。
2.2制作活动义齿部分制作活动义齿部分,并进行试戴至患者完全适应。
2.3制作磁附着体窝在义齿基托组织面衔铁对应的部位制作磁附着体窝,用自凝塑料粘接磁体。
注意衔铁和磁体间要留0.1 mm的间隙,使义齿下沉时有足够的缓冲空间。
2.4病例利用磁性附着体修复的单颌覆盖义齿12件,其中上颌8件,下颌4件。
共用附着体26套。
用3套附着体(一对尖牙加一个第二或第三磨牙)的3件,其中上颌2件,下颌1件;2套附着体(一对尖牙)的8件,上下颌各4件;1套附着体(一个尖牙)的1件,为上颌半口义齿。
3结果对12件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的患者进行2~5年的追踪观察,在固位性、咀嚼效率、适应性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能使基牙松动度保持不变或改善[2]。
但因余留牙(基牙,即磁性附着体)的位置、数目不同固位效果亦不同,有3个附着体的效果最佳,1个附着体的最差。
基牙越分散,相对偏唇颊侧的效果较佳。
4讨论1)在牙列缺损或缺失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义齿的佩戴,或不良修复体的使用,牙槽嵴会发生生理性、应用性萎缩,或形成窄细低平的牙槽嵴形态,给修复工作带来困难。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发表时间:2016-07-12T10:51:09.1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作者:于俊光朴国滨[导读] 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能够实现良好的临床疗效。
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0摘要:目的:研究在空腔修复患者中应用磁性附着体的临床作用。
方法:选取 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应用覆盖义齿修复治疗牙列缺损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应用磁性附着体前后固定力、咀嚼效率变化情况,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结果:修复后,患者咀嚼效率与固定力分别为(0.74±0.33)%、(4.22±0.43)N,明显比修复前的(0.32±0.21)%、(1.34±0.36)N高,且修复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比修复前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结论: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能够实现良好的临床疗效,不但能够对咀嚼效率与固定力进行有效提升,而且能够使患者满意度得以提升,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口腔修复;磁性附着体;临床应用口腔修复指的是应用人工装置对患者牙齿及附属组缺损进行修复,让患者能够正常使用口腔的治疗方法,传统的义齿修复固定不稳固、咀嚼效率不高,难以人们的要求,而磁性附着体应用基牙与义齿处的磁力,让义齿稳固的吸附到基牙或种植体上,不但具有稳固性,容易取戴,而且具有美观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1]。
为了进一步分析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以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应用覆盖义齿修复治疗牙列缺损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报道: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来自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应用覆盖义齿修复治疗牙列缺损患者50例,24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年龄在50-75岁之间,平均(37±4.3)岁,病程在5个月至4年之间,平均(1.1±3.2)年,23例为上颌全口覆盖义齿修复,22例为下颌全口覆盖义齿修复,5例为局部可摘义齿修复。
探讨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临床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40例患者采用磁性附着体为其进行义齿修复。
结果义齿固位力明显增强,患者自觉咀嚼强度明显增加,经磁性附着体为患者进行义齿修复之后未出现义齿下沉,未发现继发龋、基牙松动、义齿折裂,未发现钉帽状衔铁及磁体脱落。
结论磁性附着体能有效改善患者义齿的固位力,提高义齿的咀嚼功能,最大限度保留残根、残冠及孤立牙,美观舒适,有利于基牙的健康,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口腔修复方式。
口腔修复医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学科, 涉及学科众多, 与口腔组织学、解剖生理学、口腔生物力学、材料学等密切关联,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迅速发展,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修复方法和技术。
比如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传统义齿修复存在固位不良,咀嚼功能低下等问题[1]。
磁性附着体是利用磁性材料的磁力将修复体吸附到基牙或种植体上,使修复体获得固位和稳定的一种装置[2]。
在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的前磨牙或尖牙的残根上放置磁性附着体制作覆盖义齿,经过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选择2010~2012年来在我科就诊的40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2~87岁。
单颌余留1~3颗孤立牙或其它残根残冠,均采用磁性附着体为患者进行义齿修复。
1.2 材料①Magfit EX 600磁性附着体(固位力 5.88N 600g) ;Magfit EX400磁性附着体(固位力3.29N400g) (日进公司,日本);②齿科钴铬铸造合金(登士柏公司,美国);③硅橡胶印模材料(金玛克公司,意大利)。
1.3 方法1.3.1 适应症的合理选择基牙的选择选择根长大于8mm;松动度小于1度;槽骨吸收在根长1/3以内;残冠或残根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可作为基牙。
颌间距离一般,前牙区≥3.8mm,后牙区≥4.3mm。
1.3.2 磁性附着体义齿的制作基牙牙体以及根管的预备;制取基牙根管蜡型,取印模,并翻制带有基牙根管形态的模型;制作衔铁根帽;制作义齿;粘固磁体和完成义齿。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张胜利牙齿缺损、缺失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症状明显,病情严重[1]。
若不及时治疗,将延误患者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和吞咽功能。
临床常采用传统残根设置附着体进行口腔修复治疗,但修复成功率较低,总体治疗效果不能令临床满意[2]。
我院口腔科选择60例牙齿缺损、牙齿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抽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口腔科接收并治疗的牙齿缺损、牙齿缺失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牙齿缺损、牙齿缺失的患者;②患牙侧牙颌至少有2颗健康牙齿者;③牙根长度超过8mm 者;④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牙齿松动的角度超过1°者;③牙齿根尖组织发生明显病变者;④合并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疾病者;⑤有精神类疾病家族史及个人史者。
所有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常规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
常规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18~67岁,平均(49.20±0.30)岁;治疗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8~68岁,平均(49.50±0.20)岁。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本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组采用传统残根设置附着体口腔修复治疗。
首先,术前先询问患者的病史,对患者进行常规口腔检查,对患者口腔牙齿形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进行口腔修复准备,利用传统残根设置附着体口腔修复治疗。
治疗组采用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治疗。
①进行基牙的准备工作:在口腔修复治疗前7~14d ,采用根管治疗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手术灯下,应用牙钻磨掉患牙缺损部分、倒凹部分以及薄壁弱尖部分,保留健全的牙体组织,并保持患者牙龈边缘平整,中心位置磨合成凹面。
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后,充分暴露患牙根管,并进行扩根处理,根据根管长度的测量结果以及患者口腔的整体情况,利用可塑纤维桩进行根管治疗,保留≥2mm 的根尖区作为封闭区域。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目的:探讨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09-2012年应用磁性附着物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78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在粘固前后固定力及咀嚼率的测定上,粘固后14 d相比粘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固后21 d相比粘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粘固后21 d相比粘固后14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本组患者对粘固后舒适度、外观及语音的满意度相比粘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磁性附着体应用于口腔修复效果好,值得推广。
标签: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效果磁附着固位技术是近年间口腔修复学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固位技术,是将义齿利用基牙上的磁体吸附到种植体或基牙上,以固定义齿的一种口腔修复装置[1]。
由于其具有美观、易清洁等优点,所以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选用[2]。
为研究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本院选取了78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9-2012年进行磁性附着物口腔修复的患者78例,男51例,女27例,年龄54~77岁,平均(61.2±3.7)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1.2±0.3)年,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有卡环固定义齿多年带用史,对义齿了解较深刻。
1.2 基牙要求单颌余留两颗以上牙齿,根长≥8 mm,松动度≤1度,牙槽骨吸收在根长三分之一以内,残根断端取出腐质应位于龈上,X线遭到破坏的根周骨低于根周一半,所有基牙修复前行根管治疗,且无根尖病变[3]。
1.3 方法(1)预备基牙:在修复前两周内将根面齐龈磨齐,中心位置磨成凹面,将颈缘形成肩台以确保密合要冒间隙,为防止其旋转,可在根管口侧管壁处预备小沟或对根管修整为卵圆形。
根尖区保留≥2 mm的封闭区。
(2)制作根帽:将衔铁置于根帽蜡型中,尽量选择低垂位置,使衔铁平面平行于颌平面,将蜡型包埋,根帽材料为金属合金或钴铬合金浇铸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