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醒脑开窍_针刺法治疗中风病9005例临床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789.25 KB
- 文档页数:3
“醒脑开窍”针刺法在中风病后遗症中的临床应用
齐军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卫生》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中风病(即脑血管病)是危及人类健康的四大主要病症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居首位,在世界上居第二位,其死亡率高,致残率更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学敏院士研发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的科研项目在临床取得灼目的成效。
笔者2011年在一附院有幸亲身聆听石院士的教诲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系统学习,收获颇丰,并在回原单位后在临床上应用验证,疗效确实明显优于传统疗法,现就临床应用及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总页数】2页(P122-123)
【作者】齐军
【作者单位】甘肃省宕昌县人民医院针灸科,甘肃宕昌748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
【相关文献】
1.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腹针及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病及其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J], 元锋国;杜安民;周少林;郭志芳
2.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效果 [J], 刘建峰
3.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头皮针治疗中风后遗症35例 [J], 王秀丽
4.“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头皮针特针法”治疗脑血管疾病后遗症 [J], 孟杰
5.醒脑开窍针刺法在中风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J], 薛志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脑病58例
段修芳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3(016)008
【摘要】@@ 脑血管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威胁人类三大疾病死亡原因之一,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笔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58例中风脑病进行治疗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911-912)
【作者】段修芳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44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醒脑开窍法针刺治疗中风后强笑验案1则 [J], 胡云;刘锦
2.醒脑开窍法针刺治疗中风疗效回顾及NIHSS量表评价分析 [J], 寇鹏;石学敏
3.应用"醒脑开窍法"针刺治疗中风患者150例临床观察 [J], 吕亚雄
4.从“通玄府”法与“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相关性探讨中风病的临床证治 [J], 陈媛媛;周慧;张江松;林咸明
5.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冰刺激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J], 康桂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医大师石学敏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经验分享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他率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使传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剂量化、标准化发展;他提出治疗中风病的“石氏中风单元疗法”,开发研制了丹芪偏瘫胶囊和脑血栓片两个国药准字号中成药,使中风病的治疗形成系列,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
醒脑开窍针刺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使萎缩变性的细胞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
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1中医治中风病的源流、发展《灵枢》:真气不足,邪气独留《金匮要略》:经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
治以疏风祛邪,扶助正气。
刘完素:“心火暴盛”李杲:“正气自虚”朱震亨:“痰湿生热”引动“内风”叶桂:“”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治则以“滋液息风,补阴潜阳”为主。
2”石氏醒脑开窍法”针法学术思想(1)对中风病病机的继承、发展“石氏醒脑开窍”:“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醒脑开窍” “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这一中风病发展的最终病机而立“醒脑”包括醒神,调神之双重含义,醒神调神为“使”,启闭开窍“用”“滋补肝肾” 针对肝肾亏损这一最常见、最重要的证型基础而设。
(2)注重针刺规范,提出针刺手法量学对配方组穴从进针的方向、深度、采用的手法和刺激量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将捻转补泻定义为:①十二经脉以任督脉为中心,左右捻转时作用力的方向,向心为补,离心为泻②捻转幅度小用力轻为补,即捻转时施行小幅度高频率捻转,幅度小于90˚,频率大于120次/分;捻转幅度大用力重为泻,即捻转时施行大幅度低频率捻转,幅度大于180˚,频率在50~60次/分。
3“石氏醒脑开窍”针法选穴依据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具有养心安神、通调气血之功。
内蒙古中医药第 40 卷2〇2丨年 9 月第 9 期 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fine V〇1.40 No.9 202159
病PCI术后伴抑郁状态40例临床观察⑴.中西医结合心脑血 管病杂志,2017,15(21 ):2766-2768.[7] 韩雨夏.加味温胆汤治疗冠心病劳累性心絞痛的临床研究丨jj. 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0): 124-125.[8] 刘瑾.中药热奄包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8例疗效观察[J].内蒙 古中医药,20丨7,36(5):89-90.丨9丨白莉.温胆汤由来探讨[C]//江苏省博士生研究生学术论坛一
中医药创新与发展.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学位委员会,2006.[101贾俊霞.温胆汤加味治疗气虚痰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 察丨几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丨8,2丨(丨):18-20.丨11丨耿强,牛天福,祁慧霞,等.温胆汤化裁治疗心血管疾病体会叽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9): 1373-1374.[12]申绎莛,王连志.温胆汤化裁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阻)[几实 用中医内科杂志,2018,32(4):66-67,77.
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金娇娇1田忠惠2潘永清2贺美瑜3(1.天津市河西医院天津30000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000;3.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0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风后遗症采取补阳还五汤与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一2019年5月天津中医 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病房收治的9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 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丨台疗,两组神经
功能缺损的程度均明显减轻,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arthel生活指數>61分的患者占比 66.67%(32/48),高于对照组的43.75%(21/48)(P<0.05);研究组治疗后在口眼歪斜、偏瘫、语言障碍三个方面的症状积分均低于 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45/48)高于对照组(81.25%,39/48)(P<0.05)t结论:中风后遗症采取补阳还五汤 与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治疗在减轻偏瘫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醒脑开窍针刺法;中风后遗症;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
醒脑开窍针法学习运用石学敏教授,世界著名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
现任天津中医学院副院长,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石学敏院士从医40年来,始终如一地坚持学习、继承、发展、弘扬以针灸为主的中国传统医学,他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取得了显著疗效;他率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并开展相关研究,对捻转补泻手法确定了新定义和量化操作,使传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量化发展,获1986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度卫生部科技进步乙级成果奖、1991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是目前中医针灸界唯一一项国家级奖项,1999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石学敏院士博览群书,采众家之长,集中外之萃,学验俱丰,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深受患者信赖、同行赞誉及国际友人的欢迎,被中国工程院院长、著名科学家朱光亚誉为“鬼手神针”。
石学敏院士在运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等急危重症的同时,在临床上强调“醒脑”即“醒神、调神、安神”的重要性,形成了以脑统神、以神统针、以针调神的学术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神”的理论学说。
1、“醒脑开窍”针法的理论基础:《内经》称中风为“大厥”“薄厥”,“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对于中风的病因病机,中国传统医学历代各家认识及学说颇为不一,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石学敏院士在继承古代各家之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针对中风病的两大症状神志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其主要原因是脑血管的闭塞不通,脑功能异常,亦即“元神之府”失用,脑窍闭塞则神无所依,肢无所用,明确提出中风病的根本病因病机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确立了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治疗大法,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
并分“主方Ⅰ”和“主方Ⅱ”两种临床方法。
“主方Ⅰ”取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和督脉水沟2穴,主要用于心神昏瞀,意识丧失及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因患病初期,病人精神紧张,神不守舍,故应调整心神,以利疾病的治疗,如中风的脱、闭证,惊悸,癔病,癫狂痫,中暑,中毒导致神志昏迷等。