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总铁结合力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2
血清铁(IRON)、总铁结合力(TIBC)测定的临床意义人体内含铁量为4克左右,其中三分之二存在于红血球的血红蛋白当中,其余三分之一储备在肝、脾和骨髓中。
血清中的铁离子全部与转铁蛋白结合,是铁离子的运输形式,称为血清铁(IRON或Fe)。
通常血清中内有三分之一转铁蛋白结合,其余转铁蛋白结合铁的潜力称为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
血清转铁蛋白结合最大铁量称为总铁结合力(TIBC)它等于血清铁与不饱和铁结合之和。
一、血清铁(IRON或Fe)正常参考值:7.0-32.0μmol/l成人男子11.0-32.0μmol/l成人女子9.0-27.0μmol/l儿童9.0-32.2μmol/l老人7.2-14.4μmol/l临床意义:1、血清铁增高: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2、血清铁降低:机体摄取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慢性腹泻等;失铁增加,如失血;生理成长所需补充不足,如妊娠、婴儿生长期;铁释放减少,如急性玫慢性感染、尿毒症等;某些药物治疗所致。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正常参考值:44.0—75.0μmol/l临床意义:1、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转铁蛋白释放增加,如肝细胞坏死。
2、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丢失,如肾病、尿毒症等;转铁蛋白合成不足,如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
三、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正常参考值:31.0-51.0 μmol/l参考下图可助说明:。
货号:MS2811 规格:100管/96样血清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试剂盒说明书微量法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 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血清总铁结合能力指血清转铁蛋白可结合铁的能力,其含量高低与缺铁性贫血、急性肝炎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测定原理:Fe2+与菲洛嗪反应形成紫红色化合物,在562nm处有特征吸收峰。
碱性条件下,血清转铁蛋白可以与Fe3+结合,剩余未结合的Fe3+可以被还原成Fe2+,此时吸光度A1与未结合Fe3+数量正相关;酸化后,转铁蛋白结合的Fe3+释放,并且进一步被还原 Fe2+,此时吸光度A2与总Fe3+数量正相关。
A2减A1与TIBC浓度呈正比。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天平、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蒸馏水。
试剂组成和配制:试剂一:液体 30mL×1 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 5mL×1 瓶,4℃避光保存。
试剂三:液体 5mL×1 瓶,4℃避光保存。
(临用前根据用量将A液和B液按1:1混合)试剂四:液体 7mL×1 瓶,4℃保存。
测定操作表:1、分光光度计/酶标仪预热30min,调节波长至562nm。
血清总铁结合力计算公式:总铁结合能力定义:37℃条件下,每升血清结合Fe3+的μmol数。
a. 用微量石英比色皿测定的计算公式如下标准曲线:y=0.5478x+0.0281,R2=0.9981总铁结合能力TIBC(μmol/L)=(ΔA-0.0281)÷0.5478×V反总÷V样=20.99×(ΔA-0.0281)b. 用 96 孔板测定的计算公式如下第1页,共2页标准曲线:y=0.2739x+0.0281,R2=0.9981总铁结合能力TIBC(μmol/L)=(ΔA-0.0281)÷0.2739×V反总÷V样=41.98×(ΔA-0.0281)V 反总:反应总体积,0.46mL;V 样:反应中样本体积,0.04mL注意事项:1. 吸光值大于0.8,样品适当稀释再测定,注意计算公式里乘以稀释倍数。
铁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在人体内的角色是十分关键的。
人体内的铁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用于运输氧气和维持正常的代谢活动。
而铁的吸收和运输与铁结合力密切相关。
在血液中,铁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传统的铁结合蛋白——转铁蛋白结合的铁,另一种是不饱和铁结合蛋白中的铁。
这两种形式的铁都是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十分重要的。
1. 不饱和铁结合力不饱和铁结合蛋白(transferrin)又称为第三型铁转运蛋白,它主要在体内负责运输亚铁(Fe^2+)和三价铁(Fe^3+),将铁离子从肠道和其他组织转运至骨髓和肝脏等合成红细胞的部位。
不饱和铁结合力反映了这种蛋白质结合铁的能力。
不饱和铁结合蛋白一般来说处于饱和状态,但是血清中不饱和铁结合力的测定往往能够帮助医生评价机体内的铁代谢状态。
2. 总铁结合力高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简称TIBC)是指单位血清中铁结合蛋白最大量的血浆铁饱和度。
它的高低关系到人体内一种叫铁转运蛋白的蛋白质数量,即表示人体所能结合的铁离子数量。
总铁结合力高可能意味着铁贫血,炎症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一系列疾病。
3. 转铁蛋白高转铁蛋白(Serum Transferrin)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铁蛋白,它主要负责体内铁离子的运输。
正常情况下,转铁蛋白的浓度能够体现人体的铁代谢状况,同时也和总铁结合力有着一定的关联。
转铁蛋白的含量如果过高,可能与贫血、酒精中毒、某些慢性疾病、糖尿病等疾病有关系。
铁的不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高和转铁蛋白高这三者之间密切相关,并对人体的健康有着关键的作用。
针对这三者的检查结果,也可以为医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及时了解并监测这三者的变化对于维护人体内的铁代谢平衡,维持人体机能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了解了不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高和转铁蛋白高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后,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如何通过临床检测和饮食调节来维持良好的铁代谢平衡。
血清铁(IRON)、总铁结合力(TIBC)测定的临床意义人体内含铁量为4克左右,其中三分之二存在于红血球的血红蛋白当中,其余三分之一储备在肝、脾和骨髓中。
血清中的铁离子全部与转铁蛋白结合,是铁离子的运输形式,称为血清铁(IRON或Fe)。
通常血清中内有三分之一转铁蛋白结合,其余转铁蛋白结合铁的潜力称为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
血清转铁蛋白结合最大铁量称为总铁结合力(TIBC)它等于血清铁与不饱和铁结合之和。
一、血清铁(IRON或Fe)正常参考值:7.0-32.0μmol/l成人男子11.0-32.0μmol/l成人女子9.0-27.0μmol/l儿童9.0-32.2μmol/l老人7.2-14.4μmol/l临床意义:1、血清铁增高: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2、血清铁降低:机体摄取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慢性腹泻等;失铁增加,如失血;生理成长所需补充不足,如妊娠、婴儿生长期;铁释放减少,如急性玫慢性感染、尿毒症等;某些药物治疗所致。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正常参考值:44.0—75.0μmol/l临床意义:1、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转铁蛋白释放增加,如肝细胞坏死。
2、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丢失,如肾病、尿毒症等;转铁蛋白合成不足,如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
三、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正常参考值:31.0-51.0 μmol/l参考下图可助说明:。
铁代谢6项一、血清铁铁是形成血红素的必需元素,血红素是合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原料,血液中与运铁蛋白结合的铁量即为血清铁(SI)。
1、SI增高SI增高主要见于铁粒幼细胞贫血、慢性溶血性贫血、严重肝病及血色病。
在急性肝细胞损害,如急性重症肝炎时,由于肝内储存铁释放至血液,血清内铁含量则增加。
在溶血性贫血时,由于大量红细胞内的铁进入血流,血清铁亦可增加。
另外,在体内铁的利用率减低时,无效红细胞生成,伴骨髓红细胞破坏增加,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慢性溶血,或铅中毒时血清铁的含量亦常增加。
反复输血和接受铁剂治疗的患者常增高。
2、SI降低SI降低常见于生理性铁需要量增加(如婴幼儿、青少年和妊娠妇女)。
长期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时血清铁含量则正常或在正常水平以下。
故血清铁在鉴别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时甚有价值。
体内铁总量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变、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等会引起血清铁降低。
此外,体内铁的需要增加,如妊娠、婴儿生长期等也有血清铁减低的倾向。
3、评价SI 测定是一项直接反映体内运输铁含量的指标,但生理波动大,测得的血清铁只代表采血当时的血浆铁浓度,而不能代表流动中的铁总量。
炎症和感染时,由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图谱| 原始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的铁释放至转铁蛋白的过程受阻,血清铁降低并不代表贮存铁的减低,因此,其在反映机体铁贮存量方面不够准确,单项检测意义局限,往往需要联合其他铁代谢指标检测。
除上述因素外,标本溶血、玻璃容器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等也会影响血清铁检测结果。
二、血清铁蛋白铁蛋白(SF)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储铁蛋白,铁蛋白是含20%铁的蛋白质。
通常存在于几乎所有身体组织尤其是肝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内,作为铁储备,参与对造血和免疫系统的调控。
血清中铁蛋白水平可反映铁储备情况及机体营养状态,它与多种疾病相关。
1、SF增高①体内贮存铁增加,如原发性血色病、频繁输血、不恰当铁剂治疗、溶血性贫血等②铁蛋白合成增加,炎症或恶性病变,如许多恶性肿瘤细胞可以合成和分泌铁蛋白,如肝癌、肺癌、胰腺癌白血病、霍奇金病、多发性骨髓瘤等,铁蛋白测定已成为恶性肿瘤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血清总铁结合力血清总铁结合力介绍: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是指能与100ml血清中全部转铁蛋白结合的最大铁量称为总铁结合力。
正常人血循环中的转铁蛋白约30%被饱和。
通常用测定总铁结合力的方法来间接测定转铁蛋白的水平。
由于血清中还有极少量的铁与其他的蛋白质结合,故所测得的TIBC结果不能完全准确反映转铁蛋白的含量。
TIBC与血清铁同时检测,其临床意义更大。
血清总铁结合力正常值:男性 50~77μmol/L;女性 54~77μmol/L;婴儿 18~72μmol/L。
血清总铁结合力临床意义:增高见于以下疾病:1.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等。
2.转铁蛋白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释放增加(肝细胞坏死)。
3.铁吸收过量,如反复输血。
降低见于以下疾病:1.转铁蛋白合成减少,如肝硬化,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
2.转铁蛋白丢失增加,如慢性肾病、尿毒症等。
3.急慢性感染、溶血性贫血,肿瘤等。
附表血清铁与TIBC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临床意义血清铁TIBC原因↓↑缺铁性贫血,长期缺铁饮食,铁吸收不良。
痔、消化性溃疡、月经过多引起的慢性失血。
妊娠、婴幼儿生长发育造成的需铁量增加。
↓↓慢性感染,肝硬化,尿毒症,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
↑↓铁剂治疗过量,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口服避孕药,急性肝炎备注:↑表示升高↓表示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注意事项:1.血清铁1天内早晨最高,下午逐渐下降。
应留取早晨空腹时候的血标本。
2.检查前慎用铁剂治疗或禁食含铁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等;禁食能和铁络合的物质,如茶等。
3.当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和婴儿生长期、因体内铁的需要量增加,可使血清铁降低,属生理现象。
血清总铁结合力检查过程:暂无相关信息。
总铁结合力(TIBC)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是用来衡量人体内铁元素的两个重要指标。
TIBC指的是血浆中完全结合铁的能力,而TSAT则是指已经被铁所占据的转铁蛋白的百分比。
这两个指标对于评估人体内铁元素的平衡和健康状态非常重要。
1. 总铁结合力(TIBC):TIBC是一个反映人体内铁元素储存和利用能力的指标。
它是血浆中铁的总容量,包括已经被铁所占据的转铁蛋白和未被占据的血清铁结合的能力。
TIBC的正常范围通常在250至450μg/dL之间,如果TIBC偏低,则表明人体内的铁储存能力较弱或者铁的利用效率较高。
2. 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TSAT是指转铁蛋白中已经被铁所占据的百分比,它是一个直接反映人体内存储铁元素的指标。
正常范围在20至50之间。
如果TSAT偏高,则说明转铁蛋白中的铁元素过多,可能导致铁的积累和铁中毒。
3. 总铁结合力偏低的原因:当TIBC偏低时,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1)缺铁性贫血:由于摄入的铁元素不足或者吸收不良,导致人体内铁元素的储存能力较弱。
(2)营养不良:缺乏必要的营养元素,导致身体功能受损,影响铁元素的利用和储存。
4. 转铁蛋白饱和度偏高的原因:当TSAT偏高时,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1)铁元素摄入过多:过多的摄入铁元素会导致转铁蛋白中的铁含量过高,造成TSAT偏高。
(2)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疾病或遗传性贫血可能导致TSAT偏高。
5. 总结:总铁结合力偏低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偏高都可能反映出人体内铁元素平衡的问题,但具体的原因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如果出现这样的异常指标,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专业检查,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和调整饮食生活习惯,以维护身体内铁元素的平衡和健康状态。
铁元素是人体内重要的营养元素,它在体内承担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参与红细胞的合成、氧气的输送、细胞代谢和免疫功能维护等。
维持合适的铁元素水平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总铁结合力的临床意义关于总铁结合力的临床意义参考如下:总铁结合力是指血清中的转铁蛋白与铁离子结合的能力,是评估机体铁代谢的重要指标。
了解总铁结合力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更好地诊断和治疗与铁代谢相关的疾病。
以下是总铁结合力在临床上的主要意义:1. 评估贫血类型: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给身体组织。
总铁结合力可以辅助评估贫血的类型。
例如,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总铁结合力通常较低,而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总铁结合力则可能升高。
了解贫血的类型有助于制定更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 诊断铁缺乏症:铁缺乏症是指体内铁储存不足或缺乏,可能导致贫血、免疫功能低下和发育迟缓等问题。
总铁结合力可作为诊断铁缺乏症的辅助指标之一。
当总铁结合力降低时,可能提示机体存在铁缺乏,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3. 指导治疗:在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过程中,补充铁剂是重要的一环。
总铁结合力可以指导铁剂的补充方案,以避免过量补充导致铁过载或不足。
通过监测总铁结合力,医生可以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适量的铁剂补充。
4. 监测病情:总铁结合力可以作为监测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例如,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由于肾功能受损,体内毒素积累,可能导致贫血和铁代谢异常。
通过监测总铁结合力,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预测并发症:在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病和炎症性肠病中,患者可能出现铁代谢异常和贫血。
总铁结合力可以作为预测并发症的指标之一。
当总铁结合力异常时,可能提示患者发生贫血和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增加,需要密切监测和治疗。
总之,总铁结合力在临床上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评估贫血类型、诊断铁缺乏症、指导治疗、监测病情和预测并发症等方面。
通过监测总铁结合力,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铁代谢状况,制定更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健康域检验临床检验项目可以精准地体现机体内的代谢情况,帮助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但是有时候患者拿到化验单,常常被一些似像非像的检验指标弄得晕头转向。
下面,就带您了解两项容易混淆的检验指标:铁代谢四项和血清铁蛋白。
这是一组检查贫血病因的实验室检查。
首先了解一下铁在体内的代谢情况。
铁在体内以含铁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中65%的铁分布于血红蛋白中,20%—30%的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和肠黏膜中,称为储存铁,约5%的铁则构成肌红蛋白以及含铁酶类。
人体内的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食物,如动物的肝脏、瘦肉、蛋黄、鱼类,植物的豆类、蔬菜、水果等均含有较丰富的铁质;二是来源于红细胞被破坏后释放出的铁,后者中的80%又重新用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其余20%被贮存起来。
铁的代谢主要包括吸收、转运、分布、利用和储存、排泄等,通过相关代谢能够保持体内的平衡状态,避免出现一些疾病,从而影响健康。
铁主要在十二指肠以及空肠上段被吸收进入人体,铁会和转铁蛋白结合,转运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当中,铁到达骨髓造血组织后即进入幼红细胞,在线粒体中与原卟啉结合形成血红素,血红素与珠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
在体内未被利用的铁,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
在机体需要铁时,这两种铁均可被利用。
最后,铁主要通过粪便、肾脏和汗腺排泄,其中90%从肠道排出。
通过检测铁四项和血清铁蛋白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机体铁代谢的情况,从而判断贫血的原因。
检验科的铁代谢四项测定内容包括什么检验科的铁代谢四项测定包括:血清铁(Fe )、转铁蛋白(TRF )、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 )、血清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 )。
铁代谢四项是评价体内铁代谢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对缺铁性贫血进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评价疗效监测的重要依据,是铁剂使用的临床指导。
但大多数人真的知道各项指标的意义吗?1.血清铁(Fe )Fe 是铁离子的运输形式。
Fe 增高提示:(1)铁摄入过多,如铁剂治疗过量时;(2)释放增多,如溶血性贫血等;(3)铁利用障碍,如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血清铁、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是三个常用的铁代谢指标。
其中血清铁是指血液中游离铁的浓度,铁蛋白是一种负责储存铁的蛋白质,而总铁结合力则是血液中所有与铁结合的物质的总浓度。
这三个指标可以反映人体铁代谢的状况,对于诊断一些与铁代谢相关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铁是反映人体贮存铁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游离铁浓度应该处于一定的范围内,过低或过高都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
血清铁浓度过低可能是由于贫血、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的,而血清铁浓度过高则可能是由于铁过多摄入、血液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通过检测血清铁浓度可以辅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进行治疗。
铁蛋白是一种储存铁的蛋白质,它可以将游离铁转化为可储存的铁离子,以便在需要时释放。
铁蛋白的浓度可以反映人体铁储备的状况。
当人体缺铁时,铁蛋白的合成会受到影响,导致铁蛋白浓度降低。
因此,通过检测铁蛋白浓度可以了解人体铁储备是否充足。
总铁结合力是血液中所有与铁结合的物质的总浓度,包括已经与铁结合的铁蛋白以及未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等物质。
总铁结合力的浓度可以反映人体铁饱和度的状况。
当人体缺铁时,总铁结合力会升高,而当人体铁过多时,总铁结合力会降低。
因此,通过检测总铁结合力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诊断铁代谢异常的疾病。
除了以上三个指标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铁代谢指标,如转铁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等。
这些指标都可以反映人体铁代谢的状况,但各自的作用略有不同。
因此,在临床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检测结果综合判断,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血清铁、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是三个常用的铁代谢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人体铁代谢的状况,并诊断一些相关疾病。
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铁代谢检测指标是什么?铁代谢检测是通过血清中铁及铁相关蛋白的测量,来评估人体内铁的水平和铁代谢变化的一种检测方法。
常用的血清铁代谢检测指标包括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血清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和转铁蛋白。
血清铁测定原理是将血清中的转铁蛋白与铁离子结合成复合物,然后用显色剂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最后再根据标准对照来计算血清铁的含量。
该检查结果的参考值为成年男性11.6~31.3μmol/L,女性9.0~30.4μmol/L。
血清铁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失血、营养缺乏、感染和慢性病等情况,而升高则可能与肝脏疾病、造血不良、无效性增生、慢性溶血、反复输血和铁负荷过重等有关。
血清铁蛋白测定则常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通过将血清铁蛋白与标记铁蛋白一起与抗铁蛋白抗体混合,制备出含有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样本。
在检测中,会使用第二抗体和聚乙二醇来分离沉淀抗原抗体复合物,并测定其放射性,进一步推算待检血清铁蛋白的含量。
成人男性的正常值为15~200μg/L,而女性为12~150μg/L。
降低的情况通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早期、失血、营养缺乏和慢性贫血等,而增高则可能与肝脏疾病、血色病、急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等有关。
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是利用铁过量和吸附剂等手段来测定血清中全部的Tf与铁结合达到饱和状态,再用上述方法测定血清铁含量的一种检测方式。
参考值为男性50~77μmol/L,女性54~77μmol/L。
降低或正常的情况可能出现在肝脏疾病、恶性肿瘤、感染性贫血、血色病和溶血性贫血等方面,尤其是显著降低可能与肾病综合征有关。
转铁蛋白饱和度测定是通过血清铁与总铁结合力的比值来计算的,其参考范围为20%~50%。
降低的情况可能与缺铁性贫血(TS小于15%)、炎症等有关,而升高则可能与铁利用障碍,如铁粒幼细胞贫血、再障、血色病早期等、以及铁负荷过重等情况相关联。
转铁蛋白测定可以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利用抗人转铁蛋白血清与待检测的转铁蛋白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然后通过其光吸收和散射浊度增加来测定转铁蛋白的含量。
亚铁嗪比色法是一种采用分光光度法以亚铁嗪为底物进行铁的检测的方法。
在酸性介质中,与转铁蛋白结合的血清铁从转铁蛋白中解离出来,其他样品中的铁也会被解离。
这些被解离的铁再被还原剂还原为Fe2+,后者与亚铁嗪生成紫红色化合物。
通过分光光度计检测562nm处的吸光度,就可以确定血清、血浆、组织等样品中的铁含量。
此外,亚铁嗪比色法还可以用于测定血清中的总铁结合力(TIBC)。
总铁结合力是指血清中的运铁蛋白全部被铁饱和所能结合的铁量。
将过量铁标准液加到血清中,使之与未带铁的运铁蛋白结合,多余的铁被轻质碳酸镁粉吸附除去,然后测定血清中总铁含量,即为总铁结合力。
货号: QS2811 规格:50管/48样
血清总铁结合力
(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试剂盒说明书
可见分光光度法
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血清总铁结合能力指血清转铁蛋白可结合铁的能力,其含量高低与缺铁性贫血、急性肝炎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测定原理:
Fe2+与菲洛嗪反应形成紫红色化合物,在562nm处有特征吸收峰。
碱性条件下,血清转铁蛋白可以与Fe3+结合,剩余未结合的Fe3+可以被还原成Fe2+,此时吸光度A1与未结合Fe3+数量正相关;酸化后,转铁蛋白结合的Fe3+释放,并且进一步被还原成Fe2+,此时吸光度A2与总Fe3+数量正相关。
A2减A1与TIBC浓度呈正比。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天平、可见分光光度计、1 mL 玻璃比色皿、蒸馏水。
试剂组成和配制:
试剂一:液体 50mL×1 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 5mL×1 瓶,4℃避光保存。
试剂三:液体 5mL×1 瓶,4℃避光保存。
(临用前根据用量将A液和B液按1:1混合)试剂四:液体 15mL×1 瓶,4℃保存。
血清总铁结合力计算公式:
标准曲线:y=0.5478x+0.0281,R2=0.9981
总铁结合能力定义:37℃条件下,每升血清结合 Fe3+的μmol数。
总铁结合能力 TIBC(μmol/L)=(△A-0.0281)÷0.5478×V 反总÷V 样= 23.731×(A-0.0281) V 反总:反应总体积,1.3mL;V 样:反应中样本体积,0.1mL
第1页,共2页
注意事项:
1. 吸光值大于0.8,样品适当稀释再测定,注意计算公式里乘以稀释倍数。
2. 试剂二、试剂三有一定的毒性,操作时请做好防护措施。
3. 检测限为
4.78μmol/L。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