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295051---配方优化设计方法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257.81 KB
- 文档页数:5
目录现代橡胶配方优化设计 (2)1 现代橡胶配方优化设计概念 (2)1. 1试验设计 (2)1. 2数学模型 (3)1. 3目的 (3)2.橡胶配方的原则和程序 (3)2.1配方原则 (3)2.2配方程序 (4)2.3 配方组成及表示方法 (5)3.橡胶CAD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橡胶配方优化设计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橡胶配方优化设计软件试验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正交试验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回归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均匀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橡胶配方优化设计软件的功能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 数据库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艺技术清洁标签常温酸奶的配方优化研究张建波1,2,吴春森1(1.扬州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 225127;2.江苏天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宿迁 223815)摘 要:以生牛乳、干热改性淀粉、海藻糖、蔗糖和柑橘纤维为主要原料研究开发一款清洁标签常温酸奶。
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清洁标签常温酸奶的配方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清洁标签常温酸奶的最佳配方为生牛乳90.3%、干热改性淀粉1.5%、蔗糖4%、海藻糖4%、柑橘纤维0.2%,在此配方下制作的常温酸奶组织良好,口感细腻爽滑,发酵乳香浓郁,标签清洁化。
关键词:清洁标签;常温酸奶;干热改性淀粉;海藻糖;柑橘纤维Research on Formulation Optimization of Clean Label NormalTemperature YogurtZHANG Jianbo1,2, WU Chunsen1(1.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127, China;2.Jiangsu Tianji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Suqian 223815, China)Abstract: Raw milk, dry heat modified starch, trehalose, sucrose and citrus fiber were used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s to develop a clean label normal temperature yogurt. The formula of clean label normal temperature yogurt was optimized by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 using sensory score as index.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formula of clean label normal temperature yogurt was raw milk 90.3%, dry heat modified starch 1.5%, sucrose 4%, trehalose 4% and citrus fiber 0.2%. The normal temperature yogurt prepared under this formula had good organization, delicate and smooth taste, strong fermented frankincense and clean label.Keywords: clean label; normal temperature yogurt; dry heat modified starch; trehalose; citrus fiber“清洁标签”产品因其绿色、天然、健康的优势及特点,逐渐成为备受欢迎的消费潮流[1]。
配方优化的标准流程As we delve into the standard process of recipe optimization, it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 the intricate details that contribute to creating the perfect formula. 随着我们深入研究配方优化的标准流程,了解对完美配方的贡献的复杂细节至关重要。
One of the initial steps in recipe optimization is to conduct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recipe. This involves scrutinizing each ingredient in terms of its functionality, cost, availability, and impact on the overall product. 配方优化的首要步骤之一是对当前配方进行彻底分析。
这涉及审查每种成分的功能性、成本、可获性以及对整体产品的影响。
Following the analysis, experimentation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By testing various combinations and proportions of ingredients, food technologists can determine the optimal recipe that meets the desired criteria in terms of taste, texture, shelf life, and nutritional value. 在分析之后,实验在优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作者:刘俞铭中国新型环保涂料研发中心
册数规格::全四卷+1CD 16 开精装
出版社: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 年10 月出版
定价:998 元
优惠价499
新型环保涂料生产新工艺新技术与配方优化设计及涂料仪器分析实用手册新型环保涂料生产新工艺新技术与配方优化设计及涂料仪器分析实用手册三育人图书网
第一篇涂料生产概论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涂料树脂合成
第三章生漆的加工与改性
第四章涂料配方基本原理
第五章涂料基本工艺
第二篇环保型水性涂料生产新工艺新技术与配方优化设计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环保型水性树脂
第三章环保型水性涂料用颜料
第四章环保型水性涂料用助剂
第五章环保型水性涂料配方设计的重要因素
第六章环保型水性涂料的成膜
第七章环保型水性丙烯酸酯涂料
第八章环保型水性环氧树脂涂料
第九章环保型水性聚氨酯涂料
第十章环保型水性含硅聚合物涂料
第十一章环保型水性含氟聚合物涂料
第三篇环保型高固体分涂料生产新工艺新技术与配方优化设计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环保型酸高固体分涂料
第三章环保型聚酯高固体分涂料
第四章环保型丙烯酸高固体分涂料。
药物制剂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药物制剂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对于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设计药物制剂,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药物制剂的要素、不同优化设计方法以及实践案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药物制剂的要素药物制剂的要素主要包括药物、载体、辅料以及制剂技术。
1.药物药物是药物制剂的主体,药物的选择需要考虑药理、药代动力学等多方面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稳定性、毒理性以及合理的剂量都需要在制剂设计过程中进行研究。
2.载体载体是药物制剂中除药物以外的其他成分,既可以是生物来源(如植物、动物等),也可以是化学合成的。
药物负载在载体上可以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效持续时间以及降低制剂成本。
3.辅料辅料是为了改善制剂质量和制剂特性而添加的成分。
主要包括防腐剂、保湿剂、乳化剂、稳定剂等。
辅料的添加需要考虑药物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4.制剂技术制剂技术包括混合、溶解、粉碎、压制、粉末包装等多种操作。
合理的制剂技术可以提高制剂的稳定性、体外/体内释放性能,同时也需要考虑成本、工艺等因素。
二、不同优化设计方法1.负载制剂负载制剂是指药物与载体结合形成的制剂。
负载制剂的设计需要考虑载体的选择和表面修饰等因素。
优点是可以提高药物相对稳定性和药效,同时可以降低药物用量。
2.纳米制剂纳米制剂是指制剂颗粒大小在纳米级别的制剂。
纳米制剂的设计需要考虑药物-载体相互作用、药物的载体选择、表面修饰等因素。
纳米制剂具有药物在体内的广泛分布、高渗透性、方便应用等优势。
3.乳化制剂乳化制剂是指由水和油相以乳化剂作为界面活性剂形成的混合制剂。
乳化制剂的设计需要考虑乳化剂种类、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制剂稳定性等因素。
乳化制剂具有高生物利用度、较好的制剂稳定性。
三、实践案例1.纳米药物制剂一项针对肿瘤治疗的纳米药物制剂研究,将药物负载在直径小于200纳米的载体上,由于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比吸附率,能够更好地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提高药物的药效,同时也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分解及排泄,降低了毒性,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
响应面法优化调味普洱茶饮料产品配方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文献综述 (5)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6)2. 理论基础 (7)2.1 普洱茶的基本知识 (9)2.2 调味普洱茶饮料的特点 (9)2.3 响应面分析的理论基础 (10)3. 研究设计 (11)3.1 配方设计原则 (13)3.2 响应面法的基本原理 (13)3.3 调味普洱茶饮料的构成 (15)3.4 试验设计与优化策略 (16)4. 数据收集与处理 (17)4.1 数据收集方法 (18)4.2 质量指标的确定 (19)4.3 数据分析方法 (20)5. 响应面法优化流程 (21)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3)5.2 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 (24)5.3 响应面分析模型的建立 (25)5.4 优化结果与分析 (26)6. 优化结果讨论 (27)6.1 优化的结果分析 (28)6.2 优化结果的合理性与应用前景 (30)7. 结论与建议 (31)7.1 研究结论 (32)7.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33)7.3 对产业化的启示 (34)1. 内容概括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在普洱茶饮料产品配方优化中的应用。
响应面法是一种基于统计模型、用于分析并预测系统响应(在本例中为普洱茶饮料的质量特性)与多个输入变量(如茶叶比例、糖分含量、水分比例、酸度调节剂等)之间关系的优化技术。
优化目标是为普洱茶饮料设计一种配方,既满足目标消费者群体的口味偏好,又保持稳定、可重复的生产效率,同时确保产品在保质期内风味稳定。
响应面法通过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建立回归模型,帮助确定最佳的原料配比。
文档首先会介绍普洱茶饮料的基本属性和目标市场,接着概述响应面法的理论基础,包括它如何通过模型来预测和优化工艺参数。
详细说明如何设计实验矩阵、收集数据,并通过统计软件如MINITAB或R来分析数据,建立响应面模型。
药 物 生 物 技 术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 2007,14(5):339~344D 2优化设计Z L R 28自乳化制剂的处方3李 莉1,高 缘23,张建军23,钱 帅3,周建平3,张奕华3(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11;2.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09;3.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09)摘 要 优化筛选极难溶性的氮氧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ZL R 28自乳化制剂的处方。
采用HPL C 法测定ZL R 28在各溶剂中的溶解度,初步确定自乳化制剂中的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采用水滴定法制备伪三相图,确定自乳化制剂中各组分的应用范围;再根据这些范围,采用Design Expert 软件进行D 2优化设计得到了ZL R 28自乳化制剂的优化处方,其自乳化性能及乳液粒径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
D 2优化设计对于ZL R 28自乳化制剂的处方优化是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 氮氧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ZL R 28;自乳化;处方优化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8915(2007)0520339206 ZL R 28系将一氧化氮供体苯磺酰基呋咱氮氧化物以酯键形式与双氯芬酸偶联得到的新型氮氧供体药物,化学名为22(2,62二氯苯基氨基)苯乙酸242(42苯基21,2,52噁二唑222氧化物232)甲氧基苯甲酯。
结构式见图1。
药理药效活性筛选结果表明,ZL R 28不但具有强抗炎镇痛活性,而且对正常大鼠及胃溃疡大鼠的胃肠道副作用均显著低于双氯芬酸钠和罗非昔布,且在给药3小时内体内均有明显的NO 释放[1~3]。
它可选择性切断花生四烯酸代谢系列中环氧合酶的作用环节,阻断前列腺素E1(P GE1)的合成途径,具有消炎、镇痛、解热作用,并能阻止血小板的聚集,改善缺氧条件下组织的氧供应,是一个具有良好前景的非甾体抗炎药。
配方优化设计方法简介
刘莉;辛振祥
【期刊名称】《橡塑技术与装备》
【年(卷),期】2004(30)10
【摘要】本文综述了配方实验优化设计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并综合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总页数】5页(P8-12)
【关键词】配方优化设计;单因素变量;正交实验法;回归设计,均匀设计;方差分析;回归分析;遗传算法;神经网络
【作者】刘莉;辛振祥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30.61
【相关文献】
1."配方法"课堂教学优化设计探析 [J], 朱良兵;文善彩
2.基于均匀试验设计方法的透层油配方优化研究 [J], 徐鹏;弥海晨;弓锐;郭彦强;
3.《固体推进剂配方优化设计》新书简介 [J],
4.TDMA多跳网络多接口多信道设计资源优化分配方法 [J], 王亚茜;毛建兵;田爽;张浪
5.磨辊装配方法的经验与磨辊装置设计优化 [J], 罗杨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塑料配方设计方案1.引言-介绍塑料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引出塑料配方设计的目的和意义2.塑料性能需求分析-根据具体应用,确定塑料的性能需求,如强度、韧性、耐热性、耐腐蚀性等-考虑塑料的加工性能要求,如流动性、熔体温度等3.塑料基料选择-根据性能需求,选择适合的塑料基料-分析常见的塑料基料及其特性,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4.添加剂选择-根据塑料基料的特性和性能需求,选择适合的添加剂,如增强剂、抗氧化剂、稳定剂、阻燃剂等-针对特定需求,如增加柔软性、改善色泽等,选择相应的添加剂5.配方设计与优化-根据选定的塑料基料和添加剂,进行初步的配方设计,确定各组分的比例和添加量-制备相应的试样,通过实验测试,评估塑料的性能和加工性能,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熔点等-根据测试结果,调整配方,进一步优化塑料的性能6.加工工艺设计-考虑塑料的加工方式,如注塑、挤出、吹塑等,确定适合的加工温度和工艺参数-根据塑料的特性,选择适合的模具和设备7.性能测试与评估-使用标准测试方法对塑料进行性能测试,如力学性能、热性能、耐腐蚀性等-根据测试结果,评估塑料的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若不符合要求,分析原因并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8.生产应用与推广-根据配方设计的结果,进行小批量生产和应用实践-监测和记录塑料的性能和加工情况-分享和交流塑料配方设计的经验和成果,推广应用9.结论-总结塑料配方设计方案的整体流程和主要内容-强调塑料配方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展望未来塑料配方设计的发展方向-引用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支持配方设计的理论和实验依据以上是一个塑料配方设计方案的大致框架,可根据具体需求和情况进行详细的补充和完善。
该方案主要包括塑料性能需求分析、塑料基料选择、添加剂选择、配方设计与优化、加工工艺设计、性能测试与评估、生产应用与推广等内容。
通过对塑料的综合分析和测试,设计出满足要求的塑料配方,并推广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希望该方案能为塑料配方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陶瓷配方优化设计的通用方案开发
王志强;姜群英;温其兵
【期刊名称】《中国陶瓷》
【年(卷),期】2001(37)4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由计算机实现的陶瓷坯、釉配方优化设计方法并开发了两个简单的通用优化方案。
该方案是基于流行电子表格软件的数学规划求优的通用解决方案。
经实际运行证明 ,这是一条简单可行 ,易于推广的最优化求解途径。
【总页数】3页(P37-39)
【关键词】坯釉;数学规划;配方;优化设计;陶瓷
【作者】王志强;姜群英;温其兵
【作者单位】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应用化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4.61
【相关文献】
1.搪瓷釉配方优化设计的通用方案 [J], 王志强;姜群英;温其兵
2.搪瓷釉配方优化设计的通用方案 [J], 王志强;姜群英
3.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优化热敏胶乳配方中的应用研究 [J], 郭平;邓红霞;严彦;张回
4.陶瓷新产品开发中的试验设计及配方优化研究 [J], 胡志强;金凤莲
5.最优化技术在陶瓷配方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J], 杨云;张瑛;王秀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3):297~299CN 53-1045/N ISSN 0258-7971Journal of Yunnan U niversityΞ一种合成辅酶Q 10的改进法李 全,古 昆,程晓红(云南大学教育部自然资源重点实验室,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091)摘要:以辅酶Q0为原料经还原、溴代、氯甲醚保护合成了1,4-二甲氧基甲醚基-2,3-二甲氧基-5-溴甲苯,再在催化量的碘化亚铜催化下高收率地实现了1,4-二甲氧基甲醚基-2,3-二甲氧基-5-溴甲苯的格氏试剂与癸异戊二烯基溴的偶联,然后水解、氧化合成了辅酶Q10,首次实现了母体格氏试剂与侧链偶联合成辅酶Q10.关键词:辅酶Q10;癸异戊二烯基溴;格氏反应;偶联中图分类号:O 625.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7971(2007)03-0297-03 辅酶Q10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保健品、化妆品等,市场巨大,但来源不易,它的人工合成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已报道的人工合成方法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侧链直接引入法、侧链延长法和侧链与母体同时增碳的方法.侧链延长法和侧链与母体同时增碳的方法是以辅酶Q0、辅酶Q0氢醌或氢醌衍生物作母体增长几个碳,再与茄尼醇合成的侧链偶联合成辅酶Q10,这类方法存在着脱砜使双键位置异构[1,2]、使用昂贵试剂并且合成步骤较多[3~5]、连有侧链的母体难以合成[6]等缺点.侧链直接引入法一般用茄尼醇合成五十碳的侧链后,再与辅酶Q0、辅酶Q0氢醌或氢醌衍生物母体偶联合成辅酶Q10,五十碳的侧链与母体的偶联主要有2种方式:①癸异戊二烯基醇或异癸异戊二烯基醇与辅酶Q0氢醌通过F -C 反应偶联[7,8],其收率一般为30%~50%,它是目前国内生产辅酶Q10最成熟的方法,主要缺点是侧链与母体对接收率较低;②为提高偶联收率而合成癸异戊二烯基的锡试剂或镍试剂,再与母体偶联[9,10],但锡试剂或镍试剂难合成,偶联收率不高.本文用辅酶Q0合成了1,4-二甲氧基甲醚基-2,3-二甲氧基-5-溴甲苯的格氏试剂,再在催化量的碘化亚铜催化下高收率地实现了与癸异戊二烯基溴的偶联,再水解、氧化合成了辅酶Q10,以癸异戊二烯基溴计格氏试剂偶联反应收率达89.2%,辅酶Q10收率高达85.5%,并且每步反应分离提纯简单,为合成辅酶Q10增加了一种较好的侧链与母体对接新方法.合成路线如图1.图1 辅酶Q 10合成路线Fig.1Synthesis process of coenzyme Q10收稿日期:2006-08-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472070);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5E008M );云南大学学术创新团队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李 全(1972- ),男,重庆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有药物合成、超分子合成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程晓红(1968- ),女,云南人,德国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超分子化学方面的研究.1 实 验1.1 仪器与试剂仪器:AV.drx500型核磁共振仪(CDCl3);V G -AU TOSPEC-3000质谱仪,EI电离;XLC-1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未较正).试剂:癸异戊烯基溴参考文献[7]并作部分改进合成,第1位双键顺式摩尔分数约为10%(从1H NMR图谱上该双键上氢的峰面积可知),以茄尼醇计总收率62.14%;所有溶剂、氢化钠、氯甲醚为工业级、其余均为化学纯或分析纯试剂.1.2 1,4-二甲氧基甲醚基-2,3-二甲氧基-5 -溴甲苯的合成 500mL烧瓶中加入18.2g (0.100mol)辅酶Q0、200mL水,搅拌下分批加入质量分数95%的K BH43.0g(0.053mol),搅拌1 h,当反应液变成无色时,100mL×3乙酸乙酯萃取,干燥,蒸去溶剂,加入100mL三氯甲烷,搅拌溶解,滴加8.0g(0.100mol)溴,20min滴完,滴完后搅拌20min,无水碳酸钠干燥,蒸去溶剂,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80mL,搅拌溶解,冰浴冷却搅拌下分批小心加入质量分数60%的氢化钠10.0 g(0.25mol),室温下搅拌10min,滴加氯甲醚16.0 g(0.201mol),30min滴完,室温下继续搅拌6h,倒入200mL水中,20%硫酸中和到中性,100mL ×4石油醚萃取,合并萃取液,100mL×2饱和食盐水洗涤,干燥,蒸去溶剂,石油醚作洗脱剂柱层析得无色液体14.3g,以辅酶Q0计总收率为40.7%.MS(m/z):350(M+),352(M++2).1H NMR (δ):5.14(s,2H,O—CH2—O);5.06(s,2H,O—CH2—O);3.87(s,6H,OCH2O—CH3×2);3.67(s, 3H,O—CH3);3.59(s,3H,O—CH3);2.36(s,3H, Ar—CH3).1.3 辅酶Q10的合成 100mL单口烧瓶中加入0.5g(0.021mol)新刨镁屑、1粒碘、7.0g(0.020 mol)1,4-二甲氧基甲醚基-2,3-二甲氧基-5 -溴甲苯、40mL无水四氢呋喃,加热回流到镁屑基本溶完,冷至30~40℃,倒入含有12.0g(0.016 mol)癸异戊二烯基溴,0.4g碘化亚铜的250mL烧瓶中,搅拌20min(薄层检测癸异戊二烯基溴斑点几乎完全消失),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100mL,搅拌5min,50mL×3石油醚萃取,干燥,蒸去溶剂,加入30mL二氯甲烷、45mL无水乙醇、15mL1∶1盐酸,室温搅拌10h,加入70mL石油醚,分出上层,下层50mL×2石油醚萃取,合并石油醚层,加入溶有13.0g(0.048mol)六水合三氯化铁的100 mL异丙醇溶液,搅拌1h,薄层检测氧化完全后,分出上层,下层50mL×2石油醚萃取,合并石油醚层,分别用100mL饱和碳酸钠溶液、100mL饱和食盐水洗到中性,干燥,蒸干,柱层析得红色液体,冷却结晶成淡黄色固体,丙酮重结晶1次得11.62g淡黄色固体辅酶Q10,以癸异戊二烯基溴计总收率85.50%,m.p.47.5~49℃.1H NMR(δ):5.05~5.15(br,9H,CH×9);4.93(t,J=6.56Hz,1H,侧链末CH);3.97,3.91 (s×2,6H,O—CH3×2);3.18(d,J=6.88Hz,2H,醌环CH2);1.94~2.12(br,39H,CH2×18及醌环上CH3);1.73,1.68(s×2,6H,侧链末端CH3×2);1.55~1.65(br,27H,CH3×9).熔点及波谱数据与文献[6]一致.2 结果与讨论氯甲醚保护酚羟基反应中氢化钠的用量要多一些,因氯甲醚本身呈酸性,要消耗一定量的氢化氢化钠.1,4-二甲氧基甲醚基-2,3-二甲氧基-5-溴甲苯通过格氏反应与癸异戊二烯基溴偶联反应中,必须有CuI存在,否则不反应;薄层检测显示癸异戊二烯基溴斑点几乎完全消失,并未见副反应产物出现,粗产物经柱层析分离得偶联产物以癸异戊二烯基溴计高达89.2%,产物氢谱数据如下:1H NMR(δ):5.00~5.12(br,14H,CH×10, OCH2O×2);3.86(s,6H,CH2O—CH3×2);3.59, 3.57(s×2,6H,O—CH3×2);3.37(d,2H,Ar—CH2);2.17(s,3H,Ar—CH3);1.95~2.12(br, 36H,CH2×18);1.75,1.64(s×2,6H,侧链末端CH3×2);1.60~1.68(br,27H,CH3×9).参考文献:[1] TERAO S,K A TO K,SHIRAISHI M,et al.Synthesis ofubiquinones.2.1An efficient preparation of ubiquinone210[J].J Org Chem,1979,44(5):8682869.892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9卷[2] SA TO K ,MIY AMO TO O ,INOU E S ,et al.An efficient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coenzyme Q10[J ].J Chem S oc Chem Commun ,1982,2:1532154.[3] L IPSHU TZ B H ,KIM S ,MOLLARD P ,et al.An expe 2ditious Route to CoQn ,Vitamins K1and K2,and related allylated paraquinones utilizing Ni (0)catalysis[J ].Te 2trahedron ,1998,54:124121253.[4] L IPSHU TZ B H ,BULOW G ,FERNANDEZ 2LAZAROF ,et al.A convergent approach to coenzyme Q[J ].J Am Chem S oc ,1999,121:11664211673.[5] L IPSHU TZ B H ,MOLLARD P ,PFEIFFER S S ,et al.A short ,Highly efficient synthesis of coenzyme Q10[J ].J Am Chem S oc ,2002,124(48):14282214283.[6] 李全,古昆,程晓红.格氏试剂异构偶联法合成辅酶Q10[J ].有机化学,2005,25(11):149421497.[7] 王岩.一种新的合成辅酶Q10的方法[P ].CN 1690036,2005.[8] WEST D D.Synthesis of Cozenzyme Q10,Ubiquinone[P].US 6686485,2004.[9] NARU TA Y.Regio 2and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coenzymes Q n (n =2—10),vitamin K ,and related polyprenylquinones [J ].J Org Chem ,1980,45(21):409724104.[10] INOU E S ,Y AMA GUCHI R ,SAITO K ,et al.Thesynthesis of coenzyme Q n (n =2—10),Vitamic K and related polyprenyloquinones [J ].Bull Chem S oc Jpn ,1974,47(12):309823101.An improved synthesis of coenzyme Q10L I Quan ,GU Kun ,CHEN G Xiao 2hong(K 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Chemistry for Natural Resourc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hool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rom Coenzyme Q0,backbone of Q10;1,42dimethoxymethylether 22,32dimethoxy 252bromotoluene was synthesized.Coenzyme Q0was reduced to give hydroquinone which was bromized ,then the phenol group of hydroquinone was protected with chloromethyl mehthyl ether.Then Coenzyme Q10was syn 2thesized in high yield by the coupling reaction between Grignard reagent of 1,42dimethoxymethylether 22,32dimethoxy 252bromotoluene and decaprenyl bromide catalysted by CuI ,followed by deprotection and oxid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toluene derivative.It is the frist time to synthesize Coenzyme Q10by the coupling reac 2tion between Grignard reagent of backbone of Q10and decaprenyl bromide.K ey w ords :coenzyme Q10;decaprenyl bromide ;Grignard reaction ;coupling992第3期 李 全等:一种合成辅酶Q10的改进法。
配方设计基本要素配方设计基本要素“十一五”期间,改性塑料行业的发展重点是通用塑料的工程化和工程塑料的高性能化,这两点目前在塑料改性行业里得到了各界同仁的一致认可。
如何实现通用塑料的工程化和工程塑料的高性能化呢?这就需要塑料改性技术的创新,塑料技术创新中一个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就是配方创新。
配方创新和配方的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开发一个新产品,如何设计一个新配方,相信每个塑料改性企业和塑料改性技术人员都十分关心。
本人多年在一线从事科研工作,我愿意结合自己的设计配方的经验和心得,同大家探讨和分享。
要设计一个好的塑料改性配方,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技术人员,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够进行技术创新。
因此我在这里首先浅谈一下配方设计需要具备哪些基本功,供大家参考,不足请指正。
熟悉各种基础树脂的物性、用途以及相关背景每种基础树脂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你只有熟悉它,了解它,才能用好它。
这需要长期的基础学习和实践才能做到。
在不同的配方里,根据不同的性能指标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基础树脂十分重要。
这是在配方设计中的基础,譬如盖一栋房子,基础树脂就像是它的基石。
因此,要想成功的设计一个配方,必须熟悉各种基础树脂的物性、用途以及相关背景。
(一)、熟悉各种基础树脂的物性既然是熟悉,就不是一般的简单的了解,要求全面细致,以下举例说明:例1:聚乙烯类塑料聚乙烯是指由乙烯单体自由基聚合而成的聚合物,英文名简称PE。
PE的合成原料来自石油,自1965年以来一直高居世界树脂产量第一位。
目前,聚乙烯的主要品种有: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茂金属聚乙烯(m-PE)还有其改性品种:乙烯—乙酸乙烯酯(EVA)氯化聚乙烯(CPE)。
1、聚乙烯类塑料的结构性能PE为线性聚合物,属于高分子长链脂肪烃;分子对称无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小,力学性能不高、电绝缘性好、熔点低、印刷性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